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特产丰富什么水果好吃 山西十大特产是什么水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特产丰富什么水果好吃 山西十大特产是什么水果更新时间:2022-12-14 09:14:33

一.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

制作“馔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和面,面粉选高筋粉最好。先将碱面、食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兑,把面粉倒入水中,加入适量的豆面,用手将面打均匀。

制作“馔面”第二步是压面。将打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一根长2.5米的钢管,有节奏的弹压,这样弹压出来的面更劲道。

面团在木棍下,被压成平整的一层,但这时候的平整显然是相对的,上面明显有不均匀的面粉颗粒和气泡,好像一层棉被,把面叠起来,再压平,直到面团被压到光滑如丝绸般程度,才能算压好了。压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块,再揉成面饼,上油,上好油的面饼在阳光的照射下成金黄色,把上好油的面饼放在面盆里,一个挨一个贴着边,放好一层再放一层,最后黄灿灿的面饼在面盆里摆出了花瓣一样的形状,密封好放着发酵。

制作“馔面”第三步是擀面。擀面的时候手法要到位,面要多换位置,这样擀出的面饼才薄厚均匀,擀好的面对着阳光看是透明的,且没有破损,这才称为上品。

制作“馔面”第四步是切面。切面靠的是功夫,将擀好的面皮,叠成长条,就开始切了,这样的面需要切280刀,切出面条如韭菜叶宽,每根长度都在80厘米以上。切好的面条放在专用的食盒内捂严实,不能透风。

浇馔面的菜是花菜,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带、油豆腐、胡萝卜等材料切丝过水后,调制而成,鸡蛋饼是用来招待素食的客人。

把准备好的面条下到沸腾的水里,煮熟的面条在凉水中过两遍,捞出来放在碗里,面在碗里要搁浅一点,浇上用鸡肉、胡椒等调料熬制的高汤,再浇上花菜,一碗地道的“馔面”就可以享用了。

二. 山西省 临汾 襄汾 丁村白莲

丁村白莲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襄汾县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节水莲菜,注册了“丁村白莲”品牌,完成了无公害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襄汾县将打造万亩丁村白莲基地作为该县农业转型的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83亿元,在新城、邓庄、襄陵、南辛店、南贾、西贾、永固等乡镇汾河两岸滩地,种植丁村白莲10300亩,年产优质莲藕3万吨,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莲菜种植、观赏和深加工基地。燕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面积1500亩,分三区三园一馆,即丁村白莲种植风景区、精品荷花观赏区、农家乐餐饮服务区,无公害绿色果菜采摘园、水上娱乐垂钓园、丁陶文化展示园和莲藕文化艺术馆,集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风景堪比“白洋淀”。

三.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山西琉璃制品

山西琉璃制品:以河津所产最为著名。产品分四大类,即琉璃砖、琉璃瓦、法花及室内陈设品。山西琉璃色泽鲜艳,光彩照人,防腐防潮,坚固耐用,永不变色。生产始于1600年前的魏文帝时代,主要用于名胜古迹及公园庭院大型建筑门面装饰。

四.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五.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山西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酒厂。

相传杏花村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汾酒在唐代已有盛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纯正、醇厚绵软、甜润净洁的特点。汾酒虽为60度高度酒,但没有强烈的刺激性。

六.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 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 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阳城是全国山茱萸四大产地之一,以色红质高著称。主产地在阳城桑林乡蟒山一带。洪水庄一株老树高达8.58米, 树围2.18米,树冠94.46平方米。年产鲜果可达200余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长。1967 年由阳城县药材公司原长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广全国各地。

七. 辽宁省 葫芦岛市 连山区 西堡村水果

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部,连山是辽宁省水果生产基地,品种多,产量大,以葡萄、李子、苹果、白梨最具优势,年产量达到10万吨。

连山区塔山乡西堡村依山傍海,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西堡村人口为2240人,全村种植果树的历史已近百年。2004年,西堡村与连山区虹螺水果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成立了连山区塔山乡西堡村苹果生产基地。2005年被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2007年又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该村依托连山区虹螺水果专业合作社,销量直线上升,优质水果供不应求。

目前,西堡村水果种植紧跟国际市场,仅富士苹果就有百余个品种,春雪桃、大李子种植面积更是逐年增大。水果除在国内市场畅销外,还远销俄罗斯、朝鲜。全村依靠果业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八.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抿尖

抿尖

抿尖制作须用抿尖床。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了。抿尖拍子为铁置或铜制,呈凹形,岫面上开密密麻麻排序整齐的小孔眼,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合逢,否则不能操作。

将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用铁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须搭水在滚沸的锅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状豆面一下下抿到沸手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在碗里,加山药条条与各种调料食用。

兴县民间谜语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后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闹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制作的过程。抿尖汤加黄米捞饭混合食用别用风味。

九. 江苏省 无锡 新吴区 水果特产

无锡四季花果飘香,盛产水蜜桃、柑桔、巨峰葡萄、杨梅、梨等水果,其中无锡水蜜桃,以色泽鲜艳,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而驰名中外,被誉为“果中皇后”
( 无锡)

十.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山西拉面

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著《秦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按:桢一扯、拉):“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 现在,拉面在山西的太原,晋中、运城等地流传甚广,特别是晋中地区及阳泉等地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拉面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艺,学会拉面这一技法,可制作出几十种不同口味、形态各异的姊妹品种。如空心拉面、夹馅拉面、水拉面、油拉面、龙须面、小拉面、 银丝卷、一窝酥、清油饼、鸡丝卷等等,均基于拉面这一基本技法。

历史

拉面这种食物,其实当年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去的,事实上,在日本的三大面(乌龙,拉拉,荞麦)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传统面食,而中华料理中为人所熟知的拉面,正是现今日本拉面的原身。

在日本对拉面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西元一七零四年,一位名叫安积觉的历史学者在「舜水朱式谈绮」书中提到中华面,以及水户黄门曾经吃过类似乌龙面的面食。

就一般的认定,拉面的技术是在西元一九一二年时由日本人自中国引进到横滨。由於明治五年时日本和满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