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嵊州特产图画 嵊州特产小吃都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嵊州特产图画 嵊州特产小吃都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2-16 22:55:59

一.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干菜虾汤

干菜虾汤

干菜虾汤是水乡绍兴老百姓创造的既简单又实用的汤菜。干菜本来就可以作为消暑的食品,因此,夏天做一碗干菜虾汤,既能下饭,又能消暑,而且感觉味道挺不错。

做一碗好的虾汤,关键是要有好的干菜,新鲜的河虾。干菜在水中煮沸后,加上新鲜河虾,再次煮开后,适当加点盐和荤油即可。

二.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水蜜桃

嵊州水蜜桃是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的。嵊州市水蜜桃汁多、口感鲜甜,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嵊州市桃面积3万亩,主要品种以冈山、砂子为代表的早熟水蜜桃系列,主要分布于甘霖、崇仁、鹿山、黄泽等乡镇、街道,其中“甘霖”牌水蜜桃基地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品之喜”牌桃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常年产量达1.5万吨,果品主要销往绍兴、萧山、宁波、杭州等大中城市。

三.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炖豆腐

炖豆腐

炖豆腐是绍兴民间常见家常菜,但烧法大有讲究。一般烧制,只能算是家常菜,而做法独到的就是上宴席的大菜。

取上等豆腐,加水煮以去豆浆气,再用瓦罐换水重煮。先加料酒,次加麻油,同时可放入笋片、香菇、栗子,再加入酱油。烧制时间越长越好,如有鸡汤,效果更好。

四.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霉干菜

产品名称:霉干菜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越蒸越乌,越蒸越软,越蒸越香。

产品成分: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

产品功效: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

产品简介:霉干莱是绍兴的著名,生产历史悠久。绍兴人家普遍自腌自制,作为常备蔬菜,也常用来作为馈赠亲友的物品。制作极为讲究,选料要精良,在清明节前,将芥菜的菜心晒干,用金银丝一小束一小束地扎起来,装在小坛中盐渍,待卤汁回落,成熟后取出,晾晒、蒸熟,菜呈红黑色后,在太阳下晒,这样反复蒸晒多次,直至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最后装入外面饰有人物山水的菜坛中密封。用霉干菜做配料,能发鲜入味,如“干菜烧乌鳢鱼”、“干菜烧土豆”等,均别有风味。

产品典故:说得是从前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姑娘叫培红,因家境清贫,从小在一家姓张的财主家当丫头。这个张姓财主很刻薄,给丫头和长工吃得都是黄菜烂叶。培红暗地里将菜叶用盐加以腌制,果然使菜味道鲜美。有一天,被财主发现了。财主感到很奇怪,拿来一尝,滋味固然不同寻常,就要培红立即给他做一碗送去。培红就用没有腌制过的烂菜烧了一大碗送到财主桌上,财主一尝,又苦又咸,顿时怒气冲天,破口大骂,并拿起那碗烂菜朝培红头上砸去,培红躲避不及,碗正打在太阳穴上,流血身亡。长工们闻讯后怒不可遏,一拥而上,把财主打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培红,就把这种腌菜称作培红菜。古镇人读培红与蓓蕻时的音是一样的,就一直这么叫了下来。而我知道,正确的叫法应该叫蓓蕻菜,腌制霉干菜的芥菜,也有叫雪里蕻菜的。

五.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泉岗辉白”

“泉岗辉白”为四明山脉的嵊州市下王镇前岗村所产之绿茶。以其盘花卷曲,色白起霜,香高味醇,汤色清澈,经久耐泡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被列为全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近十多年来,嵊州重视名茶创制,除“泉岗辉白”外,共开发出20种名优茶,其中主要的有:“金钟茶”,黄泽镇产,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一类名茶,被列入省级优质名茶

泉冈煇白产区位于四明山的支脉复嬛山上,前冈岗村就在半山腰。复嬛山海拔800多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雾露蒙密,夕阳早落,晨曦晚照。山上古木蔽荫,猛兽时有出没。当地农民描述前冈村的地理形势是:“前冈大岭头,走路碰鼻头,云雾绕山头,老虎蹲岩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出产名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泉冈辉白采制工艺十分精湛,一丝不苟。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上档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初展,普通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鲜叶采回后,要进行挑选,达到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然后分级分档摊放,分档加工。整个制作工艺,分为杀青、初揉、初烘、复烘、炒二青,煇锅6道工序。泉冈辉白似圆非圆的特殊外形的形成,主要是在煇锅工序。茶叶在斜锅内,用双手将茶叶向锅壁徐徐推动,不停转动,茶叶随着转动慢慢卷成圆形。煇锅全过程约经3个小时,直到茶叶盘花卷曲、煇白起霜为止。

浙江绿茶泉冈辉白主产于嵊县东北与上虞毗邻的前岗村,因所产成茶色泽绿翠起霜,故以“前冈辉白”名之。后改前冈为泉冈和平水珠茶一样,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唐宋时的浙江绿茶剡溪茶是制成团饼的,宋末明初改制成散茶,至于何时形成这种似圆非圆形状,尚未见确切记载。但茶学界多数认为浙江绿茶泉冈辉白要早于平水珠茶,就是说浑圆的平水珠茶是从似圆非圆的浙江绿茶泉冈辉白演变而来的。这样,浙江绿茶泉冈辉白的外形至少在清初已形成。清康熙、雍正年间,海禁大开,平水珠茶开始外销,到嘉庆、咸丰年间逐年扩大,至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不断改进炒制工艺,提高圆结程度,增进外形的美观。但浙江绿茶泉冈辉白仍保持清初原有的制形。于是两者各行其道,一为出口绿茶,一为内销名茶。

六.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茶叶

嵊州市素以产茶著名,千百年来,嵊州茶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嵊州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市茶园多分布在红壤、黄壤、侵蚀性红壤,以及油质红黄壤,香灰土等土壤中。

嵊州茶业,起源汉晋时期,《异苑》有“剡县陈务妻”故事。唐时,茶圣陆羽曾来嵊州考察茶叶生产,他的好友皎然对嵊州所产“剡溪茶”作出高度评价,宋高似孙在《剡录》中还记录了剡地十种茶品,即瀑布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焙坑茶、大昆茶、小昆茶、鹿苑茶、细坑茶、焦坑茶。宋代,嵊州茶叶在日铸茶影响下,品质亦很优异,常充作日铸茶,“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当时,朝廷还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

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作为平水珠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同治年间,嵊州创制出“前冈辉白”,不久即驰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名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嵊州市曾有茶园10万亩,年产量曾达8万担,1936年,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引进良种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日寇侵占后,嵊州茶叶一落千丈,茶园荒芜,面积降至3万亩,产量跌至17800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茶叶生产指导机构,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条栽专业茶园及密植茶雷锋,推广生产技术,引进和研制应用先进的制茶及茶园作业机械,建设了一批初精制茶厂,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嵊州市对珠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60年代中后期,嵊州人马传进、张德兴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师合作,研制成功珠茶炒干机,后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这一成果是我国茶机行业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据统计,1969年至1982年各珠茶产区共向嵊州市购置、移植、仿造珠茶炒干机达1.1万余台。嵊州市还对珠茶炒制工艺作了成功的改革,改烘二青为滚二青,对提高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部分高山茶区还创立珠茶匀火制茶法。1971年和1980年,嵊州市茶叶产量接连跨上2500吨和5000吨两个台阶。1981年,天坛牌特级珠茶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又获国际金奖,之后嵊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珠茶出口三个基地县之一,1989年茶园面积达15.6万亩,产量近万吨。 1975年起,嵊州市开始恢复历史名茶、1985年开始创制新名茶。先后恢复和创制了前冈辉白、金钟茶、桂岩雾尖、舜皇云尖、湖尚院龙井、麦饭石龙井等一批名优茶品,90年代后,嵊州市名优茶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名优茶产量达4.9万担,产值超亿元。崇仁镇应桂岩村创出亩产名优茶300公斤的先进经验,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名优茶专业村。长乐镇乌埂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还长有一株珍稀的茶树白茶,此茶树春茶前期叶片呈白色,后期起恢复为绿色,制成的茶叶风格独特。

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从生产、初精制加工、销售到茶机制造等门类齐全的茶业体系,1999年嵊州市有茶园11万余亩,初制厂1100家,精制厂36家,名茶市场9个,其中三界茶厂是我国最大的珠茶精制厂。茶区拥有修剪机、采茶机、耕作机等茶园作业机械200余台,名优茶制作机械2100台,又制订了前冈辉白的综合技术标准。嵊州茶业正在沿着产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向前迈进。

七.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县竹编

产品名称:竹编

产品产地:嵊县

产品简介:嵊县竹编,主产于县城和甘霖、崇仁等地。明、清时已负盛名,设有竹编作坊。民国26年(1937),县城叶广华细篾店所编篾篮获浙赣联合展览会优等奖。嵊县竹编,以当地盛产之毛竹、早竹、金竹、迟燕竹为原料,精心编制而成。主要产品具有模拟动物、竹编漂白、花筋、篮胎漆四大工艺特色。模拟动物,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竹编漂白,洁白晶莹,美观大方;花筋烫金,精巧富丽,典雅别致;篮胎漆器,光洁润亮,宛如瓷器。其产品远销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珍宝”、“世上精品”。大型竹编山水画屏《雁荡山》、《绍兴东湖》,陈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艺术欣赏品《山鹰》,陈设于美国白宫。大型竹编立屏《昭陵六骏》,获中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希望杯和创新设计一等奖,并参加英国伦敦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展出,为万众赞赏。1989年,嵊县除县工艺竹编厂外,有乡村工艺竹编企业110家,个体专业户近100户。其花色品种有6000多个。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喉口馒头

喉口馒头

“喉口馒头”因其小巧玲珑,刚好一只一口而得名。为古越望江楼馒头店的当家品种,民间又有将其作礼品馈赠亲友之俗。喉口馒头制作精细,折褶细腻匀称,收口形似鲤鱼嘴,皮薄馅多,滑韧香鲜,携带方便。

绍兴喉口馒首的制作材料:

碱嫩酵面300克,精面粉500克,净猪肉750克(肥三瘦七),小苏打75克,葱末、酱油各150克,味精10克。

绍兴喉口馒首的特色:

一口食一个,皮薄滑韧,馅多香鲜。

教您绍兴喉口馒首怎么做,如何做绍兴喉口馒首

1.将猪肉切成绿豆大小的粒,盛入大碗内,加入酱油、味精、葱末调匀成馅。

2.精白面粉加入250克清水和匀,再放入酵面、小苏打揉匀揉透,略饧一会儿,搓成长条,揪成100个面剂,按扁成直径约5厘米、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包入馅料,用右手提起面皮边缘,逆时针捏褶,制成喉口馒首100个包子坯。

3.包子生坯放入直径约22厘米的小笼内,置旺火沸水锅上蒸约6分钟即成。

绍兴喉口馒首的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揉透,揉至光滑不粘手时静饧;

2.按成的面皮大小、厚薄要均匀;

3.制成的生坯收口处要留一小孔,略露出肉馅;

4.要用旺火沸水锅速蒸。

九.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县紫砂

名称产品:嵊县紫砂

产品产地:嵊县

产品类别:工艺品

产品特性:软如棉,粘如胶,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呈之色,红而不嫣,紫而不姹,黄而不娇,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绚丽多彩,古色古香。以品种多、造型新、色泽雅、制作精而闻名于海内外

产品简介:嵊县紫砂是采用当地特有的非金属矿--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放置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炼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经过炼泥、制坯、雕刻、烧炼等工序,其中以制坯成型为主要工艺。嵊县紫砂以品种多、造型新、色泽雅、制作精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台湾)纷纷上门要货。欧美、新加坡、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客商连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订货。1979年以来,嵊县紫砂五次荣获省轻纺工业“四新”产品奖;1984年紫砂花盆、茶壶获省优质产品奖。名列浙江省前茅。

产品典故:我国著名收法家沙孟海先生见了嵊县紫砂后连声称好,欣然命笔,挥毫题写了“嵊县紫砂”4个大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