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特产烧饼是什么 陕西榆林特产烧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特产烧饼是什么 陕西榆林特产烧饼更新时间:2023-01-17 13:06:29

一.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范镇烧饼

徐记油酥火烧

说起徐记油酥烧饼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其实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范镇烧饼,这下你知道了吧。

正宗的范镇烧饼在泰安市岱岳区范镇驻地,范镇油酥烧饼历史悠久,始创于清朝乾隆时期,距今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制作人是第六代传人徐太国,一位48岁的一级面点师。徐记油酥烧饼用驴油、植物油、生面、酵面、老面“三合面”、黑芝麻等多种原料精心烤制而成。具有层次分明,外酥内软,满口香酥,回味悠长等独特之处,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便于携带储存,宜为馈赠佳品。

二. 河北省 衡水 枣强 鞋底儿烧饼

鞋底儿烧饼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枣强鞋底儿烧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枣强县城一个叫宋善庄(1895——1969)的人。民国初年,他在县城老十字街南头路东的宋家胡同口支炉烤烧饼。当时,他做的烧饼有三种:一种是死面圆形烧饼,外面扣着芝麻,受热鼓起来形似油炸糕;一种是发面圆形烧饼,不带芝麻;最后一种是鞋底儿烧饼。

当时鞋底儿烧饼还没有名气,卖得不算快。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时(绰号四麻子),鞋底儿烧饼开始小有名气。江存波是枣强城西江庄人,早年从其远房叔叔宋善庄学做烧饼。四十年代中期他也在县城老十字街开了个烧饼作坊,3年后去冀县城做烧饼生意。改革开放后,他从枣强县大食堂出来单干,在老十字街重操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适合夹肉的鞋底儿烧饼开始受到欢迎,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三. 浙江省 丽水 缙云 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历史悠久,相传古时轩辕皇帝在缙云仙都的石笋上,用大铁鼎炼制仙丹。炼制成后与食丹的妃子、臣子跨龙升天成仙。而没有食用仙丹的臣子则纷纷效仿,铸铁鼎炼制仙丹。仙都石笋下的村民见之,纷纷纳闷“为何食铁鼎中之物,而升天成仙?”有的也想效仿,但由于无钱铸鼎而告终。

一日一村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大家说:“食铁鼎中之物,而升天成仙,我们无钱铸鼎也成不了仙,但我们可以做土鼎,食土鼎烧出之物,以求长生不老,消灾避邪。”大家听后觉得是个理,于是纷纷动手制作土鼎,上山采药炼制仙丹。一村妇在家中烙饼,见其儿子刚炼制好丹药,发现土鼎内还有炭火且内壁光滑,就顺手将饼贴与鼎壁,烤之。慢慢的家中充满了烤熟之饼的香味,而溢出房子,引来了其他好奇村民,大家食后发现烤出之饼比锅中烙出的饼酥香、生糯。时而久之,村民们发现食土鼎炼制的丹药,并不能长生不老与消灾避邪,就纷纷将其加以改进做成烧桶,专用于烤饼之用。而有的村民则挑着特制的烧桶客走他乡,以烤饼为生。

四.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小马烧饼

小马烧饼店面地址位于来安县城河路与塔山路交叉口旁,经营面积约10平方米,店面虽然不大,但已经营了15年之久,属于来安县老字号小吃店。该店出炉的烧饼,香味浓、入口酥,加之该店自制的调味酱,口感更佳。每天清晨和黄昏,光顾的顾客可谓络绎不绝。由于烧饼口味好,价格便宜,当地人民每次出游或者去滁州、南京等地走亲串友总会带些小马烧饼,现在的小马烧饼已成为来安人民馈赠周边城市朋友品尝的招牌。

五. 河南省 三门峡 灵宝 脂油烧饼

脂油烧饼又叫脂油饼,是灵宝的一大名吃。它呈扁圆形,旋纹相套,外观焦黄明亮,咬开后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外酥内软,浓香扑鼻。脂油煤饼工艺精巧,主要原料为面粉、猪板油、棉清油、食盐、碱面等。其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让厨师挤压抖开,一眨眼一个饼堆满一碟子,蓬蓬松松,成条成片,用筷子夹着吃。另一种是保持饼的原状。食之各具风味
( 灵宝)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蒙城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口感酥松香脆、入口即化。它与其它地方的烧饼最大的区别在制作工艺上,一个油酥烧饼需要20多道工艺方能完成,因此无法机器量产,十分难得,曾荣登CCTV-2《美食走四方》栏目专题报道。

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以前,蒙城做油酥烧饼的名家中,有一个叫刘杰民,他母亲是薛家的女儿,是做油酥烧饼的能手。刘杰民得其母的真传,学就了一套做油酥烧饼的好手艺。解放后,他在县城皖北饭店当厨师,主要是做油酥烧饼,在蒙城很有名气。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叫刘志民,刘志民在刘杰民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成了油酥烧饼的名家。

万里到安徽任省委书记后,有一次来蒙城视察工作,住在县委招待所。县里领导请刘杰民、刘志民师徒俩精心地做了油酥烧饼招待万里同志。他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没过多久,刘志民就被调到了合肥稻香楼宾馆,专门做油酥烧饼。这以后,下榻稻香楼宾馆的贵宾吃了刘志民做的油酥烧饼都说好。一时,油酥烧饼成了稻香楼宾馆的名吃,蒙城油酥烧饼蜚声海内外。为了满足供应,刘志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后来,年龄大了,他也就改做管理工作,一般不再亲自做了。

听经常出差的同志说,在外地往往也能吃到油酥烧饼,问问卖者,有的说是蒙城人,有的说手艺是跟蒙城人学的,然而吃起来却觉得并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地来蒙的人,就餐时往往会点名要吃蒙城油酥烧饼。有的宾馆饭店可以自己做。有的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场上去买。

现在蒙城市场上卖油酥烧饼的不少。邮电局附近的一个叫薛素平(女),县行政服务中心东巷子里边的一个叫薛聚财。他们都是薛家的第三代。刘杰民按薛家算,也是第三代(已去世)。不少薛氏后人到外地经营去了。刘杰民的后人,已无人以此为业了。

衷心希望蒙城油酥烧饼能够永远保持独特风味,努力打造成更加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一流品牌。

七. 山东省 淄博 周村区 周村烧饼

驰名中外的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烧饼”为传统地方名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月华牌”周村烧饼沿用了周村“德祥斋烧饼老店”的传统配方和工艺,采用精选配料---优质面粉、脱皮芝麻、精盐、食糖、水精制而成,产品外型圆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以香、酥、薄、脆而驰名中外。“月华牌”糕点、月饼也以传统配方精制而成,给您带来美的享受

周村“月华牌”烧饼荣获1981-1990年中国食品工业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奖、199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世界旅游日山东省旅游产品优秀奖、1993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和第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等。( 淄博)

周村烧饼的特点——圆形黄色,薄如纸片,以薄、香、酥、脆著称。周村烧饼的由来,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而周村烧饼这个词,其实是非周村地区人对来自周村地区的那种独特的烧饼的笼统称谓。地道的周村人,一般唤其为“香酥烧饼”或“大酥烧饼”等。

按照当前普遍的说法,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生产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叶,周村商贾云集,多种小吃应时而生,用以胡饼上贴烘烤的“胡饼炉”此时传入周村,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结合焦饼薄、香、脆的特点,加以改进,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此即当今周村烧饼的雏形。

但是,使周村烧饼具备今天所说的“薄、香、酥、脆”四大特点的却是在近代。周村区高塘镇王家庄是目前民间生产周村烧饼最多的村庄之一。该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周村烧饼正是基于一位名叫郭云龙的师傅的发展,方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特色。郭师傅在烤制当初厚厚的大酥烧饼时,偶然发现饼上面鼓起来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来香而不腻。于是他大胆试制新品,果然深受大家喜爱。于是,不经意间便推而广之。l880年后,“聚合斋”烧饼老店,即郭家,首先启用纸包装,最终产品大都以印花纸包装,久藏不变质,故而沿袭至今。

清末皇室曾屡次调贡周村烧饼,这也让周村烧饼名满天下。当时山东省著名商号“八大祥”(八大祥以实实在在经营绸缎而名闻当时)也专门定购周村大酥烧饼成箱发往埠外,作为馈送佳品。

八. 安徽省 蚌埠 固镇县 湖沟烧饼

湖沟烧饼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湖沟镇的特色小吃。湖沟烧饼以当地优质小麦头道面为原料,用多道工序和制,其主要特点是香酥可口,稍嚼即烂,外脆里嫩,不会戳破口腔。

湖沟烧饼,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内外多层,焦黄、酥软,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佐之以辣椒油、咸菜、鸡汤,味道之美,也许只有在湖沟镇呆过的人才能体会。湖沟烧饼在蚌埠、宿州、固镇一带颇为著名。

正宗的“湖沟烧饼”以当地优质小麦头道面为原料,用多道工序和制,其主要特点是香酥可口,稍嚼即烂,外脆里嫩,不会戳破口腔。原料采用正宗驴油,当地产优质小麦粉,芝麻及上等黑胡椒采用十几道工序制作.通过当地土窑烧制土缸烘烤而成。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内外多层。烧饼里面是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外边是一层厚厚的焦黄加黑的芝麻,金黄灿灿的,看上去象一个玲珑剔透精致的小工艺品,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

湖沟烧饼美味的秘诀,就是以驴油代替猪油。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实乃夸赞驴肉之美。而驴油,又是驴肉的精华。书上说,驴油有滋阴之效,常吃驴油加工的食品,可治耳鸣、耳朵发沉的症状。用驴油做烧饼,是猪油无法企及的。

而吃“湖沟烧饼”要配合地道的油茶才更有味道。当然油茶不是茶,没有茶叶。它是湖沟的另一种著名小吃,用面筋、千张、花生、黑芝麻、和其他各种配料烧制而成的一种汤水。

1980年5月,安徽省委书记王光宇、秘书长袁振等同志到湖沟视察,品尝之后,赞不绝口。1983年淮北矿务局芦岭矿开矿艺术家1前来演出转为托人到湖沟购买烧饼,1984年夏天,《蚌埠日报》、《安徽日报》先后载文介绍,湖沟烧饼因而名声大振,远近皆知,被誉为膳食珍品。凡到湖沟之人,无不争相购买,尝之为快。现周边区县以及北京深圳均有湖沟烧饼店。

九.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金乡烧饼

面粉经过特殊处理,再佐以糖稀、香油、芝麻及小茴、大茴、肉桂、陈皮、丁香等调料,经造型、烘烤等工序制成。正面凸起,棕红鲜亮,芝麻灿然,边缘刀纹清晰,背面淡黄平展,夹层油润松软。食之则外酥内润,馨香扑鼻,甜咸适中。当地有谚语云:“吃遍飞禽和走兽,不如烧饼夹羊肉”。

十. 河南省 商丘市 睢县 睢州烧饼

睢州烧饼以制作精细、配料巧妙、味色型俱而著称。烧饼圆型,直径十公分,罗纹型花边,中薄沿厚,中间分四层,上下两层瓢、油盐、佐料适当,甜咸适口,表面沾满芝麻仁,呈金黄色,外焦里软,吃着香焦酥脆、味道鲜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