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浠水县特产品种有哪些呢 浠水巴河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浠水县特产品种有哪些呢 浠水巴河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2-28 05:57:04

一.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地毯

地毯,古称“地衣”、“氍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麻织地毯,最早的地毯是从西北牧区开始的。到了唐代,地毯的生产和应用更为广泛,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并出现了“丝彩绒绒香拂拂,绒软花虚不脱物,美人踩上歌舞来,罗丝绣鞋随步设”的红地毯。

自古以来,甘肃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又有着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远在唐代就有地毯生产。相传,乾隆皇帝在北京设立的“地毯传习所”就是从甘肃请的艺人传授技艺的。始于民国的天水地毯,亦成为富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之一,所制作的产品尤以仿古地毯著称中外,被国际市场誉为“象锦锻一样光彩夺目的软浮雕”。如今,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面临困境,需要受到世人的关注。

甘肃省天水市地毯厂生产的“飞天牌”地毯,图案新颖,织工精细,经平、洗加工,毯面色泽鲜艳,如绸缎,似剪花精雕细琢,花纹富有立体感,号称“软浮雕”。

10多年来,该厂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出口正品率在90%以上,是甘肃省地毯生产重点厂家之一,1985年获全省地毯生产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

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其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远古时代就为地毯手工业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与物质基础。

天水地毯生产始于民国。民国5年(1916年)成立的陇南第一工艺厂,曾举办栽绒生产,采用土法染线,图案单调,工序单一,产品多为马褥子、独立褥子、坐垫等,旋兴旋废,未形成工业生产能力。1973年,原天水市综合加工厂,因产品滞销,而转产地毯。面对初期技术水平低的现状,1986年该厂组织技术人员下大力气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先后试制成功了100道艺术挂毯和90道、100道、140道机拉洗地毯,使产品上了一个新档次。并于1988年12月,改称天水市地毯总厂。

随后,该厂通过近十年培训技术力量,改进设备,又进一步提高了地毯质量,并开辟了外贸途径,使企业逐步具有规模生产能力,成为生产出口地毯的专业化厂家。80年代初,该厂开始向农村扩散栽毯工序,并采用城乡互助的形式下设110个加工网点,将劳动密集的织毯工序分散在省内各地进行织作生产,地毯产量迅速扩大。

到了8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跨地区的扩散联合生产网络,地毯年产量达到两万平方米,在甘肃省地毯行业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秦州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中90道机抽洗和100道机拉洗地毯获得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荣获中国轻工部出口产品“银质奖”和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该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研制生产的特大型地毯获省人民政府“技艺精湛、信誉一流”的赞誉。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二. 黑龙江省 绥化 明水县 明水烤烟

明水烤烟

烟叶,一年生草本,茄科。植株被腺毛,高1米左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用手摸起来,叶发黏。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花冠漏斗状,形似军号,末端粉红色。蒴果,种子黄褐色。原产于南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烟叶为烟草工业的原料。

明水县烟叶产品外观色泽桔黄,燃烧性能好,出丝率高,在全国烟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烤烟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烤烟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了较为娴熟的生产技能,生产出的烟叶已成为卷烟工业的优质填充料,在一些烟厂享有较高的声誉,烟叶销路顺畅,供不应求。集种植、加工、贮存、包装、运输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已形成。

三. 四川省 阿坝 黑水县 猪膘

冬季将猪宰杀后,过去不用开水烫去毛,而用麦杆捆成把,点火将毛烧去,一般不吃鲜肉。剖腹后,将内脏取出,将瘦肉和骨剔开,把猪背上宽约一尺的膘割下,不撒盐,吊屋梁上熏干或挂于墙壁风干,称之为“猪膘”。

猪膘存放时间越久,颜色越黄,则认为越好吃和富有的标志。逢年过节或待客时,割下一块猪膘,用火烧刮干净,切成块食用。平时,割下一小快熬成油用于炒菜、煮面块等。

四. 山东省 济宁 泗水县 白石小麦

白石小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石小麦是山东济宁泗水县高峪镇的。

泗水县高峪镇优质农产品协会

五. 重庆市 彭水县 都卷子

都卷子--将蕨粉(蕨根加工)调成糊状烙熟,卷成筒状,蒸后切成短节,加各种佐料,为风味食品。蕨根,俗称为"都巴根";蕨粉,俗称为"都巴粉".

六.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根雕

天水市范围内,由于森林茂密,蕴藏着根雕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因而根雕艺术在很早以前就发展起来,而且旧盛不衰,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最近几年,根雕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创造出了许多新产品。辛勤根雕工匠,利用从山林深处搜集来的树根、竹根、藤条,经过选材、构思、造型、修面、磨光、上色、披腊、涂油、擦亮等10多道工序,巧妙的利用其西朽洞、错节等自然形态,精制出昂首奔驰的骏马、攀援跳跃的猿猴、分飞长空的雄鹰、鸣唱枝头的山雀、欢乐跳跃的鱼虾以及偏偏起舞的倩女和各式各样的落地盆景架、桌面盆景架、台灯、笔筒等工艺品,古朴典雅,钱姿百态,情趣盎然。

七.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黔北麻羊

黔北麻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黔北麻羊俗称麻羊,因其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等县而得名,是贵州省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据《贵州省畜禽地方品种志》记载:黔北麻羊“产区历史悠久,发祥较早,当地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汉代的铜锅、铜鼎、汉砖以及秦、汉[新]王莽、西晋、北宋等朝代的货币。今日习水县的土城镇,在北宋时是州、县所在地,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调查考证,黔北麻羊是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形成的。当地农民素有养羊习惯,至今仍保留婚丧嫁娶、立房祝寿“以羊馈赠”的习俗,并以此作为提供肉食和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黔北麻羊肉自古以来都被当地老百姓视为招待贵客的上等菜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住到习水、仁怀的老百姓家,就会帮助老百姓做事,老百姓很感动,就想杀羊来犒劳红军,但红军怎么舍得吃老百姓的羊呢,不吃。这羊就是黔北麻羊。如今,在当地不少中高档酒店,用黔北麻羊肉做成的菜肴已是对外的招牌菜。

黔北麻羊是贵州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方优良山羊品种,主要分布在习水县及相邻的仁怀、市赤水市,中心产区的习水县存栏20余万只。2011年,习水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肉羊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随着羊肉菜肴越来越受欢迎,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黔北麻羊属短毛型皮肉兼用山羊,体质结实,胸宽深,背腰平直,颈部粗壮,被毛有荼褐色和淡褐色两种,有黑色背线和黑色颈带,幼年羊被毛色浅,成年毛色变深。黔北麻羊屠宰率为56.6%,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黔北麻羊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有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合群性好、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繁殖率高、体型大等特点,其肉质香嫩鲜美、无膻味、皮张品质好更是独具一格,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1986年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名录(农业部第1278号公告)。 重点分布在习水县温水、良村、东皇、仙源、双龙、回龙、马临、隆兴、永安、民化、土城等10多个乡镇。 全县存栏24万多只,出栏16万多只。

2013年,遵义市畜禽品种改良站申报的“黔北麻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黔北麻羊主产于贵州北部的仁怀市、习水县等地。黔北麻羊地域保护范围为仁怀市、习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20"-106°44′30" ,北纬27°33′30″-28°20′15" ,东西轴线长89.5公里, 南北轴线长149.4公里,总面积4915.7 平方公里。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浠水藕粉圆子

浠水藕粉圆子粉红透明、软糯清润,为当地名菜。其制法为:将藕粉(最好用浠水芝麻湖藕)用凉水拌匀,再用沸水冲熟,搓成长条,分小块切断,再将小块按平,包上用猪板油、桂花、冰糖、白糖、芝麻等调成的馅子,封口搓圆,投入麻油锅内炸黄,捞出撒上白糖即成。( 浠水)

九. 甘肃省 庆阳 合水县 猪火腿

猪火腿

猪火腿亦称陈年干猪腿。在鲜猪肉腿上抹上食盐、花椒等调料,待盐被肉内水分溶化后,稍蒸再晾晒三日左右,再用熟植物油涂抹一成红上,即为火腿。可保存三年左右而不腐烂,食用时做汤做菜,色味俱全。

十.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生姜

彭水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水生姜是重庆市彭水县的。彭水生姜其根状茎特别肥嫩,且粗纤维少,皮、肉均呈淡黄色,鲜炒、盐渍、佐餐俱佳。彭水生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彭水生姜是从台湾引进的优良生姜品种,其根状茎特别肥嫩,且粗纤维少,皮、肉均呈淡黄色,一般单株根茎质量500~1000g,因此被称为胖姜,鲜炒、盐渍、佐餐俱佳,是制作蜜饯的上等原料。

2013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姜管理协会申报的“彭水生姜”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422862。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