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贺州特产店在哪里 贺州十大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贺州特产店在哪里 贺州十大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3-01-10 03:22:12

一.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川野蕨菜

富川野蕨菜是广西贺州的名优,主产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产地环境

富川瑶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均气温为19℃,年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3℃,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607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年相对湿度75%。当地的气候十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为野蕨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蕨菜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5~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0,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二. 广西 贺州 平桂区 贺州黄田扣肉

贺州的扣肉属黄田最有名,是用芋头和五花肉做的。黄田扣肉与众不同的是“双扣”,即两块没有切断的五花肉将油炸过的芋头包在里面,吃起来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还是用本地瓷窑生产的土瓷碗蒸制出来的。

一直以来黄田扣肉都是黄田“二月二”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黄田扣肉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双扣”,也就是两块没有切断的五花肉将油炸过的芋头包在里面,一般采用的都是五花肉,看起来似乎很肥,但是吃起来清爽不腻,入口即化;另一个不同点是加入了冰糖,扣肉吃起来很甜,可是甜而不腻,口感十分独特,跟家里平时做的芋头扣肉不太一样。

做这道菜,首先要处理好食材,也就是五花肉。腌制五花肉时先在肉上插一些小洞,然后放入冰糖和一些调料,腌制20分钟(一般5公斤肉放三两冰糖)。腌制之后,冰糖会完全融进扣肉里面。之后架锅热油,放入肉块炸至两面都呈金黄色,再将芋头切块放入热油中,炸至表面结成硬壳。接着把切好的扣肉夹住芋头块摆盘,并将调好的蚝油、生抽,均匀地涂在肉及芋头上。最后,在锅内烧开水,放入扣肉加盖蒸60分钟即可。之后也可以将碗内蒸出的汤汁倒入锅内加热至浓稠后,倒在扣肉芋头上,这样可以更进味。

黄田扣肉香,甜,嫰,口感新鲜,色美味全,吃过的朋友都知道!!!

扣肉也许不算,不过这个黄田扣肉不同于广东的客家扣肉“梅菜扣肉”。在广东吃的梅菜扣肉,底部是放梅菜的,黄田扣肉,则是五花肉加芋头做的。

这个黄田扣肉与普通扣肉最大的不同就是叫双扣,也就是将里面的肉中间切开,夹上芋头。肉一般是采用五花肉,经过特殊处理,加些蜂蜜进去,看起来很肥腻,但吃起来又是另一回事,特别和中间那块芋头一起吃,可以很好的中和这种油腻感。扣肉底部一般还会放些香菇红枣之类的,买的时候,店家一般都已经处理好的,回来,只需要蒸一下,加热就可以吃了。

三.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八步猪花

八步猪花:主要产于贺州市。八步猪花是贺州州科技部门经多年的试验、培育出来的改良品种这种猪花体型好,耐粗食、瘦肉率高。近几年来,八步猪花市场每年销往粤湘桂三省(区)的猪花达二百万头
( 贺州)

四.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钟水牛

【种质原产地】 广西的富川和钟山

【主产区与分布】 广西的富川和钟山

【被毛颜色】 毛色有黑灰和石板青两种多数为灰黑色,。颈下胸前有条新月形的白带

【体型特征】 体型高大,粗糙紧凑,发育匀称,背腰宽且平直。

【头部特征】 头大小适中,公牛头粗糙雄健,母牛头清秀而略长。嘴筒粗,四方口,口叉大,,鼻镜宽大,色灰黑。眼圆有神,稍突。耳大而灵活,母牛颈宽平,公牛额稍突起。

【角型特征】 角根粗,呈四方形,向后弯曲成半月形,公牛角较粗,为龙门大角,母牛角较细长。

【胸部特征】 前躯宽大,胸深,肋骨张开

【腹部特征】 公牛腹部紧凑,如马腹形,母牛腹圆而大

【背腰特征】 背腰宽且平直

【尻部特征】 母牛后躯发达,尻略斜,0呈圆柱状

【四肢特征】 四肢粗壮,前肢正直,后肢微弯曲

【蹄部特征】 蹄圆结实,蹄圆大,黑色或灰黑色

【种质优缺点】 体型高大,匀称,结实紧凑,行动有力,性驯是良好的役用牛型。但公牛-较小而不显露。

五.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红花腐竹

红花腐竹

红花镇位于钟山县的西北部,思勤江上游,距钟山县城17公里,少数民族以壮族瑶族为主。全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14700亩,其中水田面积13500亩,林地面积达13万亩。该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土有优质米、腐竹、香芋、大肉姜、水果,其中红花大米享誉区内外。特有的红花油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远近闻名的汤公温泉距集镇只有6公里。汤水龙口矿泉水厂生产的"红花山"矿泉水味道甘甜,爽口宜人。

六.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三角包

三角包

所谓“三角包”也就是包成三角形的粉饺,广西人习惯称之为粉饺,但是广东中山有一种特别的叫法——三角包,其实就是根据这种粉饺独特的外形来命名的。广西的粉饺大多是饺子的形状,而这里的粉饺却做成了规规矩矩的三角形,个头看起来也比较大。

三角包的内馅主要是由猪肉、四季豆、凉薯、胡萝卜、木耳组成。做法挺简单,首先将三角包外面的凉皮蒸好,然后将内馅的食材剁碎成末状用凉皮包裹住馅,做成一个三角形即可。虽说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关键在于凉皮的制作。经常吃粉饺的人可能会知道,粉饺外层的凉皮如果做得不好,里面的馅很容易散开来,口感也会不好。这里的三角包外层的凉皮厚度刚好,又可以很好地包裹住里面的馅,吃起来很有嚼劲,爽滑可口。虽然体型比较大,但是吃几个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七.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南乡冬菇

南乡冬菇,又名香菇,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是广西省贺州市八步区主要。冬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冬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八.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黄姚黄精酒

黄姚黄精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姚黄精酒是黄姚古镇著名之一,黄精酒是用野生黄精、优质米酒和红枣等泡制而成,酒香迷人,口感好,传说具有滋阴补肾,乌发润燥,强身健体等作用。黄姚黄精酒在黄姚古镇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黄姚黄精酒,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的宫廷御用贡品,产于中国长寿之乡黄姚古镇民间秘方,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黄姚黄精酒坚持使用黄姚野生黄精、优质大米、红枣等酿制而成,酒味飘香、色泽金黄剔透,口感甘甜、醇厚顺滑,犹如琼浆玉液。据说常饮滋阴补肾、乌发润燥、强根骨、保精气、护肝肾、丽容颜、延缓衰老等功效。

黄姚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泡制出上乘的黄精酒。在每年的收获季节,人们便将黄精酒拿出来,互相馈赠,以庆丰收。随意走入一户人家,也许就能在厨房、屋角看到包着红布的陶瓷罐,这些就是人们自酿的黄精酒。揭开盖子,一阵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九制黄精就是黄精酒的原材料,黄精和酒按1∶100的比例,放入到陶瓷罐中,把罐口密封之后,浸泡三个月以上就可以酿制成黄精酒了。随着时间推移,酒色开始慢慢转黄,成品的酒色应该是深黄透明的,味道甘甜、醇厚。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现辖行政区域。

《昭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黄姚黄精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昭政发〔2015〕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黄姚黄精酒》(草案)

九.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贺州厘竹

厘竹是贺州的一道,其主要产地为当地步头镇。厘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

产地简述

步头镇位于贺州市东南部,距市区八步,36公里,东与广东省怀集县交界,西与苍梧县接壤,南同信都镇相连,北与贺街镇毗邻。原乡址设于步头圩,清代建,为贺江航道埠头,俗称步头,故名。1970年建合面狮电站淹没,乡驻地迁梅花,沿用原名。全镇总面积534平方公里,约占八步区面积的十分之一。

简述

厘竹又称为茶杆竹,一般株高10多米,径粗3~5厘米,大的可达8厘米。气候适应性较强,在零下低温也能生长,但更适宜于温热湿润、光照多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则较高,必须土层深厚、松软,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的酸性沙壤土,海拔高度150~700米。名扬海内外的“中国坳仔茶秆竹”的产地主要在这两区场。

历史

据口碑资料称,清道光年间,发现,坳仔一农民砍野生茶秆竹1捆,随木排放运到至广州摆卖,一个英国商人见此竹色泽鲜黄竹质坚韧,便买了几支带回英国,受到许多人赞赏。后来,该商人便托中国商人大量收购,供应英国市场,并声明非怀集坳仔茶秆竹不买。由此引起中国人有关方面关注,组织了调查队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省调查茶秆竹,发现质地最好的还数广东怀集县的坳仔茶秆竹,誊为“钢竹”、“竹中之王”。民国14年(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莫古里(MCGLURE)慕名专程到坳仔大同村,住了10多天,对茶秆竹的生态环境、质地和出口情况进行了考察,回去后写成资料,并附有竹林和竹株照片,编入《世界竹子研究》一书。后来美国曾用怀集坳仔茶秆竹塑化作飞机油箱的零部件。50年代。苏联用怀集坳仔茶秆竹制成“古比雪夫”牌滑雪杆,曾风靡一时,乃至国际滑雪比赛也规定用中国怀集坳仔茶秆竹制作的滑雪杆。1974年莫古里的学生、国际地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地理学会副主席马丁(MARTIN)遵照老师遗嘱,偕夫人远涉重洋来到怀集坳仔,又一次对杆竹进行考察。回去后,在《世界竹子研究》一书中作出了详尽的介绍。怀集坳仔茶杆竹的名声更噪了。

十.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黄姚豆豉

黄姚豆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朴的制造工艺,悠久的民族传统,使黄姚豆豉成为世人几百年来佐餐调味佳肴,誉美东南亚,也是送礼佳品。

黄姚豆豉产于千年古镇——黄姚镇。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古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制而成。黄姚豆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经有关专家考证,黄姚豆豉还具有保健开胃,预防老年人血管硬化之功效,曾为清代御厨首选之佐料。古朴的制造工艺,悠久的民族传统,使黄姚豆豉成为世人几百年来佐餐调味佳肴,誉美东南亚。

黄姚豆豉,因产于黄姚镇而得名,古“昭平三宝”之一。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产品颗粒均匀,乌黑发亮,豉香郁馨,隔壁闻香,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调味佳品。生产历史悠久,清康熙前已颇有名气,乾隆时最盛,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其生产以前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民间作坊,镇上曾出现过一批以生产豆豉闻名的老字号如“古怡盛”、“古信记”、“梁隆安”,其产品畅销广东、湖南、港澳、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深受欢迎。直到今天,古镇仍有不少专业户从事豆豉的生产加工,为中外游客广为称赞。

黄姚豆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经有关专家考评,黄姚豆豉还具有助消化、防疾病、减慢老化、增强脑力、提高肝脏解毒、防高血压、消除疲劳、预防癌症、减轻醉酒和防治脑血管硬化这十大功效,曾为清代御厨首选之佐料。

民国时《昭平县志》对豆豉制作流程亦有详细记载:豆豉,以邑东黄姚街出品为最得地道。因其炊浸洗豆时俱利用宝珠江水,故制的豆豉透心柔软,无核香甜异味。物质精良,名驰中外,诚也。其制法以黑豆或朱砂豆一百一十斛。先用水洗净,置于木甑,炊三小时许倒入冷水浸至靓身。捞起复用甑炊至大气上升,甑盖有水珠,即用大箕摊冻后,藏入霉房,用霉窝摊开压使之霉。越七日,以江水洗净,入落篓,又七日再入大箕,于早晨摊晒,用手捞二次后,底面转靓便成豆豉。

据传黄姚镇举人林作楫嗜好豆豉,曾背着豆豉去江西上任。当地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县官爱豆豉,味道果然长。一餐没豆豉,下饭总不香。光绪年间,湖南举人邓寅亮游览黄姚。当地秀才林正甫以豆豉相赠。邓赋诗一首:姚溪土产淡豉香,羌丝豆豉作家尝。从此便成千里别,香飘楚粤永难忘。黄姚古镇豆豉起源于明朝初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清代御厨首选佐料,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及港澳等地,曾获1994年蒙古国际食品博览会金杯奖。

黄姚豆豉的产品种类有剁椒豆豉、咸香豆豉、原味豆豉、姜蓉豆豉等。是蒸排骨、鱼,做辣椒酱的上品。

黄姚豆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樟木林乡、富罗镇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