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巴东县有什么特产吗 巴东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巴东县有什么特产吗 巴东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更新时间:2022-12-27 16:21:47

一. 广西 百色 田东县 中平香葱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地处右江河谷腹地,位于右江河南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的农民开始种香葱,被誉为“广西香葱第一村”。

2003年11月,该村充分抓住田东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这一契机,成立了中平村无公害蔬菜协会。

2004年引进广东四季香葱,香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做大做强香葱产业,该村成立了香葱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香葱品牌商标,对香葱产业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极大地提高了香葱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进一步推动了香葱产业化进程。去年,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含复种),品种有十几种,香葱远销区内外,每天销量约10吨,年产值1530多万元。仅香葱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三.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平提蔗

平提蔗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小炒苦瓜

苦瓜性凉,爽口不腻,在夏季吃后倍感凉爽舒适,有清心开胃的效果。

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人称“增智菇。”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有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

红萝卜有益肝明目、利膈宽肠、健脾除疳、增强免疫功能、降糖降脂的功能。

这三样食材放在一起炒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很适合夏季食用哦。

食材

主料:红萝卜50g,金针菇50g,苦瓜10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鸡精适量,葱适量

步骤

1.准备食材。苦瓜去瓤切条,红萝卜擦丝,金针菇去跟用手分散开洗净。

2.炒锅倒油爆香葱花。

3.放入红萝卜丝和苦瓜条翻炒一下。

4.加适量盐。

5.放入金针菇翻炒一下。

6.炒到金针菇变软几适量鸡精调味即可。

小贴士

金针菇不宜长时间炒,变软即可,炒久了影响口感。

五.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亚东鲑鱼

亚东鲑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亚东鲑鱼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的。亚东鲑鱼鱼体肥满,脂肪多,肉厚,味道鲜美,故当地群众最嗜吃此鱼。亚东鲑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亚东鲑鱼为亚东鱼,是西藏自治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鲑形目鲑科鱼类,俗称亚东鲑(或河鲑、山溪高尾鲑),据记载,它是由英国人1866年自欧洲带到喜马拉雅山南侧的。这种鱼身有彩色斑点,当地人们亲切的称其为“花点鱼”。上世纪60年代初经专家鉴定,命名为“亚东鲑鱼”,目前我国仅在亚东县亚东河有分布。亚东鲑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且无肌间刺,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人工养殖的亚东鲑鱼是一种优质水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亚东鲑鱼是亚东鱼,西藏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属鲑科鱼类。亚东鲑鱼其身有彩色斑点,亚东人称“花点鱼”。体形小,平均不足20厘米;一般重量达0.1—0.25公斤,最重则达0.75公斤。背部绿褐色,从背至腹颜色渐淡,腹部几乎呈白色,头、背、鳍均有黑色斑点,鳍上另有红色和绿色花点,色彩艳丽动人。以水生昆虫和甲壳动物为食。生活在水流湍急,底质多为石头的洄水处。

亚东鲑鱼在中国仅分布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西藏亚东河二十公里的范围内。非常稀少,因此非常珍贵。而亚东鲑鱼之所以稀少,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非常的特别。亚东县内的卓姆河水,发源于北部7000多米的绰莫拉利峰附近的雪山下,到了亚东县城下司马镇,山峰逐渐减矮,气温变暖,上游的雪融水和林涧溪流汇合之后,河水湍急,虽寒凉但终年不结冰,河底石头清澈可见,回水处多,树叶、草籽、羊粪冲入河内,随水漂流。这些都给鲑鱼造成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但是由于生长于雪山融水的冰凉刺骨中,亚东鲑鱼养足三年方可入食。一般重量达0.1—0.75公斤,四年才长到一斤。由于食物新鲜,鲑鱼长得肥满肉细,含脂肪多,肉厚,味道鲜美。亚东鲑鱼最好的吃法是清炖,味鲜色白,香气悠长绵厚,如果再辅以亚东的蘑菇,保证神仙都流口水。

亚东鲑鱼不但肉质细嫩鲜美,营养更是丰富。其蕴涵着含量极高的EPA(血管清道夫)与DHA(脑黄金)。亚东鲑鱼中的EPA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疏导清理心脏血管,能够抑制坏脂蛋白在血管内壁上的附着沉积,迅速有效地清除血管壁上多余的脂肪,从而降低胆固醇,改善高血压,预防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疾病。

2013年,西藏亚东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申报的“亚东鲑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亚东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在西藏境内,北与康马、白朗、岗巴相邻。东西最大宽度45km,南北最大长度为123km。县城驻地下司马镇海拔2900m,总面积为4212平方公里,以农业、牧业为主,经济较为发达,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距日喀则市300km、拉萨市580km。 亚东鲑鱼保护范围:亚东县的上亚东乡、下亚东乡、下司马镇3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水域。地理坐标为东经88°46′00"—89°10′00",北纬27°13′00″—27°41′00"。

六. 四川省 凉山 会东县 会东甘蔗

甘蔗生产作为会东的又一根经济支柱,不断发展壮大。金沙江畔茂密的甘蔗林,形成了会东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会东甘蔗生产历史悠久, 95期间,会东甘蔗生产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科技兴蔗力度,县上与省甘蔗研究所合作,开发、研究、引进优良品种,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淘汰产量劣、糖份低的品种。并投稿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精心指导和管理。至2002年,全县推广新品种45个,推广面积8000余亩,科技兴蔗创造了有史以来甘蔗产量、产糖量的最高水平,在加工企业中,会东多元集团公司生产的“雀衣”白糖一直保持省优、部优产品。

七.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帕里牦牛

帕里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帕里牦牛是西藏日喀则亚东县的。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数量:1996年存栏4087头。

主要特征:以黑色为主,深灰、黄褐、花斑也常见,还有少数为纯白个体。头宽额平,角间距大,有的达50厘米。颈粗短,鬐甲高而宽厚,前胸深,背腰平直,尻部欠丰,四肢强健较短。母牛初配年龄为3.5岁,一般利用14年。公牛初配年龄4.5岁,一般利用到13岁左右。大多数两年一胎。屠宰率为52%,日产奶量为1.6千克(8月份)。平均产绒为0.6千克,年产酥油平均为12.5~15千克/头。

帕里牦牛

西藏亚东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14492450

牦牛(活动物)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渣大椒炒腊肉

渣大椒为土家族的一种特有菜肴,尤以巴东野三关一带为最佳。多在农历的白露后制作。其方法是将鲜红大椒洗净,剁碎后,拌适量包谷面和食盐,佐以花椒、柑子皮拌匀后,放入泡菜坛中,坛口盖上菜叶或芭蕉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石头作的石盆中(也有用瓷盆和木盆的),放上水,以隔绝空气。自有了薄膜以后,一般就用薄膜纸蒙上坛口,捆紧,盖上盖盆,加上复水,月余后即可,或焖、或蒸后再炒了食用,色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尤以同土腊肉一起炒作,食时会更加爽口,增加饭量。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红三叶

巴东红三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东红三叶属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相传于1875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带到巴东绿葱坡镇细沙河一带种植,在当地又称“洋马草”。其枝叶柔嫩,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易种植,适合饲养各种畜禽和加工制成各种饲料,被誉为“中国牧草之王”。

如今,“洋马草”在巴东畜牧业中地位举足轻重。全县有2000亩巴东红三叶种子基地和8.8万亩牧草基地,并有与之配套的种子、牧草加工厂等,产业优势日趋明显。《巴东县志》、《恩施州畜牧兽医志》上都有详细记载。

巴东红三叶

巴东县牧工商技术服务中心

11409702

红三叶鲜草 等

十. 广西 百色 田东县 田东香茶油

田东香茶油,是从油茶果提炼出来的植物油,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自古被誉为油中珍品,历属皇家贡品。油茶树生长于自然环境,是一种抗污染能力强树种。油茶果生产过程不需化肥、农药,是天然“绿色”产品。田东香油,富含人体所需的油酸、亚油酸,其含量高居各植物之首;不含胆固醇,更无黄曲酶素污染。由于不饱和酸含量高,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长期食用能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具有养颜乌发之功效,还可以增加母乳,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助儿童利气、通便、消化、增强骨骼发育。此外,田东香油只含两种脂肪酸,在十二指肠内分解酵素,产生化学作用,在形成脂肪以前,已被输送到肝脏及肌肉,被水分及碳酸气分解并燃烧,防止内脏及皮下脂肪形成,促进健康减肥。田东香油,香气扑鼻,营养丰富,有益健康,有利保健,人见人爱,人见人买,供不应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