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最好 去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最好 去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比较好更新时间:2023-01-25 02:08:59

一.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林辣椒酱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鲜而稍辣,很刺激食欲。根据不同顾客的口味,桂林辣椒分为豆豉蒜蓉辣椒酱和蒜蓉辣椒酱两种,各有各的特色。桂林辣椒酱不仅开胃,而且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B、C、G,及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

桂林辣椒酱以独特的风味冠压群芳,不仅走俏国内,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与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一起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辣椒酱因配料有别而品种有异。以大蒜头为配料的是蒜蓉辣椒酱。再加入豆鼓就成为豆鼓辣椒酱,通常是选用优质红辣椒、大蒜头等剁碎,拌入豆豉,加入三花酒和细盐等,密封入坛,数月之后始成。桂林辣椒酱油润鲜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提味,还可作调味用。“桂林三宝”商标的“桂林三宝”礼品盒,集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辣椒酱三种名优产品为一体,小巧别致,便于携带,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桂林辣椒酱为桂林之一,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桂林辣椒酱因其配料的不同,有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像蒜蓉辣椒酱,豆豉蒜蓉辣椒酱等。其味鲜辣香纯,辣后回甜,鲜中带香,是上好的调味品,有可以单独食用。

桂林辣椒酱的传说

过去,桂林还没有辣椒酱,若是过了季节,再想吃到鲜味辣椒就难了。能找到的至多是些干辣椒,这东西用火偎,或擂成粉,虽然也还能满足些口味,可是人们总嫌麻烦,那千辣椒的味道比鲜辣椒也差得天远。怎样才能做到一年四季都有鲜味辣椒吃呢?

俗话说:“冬至腊肉,夏至狗”。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开始挂腊肉了。那时有个姓王的人开了窍;他想,猪肉用盐腌了就不会臭,放几条月,照常香鲜可口,为什么辣椒就不能用盐来腌呢?第二年,他就试着把新鲜辣椒整个地用盐腌了起来,过了两条月,他开坛一尝,嗯,味道果然不错!红爽爽的连点颜色都没变呢。只是那辣椒太大个了,有的还未进盐味。后来,老王又开动脑筋,把鲜辣椒剁碎来腌,那味道就更好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那腌辣椒的味道辣得太寡了点,北方人不敢吃。怎么办呢?老王左想右想,忽然他想到北方人平时爱吃老蒜,何不掺点老蒜进去。接着他马上剁了几斤老蒜放进辣椒里。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老王再打开坛子,嘿,真香呀!左右隔壁的人闻着香味都跑来了,众人一尝,“喷喷喷……这味道真不错。”于是,老王就大方地给每人舀了一碗回去。

后来,老王干脆胳老蒜辣椒来卖了,由于是独门生意,不久,老王就捞了一笔大钱,成了辣椒老板了。有了票子,老王便扩大生产,胳了几大海缸的老蒜辣椒,可是刚胳到缸里不久,就遇到了连日的水南风,大缸里的老蒜辣椒开始出水了,稀啦啦的,老王挑点一尝,发现味道也有点酸了,怎么办呢?照这样下去,是要赔大本的。他左思右想,始终没得什么好办法,弄得他吃不香,坐不安,睡不稳,只两三天工夫,人就瘦多了。一天,他为了吊吊味民就到一家米粉店里吃米粉。这时,有个农民打扮的人在他对面坐了下来,也要一碗米粉。那农民吃了两口,把眉头皱了皱,便从衣袋里摸出一个圆圆的干饼来,边吃粉边啃,到后来,他干脆撇了一半放进米粉碗里。那老王觉得奇怪,再看他碗里,只见红黑相杂,香味扑鼻,那红的自然是辣椒了,那黑的又是什么呢?于是老王便和他扯起板路来了,经转弯磨角地一问,才知道那人啃的是豆鼓辣椒饼。那黑的便是老霉豆鼓,因这东西放的日月久了,特别干爽,吸水力很强,掺到辣椒里稍稍烘晒一下,就成了豆鼓辣椒饼,出门在外,想着时就拿出来吃点,开胃得很。听到这里,老王心里一动,把这霉豆鼓放进那几缸老蒜辣椒里不是蛮好么,但又一想,莫急,还不晓得味道如何呢?于是他问道:“老哥子,你还有吗?给我尝尝,怎么样?”那农民也大方,又拿出一个来递给老王,王老板左看右看看了好一阵子,还把那饼放在手上碾碾,放进嘴里嚼嚼,嗯,味道不错,他再把那饼放进米粉碗里,搞匀了一吃,味道大不相同,真是色香味俱全,吃着吃着,出了一头大汗,人也爽神了许多。最后,他一把拉住那农民,请他到工场里当了上首师傅。

经过一番重新加工,几大海缸眼看要坏了的老蒜辣椒,又变成香喷喷的了,从此,老霉豆鼓拌老蒜辣椒——桂林有名的辣椒酱出世了。

二.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油茶

油茶一般配以各种佐食小吃,多半是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等,色、香、味俱全。阳朔一带苗族、瑶族、侗族均有打油茶的习惯,俗称“一杯苦,两杯甲,三杯四杯好油茶”。

三. 广西 桂林 阳朔 鼎锅饭

是阳朔较有名的农家特色饭。鼎锅饭即将鼎锅置于三脚架上,鼎锅下烧火,用鼎锅做饭。饭蓬,松散颗、松软适口、芳香四溢。

四.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夏橙

荔浦是全国著名的夏橙基地。经专家论证,荔浦县是最适栽种夏橙的区域之一。得天独顾的自然条件加上成熟的栽培技术使荔浦夏橙品质上乘,富贵夏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富贵夏橙果实长圆形、大小较均匀、单果重280~400克,含糖量12.1-16.3%,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皮薄细滑、橙红光艳,肉红脆嫩、入口化渣、甜而微酸、汁多核少、芳香宜人、风味别具、口感极佳。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祛痰化气、消食健胃、降压养颜、健脑醒酒、消除疲劳之功效,鲜食、加工、送礼,诚为佳品,尤适于儿童补充营养、中老年人保健美容。

富贵夏橙于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成熟,淡季登市,一枝独秀,享誉海内外,与“皇室贡品”荔浦芋齐名,并称“荔浦二宝”。由于品质优良,走销市场,并且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受人喜爱而在荔浦迅速推广,荔浦现已有一万多亩的生产规模,年产1500多吨,产值600万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俄罗期等国家和地区。

五. 广西 桂林 龙胜 柿花

花于4月中旬开放。果实心状球形,橙黄色。10月上旬至11月成熟时变为红色,通常无子或有少数种子。产于桂林阳朔、临桂、荔浦、平乐、恭城等县,苍梧、容县、平南、玉林等地亦有。阳朔为主产地,阳朔与恭城两县鲜柿年产量达4000多吨。主要优点是:果型中等,单果重170克-196克。外形美观,光滑、多粉,果肉橙红,质脆味甜,肉厚汁多,含糖量达18%。适于生食,也适于制柿饼,出饼率20%-30%。产量较高,单株产果150千克-250千克,丰产株达1200千克。柿饼有润肺止咳、生津、润肠之效,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玻璃扣

据桂林平乐县志记载,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先生率部,沿水路从梧州至桂林,历时21天。船家厨子为了给孙中山先生吃好,做了很多船家菜给他吃,过了几天,船家厨子发现,孙中山先生特别喜欢吃“金花肉”。(“金花肉”的做法:将薄肥肉用白糖腌透,即透明状,沾拌面粉浆炸制而成。)。但,这菜易上火,船家厨子想:若将腌制肥肉包入清热的绿豆沙,这菜不就不会上火了吗?于是,便包入豆沙炸制成鸡蛋状。中山先生吃后,连连叫好,便问道:这是什么菜?厨子想这菜的主料为透明薄肥肉,即象透明的玻璃,便回答说:“此菜为玻璃扣也。”从此,船家玻璃扣一直流传到今天。平乐飞龙鱼餐厅(飞龙号)的玻璃扣,由黄良平亲自主理,经过多次改进,地方特色更为浓郁,深得食客们推崇和好评。该菜品曾获桂林市举办的中国烹饪王国游桂林开年仪式活动“优胜奖”,系桂江船家菜品之一。

平乐人到别人家里做客,总以吃上了“玻璃扣”而表示宴席的丰厚,也以做客自己吃上了“玻璃扣”,炫耀自己身份的高贵。如今“玻璃扣”不仅成为宴席上的佳肴,而且成了平乐的珍贵民间小吃。

原料

绿豆、白砂糖、肥肉、鸡蛋、面粉等。

做法

1.先煮豆沙。将绿豆一斤放进冷水锅,让水冒过绿豆,加适量纯碱,用猛火煮20分钟,趁热连水倒进筲箕,除去豆壳,再将绿豆倒进锅内,炒成豆沙状,放入适量自砂糖。注意切勿放其他的糖,不然就会影响脆口。

2.将绿豆和白砂糖融成豆沙,捏成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圆柱形(大小以能进口为宜)备用。

3.接着就要把肥肉切好。把一块肥肉切成长宽各4厘米左右的肉片,再将肥肉从中间用刀划开一道刀口,放入碗里,拌上白砂糖腌上一两个小时,把肉片展开,将绿豆沙条卷入肉片内,初坯即成。

4.在大海碗或瓦钵中,装适量面粉,打一个鸡蛋,加白砂糖适量,掺进冰水,将面粉、鸡蛋、白砂糖用筷条捣成软硬适度的糊状。

5.最后把肥肉与绿豆沙做成卷条状的初坯,裹上一层鸡蛋面粉浆糊,再将它放在烧滚的油锅里炸,呈老黄色时即捞出,趁热放入盘中,端上餐桌,一股清香散发于席问,见之垂涎欲滴,食之甜香脆口,风味独具,妙不可言。

八.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桐油

桐油,是化工和国防等工业用油的珍品。据《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统计资料摘编》记载,民国时期灌阳就成为广西桐油主产区之一,年产桐油约占桂林地区桐油总产的60%。解放后,灌阳被列为广西桐油基地县,1990年全县种有油桐5000多亩,年产桐油50多万公斤,出口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 品种很多, 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 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 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

十. 广西 桂林 全州 东山猪

东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东山瑶民间口传史料和《樊氏族谱》记载,东山瑶先民是原始的“土著”和祥庆公先自元末由江西迁居东山定居组成的族群。又据东山瑶《盘邓李归阴祭单》记载光绪至民国三年期间老人归阴祭祀云:“盘法团一双黄氏者三位家先祖坟一供度地主,行途社王庙以牲猪祭祀归安”;“盘法德家先祖坟安葬渭酸冲半领坪,行途社王庙以牲猪祭祀”;“邓妹耐家先祖坟葬永县管入油茶里田头平龙都地,平安社王庙以牲猪祭祀”。凭藉东山瑶中盘邓李氏瑶民《盤鄧李歸陰祭單》记载透露的这一信息,说明东山瑶自元末进入东山不久便驯养东山猪,《盤鄧李歸陰祭單》足可说明并资证东山瑶驯养东山猪的历史事实。以及从事东山瑶历史文化研究教授盘福东著作《东山瑶社会》一书中写道:“东山猪始养于明初”。都资证东山猪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1998年版全州县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东山猪就已被县畜牧主管部门择优定为本地良种猪。上世纪70年代,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鉴定为全国良种猪之一,并载入《中国良种猪》。

东山猪主要产于广西的全州县。产区多为沙壤土,江南多为红壤和黄壤,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夏温差较大。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以水稻为主,旱作物有薯类、大麦、小麦,大豆、花生、油菜、高粱、玉米、棉花等。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粮食加工、制粉、酿造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品种特征

东山猪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

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较平直,四肢较结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着生白毛,称“晕带”,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延至鼻端称“破头花”,有的尾尖有白毛,少数猪躯干上有一、二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或“点花猪”,头尾黑毛区较小,黑色区常以两额角为中心联于头顶,称“点头墨尾”。0数一般6~7对。

品种性能

东山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19.02公斤,体长132.29厘米,胸围114.86厘米,体高74.36厘米,成年母猪分别为:124.31公斤,129.30厘米,118.36厘米,66.40厘米。东山猪具有早熟易肥、骨细、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但腿臀不够丰满,体质结构疏松。

东山猪

地域范围

东山猪原产于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分布于全州县境内的东山乡、白宝乡、咸水乡、才湾镇、龙水镇、大西江镇、枧塘乡、石塘镇、安和乡、两河乡、凤凰乡、文桥镇、庙头镇、永岁乡、黄沙河镇、蕉江乡、全州镇、绍水镇等十八个乡镇。保护面积4022.1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7′~111°29′,北纬25°29′~26°23′。全县东山猪饲养量为17.73万头,母猪存栏1.52万头,年出栏肉猪7.1万头、小母猪5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东山猪的形态特征具有地方特色,其体型特点:体躯高大,背腰平直,各部位结构匀称。胸宽深,腹大不拖地,四肢强健,立系。012-14个,少数16个,分布均匀,发育良好。头部清秀略长,面部平直,额略宽,有不规则皱纹,耳大下垂。躯干、四肢、尾端、鼻梁及鼻端为白色;头耳部、尾根及周围为黑色,简称为“四白二黑”,少数猪躯干有黑块。东山猪性情温驯,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 (2)内在品质指标:东山猪皮厚,肌肉脂肪含量高,背部瘦肉切面呈大理石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东山猪背最长肌水分含量60.4%~65.4%,灰分含量0.8%~1.06%,脂肪含量12.8%~13.4%,蛋白质含量19.6%~21.7%,膳食纤维含量0.15%~0.17%,氨基酸总量含量17.25%~18.86%,热量为873.4kJ/100g~945.4kJ/100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执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