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桂林都安特产 广西都安有什么农家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桂林都安特产 广西都安有什么农家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12-29 06:51:55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晒菜。晴天将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阳光下晒到整蔸菜叶用手抓拢,菜梗不断,这样就可以收起来了。其次是踩菜。水盐菜制得好坏,与踩菜有密切关系。先把晒好的芥菜分层放进大木桶中,一层菜放好用脚踩平,在上面撒上一层生盐,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盐。每放一层踩一层,一直踩到挤出菜水淹过菜面为止。最后在菜上面放上一层稻草,再用石块压实。如果是中秋节前踩制盐菜,因天气温度高,以用陶瓷缸为好;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则以大木桶为好。再次就是要掌握时间和温度,开桶取菜。经过踩紧压实的芥菜,在超过22℃的天气里,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于22℃的天气,一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于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两个月才能起盖发卖。

当压实的芥菜经过一定时间后,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时,即可移去石块,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盐菜成熟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里过久,遇上天气高温,盐菜的颜色就会逐渐变色,出现霉烂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烧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时间过长,缸边或桶边只要盐菜接触处出现霉变黑斑,就是“烧缸”了,盐菜的色香味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会根据天气情况掌握腌制时间,所以平乐、荔浦的腌盐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们的传统腌制技艺上。

平乐、荔浦的农户爱腌盐菜;资源、全州、灌阳的农户则爱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来鲜红艳丽,一个个胀鼓鼓地焕着光泽,入口一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开胃。吃后腹中有微火之感,浑身暖洋,如有风寒感冒,头上冒出细汗,不用吃药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到了严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叶煮酸辣椒茶,每月喝一两次来抵御风寒感冒。

资源属高寒山区,湿气重,所以乡村农户均爱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几个腌酸坛子。制作泡辣椒时,先将坛子消毒,用火烘干水气,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盐,把泡水酿制成香酸味。然后选择新鲜肥厚,带有光泽的鲜红辣椒,用剪刀剪去把头,不要弄破,晒半天或一天去了表面水气,即可将它放入坛内,放多少根据坛子大小和坛水多少而定,一般将辣椒放入坛中,以坛水能盖住辣椒为宜。坛盖盖好后,坛檐要放水,使盖子密封不走气。辣椒在坛子里泡至半个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坛子不走气,泡再久,辣椒吃起来都是香中带甜,辣中带酸,脆嫩可口,生津驱湿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难得的山野珍菜;如用来煮鲜鱼、豆腐火锅,资源有句趣语:“要你捆起舌头咽!”意思是吃这佳肴,不小心连舌头都被馋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头吃这美食,才不会将舌头咽下去。如今,资源的泡辣椒已走出农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批量泡制,投放市场,走向两广两湖,成为俏销的土品。

腌盐菜,泡辣椒人们见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一种侗家山珍“昆虫菜”,就闻之甚少,食之难得了。居住在龙胜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虫蚕作菜的习惯,他们称马蜂、蚂蚱为“无骨之肉”。马蜂(胡蜂)是山林中飞行的昆虫,尾部有毒刺,会蜇人。这种马蜂有一种在树上做巢,俗称“楼蜂”,或“油萝蜂”;一种在地下做巢,俗称“土地蜂”,或“鬼头蜂”。它们做的蜂巢均用树枝、树叶沫粘胶而成。巢内分若干个大小圆瓣,每瓣有许多小孔,雌蜂将卵产9-孔内,再用树脂覆盖,到农历七八月间,蜂蛹便长满孔穴。这时,侗家人先踩好点,到了晚上,便点燃柴草,将蜂子烧死,或以烟火将蜂驱赶走。然后摘取蜂巢回到家里,慢慢地将蜂蛹倒出。有的一个蜂巢可取蛹达一两斤之多。然后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马蜂蛹调炒得金黄香脆,一端上餐桌香气四溢,可谓是真正的山珍,绝妙的美味。用它来下酒,是难以品尝到的佳肴。如果用来做汤,那适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还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为最尊贵的客人,永远莫想得到品尝的口福。

另一种“昆虫菜”那就是蚂蚱。蚂蚱即黄虫,桂北山区有一种蚂蚱全身青色,头上长两条细长触角,眼睛特大,背脊与头连有三条黄线,翅羽长,内羽呈淡红色,体大如一中指,因为这种蚂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叶,山里人俗称它为“苞谷蚂蚱”而得名。夜间它常伏在苞谷叶上,一动不动。每到苞谷扬花,苞谷棒子吐须的时节,侗家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地里去捕捉这种啃食作物的害虫。有时一两个钟头就可以捕捉到一小竹篓。捉回后,把竹篓放进沸水中一泡,将蚂蚱烫死。这时烫死的蚂蚱竟然与海里的大虾一样,原来一身青色的蚂蚱,变得全身微红。然后将其头一扯,头带着肠腑全部被扯了出来,肚腹除潜留着黄爽的蚂蚱蛋外,一点污物都没有。再捏去脚和翅膀,便成了一砣微红的蚂蚱肉。这时有的人拿来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许青椒、食盐,出锅后色彩红绿俱备,香气扑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将蚂蚱放在一个钵头里,与大蒜、生姜、食盐、五香粉等混合一起,将蚂蚱腌泡半小时,让其吸进盐味。再将茶油锅放上炉灶上,油沸时将蚂蚱放入油锅里,见蚂蚱浮上油面,颜色稍有焦红,即可捞出放在盘子里,冷却后即可食用。这种油炸蚂蚱的香气,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讲的那样:“油炸蚂蚱最好吃,天上难找地下稀。”

这种侗家“昆虫菜”稀有独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难碰上几次。桂北的农家特色菜甚多,还有瑶家五香菜、笋干、干山菌等都是民间传统蔬菜,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适合大众的美味。尽管各种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农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独特的风味被人们视为珍馐。

三. 广西 河池 都安 都安书画纸

都安书画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都安书画纸厂生产的“龙凤”牌高档书画纸由于原料独特及抽取含有微量矿物质的地下河水用于造纸,纸质洁白、细韧柔软、墨韵独特,既有纱纸、皮纸强韧的拉力,又有宣纸受墨如黛、晕化水墨的效果,是供书、画、表、拓等高级艺术用纸,多年来深受画界的青睐。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慈姑

慈姑秋种冬长,春节前后上市,广西各地均可种植,尤其以桂中地区的柳江县,桂东地区的八步区、平乐县,右江河谷的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等地居多。通常情况下,慈姑在早稻收割后种植,实行慈姑与水稻轮作。近年来,广西又积极探索出慈姑套种栽培模式。

慈姑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生津润肺、健胃止咳等作用,是人们喜爱的日常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桂东北城乡居民食用慈姑已成为一种习惯,是当地人们每年春节必备菜品。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茨菇

平乐茨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茨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平乐县盛产茨菇已有200余年,平乐县产的茨菰个大,肉质细腻,其中以桥亭乡种植的茨菇最有风味,还带有荔浦芋的风味固有松软中略显甘甜的特色,远销至港澳地区。

茨菇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中医认为茨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分析表明,茨菇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锌、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无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

茨菇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主产于桥亭、同安、二塘、青龙等乡(镇),尤以桥亭乡玄坛村茨菇最为有名。此地茨菇个体特大,十来个便有1公斤,颜色洁白如玉,质地细软粉甜。

茨菇淀粉含量比芋头多1倍,蛋白质含量多2~3倍。所含磷质超过一般蔬菜。有易消化和耐贮藏的特点。蒸、焖、煮食皆宜,且久煮不烂。与腊味合焖或蒸熟蘸糖或切片油炸,味道更佳,为新春佳节的上等菜肴。故在县内被当作上品蔬菜久种不衰。解放前,就有大批茨菇由长滩销往梧州、广州及港、澳地区。解放后,一段时间因偏重粮食生产,故茨菇生产发展缓慢。1980年以前,全县年均种植在200亩左右。80年代中期比8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增加了9倍,总产在1000吨以上。种植茨菇人力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产值500多元。

六. 广西 桂林 龙胜 南山梨

南山梨

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出产的南山梨是龙胜县的名优,也是中国南方的一大名特优水果,伟江南山梨属砂梨系统,适应于亚热带海拔800米—1500米的山地种植,品种有苹果梨、糖梨、黄皮梨、桂花梨、铜板梨等。伟江乡南山地区生产的苹果梨,自1992年以来,多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评比一等奖,是中国南方最优质的梨种之一。

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出产的南山梨是龙胜县的名优,也是中国南方的一大名特优水果,伟江南山梨属砂梨系统,适应于亚热带海拔800米—1500米的山地种植,品种有苹果梨、糖梨、黄皮梨、桂花梨、铜板梨等。伟江乡南山地区生产的苹果梨,自1992年以来,多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评比一等奖,是中国南方最优质的梨种之一。

南山苹果梨果大,肉多、汁液丰富、果肉白色、细密无石细胞,含糖量高,质地脆,果心小,有微香,甜酸适度、品质上乘,最大特点是耐贮性强。据分析,其水分达87.3%,总酸0.35%,还原糖9.33%,总糖10.65%,含丰富的维生素C及B1、 B2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成分,营养丰富,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利尿之功效,还能增进食欲、助消化,对体虚、津液不足者颇益。又可制果酱、果脯、果酒、罐头等。做风味小菜时拌上几片苹果梨,可使小菜更加爽口。

龙胜利县种植的南方优质梨主要以南山梨和早蜜梨为主

南山梨主要分布要伟江乡、马堤乡、平等乡等中、高山地区,无污染的无公害生产。品种以苹果梨、糖梨为主。南山苹果梨果皮深褐色,单果重161~191克,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11.3~11.8%,质脆化渣,果汁量中等,品质好,因外形似苹果、有苹果香味而得名,成熟期为8月下旬;糖梨果皮淡黄褐色,果心小,平均单果重315克,可溶性固形物11.3%,酸甜适中,品质较好,成熟期为9月上旬。我县种植的南山梨目前已有一万多亩,每年可产南山梨2千吨左右。

早蜜梨是近几年引进种植的早熟品种,主要分布在瓢里镇、龙胜镇、乐江乡、泗水乡等沿河一带。早蜜梨果皮薄,套袋后果呈黄褐色,平均单果重250克,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10~10.5%,汁多味甜,成熟期6月底至7月初。目前我县种植的早蜜梨有四千多亩。每年可产早蜜梨一千吨左右。

我县在水果生产上力求实施“优果工程”,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采取蔬花蔬果、果实套袋、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目前我县已获得《水果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蔬菜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七. 广西 桂林 龙胜 瑶家衣饰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种类最多的一个民族。在八桂大地上,居住着瑶族的各个支系。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红瑶服饰”是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闻名世界,有 1900多年的历史。这独特的红衣服饰无疑体现了广西瑶家的民族文化底蕴。红瑶服饰总的来说,男子喜好青衣青裤,女子喜好五色,因而红瑶服饰以五彩斑斓、鲜艳精美著称。妇女上衫下裙,上衣花色繁多。上衣有饰衫、花衣、便衣和双衣四种,双衣是老年妇女的服饰。红瑶妇女上衣以玫瑰红、大红两种颜色为主色调,纹饰繁复,极富想象力。整件衣服用蚕丝挑绣而成,花衣上绣有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图案,体现了红瑶妇女在生产劳作中,对大自然的描绘。

红瑶妇女服饰精美万分,服饰的配件更是多种多样,有包头布、包肚、腰带、围裙、东摆、裙摆、脚绑、花鞋、银质制品等等。红瑶服饰的制作工艺主要有挑花和蜡染两种。

居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胜镇、马堤乡等地的盘瑶,其服饰也极具艺术特点。盘瑶妇女的服饰由头巾、上衣、坎肩、围裙、腰带等组成。头巾一般为一丈二尺长,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少女用浅色和红色,象征女子妙龄如花,青春红似火,同时又是未婚的标志;中年妇女多用蓝色,寓意洁朗如天,纯净似水;老年妇女则用青色,表示庄重稳健,青松不老。盘瑶妇女的服饰搭配得十分得体,丽而不华,娇而不浮,且多有寓意,既体现了盘瑶妇女的智慧,又是具有文化价值的民族工艺品。

瑶家女子新婚之时,还要穿亲手制作的水红色镶边鞋,鞋用金丝银线,拼凑成龙腾凤舞之式,百态千姿,顿生脚下。盘瑶服饰的配饰以银饰为主,银梳、银荷叶别、银耳环、银项圈、银牌、银戒指、银镯等等,制作精巧,式样各异。

八. 广西 桂林 平乐 寿子鱼

寿子鱼,是桂林人皆知的美味。

用特殊剔骨技术将鱼骨剔除得干干净净的寿子鱼在享用的时候不用担心鱼刺带来的烦恼,而且晶莹剔透的鱼片经过一片一片的涮烫之后味道鲜、甜、脆、嫩,让不少人吃过一次便难以忘怀。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降脂瘦身功效的寿子鱼还能让嘴馋又爱美的食客们焕发出健康的光彩。

九.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陶器

县内水车乡是桂林地市陶器生产基地,被誉为“灌阳景德镇”。这里陶泥质量很好,从1762年开始生产第一件陶器起至1990年,已有228年历史。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只停留在一家一户生产几种工艺简单的生活用具,如酒壶、沙罐、水缸等。解放后,除户办作坊生产外,还兴建了乡办陶器厂,逐渐由手工生产改为机械生产,除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生产质量很好的花盆、花盘、龙头壶和大酒海等。1978年后,全州湘山酒厂需要的大酒海,全部由水车乡陶器厂生产供应,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19万元。除乡办陶器厂生产外,还有很多农户从事个体生产,如山燕头和弯门口两个自然村,共296户、1180人,其中有70%的家庭生产陶器,30%的家庭从事为有关陶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制陶,不但养活了这里1000多人,而且使家家户户富裕起来。

十. 广西 桂林 全州 腊肠

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主要产地有广东、东莞、佛山、广州、顺德、中山、江门、增城、惠阳、梧州、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