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陇南中药特产 陇南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陇南中药特产 陇南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12-27 23:58:20

一. 甘肃省 陇南 两当县 两当县核桃

该产品椭圆形或卵形,个大,外形美观,壳面光滑,平均单果重17克,每市斤30个左右。仁充实玲满,色淡而亮,味甜无涩味。果园内褶退化,最易取全仁,出仁率在50%以上,种仁誉油率75%,属果实丰产品种。

二.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凉粉

武都的凉粉,一般是泛指早市上的面皮、米皮、凉粉、洋芋搅团和油面茶等风味小吃。武都城不大,但武都人是甘肃最据城市精神的人,有敢于消费的生活理念。武都人一般不在家做早餐,一年四季都在大街小巷的小摊和市场上以凉粉为早餐的。凉粉无疑构成了武都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当地人早起,相互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是凉粉吃了没有。外出几天回来第二天先要做的事,就是吃顿凉粉解回馋。

三.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棒棒面

棒棒面

棒棒面,源于扯面,用挂面制作手法,兼容扯面工艺,配小葱,蒜苗,辣子、豆腐丁等佐料,吃来口感独特,夸人百吃不厌一番忙碌之后,饥渴难耐,棒棒面好吃,且声名远播,主要在于工艺独到,配料独特而独领-。制面条的特殊过程,选好上等精粉,配以石碱、食盐,溶于温水中,摇均自后和面,用力抒搓待面软硬适中时,特面打成小体,再搓成一尺左右的母指粗的条子,用油布盖上软化一十时后再用。

四.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咂杆酒

咂杆酒

用青稞、高粱、大麦、小麦、糜子等多种粮食酿造。煮好的酒醅发酵后不淋出酒,而是将“酒醅子“装缸密封数月,饮用时挖出酒醅子装腔作势入陶罐,置火塘煨煮,饮者持“咂杆”(竹管或铜管)插入罐中吸取,解乏驱寒,提神健胃,为农村土法保健饮品。主产于武都、宕昌、文县等地。

五.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毛栗子

毛栗子营养丰富,有健脾补肝的功效。毛栗子烧鸡是中国的一道传统名菜。文县一带的毛栗子个大、肉厚、味甜,是栗中上品。

六. 甘肃省 陇南 两当县 虫草蕨麻猪

黑措虫草蕨麻猪,精选生长在甘南藏区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的野生蕨麻猪,该猪长期在野外拱食地底下生长的蕨麻、贝母、冬虫夏草等当地盛产的野生名贵中草药为生,无饲料喂养,且地处高寒,生长期要12个月以上,成猪只有15公斤左右,脂肪少,瘦肉多,可红烧、炖、炸、烹、酱,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

文化:蕨麻猪在吐蕃王朝时就是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文成公主进藏后对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惯,惟独对“火烧蕨麻猪”大为青睐,并美誉其为“人参猪”。建国后国家领导人--去甘肃藏区考察专门点了一道“烤蕨麻猪”,食后更是大为赞赏。

功效:常食可强心、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美容抗衰老、抗疲劳,尤其对手术病人后期康复、体质虚弱、虚烦失眠和各种亚健康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七.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中药材

陇西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党参、当归等十多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栽种历史,甘草、柴胡、地骨皮等四十多种野生中药材遍布全县。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310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量4.21万吨,产值达14.04亿元。

党参、红黄芪——境内盛产以党参、红黄芪为主的中药材90多种。其党参为营养补品,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等功能,白条党参条长肥大,尤亨有盛誉。红黄芪呈现圆柱单条,无须条,质坚而硬,畅销海内外。

八.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党参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中药,性平,味甘,补中益气,主治中气虚弱,脾虚泄泻,血虚薇黄、便血崩露等症。我省的党参有纹党和防党两大品种,以文县产的纹党最为驰名,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补益力强,闻名于世。

九.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贾昌柿饼

贾昌柿饼:主产于贾昌乡。生产历史已达千年。外表泛红透亮,柿霜洁白,撕开后鲜肉色泽棕黄发亮,晶莹柔润,甜美适口,色味均佳。若放于杯中,开水冲之即化。营养丰富,有止渴生津、清心润肺、除烦利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多烦热、津干口渴、声嘶失音、眼目赤痛、风热灼盛、大小便不畅、疮毒、酒毒等症。

十.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中药材

前滩乡:盛产锁阳、麻黄、肉苁蓉等中药材。

莲花乡:盛产甘草、锁阳、麻黄等中药材及芨芨草。

明海乡:盛产锁阳、甘草、麻黄等中药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