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保定特产给外地人带 保定特产方便送人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保定特产给外地人带 保定特产方便送人的更新时间:2023-01-03 20:33:45

一. 河北省 保定 阜平 阜平大枣

阜平大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阜平大枣产于河北省的阜平、曲阳、唐县、赞皇等县。阜平大枣品种有婆枣、葫芦枣、1枣、小麻枣、菱枣等10多种。特点是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干枣含糖辆高达60-70%,还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磷、铁、钙等矿物质。大枣中含大量的维生素A、B、C、P,每100克鲜枣含400-600毫克维生素C,居百果之冠。大枣也是重要的中药材和滋补品,有生津、润肺、养血、镇静、养肝、健胃消食等功能。大枣可生食和熟食,还可加工成蜜枣、醉枣、熏枣、枣脯、枣泥、枣香精等各种名贵风味食品;大枣也是酿造业的良好原料,可用大枣制高营养的枣酒、枣醋、大枣饮料等,均以味道甘郁清香,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历史上就以“红珍珠果”销往西域各国,而今多远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地区。( 保定)

阜平大枣属婆枣,是全国700多个品种中干食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它具有个大(平均单果重8-10g、皮薄、肉厚、核小(核肉比为1:18)、可食率高(98%),干枣含糖量高(67%左右)等特点。阜平大枣在脆熟期VC含量高达600mg/100g,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此外阜平大枣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阜平大枣除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加工,现阜平加工的成品有蜜枣类、饮料类、枣酒类、枣面、枣茶、枣酱、枣罐头、枣香精等八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阜平大枣还具有补牌和胃、益气生津之药效,枣果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儿茶酚对心血管病、癌症等都有一定疗效。

阜平大枣由于其面积大(40多万亩、1500多万株)、产量高(年产5000-6000万公斤鲜枣)。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在每次评比中均名列前茅,90年获河北省林业厅“优质产品”称号,94年获全国首届林业名特稀优产品博览会银奖,97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0年获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金奖,2000年是河北省唯一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学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大枣之乡的县。2001年被省林业厅定为大枣基地县。

阜平选出的阜平大枣优良干制品种“阜新一号”,平均单果重20g以上。

阜平选出的阜平大枣优良干制品种“阜新二号”,平均单果重25g以上。

阜平大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阜平大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地保护范围为阜平县阜平镇、龙泉关镇、平阳镇、城南庄镇、天生桥镇(原:东下关乡)、王林口乡、台峪乡、大台乡、史家寨乡、砂窝乡、吴王口乡、夏庄乡(原:下庄乡)、北果元乡。

二. 河北省 保定 曲阳 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据现有史料考证,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汉代,曲阳石雕已用于建筑业了。曲阳县城南有座“狗塔”,据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55年),为纪念一只曾保护他逃出大火的义犬而征召当地石匠修建的。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曲阳石雕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全国各地崇尚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从而也促进了曲阳石雕中各种佛像作品的发展。曲阳石雕佛像造型庄重优美,面貌严肃威武, 或慈蔼端庄,线条流畅,至今仍是传统的主要石雕品种。1953年,从古刹修德寺出 土文物中,发掘出佛像、金刚像等石雕作品200多件。在这些雕像的底座上,均刻有北魏正光(公元520-524年),东魏天平(公元534?537年)等年号和作者姓名。 经查明,上述这些作者都是曲阳县人。唐、宋两代,曲阳石雕艺术更加繁荣,作品流传全国许多地方,除石雕佛像外,历年发掘出土的还有曲阳石雕动物、瓜果等。

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横卧东西,壮若银龙,满山汉白玉石洁白晶莹,脂润坚韧,宜精雕细刻。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雕刻工艺,使曲阳成为我国有名的石雕之乡。曲阳石雕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阳县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是雕刻之乡,城南山石质纯净、坚韧润滑、品位绝奇,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曲阳手工雕刻技艺不断受到冲击,开料、手工刨荒、工具制作、手工锤钎等技法已近失传,模型也不再制作。此外,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雕刻材质和雕刻类型受到影响,佛像制作越来越少,这对传统曲阳石雕技艺的保留与传承也造成了不少损害。必须尽快制订措施拯救曲阳石雕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曲阳县的卢进桥和甄彦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三. 河北省 保定 安国 祁芥穗

祁芥穗

特点:密码无隙,色绿如翠,气味芬芳,性味辛凉。

主要用途:解表、散风、透疹。

四. 河北省 保定 唐县 卤煮豆腐

卤煮豆腐

卤煮豆腐是保定有名的小吃,其中杨世荣的卤煮豆腐较为有名。其做法是将豆腐切成长方块,以素油炸成黄色的豆腐泡,然后下调料、辅料炖煮。大家喜爱将卤煮豆腐与火烧同吃,是一种别有风味的素食。

五. 河北省 保定 定州 定州玉器

定州玉器

秦、汉、魏晋南北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玉器发展迅速,并以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昭帝平陵(陕西咸阳)、元帝渭陵(陕西咸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河北定县)和南越王墓(广州)等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有镂空白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龙螭乳丁纹玉璧、鸡心玉佩、玉人、角形玉环以及玉具剑等。

这些玉器玉质莹润,琢制精巧,气韵生动,姿态自如。由于汉代崇尚厚葬,陪葬的玉器还有玉枕、玉衣、玉璜等。东汉时的玉器由西汉富有动势、立体感强的艺术手法逐渐转变为平面、线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魏晋南北时代的玉器基本上继承了东汉玉器的风格,制作较为简单,有的没有纹饰。

六.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 保定王三能菜刀

产于河北保定。

原料系采用优质钢材,从锻打、劈槽、加钢、熟火、打片、铰把、打把、馏火、铰刀、冷砸,到开刀、锉头、锉背、拖软刀、淬火、调刀、磨口、抢光、安把、上油包装等工序,均系手工操作,颇为精细。

特点:刀口锋利,加钢中止、饱满、贴实,淬火均匀,不出重皮,钢直挺拔,坚固耐用,不崩不卷。加钢深度为1/3,淬火为1/3,只要钢不使完,硬度不变、易磨。刀的深口一致,刀锋与刀背成8-10°角,实用、大方、美观。切割排骨、竹片、三角带及8号铅丝无需费力,一剁即开。

七.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磨盘柿

产于河北满城。

果实扁圆,腰部具有一圈明显缢痕,将果实分为上下两部分,形似磨盘,体大皮薄,无核汁多,平均单果重23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左右,直径7厘米,果顶平或微凸,脐部微凹,果皮橙黄至橙红色,细腻无绉缩,果肉淡黄色,适合生吃。脱涩硬柿,清脆爽甜;脱涩软柿,果汁清亮透明,味甜如蜜,耐贮运,一般可存放至第二年二三月份。

八. 河北省 保定 安国 祁山药

祁山药

特点:(光山药)沸水恒温者,汤清不乱,体形不变,圆柱平滑,色白似玉。

主要用途:药、食两用。

药用: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

食用:糖尿病人常用食品。

九.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鹿尾儿

鹿尾儿

吃文化在春节的年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陵,每逢过大年,满族群众几乎家家都要做酱肉、香肠、米粉肉、白肉等各种菜品用来招待贵客。在这些菜品中,“鹿尾(yi)儿”是一道满族独有的美味。左图盘中左半部分红色的为香肠,右半部分白色的就是鹿尾儿。

满族人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常年以狩猎为生,多以肉类食物为主。由于经常猎捕到野猪,他们就不断摸索以野猪为主要食物原料的各种美味技术,“鹿尾儿”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美味需要把一挂猪肝剁烂,过箩,配以香油和20余种作料,灌进猪肠子,而且必须是猪的直肠,放在锅中煮熟,即成为像鹿的尾巴一样的食品。切时刀口向上,以免挤出瓤儿。根据来客数量按片上,比如6位客人,就上7片,人均一片,剩一片压碟。

由于西陵满族吃皇俸,所以在吃上非常讲究。原来做“鹿尾儿”,需要将猪肝用菜刀反反复复剁7-8遍,直到将猪肝剁成碎末,仅这个工序就需要6-7个小时,而现在人们大多使用绞肉机碎肝。,“鹿尾儿”不能整片吞嚼,只能用筷子蘸着吮,才能品味到它的醇香。

忠义村刘茂财家就有香肠、鹿尾儿的手工作坊。

十. 河北省 保定 涿州 涿州贡米

涿州贡米又称涿州御米,在涿州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唐代以来,成为为历代帝王进贡的大米,故称“御米”。涿州大米色泽洁白如玉,晶莹透明,煮熟颗粒长且不断,将饭晾干再煮,色味均不减。涿州大米之所以被皇帝所喜爱,与其产地有关,大米产在涿州邵村一带,那里地下水丰富,水质清澈甘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故此水浇灌出来的大米风昧独具。邵村产稻米历史悠久,古时就有“邵村花田”之称,是涿州古八景之一。现在,涿州贡米经过精加工,免淘冲氮,真空包装,销往世界各地

( 涿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