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西宁带些什么特产 西宁必买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西宁带些什么特产 西宁必买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1-06 06:21:56

一.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夹沙牛肉

青海人能把鸡蛋黄白分离做成“黄金白银乌丝糕”(发菜蒸蛋),也能用鸡蛋把牛肉先裹后炸,做成不似牛肉通体金黄的夹沙牛肉。

做法:

1、皮是用豆腐皮或者鸡蛋摊的鸡蛋饼做的。

2、肉馅一般用牛肉或者羊肉,然后放一层豆腐皮或者鸡蛋摊的皮,把肉馅铺上,再放一层皮,夹沙就是肉放在中间,外面两层皮嘛!对吧。

3、弄好了之后切成小块,切什么形状随便了,不过一般是菱形的。

4、然后要烧油,烧热以后把这些切好的夹沙小块放进去炸,炸成金黄色,然后就可以出锅了。

5、吃的时候还要烧制以下的,一般是放木耳和黄花。

6、用葱爆锅之后放木耳和黄花,放一点点酱油,然后把炸好的夹沙放进去,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记得出锅放盐啊!

7、不过,个人认为拌馅的时候已经放过盐了,如果口味清淡的话,可以放点鸡精,不用再放盐了。

二.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尕面片

面片是西北地区群众最喜爱也最普及的一种面食,做法简单易行,可以不用工具,一般是先将面调揉好,或切成短条,或者先团成饼状,待下锅时再切成短条,锅里煮好相应的蔬菜、肉等后,两手将短条面压开,拉长,一手拿面条,一手揪为方块下到锅里。

由于混放的蔬菜,肉类等不同,面片还有多种风味各异的品种。高原上气候寒冷,过去冬天没有新鲜蔬菜,一旦菜瓜刚熟,摘一两个鲜嫩的菜瓜下面片,叫作"菜瓜面片"。面皮下好后,再打上鸡蛋,味道又不一样,叫做"鸡蛋面片"。放了羊肉,羊肉味特浓,就叫做"羊肉面片"。这些面片都是带汤的。如果把煮好的面片用漏勺打出来,和上炸酱,就叫作"烩面片"。而打出来后又用粉条、牛羊肉等混炒,则叫作"炒面片"。

面片是青海人的家常便饭,随之便有一系列的风俗讲究。如果是男方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家如端上面片,男方家的就不用再说了,说明遭到了拒绝,因为面片是揪断了的。如端上了长长的拉条,表示婚姻可成。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谁家如果表示同意婚姻而端上了面片,则要被笑话。有远方或尊贵的客人来家,一定不能下面片,否则会失敬伤客。家人要出远门。有的地方专门揪面片送行,据说面片预祝出门人办事利落,马到成功。也有的地方专门下长面叶(如拉条子)送行,据说这种面食预祝出门人顺利往返,而面片则被认为途中会出差错,办事不成。

当然,现代人对这些是不相信了。但面片将永远出现在青海人的饭桌上和西宁的饭馆里,并将永远受到人们的青睐。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青稞饼

青稞饼是用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一种食物。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是九寨沟藏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制作过程:

青稞饼是用先将青稞磨成面粉,后将青稞面粉加入发酵粉用水和好,放置三小时左右,等面团发酵后,再加入菜籽油和香豆沫,放入烤箱烤好,香喷喷的青稞饼就做好了,它的口感极好,吃起来酥酥的,如果细细咀嚼,就可品出它独一无二的醇香。

味道:

香甜而又有青稞味

功效:

青稞饼有助于消化,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青稞面调制加烘烤而成,色泽金黄,香甜可口。

青稞饼可以长期露在空气之中而不易变坏,因此,出远门的人们都可以将它带在身上,饿了可以吃一些。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四.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擀面

青海的擀面有四种作法:一是长面,即面擀好后,切成长状,调以臊子叫“臊面”,吃这种面招待客,有“长福长寿”、“长来往”之意
二是凉面,即面擀好后,切成细长条,煮熟拌上青油冷却即食
三是旗花,又叫寸寸子,即将擀好的面(稍厚)切成2寸长条状
四是麻食儿,即将擀好的面切成正方形后,将一对角捏之。( 西宁)

五.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羊蹄筋

羊蹄筋又称羊筋,是羊小腿部的韧带。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后,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羊筋分前筋(前小腿的筋)、后筋(后小腿的筋)。后筋比前筋长,质量较高。羊筋是胶质组织,与海参、鱼翅相比价廉味美,是烹制筵席佳肴的重要原料。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上常见的地方风味菜肴。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六.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酥油花

湟中县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是以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色制成的油塑艺术品。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有奇花异草,有珍禽异兽,有山水图画。有小巧玲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佛像人物,千姿百态的大型历史和神话题材的油塑更属佳作。石榴、萍果、桃等盆景都水灵灵地像真的一样。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因而塔尔寺酥油花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塔尔寺灯节展出,届时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农牧民及海内外游人云集山之中,山上山下,寺宇周围,入山人海,为一睹晶莹剔透的酥油花。

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它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花架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庄严肃穆的花架音乐乐曲,来烘托宗教气氛,并随着灯光的闪动;在含蓄典雅的音乐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群体千姿百态。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

酥油花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最早产生于西藏的苯教。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大昭寺内供奉。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宗喀巴学佛成功以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这就是酥油花的来历。塔尔寺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不久酥油花就传到这里,并在塔尔寺得到弘扬和发展,在明万历年间这种油塑技艺传到塔尔寺后,在当地艺人们长期精心研制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藏族信教群众有向寺院奉献酥油的习俗,一般仅供点佛灯和僧人食用。而每逢藏历年正月十五之前,他们将纯净的白酥油送到塔尔寺,寺中的僧艺们在其中揉进各色矿物染料制成塑造用的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间中搭架塑造。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刺骨的雪水中降温。

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从唐朝的都城带到了西藏小昭寺。当她泪湿衣襟、抑制不住思念亲人的苦痛时,就来到佛祖的像前,焚香跪拜,遥寄情思。后来,金城公主进藏后,将佛祖的塑像转移到金碧辉煌的大昭寺供奉。这一年的正月十五,信徒们向佛祖敬献供品时,排来排去,六色供品中独缺鲜花。于是决定,以家家户户都有的酥油为原料,制作与鲜花并无二致的奶油花。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蜡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

七.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湟源陈醋

湟源陈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湟源陈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青海的名之一,至少已有200多年历史。湟源陈醋,又叫黑醋,酸味纯正,清香甜润,质地浓稠,色香俱佳,多吃能增食欲,助消化健脾胃,防感冒,清心解毒。

湟源陈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湟源县现辖行政区域。

八.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玻璃盐

玻璃盐,青海。产于柴达木盆地大风山一带的盐湖中,其晶体晶亮透明,无论大小都是规则的正方形,状如水晶因此又称水晶盐。玻璃盐是制造光学测试镜片不可多得的材料,在红外光谱仪器等光学工业上应用广泛,也是优良的雕刻材料。其盐体一般成方块状,大者数百千克,小者几千克,透明度可与玻璃媲美,刚出土的玻璃盐呈黄、橙、蓝、粉红、乳白等色,不仅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还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珍贵的工艺美术价值。陈列在人民大会堂青海厅的工艺品──盐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就是用玻璃盐雕制的。

九.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五香牦牛肉干

五香牛肉干是青海解放后的新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颇得消费者的好评。牛肉干不仅是招待贵宾的上品,而且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它既便于携带,又宜于长期存放,可供家宴或旅游途中食用。

五香牛肉干的主要原料,是青海高原的新鲜耗牛肉。制法是将鲜肉剔除筋皮,以净肉加白水煮熟后,再切成长一厘米、宽一厘米、厚半厘米的小块,加入花椒粉、咖喱粉、味精、料酒、糖、盐等佐料干炒,最后再烘干、装袋。由于制作方法考究,成品色鲜,营养丰富,既保持了耗牛肉的风味,又有香气浓郁,滋味鲜美,久吃不腻等特点。近年来,来青海的客人和旅游者,争购青海牛肉干,当做一种有青海乡土特色的食品,使青海牛肉干更加名声大震。

十.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藏式血肠

藏族地区的农、牧民,每宰1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灌入小肠内煮熟吃。

做法:

(1)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

(2)在羊血内加适量的盐、花椒、少许糌把粉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

(3)制法与制香肠同。

(4)血肠的烹煮,将灌好的血肠,放开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时便起锅,装入盘内,全家席地围坐,割而食之。

特点: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不腻不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