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会饮食特产有哪些呢图片 新会三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会饮食特产有哪些呢图片 新会三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2-23 15:01:19

一.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围垦芋头

新会围垦芋头--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

二.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三.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白沙茅龙笔

   茅龙笔是新会著名,五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畅销全国各地,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其发明者是广东大儒陈白沙先生。白沙先生用新会圭峰山上的白茅制成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在当时蜚声全国,影响深远,有“岭南一人”之誉。白沙先生对自己创造的茅龙笔感情甚深,尊称为“茅君”。在他的诗中有赞茅龙笔之神奇的诗句:“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他晚年病中不能用茅龙笔写字了,概叹曰:“长楫谢茅君,安静以待终。”白沙先生现留下来的书法书迹很多,如《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忍”字赞》(木刻行书)、《种萆麻》(纸本手卷,行草书)等。

   《广东新语》有“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朴野之致。”据传说,白沙先生在圭峰山讲学时,“山居苦无笔”。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坐在圭峰山玉台寺前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书。忽见石头上一片白茅长得葱茏可爱,便伸手想折一株,却花了很大气力才折断。他细看那靠近茅根的断口,露出一束柔软而富有弹力的白毛,竟与写字的毛笔十分相似。他心中大喜,立即摘了一把白茅回家,第二天拿出来晒干,用木棰轻轻砸烂,又放在蚬灰水里浸了几个时辰,去囊后再晒干,扎成了一束做成笔。他用茅笔蘸上墨水,吸墨饱满;他写了一个“笔”字,笔划硬朗,飞白生动,还带有刚阳之气。白沙先生高兴极了,就美其名曰“茅龙笔”。此后,白沙先生用茅龙笔独创茅龙书法,闻名海内外。


陈献章 (1428~1500)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 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他的著作後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同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他善书束茅代笔,晚年专用,自成一家...... 详细>>>

四.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大鳌慈姑

新会大鳌慈姑--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慈姑素有“水中板栗”之称,有着很好的食用、药用价值,而大鳌慈姑更是远近闻名,是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肉质白且较松,无苦味,因“好意头”,又是冬季时令农产品,近年来更成为春节送礼新宠,颇受市民欢迎。

大鳌镇种植慈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大鳌镇一村、二村、三村、三十六顷村等,全镇2005年的种植面积就达2000亩。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水族饮食和鱼

水族饮食和鱼

都匀的水族同胞不仅在迎宾、宴请时离不开鱼,因为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日常饮食中也非常喜欢食鱼。有客自远方来,主人必定要杀鱼款待,表示宾主有鱼水之情,意深情长。

为了领略一下都匀水族人民平时的饮食习俗,我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水族朋友老潘家作客。

老潘家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寨子里,我们进了寨门,绕过寨脚的一口鱼塘,然后沿着一条小路走上去就到了。

老潘家住的是一栋三层的古老干拦式楼房。听见屋外有狗叫声,老潘知道有客人来,便赶快迎出来,把我们接进了二楼堂屋左边的火塘间坐下来。已经是深秋了,天气有点凉意了,我们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交谈,甚是情意浓浓。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便在火塘里放上一个铁三脚架,上面放上一口盛装着油酸汤的大铁锅,摆上一块木条,搁上一只蘸水碗,那葱绿盐白辣椒红,让人口涎欲滴,然后端上一盆剖好、洗净的鲤鱼块,一块一块地往酸汤里梭去。

我们一边喝着老潘自酿的甜酒,一边等着汤开。水族同胞历来有“菜不论数,以酒为大”和“劝酒为礼”的习俗。我们喝着酒,不一会汤开鱼熟了,老潘给我们每人碗里敬上一只鱼头,这是主人对客人表示的敬意。

这时女主人又端来了新鲜的白菜、自制的豆腐。她一边往锅里放一边说:“不成敬意,天凉了吃火锅就图个热火,吃个新鲜。”女主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吃水族汤鱼的妙处。那鱼肉真是白嫩味鲜,十分可口,酸中带辣,回味长久,吃得浑身发热,鼻尖冒汗。正当我们吃得落胃,谈得高兴时,老潘突然离席而去,大家有点茫然。不一会老潘手抓着一条约二斤重的鲤鱼进来,然后将鱼甩在木地板上。鱼在地上又蹦又跳,大家一起呼喊着“秀!秀!”使气氛达到了热潮。然后老潘把鲤鱼当着大家的面刮鳞、去鳃、剖肚、洗净、切实,放进了锅里,大家又掀起了又一轮喝酒吃鱼的热潮。这叫“席间进活鱼”,是水族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隆重仪式。因此水族的村寨里都有鱼塘,长年养有鱼,可以随取随吃。

我们边吃边摆,说起了水族人民平时吃鱼的烹调方法来。老潘说,吃火锅酸汤是常用一种方法。此外,还有油炸鱼,就是将面粉与水、盐、香料拌成糊,将它糊在鱼块上,用油炸成金黄、脆香,然后作为下酒的菜肴,其味香脆可口。如果在河里捕捞到一些小鱼,可以将它们剖好、洗净、晒干或烤干备用。有客人来了,就将干鱼在油里炸脆,然后炒上青辣椒、毛辣果(西红柿),也是下酒的好菜,脆辣可口。还可以将鱼制腌鱼,都匀水族制腌鱼的方法和制腌肉不同,只是将鱼烤干一点,不刮鳞不剖肚把它装进陶坛里,配上酸糟辣、熟碎米、密封好,食用时从坛内取出蒸熟,拌上香料、盐巴,鱼肉醇香酥嫩,十分可口。水族人民喜欢食鱼,这和他们的先民来自华南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有鱼虾有关,也许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有关。所以水族群众有下河捕鱼、摸鱼的爱好

,每个寨子里都有公共的或私人的鱼塘。平时他们在生产中也常常找机会抓鱼。例如男人在犁田、耕田时,往往腰上都拴着一个竹编的腰篓,碰到被翻犁出来的泥鳅、黄鳝,就顺手抓起放进腰篓。在水稻中耕除草时,见到有小鱼虾也会捞起来回家晒干或烤干,以备作下酒吃饭的菜肴。

这一顿“饭”吃得真是“鱼饱酒足”,而且还增加了水族人民饮食中有关鱼的许多知识。

六.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陈皮鸡

陈皮鸡

特点:色泽红亮,麻辣香嫩,味浓鲜昏

原料:鲜嫩开膛鸡一只、(约500克)。干辣椒4克、陈皮4克。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盐3克、酱油10克、菜油500克、鲜汤50克、糖20克、醋10克、香油5克。

制作过程:嫩鸡开膛洗净后,去掉头、颈、脚爪,剔去骨头,鸡肉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块,盛入碗,加姜、葱、料酒、盐、酱油拌匀,腌渍码味。干辣椒擦净,去蒂、籽,切成短节。陈皮洗净撕成块。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热(约150℃),去掉鸡块中的姜、葱。去水后,鸡块下锅炸至呈金黄色(约5分钟),捞出,去掉炸油,另下菜油约150克,烧热,放入辣椒节、花椒、陈皮稍炸,随即放入鸡块,加少量鲜汤,烹入糖醋汁。用中火收至汤汁吐油时起锅,淋上少许香油,晾冷装盘即成。

七.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大叶年桔

新会大叶年桔又名“铜锣底”,因其果实顶部有微凹陷的圆圈而得名,是新会著名的土。果形扁大,平均单果重55-60克,有成球结果的习性。其果皮橙黄色,果肉无渣,甜中带酸,桔味浓厚,春节期间成熟,是传统的应节佳果。

八.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冬虫草

新康冬虫草是以营养充分的试管培养基代替虫体,并在试管培养基上接种优选的天然菌种,然后人工模拟冬虫草的生长环境,使试管中的菌种生长起来,形成子实体俗称的冬虫草“草”体,因此新康有“草”无“虫”。

    新康作为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广东青年“三高”农业博览会银奖,并通过国家科委的技术项目鉴定,经中国中医研究院测定: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十七种微量元素,十二种维生素,其中虫草素的量是天然冬虫草的86倍,价格只是天然的五分之一,功效胜于天然冬虫草,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台及亚洲台曾作专题报道。

九.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柑普茶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称“茶”的饮品不计其数。有一种是柑乡新会的“陈皮茶”,它将正宗新会陈皮撕成碎片,用开水冲泡而成,甘醇陈香,别具风味。它虽称“茶”,但没有茶叶,其实是汤——“陈皮汤”。真正的陈皮茶,是用陈皮配普洱茶冲泡,称作“陈皮普洱茶”。还有一种陈皮茶叫“新会柑普茶”,见名知义,它用新会大红柑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风味又不相同。

新会柑普茶的特点,一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二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新会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皮经陈化就成为著名的“新会陈皮”,是常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中药,以其质优、独具地道药材特色而驰名,享誉海内外。新会陈皮可直接泡汤,这种“新会陈皮茶”是世代沿袭下来的,建国前新会有商家推出百元一碗的“百年陈皮茶”,品位极高。新会陈皮擅长于配伍,如配半夏的“二陈汤”,配蛇胆川贝,都很有名气,而与普洱茶配伍,可调配出另一种茶味,普洱有消滞开胃的作用,两者相得益彰。用柑子做的“柑普茶”,远胜于用桔子做的“桔普茶”,“柑普茶”要比“桔普茶”甘甜;用新会柑做的“柑普茶”,又胜于用其他柑做的同类产品,用新会柑做的味道与功效最佳。新会柑普茶一般用“熟普”制作,也可用“生普”,味道更加甘甜。有做成生、熟“鸳鸯装”的。

我国用柑橘皮配茶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唐代陆羽《茶经》就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相传,清代新会进士、棠下良溪人罗天池在云南做官,受茶叶吸味的启发,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了肉后,填入当地的普洱茶,经长期陈放后,普洱茶叶吸收了柑皮的气味,首创“柑普茶”。

一百多年前的柑普茶小量制作,只是罗天池个人品味;而今天的柑普茶商品化生产,还是本世纪的事。江门地区有人到福建厦门旅游,见当地放有福建桔子茶,这茶是福建习俗“责年”(粤方言,压岁)用的,意头吉祥,但味道带涩,好看不好喝。受到启发,回来后用本地柑桔研制。2002年有人在鹤山市推出“桔普茶”。笔者采访新会大泽德丰茶业加工场负责人,他们是2003年小量试产“柑普茶”的,主要是内部加工批发,2004年曾申请专利但未获批准,现在已办成专门生产“新会柑普茶”的企业,设在新会大泽五和开发区内。柑普茶目前未有国家标准,该场第一个申请企业标准。至今,江门制作柑普茶的工场已发展到很多家了。

柑普茶的制作比较讲究。先将柑果的外皮用清水洗干净,去除粘污物及手汗,卫生制作。将果蒂连一部分柑体切开成“盖子”,将柑肉掏空,保留果皮空壳;填入普洱茶叶,盖上“盖子”,成为“茶果”;烘干、陈放、包装。据德丰茶业制订的企业标准,制作过程中不着色素,无任何添加剂。选用柑果的大小也有“窍妙”,选每斤4个大小的生果,制好后个子收缩了,成品每斤22个“茶果”。如柑果太小,果皮少,也难制作。“茶果”经二年以上陈放后,填入的普洱茶叶已呈红褐色,不可有结块,不可见外来杂质。但果皮原先是湿的,要保证茶叶不发霉是制作的最大难题,在不能使用防腐剂的前提下,选用茶叶要过关,在技术处理上要能有效防止霉变,所以产量不高。成品“茶果”外表也渐变成褐色,但保持柑子的外形不改变,一个个的茶果形状可爱,棠下良溪的产品,还用带子将它们扎成一串串的。每个茶果有盖,有的还用丝线绣缝边缘。德丰茶业加工场的“茶果”采用欧盟标准的透明胶纸包装,让顾客看清楚外壳的色泽、有无虫蛀。“茶果”的外壳(果皮)放置越久颜色越深、越有光泽,这是新会柑焦油丰富的成因。

新会柑普茶饮用非常方便,冲泡方法简单:取出一个柑普茶果,除去包装纸,一次倒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茶叶,连撕碎的部分果壳,一起放入茶壶中用开水冲泡。第一泡仍带苦涩味道不能喝,一定要倒掉,称“洗茶”。第二泡后渐入佳境,冲泡的茶色红亮。

新会柑普茶虽然还不是高级名茶,但它一推出就受到人们的喜欢。美国洛杉矶地区促进中国统一联合会主席、新会大泽沙冲人刘健民先生特别推崇这一家乡,从2004年开始就将新会柑普茶带回美国洛杉矶,与美国的五邑华侨朋友分享。刘健民说他很喜欢这种茶,已饮用了5年,润喉止咳,抽烟多、喉咙干涸时饮用特别好,朋友们也赞誉不绝。他还说,新会本地气候较为潮湿,容易返潮,但带到外地气候干燥的地区,其香味尤为突出。(林福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