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焦作特产及小吃有哪些 河南焦作特产及小吃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焦作特产及小吃有哪些 河南焦作特产及小吃介绍更新时间:2023-01-09 13:42:11

一. 河南省 焦作市 解放区 怀菊花安神枕

怀菊花安神枕采用太极故里名贵怀菊花,怀牛膝等多味中药,参阅历代皇宫药枕,中医理论及现代生产工艺精制而成,该产品气味芳香,激发经气达到调整脏腹、协调气血,经常使用,会明显提高人体综合免疫力,让您一觉醒来,神清舒爽。主要成分:怀菊花、槐花、怀牛膝、决明子、冰片、荞麦壳、薄荷等。

怀菊花:清热解毒、祛风平肝,清心明目,头晕头痛。槐花:活血化瘀,软化血管、清脑醒目。牛膝:活血化瘀,通利关节,腰膝酸软,强筋补肾。决明子:清肝明目,降压通便,治头痛,目暗不明。冰片:芳香开窍,清热止痛,咽喉肿痛,口疮及某些皮肤病。荞麦壳:清热定神,促进睡眠,清脑明目。薄荷:提神解郁,散热解毒,健胃消腹胀,消炎止痒,防腐支腥臭。

二.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小吃

传统食品类: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长塘角笋、糟鸡、越鸡、腐乳;霉系列:如霉干菜、霉千张、霉毛豆、霉苋菜梗;酱系列:酱鸡、酱鸭、酱菜等产品;现代食品类:银丝米面、中华鳖、珍珠粉;醉系列:如醉虾、醉鸡、醉鱼干等产品。( 绍兴)

三. 河南省 焦作市 沁阳市 怀府闹汤驴肉

怀府闹汤驴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怀府闹汤驴肉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的。怀府闹汤驴肉其汤鲜肉嫩、香味四溢,食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实乃老少皆宜之佳品。

闹汤驴肉为河南特色小吃,起源于河南沁阳城,相传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一直流传至今,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相传乾隆皇帝南巡过怀庆,品尝了怀庆府驴肉,连声叫好。为中原一绝,焦作。所谓闹汤是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将煮肉后的陈年老汤精制而成,闹汤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胶原蛋白,维生素,矿物等营养元素,是滋补健身的佳品。

怀庆府独特的地理环境,丰茂的药草植被养育的豫北平原驴,其体健精锐,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国人称道。怀庆府驴肉由于受地域、土质、气候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具有其它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汤鲜肉嫩、香味四溢,食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实乃老少皆宜之佳品。

怀府驴肉在选料上求精:不选年岁过大过小的驴,不选过瘦过肥的肉,只选用三、五年口龄的中年驴。在制作上也特别有讲究:煮肉时的火候最关键,初期用大火,煮沸后压火焖肉,如用大火,易使肉丝变粗,过熟过烂都将破坏肉的营养及选形。煮肉时,选配尚好中草药佐料,特别是闹汤的配制,更是工艺独特的独门绝技。

怀府闹汤驴肉最早起源于沁阳城内一条很不出名的小巷,相传在明清时期就已出名,至清末达到鼎盛。传说,该胡同内一董姓人家将自家种完地后闲下来的一头驴杀掉,精心制成小车驴肉上街出售,没想到立时兜售一空,从此就干起了卖驴肉的营生。久而久之,驴肉越做越香,卖驴肉的户也越来越多,相继出现了胡、靳、王、徐等各家。因沁阳古为怀庆府治,商业发达,商贾云集,每天都有各州县的客商云集这里批肉贩往各地。从此,怀府驴肉远近闻名,这条小巷也因此得名“杀驴胡同”,一直流传至今,名声越传越广。

在众多卖驴肉的家庭中,要数董记驴肉馆最为出名,口碑相传下来的有董凤武、董占奎、董德昌、董福来、董存义,第六代传人董国庆经营的怀府驴肉宴已发展到拥有100多种菜肴的驴肉全席,著名的如闹汤驴肉、驴肉丸、驴蛋白、驴板肠、驴鞭、驴蹄筋等更是家喻户晓,香飘海内外。

在2003年12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华名小吃”评比中,“怀府驴板肠、怀府三宝、怀府驴肉”获得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华名小吃”称号,沁阳、焦作的驴肉店更是连获“特色风味店”、“焦作名吃”等称号。

怀府闹汤驴肉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沁阳市现辖行政区域。

四. 河南省 焦作市 马村区 马村酥梨

马村酥梨是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马村的。济源马村酥梨果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含糖量高,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每当金秋时节,在五龙口镇马村酥梨基地到处可以看到,颗颗金灿灿、黄澄澄的酥梨压弯了枝头,触手可及。马村有沙滩面积近3000亩。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村民们在沙滩上栽植了大片果树,仅酥梨面积就达2500亩,另外还有少部分桃树。果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含糖量高的马村酥梨逐渐走出深闺,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2003年,马村酥梨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标志,该村3000亩大型酥梨基地同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06年,马村酥梨在济源首批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为了便于酥梨外运及城里人自助采摘,马村人专门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通往梨园的水泥路。“非常欢迎城里人到果园里采摘鲜梨。”

五. 河南省 焦作市 修武县 当阳峪绞胎瓷

当阳峪绞胎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

北宋时,当阳峪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传统,将绞胎制瓷工艺发展到了顶峰,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历史转变。高温烧造,胎质细密坚硬,釉色油润光亮,几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现代瓷的标准。而唐代绞胎与唐三彩一样,基本上都是陶质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的烧造成功,为中国陶瓷增加了一个新品种。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用黑、白等多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相互交替糅合、折叠、盘卷、切刮,经拉坯或模压成型,再粘贴、镶嵌、拼接而成。这样胚体上就出现两色或多色相间的美丽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或黄、绿、棕、翠蓝、三彩釉入窑烧成(也有先高温素烧,施釉二次人窑烧成)。
绞胎工艺是当阳峪窑特殊之作,羽毛纹对称整齐有序,木理纹似木纹流畅,水波纹如行云流水,编织纹如草编、竹编般逼真,还有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开创了我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的效果,构成了绞胎瓷的特有韵律,巧夺天工。绞釉瓷几乎是与绞胎瓷同时出现的。所谓绞釉瓷,绞的并不是釉,也不是绞的化妆土,而是“绞花”,是各种彩料的综合运用。施彩方法不难想见,是运用各种特殊技巧,或借助外力,使胎体在不同角度倾斜的状态下,或在旋转运动中,使彩料形成绞花纹饰,具有流动韵律之美。常见品种有白釉黑绞花、翠蓝釉黑绞花、三彩黑绞花、绿釉黑绞花、棕黄釉绞花等。

当阳峪绞胎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村现辖行政区域。

六.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七.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龙岩小吃

龙岩小吃

八.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九. 台湾省 台湾小吃

台湾小吃

十.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七方丝绸

七方村丝织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由山东周村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末年,几家生产规模较大的作坊和外地客商合资,成立专营商号,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和九月十五轩辕黄帝和蚕姑盛会,来自四川、湖广、苏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的丝绸客商云集七方,七方丝绸声名远播,一度有“黄河流域小苏杭”之称。较大商号发展到60多家,饭店、粮行、商店等相关产业一片繁荣。民国初年,七方村丝织业极为兴旺,全村500多户1900多人全部从事丝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加入丝织业,拥有大小织机900多台,雇佣长期工8800多人、短期工2万多人。主要产品有:绫、罗、绸、纱、刺绣、头网等100多种。

1930年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剧,政治黑暗、兵匪祸乱,七方村丝织业遭受致命打击,全村仅剩下七八台织机勉强生产。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七方村丝织业恢复发展,全县约有私人织机4000余台,主要生产小绸、缎、被面、澡巾布等产品。

2008年,七方丝绸织造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