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赣州市于都县特产仙米冻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赣州市于都县特产仙米冻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1-21 15:03:16

一. 四川省 眉山市 彭山区 米冻粑

米冻粑

旧城隍庙沙门南侧,住一姓吴的母女俩,一年四季都卖米冻粑(现在叫发糕)。色白、不酸、甜正、匀一、柔和、不粘牙,是老人、妇女、儿童经常光顾之处。除在摊上坐吃以外,还可以买走用苞谷壳包蒸的冻粑。特别在寒冬,还要煮一大毛边锅红苕。俗话说:“花钱不多,吃起热烘!”平坝区的农民特别欢迎。

二.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大盒柿

于都大盒柿果大形美、色泽橙红艳丽、无核多汁、肉质甜脆、清香爽口、富含维生素C、D和多酚类物质,营养极为丰富,是鲜食果中佳品,清朝列为贡品,誉为“柿中之王、果中珍品”。具有润肺止咳、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以及减肥,软化血管和清血利尿等功效。

三.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盘古茶

于都“盘古”茶历史悠久,据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盘古茶为元初至乾隆年间的皇室贡品。该茶区海拔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常年云雾萦绕,土质、气候经专家鉴定,非常适宜种植优良茶树。

近几年来,盘古茶厂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现有3500余亩,引进日本先进的采制茶设备,精制出盘古名茶系列: “龙珠茶”、“凤冠茶”均采用春分至谷雨的一芽一叶初展鲜芽为原料,经分捡、摊青、炒青成型等二十多道工序而成。龙珠茶外形似珍珠,而凤冠茶外形似“凤冠”,两茶的茸毫披露,冲泡时可见其形缓缓膨松,随即芽尖向上似春笋般破土而出,香气四溢,沁人心肺,堪称极品香茗。在1995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龙珠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一举夺魁,获得“金质奖”, 在96中国青岛首届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龙珠茶荣获“国际高科技制作奖”,凤冠茶荣获“国际推荐新产品奖”,在97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上,龙珠和凤冠二茶又荣获“97中国国际茶会”银奖。 “盘古银毫”、“盘古茶”、“盘古毛尖”等属眉茶造型,其形如剑锋,侗体披毫,冲泡中特显剑林奇观,香高持久,汤色明亮,味醇甘甜,连续被评为省、地优质名茶。

最近试制的新茶“盘古神茶”在2000年4月的赣州市农业博览会上获得第二名。“盘古茶”系列,形紧味香,叶嫩底厚,茸毫披露,色泽翠润,滋味醇厚之特点。据专家鉴定,长年饮用具有清神智,消食利尿,降压减肥,廷年益寿等功效。

四. 江西省 赣州 石城县 赣南茶油

赣南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赣南有着悠久的种植油茶、食用茶油的历史,现有油茶林面积为170万亩,2012年产油量约8500吨,预计今年超万吨,油茶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技术研究和育苗单位有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油茶加工企业主要有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科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兴国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等。

据介绍,茶油是用油茶的果实精炼出来的油,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及各种维生素,具有清热降火、清肝明目、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来,国际粮农组织已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在中国,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赣州市已将目光瞄向潜力无限的油茶产业:2010年4月,赣州市将已被抢注的“赣南茶油”商标购回;2011年,“赣南茶油”申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赣南茶油”质量检测中心成立;2013年,各加工、销售企业统一使用“赣南茶油”品牌启用。“赣南茶油”发展,正掀开抱团闯市、集合发展的新篇章。

产地范围。

赣南茶油产地范围为江西省赣州市行政管辖区域内的赣县、兴国县、瑞金市、于都县、宁都县、会昌县、石城县、崇义县、上犹县、信丰县、大余县、龙南县、安远县、定南县、全南县、寻乌县、南康区、章贡区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章贡区和南康区行政区划范围内)。

信息来源:赣南日报

信息来源:赣南日报

五.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甜柚

南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甜柚之乡”所产甜柚皮薄肉嫩,清心润肺,为历朝贡品,素有“天然罐头”美称。( 南康)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走马葛仙米

走马葛仙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走马葛仙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走马葛仙米早在1500年前就被人们认识,据《本草纲目》记载:“葛仙米,生湖广沿溪(今湖北鹤峰走马镇地辖)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取,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绿可食,土名开仙菜,干则天仙米,晋葛洪隐此乏粮,采以为食,故名‘葛仙米’”,这就是土家先民世代传颂至今的晋朝葛洪(注东晋人,炼丹家,医学家,道教伦理家)南岭途径走马患疾,病害荒采以为食,奇获身疾康复之功效,后,洪入朝歌,以此奉献皇上,体弱多病的皇太子食之,病除体壮,皇帝娘娘食之,四处求医无法治愈的夜盲症病除,皇感洪恩,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的传说。

走马葛仙米,是一种淡水野生藻类植物,为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的著名,出口历史悠久。是一种多细胞丝状蓝藻,与地木耳、发菜同属蓝藻门、蓝藻纲,段殖藻目,念珠藻科植物。念珠藻是目前已知分布最广的蓝藻之一,在各种水体、土壤以及江河的入海口,甚至南北极地区均有发现。但世界上葛仙米(学名“拟球状念珠藻”)的分布却非常稀少,我国目前的主要分布是湖北省鹤峰县的走马镇,据报道非洲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葛仙米生长在不发达的山区水域,天然无公害,地道的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属高蛋白多功效营养食品,是宴席上的珍稀佳肴,堪称中国一绝,世界珍稀。

葛仙米,并不是谷类。之所以称之为“米”,是因为其形状象米粒一样,采集干燥后颗粒圆形,煮熟后大小比米粒大。附生于稻田、浅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间或阴湿的泥土上,球形胶质状,外形象木耳,因此称之“水木耳”或“田木耳”;没有根、茎、叶,漂浮在水中,故又名“天仙米”或“天仙菜”;由许多细胞连成念珠状群体,颜色蓝绿色,颗粒圆润,玲珑剔透,可与珍珠媲美,若人蔬烹制成菜肴。味极鲜宴席上的珍馐,故被美称为“珍珠菜”。清史记载为贡品、御膳,末代皇帝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有道菜就叫“鸭丁熘葛仙米”。

走马葛仙米早在1998年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武汉)金奖,2008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0年获得了国家商标局批准的商标注册。

除这些购物品外,恩施自治州还有新型蜡烛繁殖产品、宝石花筷等民族工艺品和巴东柿子等。

地域范围

走马葛仙米产于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境内的千金村、汪家堡村、古城村、阳河村、李桥村、白果村、金龙村、官仓村、刘家垭村、花桥村、升子村、锁坪村、岗家湾村、九岭村、北镇村、金岗村、大典村、梅坪村、红土村、九洞村共20个村。

走马镇位于湖北省鹤峰县西南部,东临湖南省壶瓶山旅游区,南接张家界风景区,距武汉、长沙600公里,距宜昌港27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9°8′-110°3′,北纬29°39′-30°9′。平均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086米。素有“鄂西南窗”之称。总生产面积1050公顷,总产量1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走马镇土壤种类较多,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土类,总面积73858亩;全镇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锌,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形大体轮廊是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大,群山矗立,峰峦起伏,溪河纵横,地表切割深,具有丘陵、山区地理特点。

(2)气候情况:走马镇属亚热带大陆非季风湿润气候,拥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种地理形态的特殊气候。四季分明,冬令夏热,春早秋爽,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2.2度,全年积温3691度,年日照数为1342小时,日照率30%,无霜期225天。

(3)水文情况:走马镇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江坪河流域。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934mm。

走马镇境内没有大型化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部门监测,走马镇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在4.5-7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标准。

(4)人文历史情况:据《本草纲目》记载:“葛仙米,生湖广沿溪山(今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地辖)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取,初取和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绿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天仙米……晋葛洪(注东晋人、炼丹家、医学家、道教伦理家)途径走马患疾,迫荒害采以为食,奇获身疾康复之功效,后,洪入朝歌,以此奉献皇上,体弱多病的皇太子食之,病除体壮,皇帝娘娘食之,四处求医无法医治的夜盲症病除,皇感洪恩,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的传说。

据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黎尚豪院士到走马考察报告称:“葛仙米在世界范围内,非洲七亩地,产量甚微,然而湖北鹤峰走马有万亩之产地,且产量之高,实属世界罕见。”

由此可鉴:我县栽培利用的历史渊源可究。鹤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鹤峰走马葛仙米”的生产,一直把鹤峰走马葛仙米作为走马镇的主导产业,先后出了《关于加快鹤峰走马葛仙开发的意见》等政策,使鹤峰走马葛仙米保护与利用力度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葛仙米生产已成为促进走马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走马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2年国家科技部和湖北省科技厅把走马《葛仙米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列为湖北省重大科技发展项目开发的重大课题。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鹤峰走马葛仙米基地位于走马镇千金村、汪家堡村、古城村、阳河村、李桥村、白果村、金龙村、官仓村、刘家垭村、花桥村、升子村、锁坪村、岗家湾村、九岭村、北镇村、金岗村、大典村、

梅坪村、红土村、九洞村共20个村。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例》(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走马葛仙米。

(3)生产过程管理:鹤峰走马葛仙米生产过程必须执行《鹤峰走马葛仙米生产技术规程》。为了保证鹤峰走马葛仙米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①肥培管理: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松土时进行。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可采用每50亩面积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蛾类,降低害虫危害指数。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每年4-5月是鹤峰走马葛仙米采收期。葛仙米采收质量:墨绿色,圆珠状时采收,采收环境要求,保证水田里有17cm左右深的水面。采收方法:人工采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采收时要用竹制器具采收,采收后用专用器具及时运输符合绿色食品加工条件的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鹤峰走马葛仙米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车间后要实行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拣杂物,漂洗、沥干、干燥、风选、人工复拣杂物,然后分级包装入库。

(5)生产记录要求:鹤峰走马葛仙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感观特征:成品为墨绿色颗粒状,无异味,不得有非葛仙米夹杂物;温水复原后,呈墨绿色且直径不超过8mm的圆珠状,玲珑剔透,具有鹤峰走马葛仙米独特的清香味,汤色无色、清澈、明亮。

(2)内在品质指标:鹤峰走马葛仙米100克干品含蛋白质≥24g,维生素C(mg/kg)≥8g,灰分≤10g,水份≤18g。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安全要求:走马葛仙米执行《鹤峰走马葛仙米》DB42/305-2005。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走马葛仙米按照《鹤峰走马葛仙米》地方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共3个等级。

(2)包装:本品采用纸箱包装,同批中各箱净重必须统一,内衬食品包装用塑料袋或铝塑袋包装,纸盒分级包装。销售包装的标签必须符合GB7718的规定。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鹤峰走马葛仙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和标注形式)。

(4)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七. 江西省 赣州 上犹县 石鱼粑

石鱼粑是江西赣州上犹县的。

八. 江西省 赣州 赣县 湖江鱼丝

湖江鱼丝是赣南的名优特食品,以鲜活草鱼肉质和优质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方法,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工艺精制而成,不含任何色素和添加剂,源于自然,风味独特。富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具有烹调便捷、易存耐藏等特点。是家庭、宾馆、酒家、宴席之佳肴,喜庆佳节必赠之礼品。食用方法可烹煮、凉拌、油炸等。

九.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南康蜜饯

蜜饯是南康传统名品。产品分为蜜饯、果脯、凉果三大类20多个品种。含有极多精化糖、有机酸等有益人体吸收的物质,品味佳美,营养丰富,耐贮存,是馈送亲朋好友、居家施行的佳品,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畅销港、澳、东南亚及全国各地。

十. 江西省 赣州 赣县 黄元米果

黄元米果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食品和送礼待客的上等佳品。

黄元米果原用大禾米加工而成,黄气香质软。60年代后多用粳米精制,工序繁琐。现各地均改为机器制作,每年腊月均有黄元米果上市。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蒸熟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匀,切块做成各种形状的米果。由于做工繁琐,往往要亲邻朋友相助才会动工兴做。机制黄元米果盛行后,民间仍有少数家庭在冬季手制黄元米果。做好的黄元米果色黄味鲜,通常用灰水浸没,藏于缸中,可留至第二年夏天。有的切碎晒干,再用沙炒或袖炸,做成各种类型的果品。具有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的特点。

赣县黄元米果已成功列入第三批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