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我在潮州卖越南特产犯法吗 贩卖越南大米是违法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我在潮州卖越南特产犯法吗 贩卖越南大米是违法吗更新时间:2023-01-05 15:34:26

一.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张村芡实

  潮安县东凤镇下张村芡实,芡实又名鸡头,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性喜温暖,畏寒冷,怕干旱,只能在无霜期繁育,多生长在沼池、湖湾等静水环境中。芡实有发达的根系,形似扫把,深入土中。其茎短缩肥硕。芡叶从根部之短缩茎由外向内陆续抽生。叶面绿而背紫红。初生叶箭形无刺。以后逐渐长成圆盾形而多刺的大型浮叶,芡花部分沉入水中,日开暮闭,芡果从花托长出。球形,顶部似鸡头,外面多刺。

    内面海绵状缀满球状种子,豌豆大小,皮黑壳硬。去壳露出白色粉质的果仁,即芡米,味甘而香,富含淀粉、糖粉、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对治疗遗精、淋浊、白带、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症具有良好的效果。芡实的其他部分也可利用。芡果的叶柄和花茎是较好的蔬菜,肥大的根茎因为含有一定的淀粉可作生猪的饲料。由于芡实能食疗兼用,历来行销广州、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

二.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肉脯

  潮州生产肉脯以潮安县庵埠镇为先,已60多年的历史。产品有牛肉脯和猪肉脯,取牛、猪的精瘦肉,经绞肉、调味、制片、凉晒、烘烤而成,为潮安肉脯厂专门产品。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赤凤红梅

品种来源:1994年从潮安县赤凤镇峙溪村竹梅实生群体中选出的优株

特征特性:树姿较开张,树势中等偏旺,成枝力较强,枝条较密,短果枝占41%,中果枝37%,叶片较大,花量大,完全花比率高。果实卵圆形,大小较整齐,单果重20.8克,果实可食率91.3%,果皮黄绿色,阳面有红晕,果肉细脆,风味酸,无苦涩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7%,总酸5.64%,总糖1.18%,维生素C 18.7毫克/100克,不溶性膳食纤维1.26%。

产量表现:种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平均株产2.0公斤,第4年平均株产4.7公斤,第5年平均株产7.6公斤,折亩产250.8公斤。盛产期平均株产36.6公斤,折亩产1207.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砧。选择本砧或本地种实生梅作嫁接砧木;⑵建园。选择坡度25o以下的丘陵地、山地建园;⑶定植。株行距4米×5米,种植沟、穴的面宽1米,底宽0.8米,深0.6米~0.8米。并配植适当比例桃梅、白梅、竹梅作授粉树;⑷基肥。每穴施绿肥20公斤~30公斤,腐熟鸡粪或猪牛粪10公斤~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石灰粉1公斤作基肥;⑸整形、修剪。幼年树在主干上选留3条主枝,主枝留45厘米短截,再选留2~3条副主枝,培养自然开心形树冠。成年结果树分夏季和冬季修剪。夏剪及时剪除树冠上部直立或徒长枝,对荫蔽果园中的成年结果树进行“开天窗”,回缩交叉枝,疏除过密枝。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赤凤红梅为无性系果梅品种。在粤东地区种植4月中旬成熟。早结、丰产稳产。果实卵圆形、中等大,可食率高,果肉细脆,品质优良,适合加工。适宜在粤东沿海山区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四.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蚝仔烙

黄灿灿的烙饼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蚝仔、鸡蛋、面粉混合在一起用猛火煎,有农家菜的味道,很香很香。

五.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枫溪彩瓷

枫溪是继承宋代潮州笔架山折窑村瓷器发展起来的重要产瓷区,产瓷种类繁多,其日用陶瓷造型优美、素洁清新;艺术瓷塑工艺精巧,善于发挥当地瓷土洁白纯净、质细轻莹的特点,塑造的古代仕女形象千姿百态,俊秀窕窈;捏塑而成的瓷花瓣薄如纸,芯细如丝;动物瓷塑大胆夸张变形,线条优美,妙趣如生;驰名中外的通花瓷器,在未干燥的瓷坯上镂刻二至三层通花网孔,再经上釉烧制而玲珑剔透,珍奇精美,可谓岭南一绝。

六.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浮山柿饼

浮山镇有山地面积63912亩,土地疏松肥沃,土壤十分适宜柿树的种植,加之当地种植青柿及制作柿饼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群众种柿经验丰富,管理有法,生产的果实个子大,味道香甜。

浮山镇的坪洋、汉塘两个村的群众都掌握一套完善的柿饼制作技术,且技术熟练,仅制作柿饼刮皮这道加工工序,很多群众每天能刮近千斤青柿,刮皮技术要求很高,刮皮用力适中,只刮掉表皮,不能伤及第二层皮,否则,影响柿饼制作质量。这些柿果刮皮后,要反复地晒、凉、揉,放进蒸笼里与配好的硫磺反复蒸薰后,再与上年度繁殖出来的微粒真菌“白酶”进行“0”,前后需要20多道工序,约半个多月时间,青柿才能变成柿饼。

浮山镇的汉塘、坪洋两个村生产柿饼,其状圆扁,浑身雪白,果肉香甜,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浮山柿饼,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东南亚一带,供不应求。目前,浮山镇种植柿树达3000多亩,柿饼的生产发展,成为山区人民致富摇钱树。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水果凉果

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乡,应时水果琳琅满目,潮州柑更是名闻遐迩。各类水果紧随季节变换而相继上市。春有枇杷、杨梅、青梅、桃、李;夏有荔枝、菠萝、芒果、沙梨;秋有龙眼、杨桃、柚、柿、番石榴;冬有橄榄、柑、桔、香蕉等。用潮州水果加工制作的各式凉果,从内容到包装都很有特色。此外,全市加工的凉果有甘草橄榄、青李、加应子、话梅、五香梅、糖杨桃、话芒果、蜜芒果、话桃条、蜜桃条、柑饼、蜜柑、几制陈皮等50多个品种。

八.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香包

香包是潮州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在绸缎或布料上绣制各种花卉鸟兽,内包香料。香包外观精巧,气味芬芳。传统香包有香囊、粽球、针包、瓜子鸡、纽绒、结带等,造型美观,品种多样。香包主要用于佩带或作为吊坠饰物。( 潮州)

九.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越南小卷粉

越南小卷粉

来河口旅游,一定要尝尝当地美食越南小卷粉,否则枉自来河口一转.

因为河口与越南就隔一条河,两国边民的生活相互影响,在河口你能吃到很多越南味,尤其是越南小卷粉,满街你都能找吃到。河口的小食店就开在街边,过往上班的人都在此停留吃早点,端上来的小盘子里整齐的摆放好了小卷粉,白嫩的皮面散发着热气,是一股清香味。

越南小卷粉是要品尝的,它是一种精细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却很讲究。面对桌上的好吃的越南小卷粉,一定要是好米做的,最好是河口、越南一带生产的,这样筋骨好,做出来才会白嫩、透明和润滑。卷粉还要包裹进肉沫和香菇,保证它的鲜美味,当然配料也很重要,肉汤、香菜、蒜、小米辣酱和柠檬等一应俱全,味道也就丰富了。

十.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贡菜

潮汕贡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潮汕有许多带“贡”字的食品:“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有的人将这个字理解为“进贡”的“贡”,这是错的……

在省城广州的大小食肆,正式上菜前常有一小碟“贡菜”供食客“磨牙”。此“贡菜”切成细长条,看起来绿绿的,吃起来脆脆的。有人说这种“贡菜”是特指某一种植物,有人说与“进贡”皇帝的“贡”有关。二说皆谬,其实“贡”字不过是“酵”字的音转。潮汕方言中有“香到‘贡’倒人”、“臭到‘贡’倒人”的俗语。

加工腌制食品需要发酵,潮人叫“起醅”。发酵是让原料中的微生物快速生长,促其霉化和分解,使色、香、味更诱人,如造酱、造酒和腌青菜等。我国运用微生物发酵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古语有一个“菹”字,指的就是经过腌制发酵的蔬菜。我国其它地方现在都把“菹”称为酱菜,唯潮人称为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

其它地方是将菜骨菜梗或有块头的蔬菜晒干之后放进盐水里或酱油里浸泡,过些日子捞出来就可以吃,如北京和江浙一带的小萝卜干便是。贡菜和酱菜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阴醅”和“阳醅”。

阴醅是将要腌制的食物密封于容器中,让它在“黑暗”中发酵成熟。阳醅则是先将食物密封,等到它“起醅”了,再放到阳光下曝晒,“吸日月之精华”(这是许多“贡”类食品常用的广告词),在阳光下让其自然分解和成熟。时间短则十天半月,如贡菜、菜脯;长则一年半载,如鱼露、贡腐。用阳醅,“吸日月之精华”腌制食品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其特点就香味浓烈,色泽淡黄明亮,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诱人垂涎。

“贡”虽不是潮人的独创,但潮人却把一个“贡”字发挥到极致,创造出许多潮汕独有的“贡”类食品,菜脯、贡菜大家都熟悉,本文且不谈,这里只说“鱼露”。腌制鱼露的原料是巴浪、姑鱼和迪仔——鱼露厂师傅简称“巴姑迪”。原料进厂之后,先要将其储存在可容上百担的大鱼窖里;过了些日子,把它分到可容十几担的小鱼穴里;再过些日子,又把它分到大鱼缸里。

晒场占了鱼露厂的大半。许多鱼露厂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先看天,天气好,就把盖子揭开,让原料曝晒。工人手执一把小桨,时不时往缸里搅拌,把下面的鱼翻上来见阳光。到了晚上,又把盖子盖上。如此反复半年。

在光合作用下,鱼慢慢分解,鱼肉化成鱼汁,鱼骨则下沉缸底。经过熬煮过滤便成了鱼露,成了潮人独创的调味佳品。真难想象吃蚝烙不蘸上等鱼露,能吃出什么感觉!有人说吃鱼露不卫生,其实货真价实的鱼露是最卫生的,因为鱼露的颜色不能用化学色料,是工人用白糖熬制而成的天然“酱色”。

潮人能把一个“贡”字发挥到极致,是因为潮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韩国泡菜和四川泡菜也很好吃,但吃起来就有一种阴丝丝的感觉,因为韩国泡菜和四川泡菜是不见阳光的,是“阴醅”腌制而成的,没有“吸日月之精华”。韩国的情况,咱不清楚,盆地里的四川和山城重庆比较缺乏“阳醅”的天气条件,所以川人特别渴望太阳,爱唱“太阳出来啰喂……”临海的潮汕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同时得到太阳神和大海的特别眷顾,一年四季阳光普照、海风吹拂。聪明的潮人,当然要充分利用这种天时和地利了……

“贡”字号食品,是潮人“贡献”给世人的作品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