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凤县的特产有啥 凤县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凤县的特产有啥 凤县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1-05 04:05:32

一.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万湾李梅

万湾李梅

万湾村地处丹凤县城城西14公里处的棣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丹江),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地下水灌溉),是一个天然的无公害生产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勤劳的万湾人大力发展李梅等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栽植李梅1500余亩,挂果500余亩、年产优质李梅500余吨。所产李梅个大、肉厚、核小、酸甜适中,色浓味纯,远销宁波、广州、温州、福建等11个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李梅已成为为丹凤特色品种。

2003年10月万湾李梅生产基地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无公害果业类生产基地(证书编号:WNCR-XNO3-2004)。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金丝桐油

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丝桐油”是湖北省来凤县著名土,其浓度大﹑色泽橙亮金黄﹑可牵拉成丝,故有“金丝桐油”之美称。“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获湖北省“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金丝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好、不导电、抗热潮、耐酸碱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军工、电器、化工以及家具、工艺品等行业。金丝桐油的医药价值很高: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效果较好。民间还用桐油治疗小孩肚疼,将桐油搓热后直接敷在小孩肚脐上便可,更具杀菌之功能。

来凤县是湖北省油桐基地县之一,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 图2 来凤县种植的金丝油桐

.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早在清朝同治年间,来凤县就有“万担桐油下洞庭”的赞誉;1953年中国国家政务院给“金丝桐油”颁发了“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锦旗;1968年,来凤“金丝桐油”在湖北省桐油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1984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中国27个地区的桐油进行抽样化验,认定来凤“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并在《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上对来凤“金丝桐油”作为土珍品进行介绍,堪称土家族聚居区的物华天宝;2005年在湖北省第二届林博会上来凤“金丝桐油”获得了“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2009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湖北省来凤县申报的金丝桐油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

保护范围

金丝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乡、胡家坪林场、大河镇、旧司乡、革勒车乡、三胡乡、翔凤镇等9个乡镇、林场所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杨梅

来凤杨梅,是武陵山区稀有珍果,水果中的珍品。果实6月中下旬成熟,果中大,重约12克,圆形,色淡紫红至紫黑,肉质细软,甜酸多汁,核小,品质上等,营养丰富,风味佳美,正值一年中鲜果淡季,故倍受消费者青睐。树冠葱翠,姿态优美,终年常绿,又是绿化的优良树种。全县有百年以上的古杨梅108株,其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

素有“湖北杨梅第一乡”美誉的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位于来咸路26公里处,素以古村、古道、古杨梅、古院落、古寺庙、古戏楼和黄柏、贡米闻名,距离恩施市130公里、张家界200公里,省道利智线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一千多年的杨梅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湖北省的90%以上,是武陵山唯一无公害绿色产业杨梅生产基地。

三胡乡独特气候、土壤条件和上千年的栽培经验,加上政府引导,现有杨梅14000亩,有9000多亩进入丰果期。2005年,杨梅卖到 40元 /公斤,直到2010年,三胡的杨梅还是卖30元 /公斤,这主要是三胡引进的杨梅品种,比原产地更甜,略有一点酸味,颜色鲜艳,果形大,市场销路一直很好,知名度高,这几年的销售价格一直很高。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我国的四大织锦之一,是土家族的工艺美术之花。在土家语里,卡普是花,西兰是被面,西兰卡普意为土家花被面。按照习俗,土家姑娘出嫁要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花被面,因此,土家姑娘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编织。她们用彩色纱线编织自己的嫁妆,也编织出自己美好幸福的新生活。现在通过土家人民的不断创造,已制作出各种款式的手提包、壁毯、装饰品等。

五.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浆水鱼鱼

凤县浆水鱼鱼

凤县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苞谷面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嗝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津生风。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六.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浆粑馍

凤县浆粑馍

做浆粑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硬顶玉米剥下后,加少量清水磨细,然后将磨细的糊状浆粑摊在包包菜叶上,再把备好的核桃仁、辣椒、调料放在上面,卷成放在蒸笼里,约半小时即成。另一种方法是将磨细的糊状浆粑,放在锅里烙成薄饼子,吃时蘸蜂蜜,也可将饼子晒干后切成小块,炒肉吃,味道更好。但不论用哪种方法做成的浆粑馍,吃起来都别有风味。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桐油

桐油,用来制造油漆、油墨、油布等。婴儿拉肚子、感染风寒之后,母亲在手心点一滴桐油,用火烤热,把温暖的手掌放在婴儿的背心和肚脐上揉搓或抚摸,其疗效有时候比吃西药更好。迷信鬼神的人,还用桐油炼妖、炼鬼。所谓炼妖、炼鬼,就是把桐油淋在石头上、树桩上、牛粪上,火烧之而已。

榨桐油的作坊,叫油坊。油坊里有巨大的石碾磨。用马或牛拉动石磨,碾碎桐子树的种子。

把碾碎了的种子,放进木榨。木榨的前方,油坊的梁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圆木,叫杵。几个男人,抱着杵,使出吃奶的劲,向前撞击木榨。

嘴里发出“嗨”一声喊,杵与榨撞击时发出“啪”一声响,桐油便一丝一丝地流了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打油。

除了榨桐油之外,油坊还榨菜油和茶油。

油榨出来之后,渣滓被压成饼状,叫枯。菜枯可以做肥料。茶枯,除了做肥料之外,还用来闹鱼(闹:方言,即毒杀的意思)。茶枯很香,在河里撒几饼,鱼群就游过来吃。吃了茶枯的鱼,便一条一条地肚皮朝上,浮出水面,任人捕捉。桐枯也是很好的肥料。栽红薯苗的时候,在根部裹一点桐枯,就不用施别的肥料。红薯藤上不长虫,挖红薯的时候,连土里也见不到蚂蚁。

来凤桐油甲天下,卯洞(漫水乡、百福司镇)桐油甲来凤。

八.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中药材

凤县所产党参,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其味清香甜。凤县药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410种,既有麝香、牛黄、熊胆等珍稀动物药材,又有党参、贝母、杜仲、天麻、西洋参等价值较高的植物药材。凤党是凤县四大名优之一,属西路党参之中的佼佼者,系滋补精品,几百年前就远销东南亚一带。目前,凤县已建成以凤党、秦艽、柴胡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万亩。2004年凤县药材留存面积达到4.94万亩。

九.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食用菌

凤县食用菌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的短平快产业。全县每年产各种上栎类、灌木、剪枝、植物秸杆、玉米芯等原料近万吨,具备长年生产种菌类的可能。所产食用菌以其色鲜味美、香气浓郁、回味悠长、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现有开发出黑木耳、金针菇、反季节香菇、灵芝、茶薪菇、天麻、杏孢菇、鸡腿菇、灰树花、百鳞菇、猴头等20余个品种,年产量达800吨以上。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油茶汤

来凤油茶汤

来凤境内的土家人素有喝油茶汤的习俗,平常一日三餐,几乎餐餐不离油茶汤;来人来客、红白喜事,主人也是先烧油茶汤迎客。油茶汤是来凤土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和饮品,被誉为中国四大茶饮之一,具有鲜明的民俗风味特征,正如来凤土家山歌唱的: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