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南特产年糕 贵州黔南特产食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南特产年糕 贵州黔南特产食物更新时间:2022-12-28 14:49:59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福泉市 狗绷肠

狗绷肠

狗绷肠是罗甸红水河一带布依族独创的一道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美食,

“狗绷肠”色泽金黄、外酥里香、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红水河芝麻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井黄豆鸡。“黄豆鸡”色泽红亮,鸡肉辣香味浓,黄豆酥脆味美;荞灰豆腐。罗甸边阳镇制作的荞灰豆腐,全国独一无二,是极富盛誉的地方副食品,用它制作的菜肴,清香、细嫩、口感好,由于风味独特;荷叶粑。荷叶粑因用芭蕉叶包裹(合叶)而得名。荷叶粑色泽自然(紫红色或白色),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香气扑鼻、食之糯而不腻、不粘牙,味道可口奇特;素剪粉,入口爽滑、清凉,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瓮安县 瓮安黄粑

瓮安黄粑是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的。瓮安黄粑是贵州的民间传统食品,有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因此,瓮安也享有“中国黄粑之乡”的美誉。

瓮安黄粑在制作上采用传统工艺精心配制而成,以本地富含天然锌、硒的糯米为主要原料,科学调配优质黄豆、红枣、绿茶、黑糯米、冰糖等原料,用野生竹叶包制,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加工直至黄粑由白变黄而成。黄粑中糯米透亮、糯米香、黄豆香、红枣香、绿茶香、竹叶香、木香混合,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元素。目前,这一极富乡土味道、蕴涵着浓郁乡情的特色食品,日渐成为旅游、居家、馈赠亲友的主要选择。

过去瓮安黄粑只局限在小作坊生产,并未实现产业化。近年来,瓮安县黄粑产业出现了柴姨妈、阿乡、任九妹等数家规模黄粑加工企业。据统计,瓮安县目前已有成规模的黄粑企业3家,作坊式黄粑生产企业200余家。2010年瓮安黄粑产业的生产加工规模超过8000吨,产值超过4000万元。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贵定冰粉

贵定冰粉

夏天解暑圣品,而且妹子们吃多了也不怕长胖,和一锅香搭配起来简直是绝配!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龙里县 龙里刺梨

龙里刺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麻芝乡、草原乡、摆省乡、湾寨乡、羊场镇、谷脚镇、哪嗙乡、醒狮镇、洗马镇、谷龙乡、三元镇、水场乡、巴江乡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个金罐罐,装些硬饭饭,不吃硬饭饭,要吃金罐罐。”这是流传在贵州龙里县的一个谜语,谜底就是刺梨。

九月,是刺梨收获的季节,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157户村民乘着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在刺梨园里采摘着金灿灿的果实。受到灾害天气的影响,今年茶乡村的刺梨产量相对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但刺梨在市场上3元多一斤的价格,却是去年的三倍。这让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致富的喜悦。

“维C之王”扎根龙里县

刺梨又名茨梨、木梨子,是贵州高原的野生,因果皮上密生小肉刺,固俗称“刺梨”。成熟的刺梨肉质肥厚,味酸甜,富含多种维生素,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花、叶、果、籽皆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刺梨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百克刺梨鲜果含维C2000毫克,是猕猴桃的10倍、甜橙的50倍、苹果的500倍,因此被称为“维C之王”。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和营养的饮食。龙里正是看中了刺梨所蕴藏的广阔前景,从2000年开始发展刺梨种植业,10年间建立起1.5万亩的刺梨基地,把刺梨这一特色产品打造成了金灿灿的生态产业。

靠刺梨致富的茶香村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3000多亩刺梨基地长达10余里,是目前贵州省连片最长的人工培植刺梨基地。

据龙里县林业部门统计,2009年茶香村3000多亩刺梨基地,产鲜果300多万斤,按照市场均价每斤1.1元计算,全村157户总收入达300多万元,户均1.91万元,其经济收入是普通农作物的4到6倍。茶香村村主任晏启华说,农民退耕还林种刺梨政府有补助,出售刺梨果、刺梨苗又有收入,农闲的时候农民还腾出时间发展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生产、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目前茶香村90%的村民拥有摩托车,80%的村民自己改造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没有人愿意出去打工了,都留在村里种刺梨。

供不应求的龙里刺梨

龙里县在着手规划刺梨种植和产品提升的同时,还与贵州华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刺梨深加工企业合作,深入进行刺梨系列产品的研发。

现在,贵州华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刺梨粉制备方法上不断创新,使之具备了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并已经申请注册与刺梨产业相关的专利。贵州同济堂下属老来福药业公司目前也已经生产出金赐丽果汁饮品、金刺参九正合剂等多种含刺梨提取物的药品和保健品,在市场上普遍受到消费者青睐。

刺梨制品的畅销使得龙里县的刺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悉,今年龙里县产出的1500万斤刺梨鲜果,已经全部销售给省内和广州等沿海省份的客商,一部分鲜果在市场上出售,一部分送往工厂进行深加工。

龙里刺梨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麻芝乡、草原乡、摆省乡、湾寨乡、羊场镇、谷脚镇、哪嗙乡、醒狮镇、洗马镇、谷龙乡、三元镇、水场乡、巴江乡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布依狗肉

布依狗肉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六畜”之一,汉代以前,我国各地吃狗肉较普遍,汉代以后部分地区逐渐不吃狗肉。而贵州大部分地区仍保持了吃狗肉的习俗。其中“布依狗肉”风味独特,据传已有300多年历史,到清光绪时期,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生产、生活水平低下。人民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贫病交加,疟疾成灾。人在生病后无力预防和治疗。偶然有人将被锄头击顶致死的家犬,去毛洗净煮食后,疟疾祛除,身体康复。这件事一传开,凡患此病的,如法炮制,果然见效。同时感到食狗肉还可增加热能,有祛风除湿、提神补气的作用。自此,狗肉在当地成了治病、滋补的良方。

狗肉是布依族人喜爱的食品,也是布依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美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在伍记布依民族风味狗肉馆的带动下,先后涌现出了“地方风味、镇宁风味、六马风味、乡巴佬”等众多不同名称的狗肉馆,形成了以镇宁县镇坝路狗肉一条街为中心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狗肉馆。布依狗肉是在地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布依族传统做法基础上,精心改进了烹制技术后形成的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并于2003年7月和2005年7月先后荣获“贵州名火锅”、“贵州名菜”称号。并列入“中国黔菜”,载入《中国名菜大典·贵州卷》以及《贵州省烹饪百科全书》。

“布依狗肉”的独特之处:一是在选料和烹制工艺(烫刮、火烧、煮炖等)上,除食盐外,无任何调料和添加剂(如味精、鸡精等),纯天然食品加工。二是狗肉鲜嫩,皮呈金黄色,口感香脆,汤清不稠,味美清香。三是蘸水以本地产的小辣椒(原名花山小辣椒)为主料,与其他调料配制而成,香辣浓郁,回味悠长。

布依狗肉的大补理念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统一,与五味和五行相对应,食狗肉,春天味属木,可补肝;夏天味属火,可补心;夏秋之季味属土可补脾;秋天味属金可补肺;冬天味属水可补肾。四季皆宜。老幼皆宜,男女皆宜,既有医疗性,更有预防性和调养性,最能促进人体与自然的阴阳相调配。

“布依狗肉”独特之处在于烫刮、火烧、煮炖以及本地佐料、鲜椒蘸水之工艺,在于狗肉汤、狗灌肠、狗爪、狗鞭以及众多狗宝的无穷0。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肉卷粉

卷粉,是用大米磨浆入笼蒸制熟透卷曲而成的,拌入调味料,是大众化的一种小吃,深受人们喜爱。肉卷粉在都匀女人街随处可见,与卷粉有所不同,肉卷粉在卷粉中加入了肉沫、葱花、青辣椒,再与秘制酱料一起食用,美味至极。

都匀人都听说过都匀有一名小吃,肉卷粉,其制作工艺简单,在家都可操作,是您在家就能制作的爽口小吃。

如果你闲在家制作麻烦,并且正好到都匀,小编为您推荐都匀女人步行街的肉卷粉,轻轻松松就能领路到肉卷粉的清香,一睹都匀小吃的风采”。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牛

盘江牛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这一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养牛历史悠久。产于贵州境内的,当地原称关岭牛,分布于该省安顺专区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十九个县,而以关岭县所产最为闻名;产于云南境内的,当地原称文山牛,分布于广南、富宁、砚山、邱北等八个县,中心产区在广南、富宁;产于广西境内的当地称桂西黄牛,分布于百色地区的隆林、田林、西林等县,以隆林县所产品质较好。据1982年考察,上述三省接壤地区的黄牛,均属同一品种,应予归并,因盘江水系流经主要产区,故取名盘江牛。

【形成历史】

产区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及其边缘,一般多在海拔800-1250m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河流以南、北盘江为主,流经石灰岩峰丛区,多渗漏或潜入地下,成为伏流,形成河谷纵横,谷地山深、峰峦叠嶂的复杂地形。土壤多为红壤、黄壤。草场主要有低中山、中山的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地草场,牧草种类繁多,以禾本科为主,生长繁盛,但易老化。

盘江牛各类群产区的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方法均大体相同,而且从历史上考察,盘江牛也有其共同的来源和交往,据云南史料记载:“蛮人明初由黔迁入”,又据云南《开化府志》记载:“旧有黔粤苗民,移居岩箐……散在沿边烟瘴区”。元、明、清代自两广迁来的苗民分布于文山、红河一带。另据文山、砚山等地农民反映,体型较大的牛,由广南。西畸、麻栗坡交界处苗族山区引入,而富宁、广南农民认为,当地的黄牛是祖先从广西引来的大种牛。

产区少数民族,婚丧祭祀,早有用牛的习俗。据云南《文山地方志》记载:“卧以牛皮,……祭则用牛、羔、豕”,“婚不用媒,财礼以牛,多至五、六条者”。广西《隆林县志》也说:苗族人民“嫁取即操戈椎牛集众,吃其片肉。卜挂病则禳送杀牲会饮,食其牛血,取牛肠渣滓以为羔汁”,每次酒事杀牛少则一头至数头,多则百余头。贵州有关史料上有“苗族善养牛……善打猎”之说,又有;“苗族三月三、四月八,以山歌对答,相合成婚,名曰赶集,聘礼以黄牛一条”,至今仍有喂“姑娘牛”的习惯;布依族则有“追荐开吊,各亲以牛祭,绕棺三匝,用斧椎牛头到地,则剥皮用肉以餐来者”之俗。贵州关岭苗族人民,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牛生日”,届时先以糯米粑带牛角上,牛食后,家人方能进食,以示敬牛;耕牛停止使役一日,以示爱惜。以上民间习俗,有利于牛的饲养和繁育。

产区在养牛和用牛方面,不仅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在饲养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若要牛上膘,一把快镰刀”的农谚。苗族人民斗牛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对选好和养好畜种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仍盛行。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平塘县 狗蹦肠

狗蹦肠

贵州的男女老少大都喜欢吃狗肉,每当宰杀本地肉狗时,狗的脊背部分不易处理,即这部分的肉与骨不易分离,若丢弃亦可惜,于是,人们便将狗的整条脊背(即从颈部至尾根部)去皮后剁碎,有的还用石碓舂(即单腿用力踏碓杵的后端,使碓仟上下起落,利用下落所产生的力将狗脊舂成茸泥),然后将这些茸泥拌以鲜薄荷、香芋等香料,然后一并灌进洗干净了的狗肠内,放在锅里用旺火煮一小时左右,熟后捞出,切成长4公分左右的小段即可,吃时蘸辣椒碟。

狗蹦肠不仅具有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香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等营养,难怪当地人经常乐此不彼。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贵定角角鱼

贵定洛北河角角鱼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饮食品牌。“洛北河角角鱼”是以火锅方式烹制而成,食用方法多为分麻辣火锅和酸辣火锅两种,具有鲜辣味美,具有鲜、香、嫩、滑等特点。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独山县 独山臭酸

独山臭酸是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臭酸,与盐酸、虾酸并称为“独山三酸”,因煮时会散发出无比奇“臭”的味道而得名,一家煮一条街都能闻到,正所谓是“臭名”远扬。

臭酸菜微酸奇香,十分开胃。臭酸的做法是先制“酵母”,即将荤腥鱼肉煮熟后冷却,然后盛入坛内密封数月后制成。煮臭酸菜时,舀一小碗臭酸“酵母”,配一小锅荤菜同煮便成。臭酸煮肥肠是特色菜,吃后让人终生难忘。

还有喔,吃臭酸一定要到独山去吃,因为除了独山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不正宗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