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波 老字号 土特产 宁波土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波 老字号 土特产 宁波土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3-01-22 21:08:47

一.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流黄青蟹

中文名称: 流黄青蟹

简介

蟹是人间美味。曾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含黄伯”即是金秋时节的螃蟹。

但是,最早人们对全身披甲、张螯舞爪的螃蟹,望而生畏,当然不会想到去吃它。所以鲁迅先生有云,第一个吃蟹者,堪称为英雄。传说在汉朝时,有一个县闹蟹灾,遍地都是螃蟹,连田里的庄稼都被糟蹋了。这使那个县的县官焦忧异常,如何灭蟹消灾呢?他想了冒险吃蟹的办法,于是召集乡里,捉蟹烹煮,并带头剥食。这一举措传开后,百姓仿效,以蟹代粮,结果不仅消除了蟹灾,而且尝到了蟹的美味,螃蟹也因此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以上说的蟹 是产在淡水里的,还有产在海里的一种叫“青蟹”,又称“(左虫右寻)”,是我国珍贵海产品之一。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尤其是雌蟹,被我国南方人视作“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青蟹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尤多。宁波状元楼的“流黄青蟹”,是具有代表性的宁波名菜。蟹鲜,肉肥,外形美观,被食客誉为席上一绝。

产地: 宁波 浙江

类别: 菜

制作方法

【原料】

青蟹(或白蟹)1000克,鸡蛋3个,葱段姜片各少许,面粉50克,生油100克,黄酒25克,精盐10克,味精2克,水淀粉20克。

【制法】

(一)将蟹洗净,除去爪尖和脐盖,剥开蟹壳,挖掉胃囊和两边的水蓑衣,清洗 沥干,斩切成块,大螯用刀背拍松,撒上面粉待用。

(二) 将锅在旺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锅里放生油50克烧热,再下葱段、姜片煸出香味后,推入蟹块,煸至蟹壳变色,即加黄酒、白汤(250克)、食盐、味精,烧3分钟后,用水淀粉勾芡,同时将打散的鸡蛋液慢慢地淋入,边淋边用铁勺在锅里搅拌,使蛋液均匀地分布在蟹块上和卤汁里,加入熟生油出锅装盆。

二.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双峰香榧

香榧子是我国特有的稀有珍果,双峰香榧生长在高山中,无污染、壳薄、肉肥、香脆可口、品味纯正、久享盛名。

双峰香榧产于宁海县双峰里塘村,历史悠久、千年榧三代果,它的全身是宝。具有果用、药用、木材用、油用、绿化观赏等多种用途集于一体的稀有果树。

另外药用上有防癌、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硬化、冠心病、排毒、治疗小孩遗尿和解积的功效。

三.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海蜇

产品名称:海蜇

产品别名:海红、水母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鲜香脆嫩、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海蜇,原名海红,又名水母,系属腔肠动物,全身呈胶质透明而粘滑,大的直径约有1公尺,上部形如覆盖,下面之中央为口腔,口缘有腔腕4个,与胃相接,自由游浮于海面。共覆盖部位,经腌制后,俗称"海蜇皮",简称"皮子",缘瓣经腌制后,俗称"海蜇头",都是宁波海品。
多彩

海蜇制法为:捕上的海蜇,将头、皮分别倒入桶内,先用矾水漂浸,将红色及腥辣液漂净后,隔时取出,用矾拌盐,每张皮子中间放盐一把,一叠数张放入桶内,以盐满为止。一个月后取出,再如法重盐一次,如此三次,俗称三矾。海蜇经过三矾,虽经五年十年,亦可久藏不坏,而且越陈越老,越老越脆,越食之有味。腌海蜇头较腌皮子简易,一层用矾,一层用盐,用脚踏实即可。

海蜇最忌荤腥。腌制过程中或已制成的海蜇,一沾荤腥,即霉烂变质,无法食用。 海蜇食法很简单,不论海蜇皮或海蜇头,必须先行动切碎成细条,洗净后用清水漂淡,用酱油,加几滴芝蘑油蘸着吃,鲜香脆嫩,滋味甚美,是酒席上受欢迎的冷盆菜。

产品历史:海蜇初发于梅季时节。即每年五月间,体小而红色,俗称梅蜇,但数量不多。海蜇旺汛,约在夏末秋初。宁波慈溪一带,地处钱塘江,杭州湾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海蜇大量繁殖又快速成长,最多时年产500吨。民间有"三北雨汪汪,海蜇以砻糠"之民谚。

四.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麦饼筒

麦饼筒是象山十大特点小吃之一。麦饼筒入口松脆、油而不腻,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做麦饼筒十分讲究,尤其是做皮。首先把面饼捏成圆状,再把面饼烙在火炉板上,大约几分钟便可以出炉,皮要烙得不薄不厚,这样越见功夫。馅,可以是肉丝、豆芽、萝卜丝等,也可以合自己的口味配料。你想吃脆一点,也可以包好后油炸,在油锅中翻滚过的麦饼筒闪着金黄诱人的光泽,酥脆宜人。

麦饼筒包法比较简单,把馅用筷子夹到皮子里,可以夹到中间,也可以夹到旁边,再像滚轮胎一样卷好,麦饼筒就做好了。

到了端午,麦饼筒便是家家“必备”的传统美食。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了吧,赶快亲手做吧!

石浦的风俗,在每年的端午、立夏、农历八月十六,每家每户要吃传统的麦饼筒。其做法是:将小麦粉加水、适量盐、食用油拌匀后,在温火烧的熬盘上烙成一张张圆形的麦饼皮子,要求烙得薄且有韧性。然后煮炒合适的小菜,要做到油、鲜和松脆,一般十余碗,如绿豆面、炒肉丝、鲜鲳鱼、炒米面、蛏子、炒鲜鱿鱼丝、绿豆牙、黄鳝丝、蛋丝、虾仁、大蒜苗炒肉、洋芋丝等。

吃时,将麦饼皮平摊在平面上,用筷子把小菜一样一样放在皮子上,包卷成圆珠笔筒状即可食用。这是一道石浦特色小吃,凡来自海内外的客人都以慕名品尝佳味为口福。

五.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鲨鱼


产品名称: 鲨鱼

产品别名:白鲳、鲳板、镜鱼、平鱼、鲳扁鱼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鲨鱼的肝脏特别大,富含维生素A、D,是制作鱼肝油的重要原料;鲨鱼皮可以制革,其鳍即是海味珍品——鱼翅。鲨鱼还可作药用。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鲨鱼极少患癌症,即使把最可怕的癌细胞移植到鲨鱼体内,鲨鱼仍安然无恙。因为它的细胞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抑制癌物质,而且还能使癌物质逆转。

产品简介:又名白鲳、鲳板、镜鱼、平鱼、鲳扁鱼、系银鲳属鲳科,栖息于近海中下层。多产于象山港和舟山洋面,也是宁波海渔之一

产品历史:古人有咏了髻鲨诗云:蛎粉匀涂色饥,灵蛇高髻挽青丝;敢如北海,康成牌,跪向泥中赋卫丝。又叫牙带、白带裙带鱼 、鳞刀鱼,我国北方则称刀鱼,主要产地在东海舟山洋面,是宁波大宗海渔品之一,古人有咏《带鱼》诗写道: 可准探衣就制裁,素绅三尺曳皑皑,波臣新授银台职,袍笏龙宫奏事来

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鲨鱼食肉成性,凶猛异常,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它那食饵时的贪婪凶残本性,给人们留下了可怕的形象。因此,一提起鲨鱼,人们往往会有谈虎色变之感。鲨鱼捕捉食物更比老虎高出一筹,它可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嗅觉,探测食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而老虎只是用眼睛和鼻子寻找食物。

六.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荷藕

余姚市河姆渡水生动植物研究所

10933578

荷藕

七.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宁波菜肴

浙东沿海一带具有宁帮风味特色的菜肴。作料以海鲜居多;烹制法以蒸、烤、烧、炖为主,讲究鲜嫩香糯软滑,注重原汁原味;常用雪里蕻咸菜和苔菜作辅料,大多咸里带鲜。品种众多,平时在市场上供应的就有200多种。其中冰糖甲鱼、苔菜拖黄鱼、全虾仁、彩熘黄鱼、网鱼包鹅、苔菜小方烤、黄鱼肚、清蒸河鳗、火踵全鸡、虎皮全鸭,被誉为宁波十大名菜。此外,雪菜大汤黄鱼、苔菜炒虾仁、芋艿全鸭以及舟山的炒熳鲞丝、梭子蟹和宁海的熘黄蛋等,也鲜美异常,深得宾客好评。鳓鱼肉丸汤,是著名的夏令时菜,食后回味难忘。( 宁波)

八.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白茶

宁波市江北绿茗白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慈城”牌白茶,该茶采用珍稀茶树——芽叶白化异变茶树幼嫩茶叶加工而成,外形纤秀卷曲。白色芽叶采自气温22℃以下时萌发的春梢,栽培上选择高山低温地带和有机化模式。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珍品。氨基酸含量高出常茶一倍以上,茶多酚含量低于常茶一倍以上。茶色有“三奇”,鲜叶呈雪白色,干茶镶金黄色,叶底呈乳白色;茶品有“三极”,汤极翠、叶极鲜、香极高,称上百茶之尊。

公司基地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面积1000亩,远离城区,大部分处于低山地带,生态环境优越。绿茗白茶有限公司对茶叶生产栽培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白茶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严格按Q/LM01-2002标准生产加工。

2001年获浙江省“龙顶杯”金奖,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九.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养蜂

我国人工养蜂开始很早,晋皇甫谧《高士传》载,东汉延熹年间(158--167),有个叫姜岐的隐士,汉阳太守桥玄邀他去做官,他不从,伪托生病。后来,姜岐母亲病死,他干脆把田产让给了兄弟姜岑,自己隐居深山,以养猪和养蜂为生。好多人跑来向他请教养蜂的技术,一时间经营养蜂者竟多达300余人,可见,养蜂在汉代已很发达。养蜂是慈溪农民的传统副业。清康熙《余姚县志》中记载道:“蚕、蜂二者,民利存焉。”

慈溪现代养蜂业的发达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慈溪从外地引入了意大利蜂,并开始采用活框蜂箱养蜂。至1967年,慈溪已有蜂1.5万群。进入80年代后,慈溪的养蜂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1987年,全市的养蜂户达到3580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养蜂近20万群,蜂产品产值达6000万元。其中建塘牛角尖村为全国闻名的“养蜂村”,全村养蜂7700群,产值150万元,超过农业生产总值1.3倍。蜜蜂的饲养方法以大转地饲养为主,所谓大转地饲养,是指流动于全国各地,追花夺蜜的放蜂法,它可广泛利用全国各地的蜜源,生产周期较长,产量较高。慈溪农民为夺得蜂蜜生产的好收成,常常举家终年在外,风餐露宿,四海为家,足迹远至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外春繁、生产、越冬。蜜蜂的大量养殖,使得蜂蜜、皇浆、蜂蜡、花粉等蜂产品产量逐年提高,慈溪年产蜂蜜1万多吨,皇浆100多吨。为就地消化蜂蜜资源,慈溪还创办了蜂蜜加工企业,制成的皇浆蜜、花粉蜜、皇浆酒、“中国蜂宝”等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和东南亚国家

1980--1991年,慈溪蜂业产值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之冠,国家农业部把慈溪定点为全国优质蜂产品基地。( 慈溪)

十.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浙麦冬


产品名称: 浙麦冬

产品别名:姚麦冬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养阳、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能。

产品简介:浙麦冬,系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又称麦门冬,应产地原属余姚,又称姚麦冬,是全国重点产地之一,浙麦冬为植物的干燥块根,短壮饱满,色泽黄亮,质量优于四川、福建所产。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乃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是一种贵重的常用中药材,为浙江中药的 “浙八味”之一,因亦称浙贝母,又因其始种于象山,因又称象贝,亦称大贝、大贝母、元宝贝、珠贝系百合科越年生草本药甲植物,初夏时植株枯萎、收获其地下鳞茎、洗净后加工晒干处理,便成药甲的贝母,

产品历史:据《象山县志》记载,象山“有种植浙贝历史,以后移栽鄞县小溪、堇江一带,有万人种贝以此为生……” 早在明朝,浙中地区就有栽种麦冬的历史,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清朝末年,宁波药行兴盛时期,姚麦冬已成为宁波“三大浙货”(白术、象贝、麦冬)之一,各地药商云集,争购姚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东南诸国。目前浙麦冬主要分布于慈溪市西部和北部平原,以及余姚市东部、北部地区。

浙麦冬呈纺缍形,似枣核,长1.5-3厘米,粗0.3-0.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级。质柔软,断面黄白色,半透明,具木质芯。肉质具油性糖质。以肥大黄白者为佳。据《本草纲目》记载:“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止烦热,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不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