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太湖土特产有哪些品种 中国太湖三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太湖土特产有哪些品种 中国太湖三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2-02 06:04:04

一.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二. 安徽省 安庆 太湖县 太湖粉丝

太湖粉丝选用优质绿豆、蚕豆、碗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具有口味纯正、爽滑、丝细、透明、韧性适度,文煮不糊、复煮不断等特点。1992年太湖粉丝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特别奖,1995年获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粮油畅销产品”和“安庆市质量信得过产品”,1999年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推荐产品”称号。

三. 安徽省 安庆 太湖县 二祖禅茶

二祖禅茶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二祖禅茶具有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等品质特点。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境内峰峦叠嶂,云缭雾绕,珍禽怪兽,奇花异草种类甚繁。"二祖禅茶"就盛产于这云山雾海之中。优越的生态环境生产出"二祖禅茶"卓越的自然品质。当代宗教领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饮后欣然命笔:"阅世但当开口笑,举杯相劝太湖茶。"

"二祖禅茶"源出于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创制,故名"二祖禅茶"。公元561年,中国禅宗慧可大师挹别少林,跋涉千里卓锡太湖狮子山,开创道场参禅1历时三十一年,开中国禅宗之先河。太湖县因之成为中国禅宗发祥地。史载:慧可禅大师每于葫芦石旁参禅,禅定始末辄采茶树叶咀嚼,神志清爽,脑清目明。祖尝与僧徒培茶、采茶,亲制之尤爱甚佳,后僧众争相仿效可谓无寺不茶?quot;禅茶一味"。只要吃茶就能达到"悟道"。"吃茶去"便成了禅林法语。

2004年3月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根据史料记载,恢复开发了"二祖禅茶",其采制考究,全部产于深山区无公害茶园,原料为谷雨前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经过摊凉爽-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等品质特点,现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一诚大师品饮后倍加赞赏,亲笔题写茶名。"二祖禅茶"面市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量不断增加。现"二祖禅茶"由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负责的产品销售。

四. 江苏省 苏州 吴江 太湖绿洲葡萄

太湖绿洲葡萄

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委员会太湖绿洲葡萄吴江市太湖绿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山区 太湖石

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

。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六. 安徽省 安庆 太湖县 太湖六白猪

太湖六白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程岭黑猪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程岭山黑猪即安庆六白猪,原名太湖六白猪,俗称“六花猪”,其全身黑毛,因前额、四肢和尾部刘朱呈白色而得名。

程岭山黑猪,是国家珍稀畜禽保护品种。与生俱来的贵族基因黑猪品种,其特点是“六花七星”,即额、尾、四肢六处有百花,前蹄上有北斗状七颗黑点,具有耐粗饲,抗逆性、抗病性强的特点,肉质口感为猪肉中的极品,“不加味精味更鲜”。

程岭山黑猪的养殖基地位于海拔700多米的程岭高山,远离污染源,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气候适宜,特别是夏季,气温比山下要低3-5度,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特别适合生猪生长。 程岭山黑猪所用的饲料以青草粗粮为主,不适用任何激素添加剂,每天喂一次本地农户种植的有机玉米、大豆、米皮等混合发酵饲料,饲养周期需11个月。

程岭山黑猪不求高产求品质,满足猪的生活习性,睡席梦思,听轻音乐,能玩能拱,舍内冬暖夏凉,给猪以最好的福利,使其快乐生长。 用现代化发酵床的高新技术集合独特的生态环境,舍内无蝇、无虫、无氨味,杜绝了口蹄、呼吸道病的发生,因而能产出无抗、无残、能通过肉类有机食品认证的高品质猪肉。 猪肉含水量国画标准是77%,饮用水质的好坏是决定猪肉品质好坏的最关键因素,程岭山黑猪基地使用的是可供人畜直接饮用,含丰富的矿物质的高山无污染天然山泉水,一年四季,清水长流。

七. 浙江省 湖州 吴兴区 太湖百合

产品名称:太湖百合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太湖乡

产品季节:立夏

产品特性:鳞茎肥厚,洁白如脂,肉质细嫩,滑腻如玉。

产品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微量生物碱等。

产品功效:百合性味甘、微寒,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痨久咳,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为清,虚烦惊悸,神声恍惚。脚气浮肿。

产品简介:太湖乡位于太湖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别是当地的黄沙硬土,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最宜百合生长。这里种植的百合品种主要是卷丹,历来被誉为“百合大王”,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国外。百合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是由100多片肉质鳞片抱合而成的地下大鳞茎,由此得名“百合”。由于这里气候与土壤条件适宜,所产百合个大肉肥、营养丰富、芳香微苦的特点。它既是一种高级的滋补食品,做菜脆甜清香,熬汤清凉爽口,是夏日消暑的名贵饮料;又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太湖百合,号称“太湖人参”,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产品历史:据记载,明末,湖州就有“百合之乡”之称。据《本草求真》记载:“百合利于肺心,是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保肺止咳的良药,可治病后亲热未清,气阴不足,烦燥失眠等证。”百合中含有微量的秋水仙碱,对人体有抗癌作用。我市种植百合已有五、六百年阳历史,以“卷丹”为主要品种。历来被称为“百合之王”。据明末浙江吴兴人沈氏编写的《补农书》记载:“百合根甘表,花复芳洁,种于桑际,无损于桑。”抗战前产量曾达列5万担,1984年已突破7万担,畅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等地。近年又开发了易拉罐装的“八珍百合”,更受表睐。

八.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湖州太湖鹅

湖州太湖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湖州作为我国优良地方良种太湖鹅原产地之一,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据《湖州府志》禽之属中记载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就有养殖,同期的《武康刘志》也有关于太湖鹅用作夜间防盗的记载。可见早在1600年前太湖鹅已经融入湖州人民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鹅也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更是人们礼尚往来的佳品,具明嘉靖《湖州县志》记载,明朝时湖州人已有将鹅翎列为贡赋历史。此外由于湖州太湖鹅的优雅的外形也吸引了当地很多文人志士喜爱。史料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于东晋永和四年末至永和七年初(348—351)任吴兴太守(今湖州市),特别喜爱书法和白鹅,有“羲之爱鹅”说法,并且被后人传为佳话。正因湖州太湖鹅独到的人文历史,太湖鹅的饲养规模也逐步扩大,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湖州太湖鹅在本地饲养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湖州府志有记载,书法大家王羲之任湖州太守,一个“鹅”字令湖州太湖鹅家喻户晓。湖州建旺禽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建良介绍,湖州太湖鹅在南浔养殖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沈家,当时养鹅主要作用是夜里户警报讯。“目前合作社湖州太湖鹅养殖农户有1600户、饲养湖州太湖鹅数量已达1万羽。由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

太湖鹅原产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产区城市集中,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历来是我国的高产农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全区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草丰茂,盛产稻麦,素称“鱼米之乡”。养鹅业早就是该区的一种副业。

太湖鹅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虹彩灰蓝色。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据了解,太湖鹅已有1600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湖州市仅有的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为保护性开发太湖鹅畜禽遗传资源,建旺禽业合作社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分站,积极开展资源保护、遗传育种、繁育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对太湖鹅活体保种效果影响较大的群体规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留种方式、0制度与世代间隔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和保种。目前,该合作社建立太湖鹅保种核心家系50个,拥有核心保种群3000多羽,选育生产群2万多羽。

2013年11月19日,南浔区善琏镇湖州建旺禽业合作社饲养的湖州太湖鹅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湖州市首个由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畜禽类农产品。

地域范围

湖州太湖鹅产地为湖州市域全境。包括:吴兴和南浔2个市辖区和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共34个镇和5个乡。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126公里,南北宽90公里范围内。2011年保护区饲养规模105万羽,产量约367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体型外貌 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肉瘤淡姜黄色。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2)胴体感官特征: 湖州太湖鹅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湖州太湖鹅屠宰后,胴体美观。 整个胴体均称、光净,肌肉丰满,腹部小而不下垂,皮肤紧凑,有弹性、光泽,呈肉白色,喙、蹠、蹼部呈橘红色。分割胴体,肌肉光泽,色泽鲜艳,脂肪分布均匀,呈淡黄色。 (3)湖州太湖鹅与其他地域太湖鹅生产性能指标比较

九. 浙江省 湖州 吴兴区 太湖青鱼

产品名称:太湖青鱼

产品别名:螺蛳青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太湖

产品特性:无鱼腥味,肉质紧密,味道鲜美。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等。

产品功效:青鱼胆清热解毒;鱼鳞胶收敛止血。青血胆治咽痛目赤,湿疹恶疮,耳内流脓;鱼鳞胶治齿龈出血,鼻衄,紫癜。

产品简介:太湖里的青鱼种鱼,体重有一百多斤。由于青鱼以螺蛳为主食,所以肉质与一般的草鱼、鲢鱼相比截然不同。此鱼头尾清氽最鲜,中段或红烧,或做熏鱼,或做鱼丸子、炒鱼片、氽鱼卷、做鱼粥等。青鱼五脏肠肚也很好吃。

产品历史:太湖之中,有一座三峰相连的三山岛,面积为2平方公里。考古学家在这儿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并且发现,当时的居民以渔猎经济为主,是出色的捕鱼人。而在以后的年代中,此地的居民不间断地维持着异常发达的渔业生产,以捕鱼作为重要的生活手段之一。这一点可以从出土的大量渔业用具得到有力的证明。进入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吴地渔业之发达,更是有案可稽了。据载,吴王阖闾曾经建造“鱼城”来养鱼。如此大规模的养鱼,可见渔事之盛。

十.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太湖四珍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盛世产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白虾、梅鲚并称为“太湖三宝”。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太湖银鱼春季在太湖边芦苇和水草茎上产卵,产期主要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时也是捕捞银鱼的汛期。东山有“王月枇杷黄,太湖银鱼肥”之说。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

太湖白虾,又名秀丽长臂虾,俗称“水晶虾”,生长在太湖开阔折水域中。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白虾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显综色斑纹,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风平浪静的开阔浅滩。虾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饵,生长期一般为一年左右。白虾没有专门汛期,五到七月是白虾的产卵期,也是捕捞旺季,此时的虾腹中虾籽饱满,渔民称“蚕子虾”。这个时候的虾肉特别鲜美,虾籽充足,虾脑充实。太湖白虾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肉嫩味美,壳薄新鲜,做成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太湖白虾加盐煮熟晒干,可制成虾干,去皮即成虾米,大的称“湖开”,小的称“湖米”。

太湖的梅鲚,又称鲚鱼。东山常见为梅鲚和刀鲚,头大,尾入而尖,体形侧扁似竹刀,骨嫩鳞细,银光闪闪,肉质肥嫩,一般长六至十二厘米,隔年的刀鲚可长达三十厘米左右。《万历野获编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又称“贡鱼”。梅鲚生长在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域。每年春季,梅鲚鱼开始产卵,夏季见子鱼,初秋可长到六厘米左右,形状似凤尾鱼。每年太湖梅鲚生长其间,太湖“封湖”禁捕,到八月中旬开湖,全湖捕船云集,统一起捕,蔚为壮观。八月到十月的三个月是围捕梅鲚旺季。梅鲚鱼体形虽小,力道很足,游速很快,渔民要用七道篷的大船拖网追捕。故渔民有“梅鲚头上七道篷”之说。如果再追不及,篷与篷间再加风袋,增加船速,超过鱼速,达到追捕目的。一对渔船,昼夜捕捉,多时能捕鱼一至二吨,收入可观。梅鲚鱼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被视为席上珍品。梅鲚大部分晒成梅鲚干或制成罐头食品公司,远销海内外。太湖蟹是我国有名的淡水蟹之一。肉质鲜嫩,味美,黄多脂肥,历来被誉为蟹中之珍品。“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说,九月要吃雌蟹(寒露以后),十月要选雄蟹(立冬左右),这时,他们的营养价值成分极为丰富。

太湖蟹有生殖回游的特性,在江海交界处繁殖,淡水中生长育肥,太湖蟹体形大,青背白肚,黄毛金钩,完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太湖蟹一般净重200-250克左右,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核黄素、硫胺素等。药用价值甚高,能散淤血,舒筋接骨,解毒,蟹爪还有催产下胎之功能。( 长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