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韶关翁源十大特产介绍 翁源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韶关翁源十大特产介绍 翁源最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2-22 20:43:02

一.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周陂花麦糍

花麦学名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花麦糍制作方法:把花麦磨成粉,再用水拌成浆加上葱花放在锅煮熟即可。

信息来源:翁源县旅游局

二.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江九仙桃

九仙桃,俗称“勾咀桃”,因产于“中国九仙桃之乡”翁源县江尾镇九仙村而得名。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种植,至今有近五百年栽培历史。九仙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产地范围为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江尾镇、坝仔镇、官渡镇现辖行政区域。

翁江九仙桃属中国南方硬肉桃品系,具有果大、饱满、肉厚、核小、脱核、迟熟、含糖量高等特点。果实外观粉红色,平均单果重200克以上,果长圆形,果实顶点尖小弯曲凸起,皮外层有红色小星点,皮红肉白,肉质爽脆,蜜味浓香,入口清甜,风味独特。采果期在每年的7月份。

翁江九仙桃被评定为广东省优稀水果品种,2007年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享有“仙桃”、“岭南佳果”之美誉。2010年被批准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生产翁源九仙桃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翁源县绿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翁源县九仙桃专业合作社和翁源县兴农水果专业合作社。其中,翁源县绿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翁源县兴农水果专业合作社均被评选为2014年韶关市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翁源县兴农水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功注册了“翁南”牌注册商标。翁源县九仙桃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注册有“翁江九仙”1仙桃,种植九仙桃面积达到2500多亩。

三.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野生银杏

野生银杏

以翁源千年“银杏之祖”古银杏树叶为原料,经科学处理精制而成。对人体改善血液循环、扩张、疏通心脑血管和降低血压、血脂等有独特作用。

四.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乐昌马蹄

乐昌马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乐昌素有“马蹄之乡”的美称。马蹄是乐昌较大宗的土之一,总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 产量也超过一万多吨。以乐城和北乡为主要产区,廊田、河南、长来、九峰等乡镇也有种植。乐昌马蹄以个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无渣为特点而闻名省、港、澳市场,其品质最优者为乐城田洞150亩产区出产的马蹄,总产约240吨。每年的冬末春初马蹄上市季节,乐昌马蹄产品成行成市,形成长达一公里多的“马蹄街”,众多的外地商贩纷至沓来,把马蹄街围得水泄不通。乐昌马蹄除少量在本地区销售外,大部分销往外省、市,港澳市场也享有盛誉。( 乐昌)

乐昌已有近百年的马蹄种植历史,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的称誉,其中以北乡镇出产的尤为佳品。据当地村民介绍,乐昌北乡马蹄之所以品质比其它马蹄要好,是与其得天独厚的环境密不可分的。乐昌位于粤北边陲,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这里秋冬季节,日照光线强,昼夜温差大,因为入秋之后,开始结马蹄,夜间温度要低冷,马蹄才能结得够爽甜。这里三面环山,其河流源于西坑山泉水,用水质清甜的山泉水灌溉的马蹄自然特别甘甜;北乡垌是一片部积盆地,水田上面有一层十五至二十厘米灰黑肥沃的泥土,下面是黄钯沙土, 是马蹄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因此结出来的马蹄个头大。

北乡马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乐昌市乐城街道办、北乡镇、廊田镇等3个镇、街道办现辖行政区域。

五.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六里柑

六里柑

六里柑果圆形无柄,比沙田柚略小,皮薄肉甜,食之蜜溢口,久而不退。另有周陂龙田村麻柚柑,与六里香麻柚齐名。果大有柄形如葫,一棵树可结果数百。以上两果,皆为待客送礼佳品。被誉为"天然罐头",外商慕名订货者众。

六.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周陂韭菜酿豆腐

周陂韭菜酿豆腐:又名“亲家菜”。制作方法:用开水泡卤水豆腐皮(煎豆腐)后开口,再酿入用韭菜、肉馅、少许咸鱼丁和适量淀粉、食盐拌制的馅料,将豆腐皮填满,再热锅放入生油、水煮熟,调少许水淀粉后起锅。特点:色、香、味俱佳、经济实惠。

信息来源:翁源县旅游局

七.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清化粉

清化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化粉,米粉品种,广东省始兴县。因始兴县古称清化,故名;又称“宰相粉”(因与当地人,唐朝名相张九龄有关)、隘子米粉(因原产于始兴墨江源头的始兴县隘子镇)。该产品选用当地优质山稻米,山泉水为原料(山稻米具有吸水性、溶解性、延伸性、糊化性、膨胀性都强于其他品种米的特点,而干净透亮、清凉甘甜、高吸附,强过滤的山泉水无疑是洗浸泡和蒸煮稻米的上乘佳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无色素、无添加剂,以久煮不烂,粉色晶莹透明,粉幼如丝,柔韧爽口著称,是理想的绿色食品。

清化粉固有的自然色泽,油滑透明;有米粉的自有清香,无酸味、霉味及其它异味;米粉丝粗细均匀,无并条;煮制复水后不糊汤,米粉极少断条,口感软滑、柔韧、爽口、不粘牙。清化粉素有“炒而不烂、煮而不糊”的特性,在当地有炸、炒、烩、汤等多种食用方法,食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清化粉全部采用天然原料加工而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很高的食品安全质量。生产的主要原料采用当地自产的新鲜籼稻米,米粉色泽自然,不使用漂白剂,无二氧化硫和黄曲霉毒素残留,重金属含量完全符合国家食品质量要求;水分含量低,经塑料包装后可在常温下耐久保藏,无霉变现象,不使用人工防腐剂,无致病菌,1菌指标符合国家要求;泡米所用水源为溪泉水,温度低,泡米、制浆无酸化影响;米粉韧性、弹性好,断条率低,不使用明矾等增筋剂。 清化粉由于用刀切成,粉丝都呈四方扁平状,等粉团好后,外形整齐美观,松紧适度,似古代上朝用的朝笏,两头略翘,中间有一定的弯度,每扎约125克。清化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吃后不粘牙、无牙碜、柔软爽口有咬劲。由于清化粉生产地环境为森林茂密的生态林区,完全无污染,所用原料为当地全天然新鲜原料和山泉水,加工时不使用漂白剂、防腐剂等人工添加剂,因此,清化粉具有高质量的食用安全品质。

清化粉在始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唐朝,始兴清化人就用自己的智慧,以山稻米为本,选用清化一带的山泉水,经选米、洗涤、浸泡、磨浆、压干、蒸煮、切粉、拆折、风干、包装等工序制造出的大米制品。因这种传统工艺生产的米粉非常讲究火候和经验,其特点突出,主要是:粉色透明,晶莹清白,粉幼细长,可煮、可炒、可炸,柔韧可口,且“炒而不烂,煮而不糊”。也可配以不同的汤料或其他佐料,调出适合众人不同口味的食品,百食不厌,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感觉,是米粉制品之极品,在粤北地区小有名气,故在城乡极为流行,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绿色食品、馈赠亲友之佳品,并逐渐辐射周边地区,有的还由亲友带入广州、珠三角地区。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决定对清化粉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

保护范围

清化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司前镇等2个镇所辖行政区域。

八.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松香

始兴松香色泽好,质量佳,长期以来畅销海内外,是县内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由于松香的价值高,用途广,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松香资源极为重视,先后多次出台关于加强松香生产管理规定。

九.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打油茶

居住在韶关的瑶族和其他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经过四道程序。

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

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

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庆典或宴请用的,那么,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备好。然后将油炒经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趁热倒入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最后是奉茶,一般当主妇快要把油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坐。由于喝油茶是碗内加有许多食料,因此,还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说是喝油茶,还不如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总是边喝、边啜、边嚼,在口中发出“啧、啧” 声响,还赞口不绝!

十.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石韭菜

韭菜大家吃得多了,石韭菜你可能没听说过。石韭菜,顾名思义就是长在石头上的野生韭菜,有些地方会叫野韭菜,从化、佛冈地区还会叫观音菜。

广东的石韭菜都野生在石灰岩地区,在只有一点点泥的石头窝里一茬茬地长着,生命力很强。曾经有些农业公司也将其开发成项目,在从化等地人工种植,所以在超市里有时也能找到包装好的。不过现在不流行野菜了,所以想要吃的话大概要去产地的市场才能找到。

说来也奇怪,一般野生的蔬菜总是比人工种植的同种要矮瘦一点的,更别说是长在石头上的野菜了,偏偏这石韭菜却比我们平时吃的要高大得多,以至于第一次从乳源拿了两把回家的时候,父亲竟以为是我在山区挖到的野兰花而没敢放进锅里。

韭菜纤维很容易就残留在牙缝里,因此吃起来不太方便,不过在清明前后的石韭菜却完全没这个问题,不仅又爽又脆,而且香味不像种植的韭菜那么浓烈,吃完之后也不至于在嘴里留着一股味道。因此每年四五月间,如果有朋友从韶关到广州的话我总会拜托他们带两三斤石韭菜。

烹调上也没多少讲究,终归是瘦物,所以一般用来炒咸猪肉、五花腩等。最地道的吃法当然是炒瑶家腊肉了,吸足了肥油的石韭菜碧玉般的铺成一碟,隐约地可以看见一指宽的暗红色肉片点缀其中;还未上碟就香气四溢,能让楼上楼下都食指大动。

因为不想总是麻烦朋友带土腊肉来,所以我又自己想了个好办法,在市场的鸡档讨些鸡膏,回家煎成鸡油来炒石韭菜,起镬的时候再搭点普宁豆酱,既好看又美味,后来也成了我家的一个招牌菜了。

吃石韭菜很讲时候,只有四五月的石韭菜才是最新鲜的,过了这个时间,菜就老了,吃起来满口是渣。不过,这样也符合我们老祖宗的教导:不时不食。过了季节,对食物的相思会更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