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隆小风土特产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隆小风土特产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特产更新时间:2023-01-09 20:20:07

一. 重庆市 武隆 武隆高山马铃薯

武隆高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马铃薯产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东仙女山镇石梁子村和白马山山脉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以东巷口镇走马村、蒲板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产面积800公顷,年产量18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武隆高山马铃薯生产地域范围区域地层为石灰岩,土壤为黄壤,多为岩成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3%;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农用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好,无工业“三废”污染。

(2)水文情况:县内水系十分发达,乌江干流由东向西横贯全境,流程达80余公里,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长途河、石梁河

等十二条支流与乌江汇合,形成武隆境内乌江水系。境内各类水资源除乌江外合计2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产区农业灌溉水主要靠地表径流或蓄水,水量季节性丰富。农业灌溉用水泥沙含量5-20%,

矿化度<1g/L,灌溉水温根据我县自然特点结合作物生长期可以得到合理调节,水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质量要求。

(3)气候情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雨、夏旱、秋绵、冬干,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较长,立体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0-17℃,年降雨量1094.4mm,无霜期210-260天,空气相对湿度74-83%。

(4)人文历史情况:武隆县是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40%左右。境内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芙蓉江景区和芙蓉洞、天坑三桥和地缝等景区。从十九世纪开始,先后在高海拔地区有种植马铃署的习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新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质量控制,面积不断增大。由于高山耕地面积广,实行轮作,加之气候适宜,病虫害极少,出产的“武隆高山马铃薯”具有特定品质,产品脆、嫩、甜,口感好,炒食、煮食或制干菜均可。武隆是重庆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整体推进县,武隆蔬菜已成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市场供应的主要菜源,还在周边省市和东南沿海占有了一定市场,产品外销量大,农民增收致富明显。武隆县政府已将蔬菜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重庆市政府已将武隆蔬菜基地列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武隆高山马铃薯产地位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东仙女山镇石梁子村和白马山山脉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以东巷口镇走马村、蒲板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产地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1-2001)。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马铃薯优良品种,如鄂薯三号等。

(3)生产过程管理:执行《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NY5221-2005)。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马铃薯在茎膨大后根据市场行情分阶段采收上市供应本地和重庆主城市场,完全成熟后采收贮藏、加工或远销外地市场。

(5)生产记录要求:由业主或基地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武隆高山马铃薯产品特征特性:茎块扁圆形,皮黄白,口感好、有特殊香味,无腐烂、无异味、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块茎一般含淀粉15%,糖类1.5%,蛋白质2%左右,矿质盐类1.1%和维生素B、C等,营养价值高,既可当主粮,也是优良蔬菜。

(2)武隆高山马铃薯安全要求:产品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武隆高山马铃薯根据产品形状、色泽、鲜嫩度和产品特性,在采收后分为四级:特等、优等、一等、二等。特等由出口企业采用冷藏车运输到港口,再用冷藏集装将鲜菜运输到东南沿海或出口到东南亚。优等蔬菜用鲜菜盘、保鲜膜定量包装,加贴蔬菜质量安全标识,再用塑料箱分层存放,标明品名、净重、产地、采摘日期、防震等,由净菜生产加工企业采用快装、快运送到签约超市。一等品采用散装或袋装快速运输到重庆主城及周边批发市场。二等品由县内加工企业直接收购,进行加工。

二. 重庆市 武隆 天尺碧芽茶

据重庆市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实验分析表明,天尺碧芽茶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具有提神醒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抗老防衰,防癌和益寿延年等独特的保健功效,实为高山环抱的茶中珍品。 首先要讲究泡茶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

梦幻武隆、水澄若碧、峡青如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联通动人的芙蓉仙女的传说一起名扬华夏,在这有约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出产的茶叶雾芽吸尽香龙脂 色绿、香高、形美,有种独特的高山茶香。据记载:早在乾隆年间,武隆出产的茶叶已被作为贡茶。天尺碧芽茶,是精选春季香嫩芽、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在传统名茶加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精湛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扁形名茶,其香气高雅、汤色碧绿澄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匀明亮。在2005年度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华茗杯;名茶评比中 荣获国际金奖。

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四是注意泡茶水温。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五是注意冲泡时间。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一般讲,用茶量多,水温高。细嫩红绿碎茶,冲泡时间宜短,3—5分钟即可。冲泡次数1—3次为宜,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冲泡时最好先倒少量开水,浸没茶叶,再加满至七八成,便可趁热饮用,当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继续喝至1/3茶汤时,再冲泡第三次,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三. 重庆市 武隆 天根酒

天根酒采用多种名贵药材和动物肾经过浓缩聚合,再配以宜宾五粮液究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激素,无成瘾性、无任何毒副作用,它不同于其他药酒需连续饮用数瓶以上或需要较长的周期。天根酒一旦饮用迅速见效。

最佳服用方法:

·常人饮酒2—4小时后有神奇作用

·每人一次饮2两酒为宜,不超过半斤酒(过量饮酒有害健康)

·每天饮1两天根酒可起到长期保健作用

·天根酒采用五粮液酒为基酒,亦为宴请佳品。

四. 重庆市 武隆 蕨根晶

蕨根晶:本产品系深山野林多年野生蕨根植物为原料,未受农药、化肥等有机物质污染,挖出后经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反复提炼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益身健身食品,不加任何防腐剂。

椐《本草纲目》等医药名著记载:蕨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安之神、强筋骨、降血压等作用。该产品口感独特、天然清香、易消化吸收、老幼皆宜,是餐厅、宾馆、居家旅游及馈赠之佳品。

食用方法:将一小袋加少量开水调成糊状,再加沸水至200ml左右,调匀即可食用。

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配料:纯天然蕨根、白砂糖

五. 重庆市 武隆 武隆板角山羊

武隆板角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隆板角山羊是重庆市武隆县的。武隆板角山羊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肉多、膻味轻、皮张面积大、质量好等特点。武隆板角山羊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武隆板角山羊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肉多、膻味轻、皮张面积大、质量好等特点,其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山区发展草食牲畜,以草换肉的重要山羊品种资源。武隆当地群众喜欢杀羊过年、过节,并以羊腿作为馈赠礼品。

2013年,武隆县畜禽生产站申报的“武隆板角山羊”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1594335。

武隆县畜禽生产站

11594335

活动物(板角山羊)

六. 重庆市 武隆 山椒泡竹笋

配料:竹笋、山椒、盐水、食用盐、味精、香辛料、山梨酸钾

食友山椒竹笋: 本产品以竹笋为主料,使用传统泡菜工艺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具有脆嫩爽口、酸辣鲜香、风味独特、方便卫生的特点。是开胃消食之佳肴,旅游休闲之上品。

产品编号: 6925878100123

产品名称: 食友山椒竹笋120g

口味: 山椒味

规格: 120g*100袋

七. 重庆市 武隆 羊角老醋

中国名羊角老醋
羊角老醋厂位于武隆县羊角镇。“羊角”牌老醋已有两百多年生产历史,它以大米、玉米、糯米,小麦、白马山脉优质矿泉水为原料,辅以四十多种名贵中药材,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属纯粮酿造食醋。
“羊角”牌老醋具有酸甜适度、色味鲜美浓郁、久存不腐、不生花变质等特点,有开胃健脾,预防初感,美容、去头屑、消毒杀菌之功效。并对高血压和低酸性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乳酸、铁、钙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铜、锰等抗癌微量元素,“素有调味佳品,醋疗药品,保健珍品”之美称。
“羊角”牌老醋以它独特的风味享誉巴蜀内外,与“涪陵榨菜”、“百花露酒”并列为原涪陵地区三大名品,1985年被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92年获首届巴蜀食品节“优秀产品”称号;92年、94年被评为四川省消费者最喜爱产品;94年省内外大专院校20多位专家学者在三峡移民项目论证会上品尝“羊角”牌老醋时,认为该产品口感和氨基酸含量在国内同类产品居领先地位,95年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2000年获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2001年“羊角”牌老醋被重庆市评审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知名产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年产2500吨食醋生产专业厂家。

八. 重庆市 武隆 武隆高山萝卜

武隆高山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隆高山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隆高山萝卜

地域范围

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萝卜产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北双河乡新春村和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西仙女山镇仙女村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产面积800公顷,年产量60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武隆高山萝卜生产地域范围地层为石灰岩,土壤为黄壤,多为岩成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3%;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农用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好,无工业“三废”污染。

(2)水文情况:县内水系十分发达,乌江干流由东向西横贯全境,流程达80余公里,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长途河、石梁河等十二条支流与乌江汇合,形成武隆境内乌江水系。境内各类水资源除乌江外合计2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产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地表径流或蓄水,水量季节性丰富。农业灌溉用水泥沙含量为5-20%,矿化度<1g/L,灌溉水温根据我县自然特点结合作物生长期可以得到合理调节,水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质量要求。

(3)气候情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雨、夏旱、秋绵、冬干,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较长,立体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0-17℃,年降雨量1094.4mm,无霜期210-260天,空气相对湿度74-83%。

(4)人文历史情况:武隆县是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40%左右。境内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芙蓉江景区和芙蓉洞、天坑三桥和地缝等景区。从十九世纪开始,先后在高海拔地区有种植萝卜的习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新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质量控制,面积不断增大。由于高山耕地面积广,实行轮作,加之气候适宜,病虫害极少,出产的“武隆高山萝卜”具有特定品质,产品脆、嫩、甜,口感好,炒食、煮食、凉拌、腌渍或制干菜均可。武隆是重庆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整体推进县,武隆蔬菜已成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市场供应的主要菜源,还在周边省市和东南沿海占有了一定市场,产品外销量大,农民增收致富明显。武隆县政府已将蔬菜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重庆市政府已将武隆蔬菜基地列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武隆高山萝卜产地位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北双河乡新春村和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西仙女山镇仙女村区域,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产地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1-2001)。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萝卜优良品种,如韩国幕田春、白玉大根等。

(3)生产过程管理:执行《无公害食品萝卜生产技术规程》(NY5083-2002)。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萝卜根膨大后根据市场行情决定采收时间供应本地和重庆主城市场,销售不畅时进行加工。

(5)生产记录要求:由业主或基地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武隆高山萝卜品质特性特征:以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肉质根的形状、大小、色泽等因品种不同而异,有长圆筒形、长圆锥形、扁圆形等。外皮一般白色,肉质颜色大多为白色,肉质根的大小差异也大。在肉质根生长盛期,大量的同化物质输送到肉质根内贮藏,肉质根膨大,生长速度快。

(2)武隆高山萝卜安全要求:产品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武隆高山萝卜根据产品形状、色泽、鲜嫩度和产品特性,在采收后分为四级:特等、优等、一等、二等。特等蔬菜由出品企业采用冷藏车运输到港口,再用冷藏集装将鲜菜运输到东南沿海或出口到东南亚。优等品用鲜菜盘、保鲜膜定量包装,加贴蔬菜质量安全标识,再用塑料箱分层存放,标明品名、净重、产地、采摘日期、防震等,由净菜生产加工企业采用快装、快运送到签约超市。一等品采用散装或袋装快速运输到重庆主城及周边批发市场。二等品由县内加工企业直接收购,采用脱水、盐渍或淹制等方式加工。

九. 重庆市 武隆 沧沟西瓜

沧沟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中熟种,长势中等,高抗枯萎病耐重茬。座果力强。瓜成熟期32天左右,单果重9公斤以上,最大20公斤,果实长椭圆形,深绿花皮,太阳暴晒不易变色,红瓤肉质细腻。耐贮运。适应性强。是本社和当家品种,种植面积9000亩。

十. 重庆市 武隆 武隆高山甘蓝

武隆高山甘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隆高山甘蓝

地域范围

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甘蓝产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西双河乡境内的荞子村、木根村、石坝村,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生产面积700公顷,年产量40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武隆高山甘蓝生产地域范围区域地层为石灰岩,土壤为黄壤,多为岩成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3%;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农用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好,无工业“三废”污染。

(2)水文情况:县内水系十分发达,乌江干流由东向西横贯全境,流程达80余公里,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长途河、石梁河等十二条支流与乌江汇合,形成武隆境内乌江水系。境内各类水资源除乌江外合计2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产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地表径流或蓄水,水量季节性丰富,泥沙含量为5-20%,矿化度<1g/L,符合量我县自然特点结合作物生长期可以得到合理调节,水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质量要求。

(3)气候情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雨、夏旱、秋绵、冬干,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较长,立体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0-17℃,年降雨量1094.4mm,无霜期210-260天,空气相对湿度74-83%。

(4)人文历史情况:武隆县是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森林覆盖率在40%左右。境内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芙蓉江景区和芙蓉洞、天坑三桥和地缝等景区。从十九世纪开始,先后在高海拔地区有种植甘蓝的习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引进新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质量控制,面积不断增大。由于高山耕地面积广,实行轮作,加之气候适宜,病虫害极少,出产的“武隆高山甘蓝”具有特定品质,产品脆、嫩、甜,口感好,炒食、煮食、凉拌、腌渍或制干菜均可。武隆是重庆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整体推进县,武隆蔬菜已成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市场供应的主要菜源,还在周边省市和东南沿海占有了一定市场,产品外销量大,农民增收致富明显。武隆县政府已将蔬菜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重庆市政府已将武隆列为保障重庆主城秋淡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武隆高山甘蓝生产地选择在武隆县的双河乡荞子村、木根村和石坝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产地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1-2001)。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甘蓝品种,如西园系列和日本越冬甘蓝。

(3)生产过程管理:武隆高山甘蓝执行《无公害食品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5800-2001)。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甘蓝在成熟期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分批采收供应本地和外地市场,部份产品进入脱水加工。

(5)生产记录要求:由业主或基地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武隆高山甘蓝品质特性特征:果实为扁平圆形,叶片明亮,水分适宜而没枯萎,表面无泥土、灰尘及其他污染物,无烧心、无裂球、无腐烂、无异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

(2)武隆高山甘蓝安全要求:产品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武隆高山甘蓝根据产品形状、色泽、鲜嫩度和产品特性,在采收后分为四级:特等、优等、一等、二等。特等蔬菜由企业采用冷藏车运输到港口,再用冷藏集装将鲜菜运输到东南沿海或出口到东南亚。优等品用鲜菜盘、保鲜膜定量包装,加贴蔬菜质量安全标识,再用塑料箱分层存放,标明品名、净重、产地、采摘日期、防震等,由净菜生产加工企业采用快装、快运送到签约超市。一等品采用散装或袋装快速运输到重庆主城及周边批发市场。二等品由县内加工企业直接收购,采用脱水、盐渍或淹制等方式加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