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虞特产介绍简短一点 上虞最知名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虞特产介绍简短一点 上虞最知名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1-08 08:59:22

一.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上虞豆酥糖

豆酥糖是上虞民间的传统,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该县大多数食品厂均有生产,但以上虞县食品厂生产的质量为上乘。上虞食品厂生产的豆酥糖,选料讲究,工艺严格,制作精细,在沪、杭、甬一带颇有名气。目前,年生产豆酥糖25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上虞豆酥糖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的含量高。1985年经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测定,含蛋白质12.5%,脂肪3.44%,总糖26.9%。产品色泽黄亮、香气扑鼻、甜而不腻,入口即化,老少咸宜。上虞豆酥糖选用优质青壳黄豆、上白粉、砂糖、糯米粉、麦芽老糖各一份,加白芝麻后,精心制作而成。其主要工艺是:先将青壳黄豆,用清水淘净。炒至香气扑鼻,精磨成粉,再将上白粉熬至金黄,与砂糖拌匀;经烘烤,待冷却后粉碎,以豆粉、上白粉,砂糖各30%拌匀;俗称“三择头”。再将糯米麦芽饴糖加入6%白砂糖适量菜油熬制成130℃左右的老糖,擀至皮状,加入“三择头”往复折叠3次,加入适量芝麻屑,然后烤成圆柱条状,切块、压板、成型,经包装即成为香气浓郁,入口即化的上等佳点。产品有精制盒装豆酥糖和普通袋装豆酥糖两种。( 上虞)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水晶芋饺

水晶芋饺的做法很奇特,把芋艿去皮,然后蒸或煮熟,熟芋艿象橡皮泥一样极具可塑性,和进蕃薯粉,可以随意捏。芋饺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芋饺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新昌人做芋饺、吃芋饺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成为当地人的佐餐食品

三.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上虞魁栗

产品名称:上虞魁栗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叶质厚,浓绿色,有光泽,倒卵状椭圆型,基部微心脏形,叶绿锯齿比毛板红大,且向内,果皮赤褐色,富光泽,少茸毛,顶部平或微凹,肩部浑圆,底座小,接线平直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铁,锌,维生素E,核黄素,维生素C

产品季节:9月中旬的3-5天内采摘

产品功能:味甘性温,入脾经胃,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有对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功效;栗果是补肾佳品,兼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泻治咳等功效。

产品历史:桂花鲜栗羹:唐明皇时,有个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把大地照得晶亮。寂寞的嫦娥在广寒宫中,凝望人间,见到杭州西湖风景胜似天堂,游人尽情欢乐,禁不住舒展广袖,翩翩起舞。吴刚手击桂树为她伴奏,震得"天香桂子落纷纷"。此时,杭州灵隐寺中的德明师傅正在厨房烧栗子粥,无数芳香扑鼻的小粒飘落粥中,众僧尝了这种粥,都说特别好吃。德明师傅很高兴,便把散落在地上的桂子拾起来种在山上。很快这些桂子到第二年中秋就成树开花了,从此西湖四周就有了各种馨香的桂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就成为古都杭州的美称。

桂花栗子粥经不断改进,也就变成桂花鲜栗羹而流传下来。

产品简介:板栗是桐庐县的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优质的品质。板栗为杭州市的主要林品之一,全市各乡镇均有种植。板栗作为木本粮食,有丰富的营养,果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其含量大体与大米、小麦相当,且粉质细腻、支链淀粉含量高。既可生吃,又可熟食、炒食。生吃,香甜爽脆,风干则甜度更高;熟食则可烧鸡、烧肉,味鲜香甜;糖炒栗子,则香甜糯绵,风味独特。目前,全市有板栗林产6万亩,已投资3万亩,产量1300吨以上。重点产区为寿昌、姚村、新安江等乡镇,以寿昌板栗最为有名。

四.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绍兴平水珠茶

    驰名中外的绍兴平水珠茶,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香味浓郁,经久耐泡,被誉为 绿色的珍珠活。。珠莱炒制的方法十分讲究。杀青、揉捻、干燥是制珠条重要的传统工艺,仅 干燥的工序就有“炒二青”、“炒三青”、“炒对锅”。“炒大锅”等一套精制作业法。运用 这传统方法炒制出来的茶叶确非一般,嗜茶者赞叹为“江南第一名茶”。会糟山区的平水一 带;。早在唐代就是邻近各县的茶叶集散之地。这里以盛产珠菜而出名,因而,人称“珠荣之 乡”平水珠条中的日铸茶,历来是“贡品”,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名茶之一。 1984年,“天坛 牌”特级珠条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1985年岑月,在西班牙优质食品评比中,又夺得世界金质奖.( 绍兴)

五.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康家湖鳙鱼头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雅名“水中清道夫”,因此康家湖、谢憩湖里把它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胖头鱼头大而肥,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肉质雪白、细嫩、鲜美,是鱼头火锅的首选。尤其是鱼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1等之外,还有丰富的卵磷脂,可增强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鱼头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所以常吃鱼头对健脑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中老年人常吃鱼头还可延缓脑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所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当然千万不要买受污染的鱼头,毒性最大)。胖头鱼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胖头鱼清淡、鲜香的特点,可烹制砂锅鱼头、胖头鱼炖豆腐等。鳙鱼也可入药,其味甘、性温,主入目及大肠,具有暖胃、祛头眩、益脑髓、补虚劳、疏肝解郁、健脾利肺、祛风寒、益筋骨的之功效。

信息来源:长塘镇人民政府

六.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绍虾球

绍虾球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初名“虾肉打蛋”,为绍兴城内雅堂酒店的看家菜肴之一。后经厨师改进,更名为“绍虾球”。此菜制作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蛋糊经油炸后形成细如蓑衣丝的蛋丝,包裹住虾仁,色泽金黄油润,质地香松酥脆,用葱白段、甜面酱一起蘸食,味道佳美。绍虾球的虾仁是用“虾肉打蛋”法烹制,炒时一边划动油,一边从高处徐徐倒鸡蛋虾仁糊,此时火候要掌握好,这是关键。

七.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谢塘黄花梨

谢塘黄花梨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的。谢塘镇黄花梨因其汁多、味甜、皮薄、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

上虞产梨历史悠久,南宋《嘉泰会稽志》就有“虞产青消梨”的记载。电影导演谢晋的故乡——谢塘,地处上虞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土质适合黄花梨生长。 “手把明月珠,打落金色梨。”黄褐色的梨子宛如蜜罐,肉白脆嫩,汁多味甜,口味上乘。当北方的砀山梨、莱阳梨、雅梨等尚未上市时,黄花梨已成熟开摘,自然成了百姓家中的时鲜果品。

谢塘镇有近万亩“江南梨园”,其主打品种翠冠梨,皮薄多汁,细嫩甘甜而爽脆,耐贮运,是符合出口标准的早熟梨品种,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翠冠梨人称“六月雪”,是盛夏解渴的时令佳品,有“百果之宗”的美誉。

谢塘是浙江省最大的黄花梨生产基地,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黄花梨之乡”;同时被认定为黄花梨省级无公害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获农业厅精品水果金奖。

谢塘黄花梨其果实略呈圆錐形,一般重180克左右,最大可达600克。果皮黄褐色,肉质细白脆嫩,汁多味甘,清淡宜口,果芯细小,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新秀。黄花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 4mg,维生素P 0.1 mg , 维生素B1 0.02mg ,维生素B2 0.01mg,类胡萝卜素0.01mg ,蛋白质0.1g,脂肪0.1g,糖9g,粗纤维0.6g,灰份0.4g,钙5mg,磷6mg,铁0.2mg,热量217KJ。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医疗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解毒等作用。中医学认为梨性甘寒,有润肺、清心、止咳、消痰、解肺热、祛火盛、治酒毒及胸闷气短等功效。还可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咳嗽、烦渴失音、便秘等的治疗。

黄花梨由原浙江农业大学于1962年育成,引入谢塘试种。由于黄花梨具有适应性广、结果性好、抗逆性强、栽培管理容易等特点,因而在谢塘得到大面积推广栽种。近几年陆续引进“翠冠”、“新世纪”、“长寿”、“幸水”、“西子绿”等优良品种。

目前,谢塘镇已初步形成以谢家塘村、晋生村、岑仓村、建塘村四个市级专业黄花梨种植示范村为龙头,向四周辐射的种植格局,万亩黄花梨基地已初具规模。梨农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积极应用梨果套袋等新技术,并注册了“谢塘”牌商标。

谢塘黄花梨这个水果新品,已迅速向周边乡镇及其全市辐射扩大种植,至今上虞全市黄花梨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量为1.2万吨。黄花梨销售市场也颇具规模,除畅销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外,正向南北大城市进军。

八.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盖北五香榨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是上虞的著名,制作历史较为久远。七十多年前,处于盖北西侧的隆昌丘(兴昌村)村民就开始手工制作五香榨菜。

盖北五香榨菜其妙处在于香脆可口,美味至极,常食而不厌,它不但是布衣百姓的必备之菜,亦是各种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改革开放以后,盖北成了特色农业名乡,以种植“一果两菜”(葡萄、榨菜、芥菜)闻名长三角地区。全镇村民普遍种植榨菜,2015年全镇种植13200亩,亩产7500斤。特别是盖北的兴昌村,不但本村近1000亩土地种植榨菜,还外包土地两千余亩种植榨菜,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榨菜大户就有36户,远销浙江周边各省,被誉为上虞榨菜第一村。一九九二年,兴昌村被评为“绍兴市优高农业龙头企业”,二00三年被评为“绍兴市科普村”。

五香榨菜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技艺十分精湛,要真正掌握也很不容易。它要经过精心取材,腌制,压榨,再腌制,再压榨,剥根,拌佐料,装袋,封口等十来道工序。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九.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章镇樱桃

樱桃或樱又名楔荆桃、车厘子等,是某些李属的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

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营养特别丰富,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

十.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上虞角竹

产品名称:角竹

产品产地:上虞

产品特征:角笋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钙、铁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既可鲜食,亦可加工。

产品功效:其笋酪氨酸含量低,制成罐头,汤汁清,形态好,外观美,是食用佳品

产品简介:角竹为笋、竹两用,以笋为主。角笋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钙、铁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既可鲜食,亦可加工。其笋酪氨酸含量低,制成罐头,汤汁清,形态好,外观美,是食用佳品。1990年,国家林业部将上虞县角竹繁育及丰产技术列为林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并确定在长塘乡等地建立角竹生产基地。角竹种苗远销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和上海等10多个省市。

产品历史:角竹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笋、竹两用竹种,具有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我市是角竹的原产地,早在700多年前的南宋《嘉泰会稽志》中就有关于角竹的记载。元代李#著的《竹谱详录》中载有“角竹出越州诸山,亦紫竹之类,但色淡。如牛角,故名,其质坚硬。”其后,明万历绍兴府志和清康熙、道光、嘉庆山阴县志称:“角竹节高而疏,笋味淡,有斑色。”由此可见,我市角竹的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越州诸山(今绍兴和上虞东关一带)。角竹,主产于会稽县(今属上虞县)长塘、樟塘、长山等乡和汤浦镇。元代李衍著《竹谱详录》载:“角竹出越州诸山,亦紫竹之类。但色淡,如牛角,故名。其质坚硬。”清康熙《会稽县志》亦云:“角竹,节高而疏,笋味淡,有斑色。” 到1983年,经有关部门调查,角竹主要分布在上虞市的长塘乡,邻近的樟塘乡、汤浦镇、长山乡和绍兴县的富盛镇、红山乡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150亩(其中长塘乡134亩)。近年来,上虞县在省林科所的主持下,对角竹的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并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四等奖。国家林业部将上虞县角竹繁育及丰产技术列为林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并确定在长塘乡等地建立角竹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上虞县已发展角竹近1000亩。同时,角竹种苗远销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和本省兰溪、天台、余姚、永嘉、安吉等30多个市、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