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元特产批发市场在哪里 广元最大的批发市场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元特产批发市场在哪里 广元最大的批发市场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1-16 13:00:36

一.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杜仲

利州杜仲是利州区,人工栽培杜仲历史悠久。利州区杜仲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所产杜仲皮和叶里有药用价值极高,1998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近年来,利州区因地制宜,放大特色产业,以瓶颈为导向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利州杜仲产业新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资、企业投资,群众自筹资参与利州杜仲产业发展,利州区所开发的系列杜仲产品畅销国内市场。据统计,利州区现有杜仲已超过1000万株,成片成林超过500万株。根据单株生物量测算,全区杜仲干皮产量已达15000吨,枝皮产量达10000吨,叶产量近50000吨,年产籽4.85吨。全区种植量超过百万株的已分布-、荣山等多个乡镇。利州区远离城市的村民们早已把杜仲树当成了“致富树”来经营,利州杜仲产业已成为利州区的一张特色产业名片。

二.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羊木香菇

羊木香菇是朝天区羊木镇特色产业。羊木香菇是90年代引进浙江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朝天区羊木镇瓦字、白云、源溪、文笔等村。羊木香菇主要采用天然有机质无农药栽培,全程质量监控,菇体丰满,菇质密实,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质感,堪称“菇中珍品”朝天区羊木镇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多种类农作物生长,是香菇生产的黄金地带。目前,朝天区羊木镇已建成食用菌产业出口基地1个,产销一条龙格局初具规模。正着力打造川北地区香菇出口基地,2012年,年产羊木香菇5800万袋。羊木香菇品质优,味道好,花菇率高,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三.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旺苍板栗

旺苍板栗产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是旺苍县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旺苍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

旺苍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公斤栗果110—130粒,大的每公斤79粒;颜色呈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浅薄蜡质层,皮薄,较其它地区的板栗硬实,果仁呈米黄色,易剥、不粘内皮;经科学测定,旺苍板栗果仁含水51%以下,蛋白质4.2%左右,碳水化合物39%以上,膳食纤维2.9%以上,维生素E41mg/kg以上,钙149mg/kg以上,铁4.6mg/kg以上,维生素C238mg/kg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主要有利于人体的指标均居全国各地板栗之首。

1955年,旺苍板栗发展到7万亩,年产板栗31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近1.3倍。60年代初期,全县加快建设板栗基地,到1965年,全县板栗发展到10万亩、130万株,年产板栗600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3倍。1978年以后,县内实行各种形式的林果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旺苍板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1980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旺苍县为“板栗生产基地县”。全县逐年加快发展以板栗为主的林果生产,并探索出了“围山转”工程开发模式,先后在旺苍板栗基地进行了选种、栽培、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低产园改造、板栗花期喷硼、综合丰产技术等试验、示范、推广等,旺苍板栗生产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全国的板栗生产基地县之一。1996年5月,林业部确定旺苍县为“优质板栗基地示范县”。1999年,旺苍县被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2011年,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已达20万亩,产值超亿元。2016年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达到30万亩,产值突破三亿元。

四.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旺苍腊三鲜

旺苍风味独特的名小吃之《腊三鲜》

1.美食原料:腊香肠、腊排骨、腊五花肉;

2.美食做法:取腊香肠、腊排骨、腊五花肉各250克,放入清水中煮熟,切成大小适中的香肠片、五花肉片和适度长短的排骨节,整齐有序的摆放在大盘中;

3.美食口感:肥瘦相宜,风韵独特。

信息来源:旺苍县政府

五.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脆红李

解放初期,广元村民汪洁在利州区-镇山上挖回几颗野生李子树苗,栽种后,所结果品色香味俱佳,引起了农业部的重视,通过对该野生实生苗选育,培育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元脆红李品种。广元脆红李树势中庸,树冠自然开心形。果实正圆形或近圆球形,果个较小,平均单果重15~25克,最大单果重40克。果皮紫红色,果肉黄色或偶带片状红色。缝合线正,缝沟浅,果点黄色,较密,大小均匀。果粉厚,灰白色,肉质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7~13.27%,可溶性总糖10%,总酸0.56%,维C2.6毫克/100克,核小离核,可食率96.8%,晚熟(8月上中旬成熟),耐贮运。目前全市栽种广元脆红李1万亩,年产广元脆红李2.5万吨。

六. 四川省 广元 苍溪县 岳东手工挂面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黄庭坚《过土山寨》一诗中的“汤饼”,指的就是手工面,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面条。手工面起源于我们中华,且有四千多年的制作和食用历史。因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为世人所喜欢。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有“甚欲去为汤饼客”这样的诗句。可见,在大诗人的心里,“汤饼”与他的千古文章一样重要。

全国各地的特色面品种类繁多,我们苍溪自然有美上添美的好东西,其中翘楚者当属岳东手工挂面。

说起岳东手工挂面的制作历史,当地耆老都不知有几千年了。但一代女皇使岳东手工面名声大震却是有故事的。

相传媚娘未入宫前,有一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叫常剑峰。可圣命难为,两人不得不忍泪分别。临进宫前,他俩在一面店匆匆吃了一碗面话别。当日天气炎热,面条热烫,难以立即入口。媚娘灵机一动,用冷水将热面一激,再加调料,竟美味可口。媚娘入宫,常怀念与恋人临别时所吃之面。命御厨再作,味总不如从前。既为女皇,四处寻得原面店老父妻,乃利州岳东人士。老夫妻再作“冷淘”之面,其味如故。女皇潸然泪下。旋尔再问,方知岳东手工面制作独有配方,自不同于关中之法。女皇再命群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从此,利州之地的岳东挂面与媚娘的凉面做法风行全国。

岳东手工面的制作过程分磨面、和面、做条、下盆、发汗、出面、拉条、上柱、分杆、晾干等环节。其中和面最为关键。因为岳东挂面制作过程中要加适量的盐促使蛋白质与淀粉分子的结合,以此来影响面筋的形成。如果比例把握不好,自然只会做出次等的手工面。因此千百年来,岳东之地的做面老艺人至今尚不敢用机器和面。他们只相信他的双手与双眼,面、盐、水的调合粘度也就早已烂熟于他们心中。

正宗的岳东挂面下锅不腻,入口柔软有劲。故而既适合煮热汤面,也适合做女皇所创的“凉面”。如今的岳东手工面,更是品种繁多。以粗细论,有银丝面、龙须面、玉带面之分;以制作添加成分论,有鲜蛋面、玉米面、大葱面、蔬菜面之别等等。市价高达8元一斤的手工面,却一直供不应求,故而催生当地不少手工面的传人。以五代制面的岳东席氏手工面传人席月建为例,一家就能带动80余户400多人就业。他们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分户作业,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应该相信,不远的将来,岳东手工面肯定能走出蜀中,走向全国。(胡博/文)

七. 四川省 广元 青川县 广元白龙湖银鱼

广元白龙湖银鱼,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白龙湖库区。得益于白龙湖优良的水质环境,广元白龙湖银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极富钙质,其蛋白质含量达17.2g/100g,脂肪为2.5g/100g,钙含量达35mg/100g,是极富钙质的鱼类。在国内外久富盛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八.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旺苍野猪

旺苍野猪是旺苍县优秀的地方猪品种和特有保护种源,历经旺苍县劳动人民数十年时间通过本地野猪驯化饲养、研究选育而成。旺苍县林地资源丰富、环境清净无疫,非常适合放养旺苍野猪。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旺苍野猪具有纯种野猪的优良基因,它食杂草、食量小、高抗病、瘦肉多,肉嫩色鲜,香味独特,还遗传了家猪产仔率高、发情良好、母性强、生长快的优良品质,是养殖户较为理想的饲养品种之一。近年来,旺苍县政府为了支持和保护旺苍野猪产业,对旺苍野猪保种、扩种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并在技术上给予了全力扶持,极大的促进了旺苍野猪健康发展和壮大。经过旺苍县畜牧科技人员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从2010年开始旺苍野猪已经完成了保种扩繁阶段,从最初的两个乡镇少部分农户饲养发展到全县乡镇大部分农户饲养,年存栏量达到万余多头,出栏量近2万多头,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旺苍县重要的的地方产业。

九.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朝天曾家山玉米

朝天曾家山玉米是广元市朝天区传统支柱产业,朝天区曾家山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所产玉米果穗完整、籽粒饱满、色泽艳丽、穗形美观,籽粒柔嫩、支链淀粉含量高、营养品质好。朝天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农民不断更新生产种植玉米技术的积极性,朝天曾家山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逐渐提高。历年来,朝天区各届政府对发展朝天曾家山玉米产业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朝天曾家山玉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现今,朝天曾家山玉米已经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高效产业,带动了全区5000余户农民实现增效致富。

十.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朝天天麻

朝天天麻是朝天区传统特色产品之一,以其野生量大、价值昂贵、品质优良而闻名。朝天区山多地广,森利资源丰富,朝天野生天麻驯化种植由来已久,最早从事天麻野生变家栽科学研究就在朝天曾家山区,曾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朝天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天麻种植带来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全区高达85%的农户都有种植天麻的习惯,种植规模庞大,目前全区天麻种植规模60万窝,产量达500万斤。历年来,朝天区依托现有自然优势资源,以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化政策扶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产业链发展有机结合,稳步推进朝天天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朝天天麻产业已成为引领朝天区高山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