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什邡文化特产是什么呢 什邡土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什邡文化特产是什么呢 什邡土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01-07 00:58:08

一.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红白但氏豆腐

红白但氏豆腐是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红白镇的。红白但氏豆腐堪称什邡一佳,现产品种类及口味已达数十种,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好评。

民国时期,在章山深处万山环抱的一片平坳处,散落居住着几十户人家,一头天齐宫,称为白庙场,一头太阳神庙,叫作红庙场,于是因两座庙宇的颜色而命名。石亭江、通溪河交汇于此,以殷家沟为界,二场相距约二百米。这山中,习惯于种黄豆,称为五月黄与九月黄,颗粒圆实饱满,由于山高谷深,蔬菜缺乏,最初有一人家,用石磨手工磨豆腐出售,当时,方法还很原始,豆浆过滤也仅用麻布;点浆用的卤水,也是趁满山的五倍子花开放后,用开水浸泡摘来的花朵汁代替;为了消豆浆泡子,只有采用本山漆树叶子投入,可收良效,这些土办法做成的豆腐,颜色比较灰黑,宛如黑豆磨成的浆,颇为群众欢迎。

当年,逢六月六日开始的蓥华山香会期,从这里入山的人流络绎不绝,红白庙场也骤然繁荣起来,人们驻足休息时,在场上幺店里一坐,总会叫一份“白牛滚水”的嫩豆腐,蘸以食盐、辣椒面,伴两杯山酿烧春,别具风味,可以消乏疲劳,这时的红白豆腐的质量还谈不上美味佳肴,但却成为游山香客,物美廉价的的食品,后来山村又用玉米壳、花生壳、木屑、柏叶等烘烤出一种干豆腐,干香麻竦,更成了佐酒佳品,红白庙场产豆腐的历史就如此延续下来。这里的豆腐特别香嫩细白,堪称上品,这恐怕与山涧下清澈的观音岩泉眼和山涧奔流的矿泉水大大有关吧!

又经历一代复一代,红白庙场已改建成了红白乡(镇),原先以磨豆腐为业的也由一家,发展成了六家,其中一户但姓和一户张姓的豆腐坊很有名。它们一般生产水豆腐、干豆腐、五香卤豆腐。特别是后边这种叫做“尼姑豆腐”,还蕴藏一桩故事:这位豆腐制作人,是武胜县一位尼僧,法名寂量,学习豆腐制作几代人的经验,掌握了较有特色的五香卤豆腐的配方,后来,她云游到绵竹三溪寺,她与什邡红白乡的但、张二家都有一些俗契因缘,向他们传授了豆腐制作技艺。红白山区,水质特别清冽爽口,这是制豆腐的一个有利条件,使她从老家学来的技术,得以在红白场安家落户,开花结果。

据豆腐作坊主人谈:红白豆腐纯用胆水点浆,点法上有其奥妙,使水豆腐外形老,吃起嫩;凡作豆腐菜肴时,先下锅打毛,绝不会翻砂。也就是说,切块的豆腐下锅后依然棱角分明,保持原状,既不会散烂,也不会变老,因此入口香融细润,较之猪脑更别具风味,博得食客交相赞誉。其为麻竦烫或清汤、白油,各臻其妙。至于豆腐干分本味与五香味,其制作过程讲究干净卫生。作法是,把煮浆过滤和点浆后所得的半成品装入木屉,用千斤顶挤压,力度适宜,烘干设备采用一座烧本山无烟煤的炉灶,上边加一块铁板和一层铁丝网作间隔,以防止直接烧烤。在烘烤前,用精盐先抹平面,入味;采用汉源大红袍对口椒增添香味烘烤后,若要加工成“五香豆腐干”时,再入卤锅、收煮。

由于在磨浆、煮浆、过滤、点卤、压制成型,烘烤、卤制等过程中,严守质量要求,按照家传密法操作,因之,不管水豆腐与干豆腐,都能保持红白豆腐的特色风味,优于其它地方的产品,每天都供不应求,尤其是干豆腐,每天都是登门预约和守候提货。目前,红白豆腐已远销成渝、黑龙江、辽宁、深圳等地,博得众口赞誉。

红白豆腐一直沿用胆水点浆,制作者谈: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黄豆,差比羊肉”,因而制成浆,既为高蛋白,用胆水更能促健脾开胃;不比石膏点浆,性凉,久食易伤脾胃,颇有道理。其制品销往成都铁路疗养院和青白江川化厂广大地区,都受到群众欢迎,启人食欲大增,不宜多食卤制品的老弱及对疗养病人尤宜。

红白豆腐堪称什邡一佳,且其尚可开发的品种不下十余种,其前景是广阔的。巧手点琼浆,众品齐夸胜硕羊,章山佳味存红白,玉碗呈君任品尝。”

二. 云南省 楚雄 大姚县民俗文化 八宝印泥

彝族梅葛是云南彝族的一个主要曲种,流传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姚安、永仁等县的彝族聚居区。梅葛,意为口头说唱的古老故事,是一部古老的长篇说唱史诗,无文字记载,主要靠口耳相传、沿袭演唱而保存下来。内容是彝族人对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理解以及生产劳动、婚丧嫁娶、风情习俗的记述,它被视为彝族人民的“根谱”,并被誉为彝族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后,梅葛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并逐步为更多人所认识。1958年10月,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在其报告中说:“中国彝族1万1千行的长诗《梅葛》也是口头流传的关于人类历史及对大自然斗争的史诗。”

梅葛曲本主要由“创世”、“造物”、“婚配”、“丧葬”4个部分组成,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它的每一章互相不可分割,通篇或分章演唱均可。梅葛曲调分为“正调”和“慢调”两种;根据演唱内容不同,又分为赤梅葛、辅梅葛、赤梅拉梅和娃娃梅葛四类,其中赤梅葛和辅梅葛属于比较古老的曲调,又叫“古腔调”。赤梅葛一般是悲调(又叫哀调),忧伤低沉,多用于丧葬、祭祀;辅梅葛一般是喜调,婉转抒情,多用于婚嫁、节庆、起房盖屋、生产放牧等;赤梅拉梅是在上述两种古腔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叫杂调,如大姚县昙华乡流行的“过山调”、“玛嫫诺调”、“马樱花调”等和婚礼时唱的“请客调”、“讨亲调”、“青棚调”、“进门调”、“迎客调”和“送客调”等。

梅葛演唱有单人、双人和集体3种形式,前二者一般为坐唱和站唱,多人演出为走唱,与舞蹈结合,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伴奏乐器主要有葫芦笙、口弦、笛子、月琴等。用彝汉两种语言演唱,唱词以七字句、五字句为常见,其中以五字句居多,讲求彝语声韵,诙谐风趣,深受彝族群众喜爱。

过去,演唱梅葛的歌手主要是毕摩,他们既是彝族祭师,又是彝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保存、加工和传播者,是彝族的知识分子。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青年歌手,创作的曲目超出了传统的史诗范畴,多用于反映彝族人民的新生活,如《民兵队长阿利若》、《昙华山上不老松》、《彝家山寨新事多》、《红军长征过楚雄》、《美上加美》等,先后参加了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等活动并获得各种奖励。

三. 江西省 抚州 南丰民俗文化 南丰蜜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随着“乡傩”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2005年底,全县有130多个傩班,2000多个民间艺人,保留了100多个具有原生形态特征的傩舞节目和100多种、2000枚傩面具,加上不同风格流派的傩伴奏音乐、服饰道具等,构成独具特色的南丰傩文化。仪式舞主要有石邮等地的“驱疫舞“和上甘等地的”搜除舞“;娱乐舞则有近百个传统节目,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南丰傩舞包括俗自然保护区“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等多种形态的面具舞。班队多以自然村为单位,艺人均为农民。每年春节“起傩”,走村串户演傩舞,娱神娱人,祝福纳吉。

南丰傩文化的丰富厚实,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南丰傩也成为研究中国傩文化的一个热点。自1991年以来,已有数十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南丰观傩和考察。中央电视台,江西、天津电视台及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等相继拍摄傩文化专题片。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江西“傩舞之乡”,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四.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麦饭陶水浒文化好汉杯

《麦饭陶水浒文化好汉杯》是依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英雄人物谱而创作,每个杯子上刻有一位水浒好汉人物图像。由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得者好强使用自主研发的陶瓷新材料烧制,山东至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郓城龙巧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出品。麦饭石是一种宝贵的中药材,医药界早在唐朝就开始应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其“气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无不验”。经测试分析,麦饭石在水中可溶出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多达50多种。在麦饭陶艺创作中,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生活保健功能合二为一,推出麦饭石焙烧保健茶壶(杯)等,均是麦饭石原矿经粉碎,锤炼、醒泥、手工艺制作、焙烧等工序成型,用11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而成。已经国家轻工业陶瓷/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测站科学检验,符合国家GB/T4734-1996标准,并出具检验报告。它对水中的铅、镉、汞、砷、六价铬等重金属有较高吸附去除作用。吸附水中的污染所致对人体有害成分和多种细菌群,把水变成洁净的活性矿物水,同时能溶出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创作的《麦饭陶仿古壶》在国家文物局为批准主办单位的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由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麦饭陶茶具系列》荣获山东省旅游局主办的第八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并荣获’2010中国平安文化旅游创意暨泰安(泰山)旅游商品全国大赛银奖。被评为“2010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 菏泽市旅游局郓城县旅游局 山东至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郓城龙巧手工艺专业合作社)

五.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粉子醪糟

粉子醪糟,米食,特点:粉子软糯,汁甜味醇。烹制法:煮。粉子醪糟,也叫“粉子醪糟”、“醪糟小汤圆”、“掐掐汤圆”、“酒酿小圆子”,是四川较为流行的著名小吃。

在四川,人们把醪糟与锅魁(一种白面饼)、油条、糯米粉子、鸡蛋等一起煮食;在夏天将其兑清水烧沸加糖,晾凉后加冰块可以做清凉饮料;在许多川味佳肴中醪糟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ydM

粉子醪糟的制作方法:ydM

吊浆粉子加适量清水揉匀,搓成直径1厘米的条,再扯成长1厘米的节子,入开水锅中煮熟,加白糖待溶化后放入醪糟煮开,起锅入碗即成。ydM

操作要领:醪糟下锅不宜久煮。ydM

六.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马井手工挂面

民国时期,马井乡有专营手工挂面作坊六、七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誉为“银丝挂面”。著名的挂面作坊有“清泰和”、“云升号”、“洪顺和”等。每年运销成都约十万斤。



民国二十七年,“清泰和”挂面参加成都展销,颇受好评。因此更加注意质量,并推出朱砂、香油、蛋青等特制新产品。同行的“云升号”、“洪顺和”等与之相互竞争,精益求精,马井挂面更为人们所赞赏。



民国三十年,“中国实业协会”专函什邡县政府,征集“马井挂面”样品送重庆展览。马井乡所征得“清泰和”的朱砂面、香油面各一公斤,匣装送展,得到好评。



民国三十三年,驻广汉飞机场“盟军”飞行人员,多携带马井挂面回国馈赠亲龙。广汉城关经营干菜的张照祥、经营猪肉的张诚恩,大批定购马井挂面,赚取外国人的厚利;成都总府街的“大可楼”、春熙路的“味虞轩”、东大街的“华美”等商号,也纷纷订货经销,马井挂面更是名噪一时。



民国三十五年,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派专人持名片来马井订购特制蛋青面二百斤,因要求工艺严格,赶制不及,来人竟座候半月之久,才提货而去。马井挂面每年七月开工,次年三月停产,产量小,需求大,不能满足供应。解放后,偶尔生产。

七.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亭江细甲鱼

“五月亭江散绿波,瀑口潜穴细鳞多,纷飞溯浪龙门跃,栉比随群出十河,紫姜佐料调银匙,红椒合脍讶馐罗,杨村酬客无兼味,且听当垆献酒歌”。这是县中山涧一种细甲鱼的赞美。什邡旧志记叙:“山产细鳞鱼,不亚于丙穴、黄河味,背鳞黑,肤理似玉,身脂腴厚,肉极鲜美”。



调查了解,此鱼群一般产于红白、三河至高景关口一带石亭江上源的河道中,春秋散子,繁殖于岩穴深水中,细鳞呈黑色,肉质厚,食无泥土味,其形态均与产于羌江、大渡河的名品“丙穴鱼”相似,一般重1.5至3斤者,间亦有5斤的。过去入山峡谷幽深,凡澄潭汇流的岩壑下,鱼群潆洄,当时只有崎岖小径,可通来往,从今红白乡的观音岩起,到高景关外,原大安王庙前,凡深水区,均可见此类鱼群,产量颇丰,而山中梅子林瀑水落差处,每适桃花水发汛期,当阳光灿烂日,银涛飞溅,可见鱼群溯水上游,乘水上跃,构成奇观,故土人有“小龙门”的称谓,盖当时山内人烟稀少,鱼群生活在怡然无害的自然环境中,遨游欢畅,繁殖也顺乎自然。今则因开山筑路,厂矿大兴,江水污染,加之强行捕捞或施以钉伐性手段,细甲鱼的繁殖已越来越少。原先以售细甲鱼鱼具乡土风情的古杨村镇,也衰落了。



这古杨村镇,即今日朱家桥村,为汉代古村落,处李冰开瀑口的高景关外,后因水患频仍,乃迁移至猴子桥,燕子林等处,逐步下移,最后移至街子场、永兴场,即今天洛水镇这一片地区,一直到1949年,高景雄关仍踞于入山口,而江中的游鱼尚繁盛,亭江细甲鱼这个,也为人津津乐道。

八.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红白豆腐干

红白豆腐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白豆腐干

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蓥华镇。

《什邡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红白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什府〔2014〕27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682/T06-2015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白豆腐干加工技术规范》

九.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什邡板鸭

什邡的生板鸭、熟板鸭(俗称烧腊鸭子),系腌卤食品中的精品,历史悠久,是与叶烟齐名的什邡。

板鸭系以其在晾晒和腌卤过程中,均采用竹骨绷撑,成品成板状而得名。

生板鸭有三类:即去骨鸭饼、桶鸭、板鸭。成品可保存三至五月。近年来采取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期更可延长,便利运销。吃法以清蒸为宜。下放蔬菜,不失本味。煮食亦可。

熟板鸭系卤制。色鲜味美,细嫩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最宜不出锅热吃,不宜久存。

因为名师各有师承,所以什邡烧腊鸭子亦各有风味,但皮色金黄、肉色红润、肥而不腻、嫩而化渣、耐久咀嚼、鲜香味独特,则是它们的共同特色。

十.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什邡荞面

什邡荞面

什邡荞面是什邡著名小吃之一,是受群众欢迎的绿色快餐食品。它主要用荞麦粉制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测定,荞面所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还含有其它粮食不具有的叶绿素、芦丁等成分。什邡荞面分水荞面、干荞面两类。

一、手工水荞面。用荞麦面和辅料揉成面团备用,随做随吃。其味独特,麻、辣、酸、烫俱全。

二、“邡峰”牌干荞面。用苦荞麦粉和甜荞麦粉精制面成,配方科学,软滑爽口,便于携带,保质期半年。国家专利号:95113096.X,1995年获“成都有推荐产品金奖”,1996年获“四川省群众喜爱商品”称号。食用方法类似方便面,用开水浸泡10分钏,视软硬适宜后换开水烫一下,辅以佐料即可食用。居家旅行皆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