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遵义苟江特产美食有哪些 遵义苟江特产美食有哪些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遵义苟江特产美食有哪些 遵义苟江特产美食有哪些店更新时间:2022-12-24 09:07:34

一.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遵义毛峰

遵义毛峰产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该所位于遵义市湄潭县。湄潭县山清水秀,群山环抱,秀丽的湄江横穿南北,溪水蜿蜒,纵横交错。山高、雨多、雾重,昼夜温差明显,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无机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四周花木荟蔚,古柯荫翳,优越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茶园依山傍水,环境特别优美,茶园四周的山坡上,种植着桂花、香蕉梨、柚子、紫薇等芳香植物,香气缭绕,又有湄江蒸腾的氤氲水气,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遵义毛峰选用从福建引进的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的嫩梢为原料。该种具有芽壮叶肥,茸毛多的特点,鲜叶中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丰富,为毛峰茶独特的色、香、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二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鲜叶进厂后经2~3小时摊凉后再行炒制。

毛峰茶炒制技术精巧。工艺的要点是“三保一高”,即一保色泽翠绿,二保茸毫显露且不离体,三保锋苗挺秀完整,一高就是香高持久。具体的工艺分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杀青和揉捻:杀青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当锅温120~140℃时,投入250~350克摊放叶。待芽叶杀透杀匀,不生不熟,失水约35%左右时,起锅趁热揉捻,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稍有粘手感即为适度。

干燥:干燥是毛峰茶造形的关键工序,包括揉紧、搓圆、理直三个过程。达到蒸发水分、造形、提毫的目的。

锅温的控制,手势的灵活变换是确保成形提毫的重要技术措施。锅温先高后低,开始时锅温80℃左右,随水分的丧失,做形用力的加重,锅温逐渐降低。茶叶干度五成左右,锅温50℃左右是做形的最佳条件,抓紧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相应的手势,将茶叶理直、搓紧、搓圆。当茶条基本形成,有刺手感时,40℃左右的锅温,轻巧的翻动手势是显毫、保持芽叶挺秀完整、足干的技术要点。当茸毫显露,手捻茶叶即成粉末,起锅摊凉贮藏。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在全国农恳、社队企业两大系统的特种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1981年荣获省科研成果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二.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遵义杜仲

遵义杜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遵义是全国杜仲主要产区之一。杜仲仅一种,为别于他地所产,故冠以产地地名,历史认为遵义杜仲以四川重庆为集散地,曾误称川杜仲,后正名为遵义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落叶、阔叶乔木,杜仲树喜温抗寒,适应性强。遵义杜仲在海拔460米至1500多米的地域均能正常生长,但在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壤及微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树龄长,正安县格林区太平乡有百余年杜仲树二棵,枝叶繁茂,结子甚多,1984年出售种子收入达700余元。

杜仲皮是名贵中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功效。在《本草纲目》中列为中药上品,用于治疗肾亏,腰背酸痛,脚软无力,遗精,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先兆流产以及高血压等病症。鲜皮外用可治跌打损伤、疮肿等。桐梓县用杜仲叶制成的杜仲茶,销国内外。

杜仲的叶、果、皮,均含胶质,叶含胶量3—5%,果实含胶量10—18%,皮含胶量6—10%,属硬性胶,有绝缘,隔热、抗酸碱(硝酸除外)、耐腐蚀等性能。杜仲树木质坚韧,有光泽,不翘不裂,是造船和做家具的优质材料。杜仲树是国家名贵中药材四大管理品种之一。

杜仲作为贵州省的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商品市场上,销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逐步进入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市场,它作为天然的珍贵药品,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遵义县的杜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据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已有两百多万株,其中,马坪乡杜仲林场有30万株,是中国药材总公司的三大基地之一。遵义县的商品杜仲皮均按外贸部门出口要求规格进行生产。即每块皮长33公分,宽6.6公分,出去表皮,晒干水分,干燥丝多,无虫无洞,不卷筒,无水渍,内面曾紫红色,片张完整。为出口药材上品。风冈、仁怀、习水、桐梓等县年收购杜仲皮3—5千公斤。全地区年产量7万多公斤,出口量4千公斤左右。

杜仲为杜仲科落叶、阔叶乔木,杜仲树喜温抗旱,适应性强。遵义杜仲在海拔460米至1500米的地域均能正常生长,但在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壤及微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长最好。树龄长,正安县格林区太平乡有百余年杜仲树两棵,枝叶繁茂,结子甚多,1984年出售种子收入达700余元。杜仲的叶、果、皮,均含胶质。叶含胶量3—5%,果含胶量10—18%,皮含胶量6—10%,属硬性胶,有绝缘,隔热、抗酸碱(硝酸除外)、耐腐蚀等性能。杜仲树木因其质坚韧,有光泽,不翘不裂,是早船和做家具的优质材料。

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杜仲皮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功效。用于治疗肾亏,腰背酸痛,脚软无力,遗精,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先兆流产以及高血压等病症。鲜皮外用可治铁打损伤、疮肿等。桐梓县用杜仲叶制成的杜仲茶,畅销国内外。现己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

杜仲皮

国内外专家对杜仲成分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究,发现杜仲中含有对人体所必须的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锌,铜,镁,铁,钙,磷,钾等15种微量元素。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显著功效。

遵义杜仲虽有野生,但近年多为人工培植。遵义市杜仲林场成林杜仲有43万株。眉潭县是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从1960年起的20多年间共播种1.5万公斤,种苗1850万株,办了4个10万株基地,种植千株以上农户200户,五百株以上农户近千家。到1983年,全县种植杜仲树达千万株以上,1985年收购杜仲达3.4万公斤。正安县采用新技术获得成功。天池药场,1977年冬季育苗实验获得显著成效。开厢条播,冻腊播种,每亩用种12.5公斤,出苗5—6万株。除满足本县用苗外,每年可向外地供苗400多万株。冬季育苗出苗齐、生长快,苗期段,不到一年就可移栽。一般苗高60—100公分。正安县实验推广杜仲环状剥皮再生技术获得成功,改变了砍树剥皮的落后生产状况。做法是:选择4—5月的阴天,在15年树龄的树干分枝处以下,横割一周,与横割线呈“丁”形纵割到离地面20公分左右,再横割一周,深度以割断韧皮而不损伤木质为宜。剥下树皮后,立即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剥皮部位,上下用绳扎紧,20—30天后,剥皮部位表面曾浅褐色,此时树木的保护组织已经形成,去掉塑料薄膜,让其再生新皮。正安县采用新技术,促进了杜仲生产的发展。现已种植3万多亩,计400多万株,胸径5公分以上的6.45株,年产商品杜仲皮4000多公斤。

三. 贵州省 遵义 正安县 正安油茶

油茶

正安油茶,据传在清末民初,人们为了戒除鸦片,逐以浓茶苦水解除毒瘾,饮之虽有戒烟之效,但常饮会捞肠刮肚,使人不适。有人就在茶水里放人油盐等佐料,味道自然鲜美得多,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今日的正安油茶。

正安油茶,以炒青茶为原料,制作时先用动物油或植物油将茶叶炒黄,再加适量水烹煮,煮至茶叶伸展开后,以瓢(最好用木瓢)搅压揉挤,将茶叶捣烂如泥,即为茶羹。伴食时,取茶羹少许,烹沸加盐、油渣、香葱、椒面、芝麻一类佐料,即可食饮。过年、过节或生日以及贵客登门时,主人还拌人鸡蛋、炒豆、板栗、核桃、花生米等,其味更香醇。有些食品内拌人适量茶羹,味道格外鲜美,常见的有油茶面、油茶粉、油茶汤元、油茶稀饭等等。

正安新州、杨兴、安场、碧丰、庙塘等地群众,都有饭后或傍晚饮食油茶的习惯,每日两三次,每次一大碗。油茶能充饥解渴,提神醒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尤其是在劳作大汗之后或疲乏困倦之时,吃上一碗,会使人疲劳顿消,精神倍增,迅速恢复精力和体力。因此,正安群众呼之为“干劲汤”。在正安县城以及安场、新州、庙塘等集镇,当地群众、外地商客均可在小吃摊点品尝到正安油茶的独特风味。

四.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坪营盐菜

坪营盐菜产于茅台酒有机原料基地,历史悠久,采地之精水之魂日月之精华,用坪营无污染源的优质青菜作原料,沿用古老的加工方法,配以现代科学技术,去粗取精,不使用化学试剂,经特殊发酵精制而形成特有的独特风味,其天然的香味淳厚,清香可口,质地嫩脆,营养丰富,有食之鲜美而不腻之感。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六.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猪儿粑

   赤水猪儿粑是用糯米面做皮儿,以猪肉、豆腐干、榨菜等剁碎作馅,经高温蒸熟即可食用。因其蒸熟后呈椭圆状,通体洁白晶莹,酷似一头头可爱的小猪而得名。吃上一口,先尝到的是糯米的绵软清香,继而感受到馅的混合美味,咀嚼起来绵软清脆,香气四溢。难怪有很多外地朋友到赤水旅游,走时都要带一大包,可谓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七.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习酒

习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习酒是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习酒镇的。习酒以当地的优质糯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成高温大曲,堆积糖化,二次投料,多次发酵,多次蒸馏,密封贮存,精心勾兑而成。

习酒公司是中国名优白酒企业,位于习水县习酒镇境内,地处黔北高原赤水河中游、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距茅台酒厂50公里。

赤水河是迄今未受现代工业污染的河流,孕育着国酒茅台、习酒等知名美酒,因此享有“美酒河”的盛誉。这里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为酿酒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良的酿酒环境,精湛的酿酒技术,独特的酿酒工艺,过硬的质保体系,使习酒成为在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环境里酿造的优质美酒。

习酒该酒选用本地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成高温大曲,采用传统酱香型工艺,经(下沙、糙沙)两次投料,露地糖化,石窖发酵,清蒸回烧,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煮,按质装坛,陈贮最少三年,精心勾兑等工序酿成。无色透明,清澈晶亮;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协调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不息。酒度53度,属酱香型大曲酒。

习酒公司主导品牌“习酒”曾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称号。1988年荣获“中国优质名酒”称号、2007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1年荣获“贵州十大名酒”之首称号等。以“五要素”即“人才、质量、资源、环境、创新”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成就习酒卓越的品质。2010年以来,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实施以习酒窖藏1988为主导的酱香高端品牌推广,坚持打造金质系列全国知名、区域强势的中档酱香品牌战略,习酒品牌正由区域强势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迈进。

习酒产地范围为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黄金坪村、翁坪村共2个行政村现辖行政区域。

八.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酸鲊鱼

酸鲊鱼

酸鲊鱼就是将捕捉到的新鲜小鱼,破肚洗净,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许食盐,调匀),然后放进菜坛内,腌扑3~5天,待有酸味以后再挖出来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熟,这样色泽金黄,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只要保存密封好,换水勤,越陈越香。其制作方法是将捕捉的小角角鱼5千克清水喂养两天,滴些生菜油让其洗胃,剖腹去内脏,洗净晾干水分拌精盐,平铺在簸箕或筲箕中晾干或用柏枝谷壳、木削渣熏腊肉一样暗火浓烟熏,杀菌增香,熏干耐贮。拌匀甜酒汁浸渍1天。籼500克米、糯米150克炒焦黄,磨成粗面称作鲊面,与精盐、糟辣椒拌入鱼中,装入坛中,在坛口处塞稻草或竹叶,倒扣在盛有水的坛的坛钵中,每周换一次水,腌制品40~60天即可。因为在菜坛里长时间腌渍,且经过食盐浸渍鱼已鲊熟,故可以从坛内取出来吃。但是因为人们很少有生吃的嗜好,一般采用蒸食或炸、煎食,也有蒸后再炒或炸、煎食的。

九.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茅台酒

茅台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台酒是仁怀著名的之一,茅台酒产于赤水河中游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将产于今茅台一带的“枸酱”酒献与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连称“甘美”,清代著名学者郑珍,也曾在茅台留下过“酒冠黔人国”的著名诗句。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蝉联国家历次名酒评比之冠;1996年又在美国举办的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名酒评会上再次荣获特别金奖第一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13亿元,职工3000余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多吨,创税3亿余元的国家特大型名酒企业,为贵州经济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酒厂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群山环峙,形势险要,依山傍水,海拔450米,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东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茅台酒以本地优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十.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习水红茶

习水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习水红茶

习水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习水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习府呈〔2016〕30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习水红茶》(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