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北定边特产有什么 定边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北定边特产有什么 定边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1-02 11:31:39

一. 陕西省 西安 高陵区 陕北红小豆

陕北红小豆又称赤豆,红豆。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陕北红小豆色泽鲜红,皮薄粒匀,是制作各种甜食和糕点的理想原料。同时,它还具有药用价值,能解毒排脓,利尿消肿,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二. 陕西省 延安 洛川县 陕北苹果

陕北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品种近70个,其中大部分为富士、新红星、元帅等优良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约10亿公斤。尤以洛川县的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商业部、全国供销社列为苹果外销基地县,号称“中国苹果之乡”。该县所产苹果,于1974年在全国237个参评样品中质压群芳,四项理化指标和总分均超过美国王牌水果蛇果,荣获全国第一。曾被第11届亚运会指定为专用水果,1999年澳门回归时又被定为庆典礼宾专用苹果,蜚声海内外。现在, 陕北苹果及其果汁、果干等制品已成为远销全国各地的名品和来延旅游观光人士馈赠礼品必购之物。( 延安)

三.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陕北油糕

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米糕主要由糜子做原料制作。糜子有软硬两种,去壳后性粘者叫软米,性硬者叫黄米。制作时把软米和黄米按四六比例兑在一起,在水里浸泡一夜后捞出,在碾子上推压成面,蒸熟后吃,这叫甜糕。往甜糕里放枣者叫枣糕,用油炸了叫油糕。米糕吃起来软香甜美,群众尤为喜食。但凡婚丧大事、生辰满月、逢年过节都要吃糕,就连学生考试也要吃糕。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愿人们步步升高,有喜庆吉祥之意。

陕北年糕大系应属北方年糕。北方年糕是用大软米,也叫软黄米、软糜子,酒谷米、也叫软谷子为原料,有些地方也用糯米也叫软稻米做年糕。所以就有了象征金银的黄白两色,亦有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寓意。由于使用黏黍谷物不同,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叫法、样式和吃法。陕北年糕大致有两种做法即:蒸、炸。南方年糕除了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等。

四. 陕西省 延安 陕北小米

陕北小米亦称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延安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这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延安小米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1935年党中央、毛主席长征到达陕北,小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反动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从此,延安小米传遍全中国。延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近年来,经过科学改良的“延安香米”更是米中佳品,袋装延安香米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供不应求。( 延安)

五.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荞面摊馍馍

荞面摊馍馍

将糁子荞面和成硬面团,再加上冷水用手反复揉成稀糊状,把锅烧至七八成熟,抹上清油,再用勺子把面糊均匀地摊在锅里,烙熟后即可吃。摊荞面馍馍要有技术,一是面糊稠稀要适中,二是往锅里摊时薄厚必须均匀,以薄为最佳。荞面摊馍馍,配上炖鸡肉尤为好吃。乔洼梁的农村妇女摊出来的摊馍馍,薄如纸,大如锅盖,吃在口里有坚劲,泡在汤里不会马上酥烂。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想起鸡肉摊馍馍,翻来覆去睡不着。”

另外,荞面在定边还有多种吃法:用荞面糁子做的凉粉;在锅里搅的搅团;卷成卷儿在锅里蒸的叫荞面卷儿;包上馅儿放在锅里蒸的叫荞面角角;灌在猪大肠里用锅蒸的叫灌肠;用擦子擦在锅里煮的叫擦圪塔;用开水烫面放在锅里烙的叫荞面烙饼,等等。

六.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羊肉

定边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羔肉是定边,靖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滩羊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羊羔,以公羊羔为主。羊羔肉的吃法有两种:

一是清蒸法。即将羊羔肉带骨头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热,放入花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拦约10分钟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酱,再拦二三分钟,待锅中水干(肉本身水)后,将肉置入盆内或碗内,入笼内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这种吃法最佳,味道鲜美,酥嫩清香,久吃不厌。

做法:将羊羔连骨剁方块,锅内烧麻油、入花椒、地椒、葱丝、蒜片、盐、面酱、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炒10分钟,加温水炖半熟,再装盆上笼蒸透熟。上席时葱花、芫荽、味美鲜嫩,滋味难以用言语描述,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道,是定靖二县待贵宾之佳肴。

二是清炖法。将肉块投入烧至七八成热的油锅里,拦10多分钟,待肉质呈白色状,加面酱再拦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温水、盐等,用温火炖一小时左右,放少许味精、葱丝、芫荽即成。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张崾先镇、郝滩镇、樊学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盐场堡镇、白泥井镇、安边镇、石洞沟乡、堆子梁镇、白湾子镇、油房庄乡、纪畔乡、姬塬镇、冯地坑乡、杨井镇、学庄乡、新安边镇共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定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定边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定政函〔2015〕77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6-2015

《定边羊肉加工技术规范》

七.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陕北凉粉

凉粉是陕北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用绿豆粉面制作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的叫“荞面凉粉”。其中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为上乘,色泽嫩绿鲜亮,而且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凉粉有冷热两种吃法,盛夏时节冷食最佳。用多种调料调制后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

八.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洋芋

陕北洋芋好,美誉满三秦。陕北是著名的“洋芋之乡”,各县市都产洋芋,年产约20亿公斤。尤以榆林地区南部的佳县、清涧、绥德、子洲、横山、靖边等6县为多,品质较佳,驰名全国。全地区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此外,延安地区的子长等县也多,年种植9万多亩,年产1亿公斤以上。主要种植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营养丰富,含淀粉较高,比其它产地高2%,耐贮耐运,品质优良,食用加工均宜,在全国洋芋品种中名列前茅,是深受洋芋产区欢迎的热门良种。

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暖、中温带,干旱草原性气候,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450毫米,年日照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光合生产率高。无霜期150天左右,土壤为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为洋芋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利条件。陕北洋芋,个大、肉沙、味美、营养丰富全面。它的块茎含淀粉约22%~26%,蛋白质3%,脂肪0.1%~1%,每公斤还含有维生素C160毫克,以及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B9和胡萝卜素等,含热量660~1130千卡。其矿物质的含量比一般谷类粮食高1~2倍。1个人若每天吃0.5公斤洋芋,便可获得足够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业上,洋芋的用途更为广泛。它可以加工淀粉、酒精、合成橡胶、电影胶片、人造丝、香水、葡萄糖、糊精、糖浆等数十种工业产品,因此有“万能作物”的称号。洋芋又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人们就用它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食之有和胃、调中、益气之功效。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都有明显的疗效。生洋芋捣泥外敷,治湿疹、腮腺炎、烫火伤;鲜洋芋汁,内服可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慢性胃痛、习惯性便秘、催吐解毒等作用。它又是“减肥食品”,具有保健作用。

九.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陕北大烩菜

    陕北大烩菜是陕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风味,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陕北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陕北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延安)

其荤素皆备,包罗万象,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是陕北传统的大众化饮食。延安街头,中小饭店均有烹售,有的饭馆甚至于干脆直接以“大烩菜”或“烩菜王”命名。

烩菜,本是当地百姓为解决人多菜少或冬季吃菜难而制作的一种“大锅饭”。菜蔬几乎都可入烩,但口味却千差万别,而烹饪手艺的高低对烩菜质量也至关重要。常见的有白菜烩菜、洋芋烩菜、萝卜烩菜、大豆烩菜等。其主角为肉、粉条、洋芋、肉以小炒肉为佳,也有用红烧肉、丸子、鸡块的。

陕北沟峁纵横,水源奇缺,冬季寒冷。冬春之际难见鲜菜,百姓菜碗中就以白菜、洋芋为主。保存白菜的方法就是腌藏。聪慧的陕北妇女烹制的酸白菜熬洋芋,是民间最普遍的吃法,酸味新颖,口味鲜美,风靡一时。烩三鲜则是延安餐饮业中传统保留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是赶脚人、揽工汉、小商小贩们最喜欢的饭菜。所谓三鲜,其实就是红烧土豆块或豆腐块、烧肉疙瘩、圆粉条子,外加青菜少许,连汤带汁,满满一大碗,即充饥又解馋,耐饱耐渴,稀里呼噜,一顿狼吞虎咽,最适合陕北人的粗喉咙大肚皮,人人觉得值得划算。

烩菜系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猪肉撬板粉。“扯一把黄蒿关上门,吃了你们家的猪肉撬板粉”。用小炒猪肉和洋芋片、粉条同炒,另加木耳,为洋芋、粉条着色。这道菜颜色红褐诱人,配菜协和,猪肉喷香,洋芋酥绵,粉条滑爽,是佐饭的上佳美味,名闻西北,是陕北人引以为豪的创造。

十.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荞麦

定边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定边荞麦,陕西省定边县农业。定边县荞麦种植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土壤富含钾素,日照充足,天气凉爽,雨热同季,非常适宜荞麦生长。以其粒大饱满、色泽茶褐、棱细皮薄、出粉率高、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大等优势闻名遐迩。该县荞麦产品畅销日本、韩国、美国及香港、东南亚地区。2011年,定边荞麦确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为定边县所辖20个乡镇行政区域。

荞麦自秦汉以来就是陕西省定边县农家的主要粮食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定边县素有“荞麦之乡”的美称。这里的生产环境突出特点是土地肥沃,土壤富含钾素,日照充足,天气凉爽,雨热同季,非常适应荞麦生长,是荞麦的最适宜产区。定边县一直是陕西省优质荞麦商品生产基地大县,“定边荞麦”曾被是中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是定边的名优。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生产出的“定边荞麦”以其粒大饱满、色泽茶褐、棱细皮薄、出粉率高、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大等优势而闻名遐迩。全县以荞麦原粮为主,年出口量约2000万吨,产品畅销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产品上市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当地市场价每公斤1—1.2元。荞麦富含钙、磷、铁、锰、锌 及赖氨酸。荞麦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是定边人民得意食品。荞麦面粉既能压馄饨、剁荞麦面、做凉粉、削修片、打烙饼、搅搅团、灌 肥肠等,又能加工各种糕点、挂面及酿酒制醋等。荞麦香醋,色泽鲜亮,酸中带香,香微甜,已成南方人们饭前必饮之品,被誉为“ 醋保健饮料”。故荞麦素有“黑色食品之王”的美誉。

定边荞麦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定边县贺圈镇、砖井镇、安边镇、白湾子镇、姬塬镇、堆子梁镇、杨井镇、红柳沟镇、新安边镇、纪畔乡、石洞沟乡、郝滩乡、黄湾乡、学庄乡、张崾先乡、樊学乡、武峁子乡、王盘山乡、油房庄乡、冯地坑乡、白马崾先乡、白泥井镇、周台子乡、盐场堡乡、定边镇2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