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睢宁县特产专卖店在哪里 睢宁县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睢宁县特产专卖店在哪里 睢宁县特产专卖店更新时间:2023-01-22 03:17:15

一.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二. 江苏省 徐州市 睢宁县 王集烧鸡

王集烧鸡,在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已闻名苏北,历经沧桑,汤味不改,延续至今。主料烧鸡选用地方草鸡,辅以20余种名贵中药,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创新工艺精制而成。香中隐甜,咸淡宜口,色佳味美,嫩酥俱全。在江苏享有较高声誉。

三.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蒸鸡肉

宁县蒸鸡肉属于庆阳的一奇一绝。在宁县南区早胜、良平等地较为常见。宁县蒸鸡肉一般选用的土鸡都是用五谷饲养的。因为用五谷饲养的鸡肉,皮质细嫩,口感独特。一般选用母鸡为制作材料,将鸡剥尽洗白,用刀剁成小块,用麦面、鸡蛋、香油、盐、姜粉等调料搅成糊状,糊了鸡肉,再用白面擀成面片摊开来,铺上肉糊,用另一层面皮盖了,边上堵一圈面棒,内一层肉,一层面,三四层后入锅蒸制,大约3、4小时后即可出笼食用。

鸡肉的蒸制是特别费时间,一般晚上制作好鸡肉入锅,每隔两个小时,需给笼屉里加水,待到将近天明时才可蒸烂,当然在售卖的时候,用大铁桶箍成的炉子下,一直需要用木柴煨火,保持蒸鸡肉的热度和香味。在售卖蒸鸡肉时,也很有讲究,在鸡肉各个部位的叫法也有所区别,一般有鸡头、龙杠、胸脯、马子、膀子、胯子、鸡爪和心肝肺等名称,顾客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去买。

宁县蒸鸡肉不仅味美,而且色佳。一般蒸制出来后,笼屉边上的鸡油将两层面底全部渗透,呈现着纯黄的香色,香味融入面中,鸡油面也黄黄的,中间夹着烂熟的少许鸡肉,吃起来软软的,柔柔的,美味可口。

四.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酱爆牛肉

原料



牛里脊肉500克,蒜苗50克,葱、姜、花生油、红辣椒、精盐、酱油、胡椒粉、湿淀粉、味精、香油、豆瓣酱各适量。



制法



1.将牛里脊肉切成3厘米长、15厘米宽的长方形薄片,放入碗内,加湿淀粉拌匀待用;葱、姜、红辣椒切成小象眼片;蒜苗切成3厘米长的段;精盐、酱油、味精、湿淀粉、胡椒粉加适量水,对成芡汁待用。



2.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把挂好糊的肉片炸成浅红色捞出,控净余油。



3.锅内留少量油烧热,放入豆瓣酱炒香,再放入葱、姜、红辣椒、牛肉片翻炒几下,随即将芡汁倒入,再放蒜苗,炒匀后淋上香油,出锅即可。



特点:色泽酱红,味浓鲜香,甜辣适口。

五. 江苏省 徐州 睢宁县 睢宁水粉皮

睢宁水粉皮,也叫辣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于宋代,由农家百姓创造产生。制作工艺考究,原料主要来自绿豆、地瓜或土豆中的淀粉。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冬季热炒或做汤,美味令人叫绝。

目前,睢宁水粉皮由小群体加工走向大规模生产,在新疆、天津、广州等国内市场扎根,还走向新加坡、美国等国际市场。

六.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草鱼

草鱼

我国“四大家鱼”养殖品种之一,全国均有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中均可作为搭配品种,亩产量平均50千克左右;池塘主养,投喂全价配合饵料,亩产可达700千克左右。

七.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豆结

豆结:豆结,制作工艺类似打粉皮,其形如蛰虫卷曲之状,故名“蛰”而读“结”。豆结原料为大米、荞麦用水浸泡发胀,在手上磨成浆。豆结最好吃的是刚起锅的鲜饼,卷饼时夹心加糖,既香又甜,美味饱餐。

八.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鲜桃

鲜桃

肃宁鲜桃,自2002年从北京农科院引进优良桃品种——“京红3号”,现已进入盛产期,该品种园球形状,成熟时全鲜红色,翠甜汁多,含糖15%以上,硬度大耐运输,每年于6月30号前成熟,单果重平均200克,最大510克。其他品种有大久保、新川中岛、北京十四、艳红、重阳红等,7—9月份成熟。我处鲜桃种植面积500多亩,建有小型容量80吨保鲜库一座。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油糕

宁县油糕用小麦面作面皮包红糖或蜂糖做成馅饼下油锅一炸即可。其特点色泽呈黝红色,入口表皮脆,肉酥软,馅儿香甜,让人百吃不厌。它的制作方法:取白面、糖、油、水为原料,先将水烧开,然后将白面粉倒人沸水锅中拌匀,待烫面用手摸不粘时,翻倒在案板上。凉却后,烫面兑适量的干面,揉匀堆放起来,根据温度的变化,看面是否饧好。若面完全饧好后,然后包糖馅后压扁,投入油锅文火炸制,外皮炸成金黄色后捞出,即可食用(也可以用刀切成小方块,撒上白糖食用)。

十.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中宁硒砂瓜

中宁硒砂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由于当地砂砾富含矿物质,同时含有人体必须的硒、锌、钙等微量元素,经风吹日晒,逐渐分化,释放出矿物元素,随雨水冲刷入土,被植物根系吸收,从而在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条件下,生产出甘甜爽口、独具天然特色的保健食品。由于生产出的西瓜和甜瓜富含硒元素,故名为“硒砂瓜”。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检测,硒砂瓜不仅含有锌、钙、钾、硒等微量元素,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和18种氨基酸,十分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尤其硒元素可使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硒砂瓜,耐贮藏,放置在家里、办公室等自然条件下5个月不腐烂;耐运输,长途拉运数千公里,完好无损,是目前国内市场最好的绿色食品。

中宁硒砂瓜基地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光照条件好,全年日照时数为2845小时,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无霜期153天,昼夜温差大,平均为10-16℃,≥5℃积温为3300-3800℃,≥10℃积温为3100-3500℃,更有利于硒砂瓜的种植。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成熟上市。独具保健价值,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2005年,中宁县硒砂瓜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监测,产地条件和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并申请认证全国绿色食品(硒砂瓜)原料基地14.2万亩。

地域范围

中宁县地处宁夏中部,卫宁灌区的东段。东经105°26′-106°07′,北纬37°9′-73°50′之间,海拔1184米。东临利通区、青铜峡,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全县面积4198平方公里。中宁硒砂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白马乡、鸣沙镇、恩和镇、舟塔乡、喊叫水乡,种植面积达2.3万公倾,总产量52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中宁县北部为卫宁北山及丘陵,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东部和东南部为山地(牛首山、烟筒山)与丘陵,西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和米钵山山地。土壤营养充足切处于平衡状态,:pH值8.28、汞0.03mg/kg、铅13.4mg/kg、镉0.16mg/kg、砷11.9mg/kg、铬60.5mg/kg、铜19.5mg/kg。

(2)水文情况:黄河流经68千米,年均流量325亿立方米。清水河流量1.24亿立方米。境内七星渠、跃进渠、固海渠、北滩渠4条主干渠为主要灌溉渠道。湖泊总面积445公顷。硒砂瓜种植基地属靠天然降水的旱作农业区,主要为山坡地和丘陵地,远离城区和工矿业区,产地内无污染企业和其它污染源。

(3)气候情况;中宁县属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温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9.1℃。该地区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08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5%,无霜期165天,有效积温2529.3℃,5-8月份昼夜温差一般在15.5℃-12.6℃之间,年降水量221.6毫米,多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2055.3毫米,为降水量的9.3倍。年均相对湿度为52%。年太阳辐射总量5924兆焦耳/㎡。春季多风,年均风速为2.9米/秒,最大风力为12级。“早穿皮袄午披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该地区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

(4)人文历史情况:压砂地上积聚了我县几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县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种植中宁硒砂瓜,已有70多年的种植历史。过去苦于缺乏资金、交通不便、没有政策、受生活所迫,群众自发地零星种植,只是把硒砂瓜作为一种副业。种植硒砂瓜,首先要在荒地铺上砂砾,由于过去交通运输不便,造成种植压砂瓜投资时间长,产生效益时间更长,加上种很多年后要倒茬,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们对压砂瓜有一句顺口溜“苦死老子、富死儿子、愁死孙子”。但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和水源的进一步解决,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劳动程度明显降低,上世纪90年代压砂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硒砂瓜被当地百姓称为“石头里长出的西瓜”,是当地人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种瓜模式,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独创,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土地荒漠化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我县喊叫水乡、鸣沙镇、白马乡等镇乡硒砂瓜面积累计达到2.3万公倾,种瓜农户达到6000户,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民“拔穷根”的产业。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在干旱地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小、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向阳的歇茬山地或麦地、豆茬地作为压砂的田块。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旱、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瓜菜作物种子的要求。可选用黑美人、新金兰、金城

5号、西农8号、高抗冠龙等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在硒砂瓜生产过程中,山地压砂、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是生产的关键环节。

①砂地的铺设

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小、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向阳的歇茬山地或麦地、豆茬地作为压砂的田块。在干旱地区所采用的铺压砂石混合物(砂、石混合物比例3:7或4:6,压砂厚度15-20厘米),以蓄水、保墒、压碱并提高地温种植作物的一类宜耕地。压砂厚度视砂石粗细程度确定,砂粗铺设厚些,砂细铺设厚度薄些。砂石混合物比例以4:6为宜。一般亩压砂用量在100-120立方米。土壤在铺设前应犁地晒伐,增加养分。

②种子处理措施

种子要购买优质品种,采用温烫汤浸种、高猛酸钾消毒法、多菌灵或福尔马林消毒法统一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后播种。

③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

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合理进行轮作倒茬,减轻病害发生。常用的轮作方式有以下三种:①错位稀植倒茬;②西瓜-甜瓜-歇茬法;③瓜-麦轮作法。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掌握虫口密度,发布病虫害预警情报;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统防统治。按照农药安全合作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进行,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a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毒、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不使用未核准登记的农药。

b使用药剂防治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中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规定的施用药量、施药次数,使用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的农药。

c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最高残留量,使用限次和安全间隔期。

科学使用农药的方法:认准病虫害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最佳防治期及时防治;严格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混配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或避

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尽量采用靶位用药,清除中心病株,对周围植株喷药进行1控制;使用雾化程度良好的药械,做到细致均匀喷药,选择科学的打药时间,提高药效。

④普及科学施肥技术

在硒砂瓜生产中,有条件的应增施有机肥,发展有机复合肥,防治超量偏施氮肥、严格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其他有毒肥料。

肥料的使用及管理:使用商品肥料经技术人员认可,或到指定的肥料供应点购买。使用有机肥必须符合技术规程中的要求。

施肥原则:压砂瓜地的养分随种植年限增加逐步减少,砂地也随种植时间延续出现板结,因此必须严格进行松砂、施肥。

安全施用氮肥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肥量,做到经济合理的施用氮肥;严格执行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以茎叶为食用器官的蔬菜,收获前20天,禁止追施氮肥;推广“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模式。

(4)产品收获:区外销售7-8成熟时采摘,区内销售的完全成熟后采收,切忌生瓜上市,采摘前15天内严禁喷洒各种防病防虫农药。

(5)生产记录要求:要求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对使用的农药、化肥的名称、剂型规格、使用方法、使用时间、每次用量、全年使用次数、末次使用时间有详细记录。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中宁硒砂瓜个大皮后,果实为椭圆形,果皮浓绿色条带。

(2)内在的品质指标:独特的种植方式和自然条件,生产的西瓜个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糖分高达13.8%。生产出的瓜营养元素含量全面合理。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8种,维生素3种,微量元素5种,其中含钙56mg/kg、钾1090mg/kg,特别含有人体保健必需的硒和锌等微量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独具保健价值,因之得名“硒砂瓜”,是真正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安全要求:中宁硒砂瓜严格按照(NY5109-2005)标准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用于包装的容器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纸箱无受潮、了层现象。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宁硒砂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运输:装卸运输中应快运、轻装轻放、运输途中应防暴雨淋。运输散装瓜时,运输工具的底部及四周与果实接触的地方应加铺垫物,以防机械损伤。运输用的车辆、工具、铺垫物、防雨设施等,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污染、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4)贮藏:贮存时宜在通风、阴凉、清洁卫生的场所进行,堆码整齐,防止挤压损伤,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长期贮存时,应存入低温冷库,贮存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贮存,存入前应逐步降温预冷。贮存室有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贮存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病瓜立即清除,贮存时,严禁其它有毒、有异味、有害、发霉散热及传播病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