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朝阳特产疙瘩 朝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朝阳特产疙瘩 朝阳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12-28 14:07:47

一. 辽宁省 朝阳 双塔区 草蘑

草蘑富含大量微量元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各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等。

草蘑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在东北,用草蘑炖小鸡是当地人招待外来客人的必备菜。草蘑清香怡人,口感鲜美。

草蘑的药用价值:草蘑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

二.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脱水胡萝卜粒

脱水胡萝卜粒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蔬菜加工产品。以新鲜的胡萝卜为原料,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色泽亮洁、口感新鲜,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三.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凌源大枣

凌源市大枣面积3万亩,年产鲜枣600万公斤。凌源大枣栽培历史悠久,自然分布广,仅乌兰白镇百年以上的大枣树1000余株,最大的树龄380年以上。

凌源大枣主要分布在乌兰白、四官营子、牛营子、四合当等乡镇。主要栽培品种大平顶为中国著名的干鲜兼用品种。大枣果实营养丰富,含有6种糖类、多种有机酸、蛋白质和14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36种无机元素。凌源大枣可以直接鲜、干食补,也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枣脯、罐头等产品。

四.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脱水青刀豆

脱水青刀豆采用无污染基地种植的嫩青刀豆为原料,加工原料规格嫩青刀豆以豆子未胀大,色泽绿色、无霉烂,无病虫害。经先进流水线设备热干干燥而成,无需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口味爽口、有其特有的香味,食用方便,宜储存,营养价值丰富,广泛适用于酒店、宾馆、饮食店及家庭各层次人群食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五. 辽宁省 朝阳市 龙城区 朝阳山杏仁

号称“三燕之都在古龙城”的辽宁省朝阳市,是我国?山杏仁的主要产地之一。它与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和唐山市并称为山杏仁四大基地。朝阳山杏大都为天然林,近几年人工载培林有所发展。山杏仁有甜、苦两种,杏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及磷、钙、铁,可加成杏仁霜,杏仁茶等滋补佳品。还可加工成工业用油,亦可作药用。山杏仁还是著名的锦州小菜原料之一,杏核可提取栲胶或活性炭,这种活性炭是造纸和高级纤维板的原料。

六.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凌源豆包

粘豆包。凌源人风俗习惯过了腊八是推大碾子,然后淘米压面蒸干粮。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实际还早着哩。不预备下米面,不蒸出豆包来一般还轮不到杀年猪的。

谷子、黍子脱皮剩米放现在是很容易的事,粮米加工房电机一转,米糠自动分离。可是三十多年前却没这么筒单,老费事老累喽。人们几家几户插伙互相帮忙,推大石碾子,用来串掉谷子黍子的糠皮,用手摇扇车或直接用簸箕颠,借着产生的风使米、糠分离。

选在腊月当然是秋后收获到粮食,另外一种原因是得天时,借冷冻干燥条件脱谷子皮容易些。天冷人可不冷啊!因为几个人推石碾子,一圈圈在碾道转,个个累的通身出讦,谁还冷呀。当年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全靠人们笨力气干,半个腊月下来各户才把带皮的谷子忝子弄成小米和粘黄米,这才有蒸豆包的料。

现如今凌源地老乡说吃喝上的笑话,常戏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连着”别拿武大郎不当神仙”,其意在贬。不过豆包可不该当贬低的。豆包可是以往多少年人们腊月、正月之主食,还得丰年日子过的不错够吃够用的人家呢。

有了黄(粘)米、小米、玉米和小豆,才可以用以蒸豆包。淘米压面烀豆馅,一连气的几天,通常叫蒸年干粮,意为过年时吃的干粮。从淘米到上碾子压面再和面发面,烀豆馅,一家男女老少都有活计,家人的心情高兴,各按分工忙乎,叫忙年。

淘米了,压面了,䒱过年豆包喽!农家左邻右舍、本家当户互相唠着,你家淘几斗米,他家准备蒸多少锅豆包、年糕。互相告诉粘米和小米或玉米咋个兑法,等等。只要有粮米,腊月淘米蒸干粮的事就是腊月的中心大事。

大事分工挺细的:和面得有准也需力气,男女都下手。半开水拌掺好的面,和匀后放热炕上发面,借烀豆馅烧的热炕,面发的好不好凭细心看管,炕太热面可能发酸,炕不够热面发不起来,俗语叫死面,那蒸的干粮会硬邦邦不好吃。这些活计,总是有经验的人去帮助指导没经验的户门,一般不藏手艺。

面发了,豆馅烀了,就等蒸豆包啦。女人主要动手包、铺锅帘、往帘上装包好的生豆包,还有看熟没熟,熟了,揭锅,检豆包放冷地方冻上。男人预备烧柴,主要是劈木头、劈木头疙瘩,烧火。拉着风匣填着木柴,把多半锅水烧的滚开,热气腾腾。小孩子也闲不着,扒秫稭杆串帘子,看着冻着的豆包,不让鸡鸭祸害。蒸几天忙几天,屋暧炕热人勤,看着豆包装满大盆小缸。心情着实落底,过年的玩艺顶数豆包着硬。

乡下百姓腊月蒸豆包的习惯由来历久,虽然现在豆包屈居于大米白面之后但今后这一习惯不会终结,只会无限延续。因为豆包的的确确是许多人喜欢的食物,特别北方人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豆包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粘豆包吃着有食欲,喜欢粘食的偏爱之。粘豆包在冬季便于储存,只要天冷上冻就自然存放;冻过的豆包硬的像石头,但用热锅再回锅或蒸或煎不但原味不变而且其味更鲜,就是开春天暖也不大变味。农家个户对此适应,而粘豆包的原料又是农家自产,不像大米白面是花銭买的外地产的,这就有个方便和情感的关系。不信,可以试试,饭桌上有米饭、馒头和粘豆包,看一桌人有几位选什么?咱经过多回,粘豆包或煎粘豆包都是在第一轮首先告罄!岂不说明问题。说句笑话:豆包者我所欲也,亲友所欲也,舍此其谁。

如今城里人下乡工作或走亲戚,乡里村里人家留饭,凡有豆包吃,基本都朝豆包用劲。有人说,在城里吃大米白面腻歪啦,实际不是。乡下也是白面大米呀!而是粗粮细作变着法做着吃,就有豆包一种,人们换口味不打紧要,主要还是豆包等农家饭引食欲。

农村人喜欢豆包,城里人也喜欢,随着科技发展,炊亊条件优化,蒸豆包的水平大有提高。首先,米面电力加工省却不少劳动和工序,其次,“火”的问题。得到新科技的彻底解决之道:石油液化汽的普遍捷便使用,连煤或木柴都退居其次。从前蒸豆包的烧柴可是大问题呢。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缺柴照样做不熟饭的。过去说谁家穷,三样,吃、穿、烧,没吃没烧没衣穿,这烧即烧柴。

城里人家想吃豆包很容易,可毕竟嫌费事,由此豆包的制作发生了社会化的新变化。

凌源城的发展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已几十万,外来人口往来入住的増多,都给这所辽西重镇带来商机。小小豆包也发生大大变化。倒不是豆包个头由小变大,而是豆包的制作、销量以及占有主食品市场的规模,由小变大。

蒸豆包有了工厂,形成公司式业主管理,造就出名牌,创出了商标。豆包这一土生土长的凌源特色食品,打入京津唐和沈大鞍抚本大中城市,进入大饭店的餐桌。有不少名人、外地人认识了豆包,喜欢上豆包,拿豆包当干粮呀!

食者众则评语出。评曰:热乎豆包胜过凉点心;豆包粘,粘豆包,凌源豆包真香甜。

近几年凌源老乡抓住商机,抓住人们舌尖上的感受,纷纷恢复和发展凌源地方食品特色,还不断改进创新。其中粘豆包的改观几乎出人想象。一是常年制作,二是占领饭店餐桌,三是在包装上做文章,四是品种多样,小型美观。而冬季是豆包销售旺季,制作及销售公司扩大规模把握节气时段,把凌源豆包推向远方。

已经有王家豆包标牌等数家公司适应了市场需求,其粘豆包有的面料用石磨磨面,芸豆或小豆或豆沙做馅,蒸出的豆包油亮焦黄放光,不吃一看就眼馋,吃上一上口就觉得香甜。

可能年纪轻些的朋友不知道,辽西冀东一带农田有一种像黍子类似的品种一一糜子。这縻子外观与黍子几乎没什么两样,可两者的区别是黍子米叫大黄米是粘米,糜子米不是粘的是笨的,也呈大黄色。这縻子米碾磨的糜子面兑大黄米面蒸豆包再好不过啦。原先老乡管这叫糜子面豆包,比任何面的豆包都渲腾,吃着利口。凌源家乡縻子面豆包堪称一绝。可惜不但巿面上看不到,到农家去也找不到寻不出。乡下年轻的都不知道糜子为何物。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咱自个再也没见过、没尝过糜子面豆包咧。还是小时候见过种糜子,也吃过糜子面豆包。后来,五十年代后期,农村农业走合作化搞大集体,听大人讲,上级不让种糜子啦。“好吃,咋不让种啊?”那时的小孩子的我疑惑地问大人。回答说是低产。不高产的农作物少种或不让种,连谷子黍子都种的很少。

没糜子,糜子面豆包是绝迹了吧。有机会到农业科研种籽部门访一访,看还有这品种没有,有,是否发展一些,再像水稻似的,有袁隆平院士那样的高人,研究实验提高产量才好。这是笔者的想法,要是真绝种了,可否再利用基因遗传科技再创新出新的糜子来,可谓大功一件。不是我馋,尽想吃好的,本来吗,从前缺粮讲吃饱,吃填起肚子就知足,如今讲吃好,吃的东西愈优愈好,连孔夫子不是也食不厌精吗!

科技发展,改革进歩才有讲吃的条件,否则也说说舌尖上的凌源作啥。

回味那渲渲腾腾粘乎又利口的糜子面豆包,舌尖上的感觉像穿越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条件反射的缘故,以为又吃上了呢,嘴里会淌口水。这是我写这基本绝根的糜子豆包时自个儿的感受,压根没见过不知道糜子为何物的人不会有这感觉。但是听年龄在六十以上的人们讲这吃食的时候,说的听的都会津津有味,感染是有穿透力的。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尚有一个关于糜子面豆包的故事:家族中有一平辈大哥,年纪大我四十多岁,他0八十多,我的这位大娘身板很好。我有时去玩,一次赶上他家蒸豆包,等吃饭时我还没走。我看见大哥、大嫂还有他们的小儿子仨口子都检糜子面豆包吃,而我大娘却吃小黄米面的豆包。我知道糜子面大黄米的好吃,很奇怪,便问本家大嫂,咋不给我大娘检糜子面豆包呢?大嫂说,你大娘不愿吃糜子面的。

我回家跟我妈学说大嫂的话,我妈说,谁不愿吃糜子面的?她糊弄人呢。我本来也奇怪,原来不是大娘不得意好吃的豆包呀。

作者:王作琏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七. 北京市 朝阳区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 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

要先将红糖加面粉搓散烤熟,加入麻酱、桂花、油,和成芝麻酱馅;用干面粉加发面,发酵后对硷。醒面后,将面按成500克一块搓成长条,然后甩成栅子,抹上糖酱,随荮随卷成筒形,揪成50克小剂,揉成圆形小桃,摁扁码入烤盘,放入烤炉烤熟,熟后晾凉,放入木箱中闷透闷软即可食。
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制作方法二

盐加清水化开,和白面成面团;油加热后晾温,放小米面和均匀,成为酥油瓤;将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压扁按平,压成长条的大片,将油酥瓤均匀地涂在大片上,由外向里卷成卷,压成长条,揪成8厘米长、3厘米宽的剂子,压成横8厘米、竖18厘米的大片,前后折叠三层;再 压成横8厘米,竖12厘米的大片,前后折叠,中间搭在一起,成为中间三层、两边两层的生坯,然后将芝麻均匀撒在生坯上,翻过来撒些水,在面板上磨出浆水,即可上炉烤。 上炉时生坯横放在手上,自右至左把缸口贴满,再自上而下贴满,之后盖上盖,稍后把火拨开一半,再过3-5分钟把火全部打开烘烤,烧饼成虎皮色时即可出炉。

制作方法三

原料:面粉500克、酵母粉5克、温水350ML、红糖500克、芝麻酱500克。(这里的馅料 糖火烧

是非常多的,一般的糖火烧也就用这一半的量。放多少麻酱放多少红糖,完全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吧)
做法:
1、面粉+酵母粉,倒入温水和成面团,饧30分钟。
2、擀细红糖中的硬块,与麻酱一起拌匀。
3、将面团擀成长方形,均匀涂上麻酱红糖,卷起。
4、卷好的卷略压扁,从两边向中间折叠。
5、擀成长方形薄片,一切两半。
6、取切好的一片,从两边4/1处向中间折叠两次,再擀成片,卷成卷。
7、揪成一个个小剂,两边收口向下捏紧成圆形。
8、稍压扁,烤箱预热180度烤约25分钟。

八. 辽宁省 朝阳 建平县 建平小米

建平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建平县志记载,其“金镶玉”、“八里香”小米等杂粮,在清乾隆年间曾供奉京师。1953年召开的中国首届群英大会,曾指明调运300吨“建平小米”等杂粮进京犒劳英模,广受赞誉。1997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总理来辽宁考察时,曾到建平县马场镇实地考察了杂粮种植农户。

建平县及周边地区处燕山山系努鲁尔虎山脉中段南侧,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依托这里的独特气候、土壤和水质等自然条件,该县自古盛产以小米等杂粮,享有“杂粮之乡”美誉。建平县小米也因此受到全国很多商家的青睐,俗称“建平小米”。

建平县小米营养高,含蛋白质11.42%、粗脂肪4.28%、碳水化合物72.85%、维生素A0.19MG/100G、维生素B10.63MG/100G、硒71PPB。

根据建平县志记载,其“金镶玉”、“八里香”小米等杂粮,在清乾隆年间曾供奉京师。1953年召开的中国首届群英大会,曾指明调运300吨“建平小米”等杂粮进京犒劳英模,广受赞誉。1997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总理来辽宁考察时,曾到建平县马场镇实地考察了杂粮种植农户。

改革开放以来,聪明睿智的建平人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利用本地所产的小米等优质杂粮开拓市场,开始了杂粮营销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县从事杂粮加工、购销的业户已达210余家,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年购销小米总量达上百万吨,产值达上百亿元,形成了我县支柱产业。以“建平县杂粮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源丰杂粮有限公司、红旭米业有限公司、香舟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现已开发生产6个系列,30多个杂粮品种;4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产品;并通过了EU2092/9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平县已被辽宁省确定为“优质杂粮繁育基地”,其中1万亩杂粮基地通过了有机杂粮认证;以建平县源丰有机杂粮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了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验收合格。

建平小米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北京市 朝阳区 煎灌肠

灌肠这种小吃名不符实,北京的煎灌肠,实际没有肠衣,可是这个名称怎么传下来的呢据一位老“勤行”(厨子)说,当初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后,外皮白色,肠心粉红,切片,用汤油(就是肉食加工厂的副产品,又叫浮油),上铛煎得外焦里嫩,佐以大蒜盐汁,其味道独特,无任何其它小吃可替代。后来发觉猪肠与淀粉不合作,入油锅,那肠衣抽抽了,口感不好,而且成本又高,有人索性将肠皮去掉,将淀粉搓成肠子形,上锅蒸。所以保留了灌肠的名字。如今绿豆粉价高。只好以白薯淀粉来代替,煎后口感还可以,但颜色不如加红曲的好看。

街巷0售灌肠的小贩,肩挑一副担子,一端是一个低小的火炉,上坐大铛,另一边是切好的灌肠,边煎边卖。煎灌肠虽说不上什么技术,但火候要适当,外焦而不艮,里嫩而不散,装盘洒上蒜盐汁,用竹签戳着吃,这才是真正的北京风味哪!不吃大蒜的人,从不知道灌肠是什么味道,要是用素油煎,味道大大减色,并不是不能吃,而是失去了特色,用汤油煎,就是灌肠的一大特点,一般家庭用大油或肥肉膘炼油煎,口感不减色。

京都早年煎灌肠的店铺,驰名南北城的有两家,一家是后门桥北头路西合义斋,另一家是北纬路先农市场(今友谊医院门诊部)的北门过道内路西的一家小铺。这两家的煎灌肠用料为纯绿豆粉,上好的红曲,蒸熟后,切得薄厚均匀,煎得火候恰到好处,确实超过一般。这两家的灌肠早已没有了。合义斋字号还有,但经营内容早已是现代化了。五六十年代隆福寺东口路北,有一家一间门脸的灌肠铺,还保留了老北京的风味。而今市场上所销售的粉红色的砣子,由于淀粉质量所限,上锅一煎,成了一堆粉片子,这可好,连肠子样都没啦!

——煎灌肠的制作方法——

自制灌肠:集贸市场上出售的白薯粉条一斤,白薯淀粉一斤(玉米淀粉不能用)将粉条煮至八成熟,捞出控水冷却,将淀粉调成稠浆子相似为度,与粉条拌在一起,装入饭盒,或上屉布蒸成砣子冷却后,随煎随切。这种自制的灌肠,除外观稍逊色外,其它均为正宗京味。大蒜必须捣成泥,盐、味精适量,调成蒜汁。如果用刀将大蒜斩成碎末,口感则大为减色。实践说明,任何一项传统成果,都不能随便改动,更不能偷工减料。

用料:淀粉一杯分两份 蒜 盐。

做法:

1.小锅里倒一杯凉水,再倒半杯淀粉。用筷子搅匀。然后放到火上烧。在烧的过程中不停的搅。很快,生淀粉就开始变稠,而且黏在一起了。等差不多的淀粉成个整团时,离火。

2.就着这锅,倒另半杯干淀粉。先用筷子,后用手把干粉都揉进去。最后把面团揉得很漂亮了就捏成个手电筒粗细的肠形。放到蒸锅里开水下,蒸三十分钟。看着原来雪白的粉有点透明或发青白了,就熟了。待这粉肠凉透,就可切来煎着吃。

3.煎前先砸蒜。砸好的蒜放凉水和盐待用。

4.把粉肠切成薄片儿,放在有少量油的平底锅上煎,煎到两面脆,装在个人的小盘里,浇上蒜泥盐水汁。

注意事项:

水和淀粉的量是1:1,不论你做多少,量水和量淀粉的一定要用同一容器,一份水、半份淀粉先做个黏团,再加半份生淀粉做成肠。在和淀粉没有抱成团前,一定不停的搅。揉生淀粉时刚开始会有点烫。用筷子反复搅几下,凉一凉就好了。最好头天做好,放冰箱,第二天吃,粉凉透了,容易切薄片。薄片则容易煎的脆。蒜汁,其实是很少量的蒜砸烂后加比较多的水和盐,用它来拌煎肠。一定是砸蒜才好吃。别放酱油和醋,才能吃出特别的香味。加些红色食品颜料,弄成粉色的肠,就更惟妙惟肖了。

十. 辽宁省 朝阳 建平县 朝阳碗砣

碗砣采用荞麦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用时加入特制的醋汁,是当地人民却终十分喜爱的风味小吃。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

做法:

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

吃法:

从碗中脱出放入盘中,用刀纵横切成小块,上面撒上调好的麻酱蒜泥汁,用牙签扎着吃。如今,最出名的是绥德义和镇的刀刀碗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