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关于涪陵特产的作文结尾怎么写的 写涪陵特产日记1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关于涪陵特产的作文结尾怎么写的 写涪陵特产日记100字更新时间:2023-01-12 09:16:34

一.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二. 重庆市 涪陵 涪陵龙眼

涪陵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之冬无严寒,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难得的一块晚熟龙眼生产宝地,因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果实富含营养,深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龙眼作为涪陵之一,受到人们一致好评。三峡工程蓄水后,涪陵区沿江区域龙眼种植条件变得更加优越。依靠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2007年,当地成功培育出了“涪陵黄壳龙眼”,并荣获重庆市优良龙眼品种称号。

三.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四. 重庆市 涪陵 涪陵水牛

涪陵水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涪陵水牛原产于涪陵县,南川县的鸣玉和武隆县的平桥等地。涪陵县位于重庆市的西南角,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降雨量年平均1071毫米,无霜期295天以上,日照长,农作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还盛产洋芋和豆类。产地主要属川东条状山地漕谷区,水田面积大,尤其是平坝地区,田大、泥脚深,需要体型高大、劳役持久和拉力强的耕牛,因此,产区农民特别重视耕牛的选种和培育。产区饲草丰富,给涪陵水牛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饲料条件。

地理分布:涪陵水牛广泛分布于涪陵地区沿长江的垫江、丰都、涪陵、南川四县。

品种特征:涪陵水牛体型较大,体躯略短,前胸开阔,背腰宽平。被毛多为青色与黄褐色,个别有芦花色和白色,稀乏薄皮有光泽。头方正,嘴粗短,角呈八字或盘型。四肢粗壮,蹄黑色,多呈木碗型,也有剪蹄和踏蹄。尾根粗、尾细长。

涪陵水牛是我国著名的役用型地方品种,以拉力大、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被誉为“四大”名水牛之一,具有结构紧凑、品种特征明显、外貌一致性强、肉质较好和体成熟晚等特点。日增重不高,后躯欠丰满。今后在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的基础上,要坚持母牛、犊牛补饲,采用综合措施,使当前以役用为主的济陵水牛,逐步培育成肉役兼用型优良地方品种。

五. 重庆市 涪陵 辣妹子榨菜

辣妹子手工榨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十二道工序,集聚和凸显涪陵榨菜历史文化和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彰显涪陵传统榨菜独特的色、香、味、美。产品富含人体必须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食用方便耐贮藏,并具有浓烈的酱香风味,是其他料理无与媲美的。

六. 重庆市 涪陵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因外形油润金黄,自然呈丫,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叶底似兰花盛开,叶色绿白相间(叶脉翠绿,叶片乳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具有嫩香持久带花香,滋味鲜醇似鸡汤的特点,饮用后具有明目清心、益智安神、降脂去腻、消暑止渴、润肤美容、补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保健功效。

尤其是氨基酸含量为普通名优茶的二至三倍,经检测,其氨基酸含量高达11.5%以上(最高达13.7%),且茶多酚含量则为普通绿茶的一半(入口回甜且不苦涩、饮后能入眠);冲泡后的叶底也可咀嚼入口(俗称吃茶),堪称“茶中国宝”。

“涪陵白茶”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香味鲜醇持久,氨基酸含量为普通名优茶的2至3倍,目前已有少量产品上市,供不应求。

涪陵将着力打造以“涪陵白茶”为代表的名优茶生产,重点布局3~5个乡镇,进行白茶规模化生产,突出特色,力争达到2万亩规模。记者 杨圣泉

涪陵白茶

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农业服务中心

11083212

白茶(茶)

七. 重庆市 涪陵 京酱风肉

京酱风肉是重庆涪陵地区的民间传统食品,素以色美味鲜,爽口不腻而闻名,食用时蒸、炒、爆皆可,佐餐下酒皆宜。( 重庆)

涪陵京酱风肉是重庆涪陵地区的民间传统食品。带皮无骨,咸度适中,成酱黄色,味香、身干、不臭、不腐。素以色美味鲜、爽口不腻而闻名。食用时蒸、炒、爆皆可,佐餐下酒皆宜。主要原料配方是猪肉、白糖、甜酱、八角、盐、甜酱、 酱油等。京酱风肉在制作方法与几大要点,及各种原料的相克与营养成分。

涪陵京酱风肉产品的质量要求为生肉制品,食客购买后不应久贮,还应进行蒸煮,最后采用蒸的办法进行再加工。蒸煮时间为30-40分钟。出厂产品质量要求:口感要求入口鲜美甜咸,肥而不腻,越品越浓,具有酱香味浓,紫绛泛红的京酱固有风味。肌肉呈鲜红或枣红色,脂肪照空看呈乳白色,肉块干爽结实,无霉变无异味,每块重500-600g。包装要求字迹清楚、图案明晰、无污染。保质期为3个月,吊挂于透风室内为6个月(无真空包装者)。此加工以浸泡渍法为佳。为此批量加工应采用浸渍腌制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涪陵京酱风肉的制作方法:

1、将新鲜猪肉刮净皮面,剔除骨头,切成50厘米长的长方形肉块。在肉一端穿上一条麻绳,麻绳上打一套。

2、肉坯用盐、硝、揉搓20分钟,然后再用白糖、甜酱、酱油、八角混合均匀,涂抹在肉坯上,码在洗净的缸内,进行腌制。腌制2天后,进行倒缸,倒缸后再腌1天。

3、腌制后用清水洗去肉皮上的调料,悬挂在竹竿上,置于通风向阳的地方晾挂,晾挂时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使肉变质。晾挂约15天左右,以肉已经风干为度。

4、肉风干后,在肉皮上刷一层酱油,晾制后即为成品。

八.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九. 重庆市 涪陵 五香魔鬼鱼

是一种上等的休闲食品,也是馈赠亲友、款待宾客的佳品。

外观紫红透明,色泽鲜润,麻辣兼备,

焦酥香脆,瘦不塞齿,久嚼味长,开胃诱食,

口感纯正,咸甜适宜,软硬适度,无防腐剂,

高温灭菌,且保鲜期长。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