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零食糖水油条怎么做 广西钦州糖水油条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零食糖水油条怎么做 广西钦州糖水油条做法更新时间:2023-01-23 07:08:30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肉丸猪脚

肉丸猪脚,又一道遍及平乐城镇乡间的风味小吃。它历史悠远,早在清代就蜚声民间。

用料:制作肉丸猪脚主要用料是瘦肉和猪脚。

做法:在制作时,首先将刚宰杀的猪背脊和后腿部位的瘦肉割下来,不要下水,以每斤瘦肉配纯碱、生盐各10克,芡粉、胡椒粉、香蒜头少许,一起放入石臼里,将它舂碎捣茸,变成细滑的肉泥。然后从石臼中起出,放置在瓦钵内,紧接着洗干净一个钯锅,架在火塘三脚架上,放上清水,生火把水烧开。这时,端上已舂好的肉泥,用手将它捏成指头大小的球形肉丸,放入开水锅内,边摇边放,边煮边捞,不要让肉丸煮得过火,而失去鲜味。

肉丸做好后,就要做猪脚了。做肉丸猪脚的料,要选用猪的前脚。先将买回的猪脚用烈火烫去绒毛,再用刀将烧焦的皮刮去,清洗干净,砍成不大不小的块状,放到开水锅中煮几分钟,捞起来再置入开水锅中,加入适量的胡椒粉、生盐、香料,用文火将猪脚炖至肉离骨即可。

当肉丸和脚猪两样都做好后,在开餐前将肉丸倒入猪脚汤锅中,用羹勺捣拌,让两者的味道融合一体,用文火维持一定的温度不要让它沸腾,使它不滚不冷即可,开餐吃饭时,舀上一碗,里面羁加上少许胡椒粉、四季葱或者芫荽,吃起来十分可口。

特点:柔和不腻,爽口清甜,肉香味道浓烈,多食无碍,是城乡大众最喜欢能肴馔,故有“吃上一餐肉丸猪脚,不怕挑担上冷下坡”之说。在做重体力活时,平乐人最喜欢做这种肉丸猪脚了。

二. 安徽省 淮南 田家庵 煎饼卷油条

煎饼卷油条:淮南的煎饼,是用和得很稀的面在平底锅上摊出来的,又薄又松,抹上自制的蒜蓉辣酱,卷上刚出锅的油条,松松脆脆,早上一个就够饱!

三. 河南省 信阳市 潢川县 三股油条

三股油条

三股油条,始于宋代。系以面粉为主料掺合多种作料油炸而成。其状长形三股,色泽嫩黄,食之酥脆香甜,一直为人们喜爱的早点。据传,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每日早餐均食三股油条。

四.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五.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宁德油条

油条,又称油炸鬼,是闽南福建等地的方言直译.又称油炸果,是潮汕地区等地的方言直译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早餐中,提起油条这种食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说起油条,还有个传说呢。相传在南宋时,人们对1贼秦桧恨之入骨,在京城有个丁姓小食贩,把面团做成人形,入油锅炸之,取名油炸桧。其成品外酥嫩内松软,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成为老少皆宜、妇幼喜食的大众化传统早点食品。

无论是明矾本身,还是产生的氢氧化铝,都含有铝元素,铝是一种低毒、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引起多种脑疾病的重要因素。它是多种酶的抑制剂,其毒性能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介质。铝可使脑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使精神状态日趋恶化。因此,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老年痴呆。

做法一

原料:普通粉5000克,矾、盐比例相同,明矾(冬季125克,夏季170克)、碱(冬季60克,春季70克,夏季85克),温水(冬季3000克,夏季2750克)。

制作方法

1、将矾、碱、盐按比例兑好,碾碎放入盆内,加入温水搅拌溶化,成乳状液,并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响声,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雪花状,揣捣使其成为光滑柔软有筋力的面团,用温布或棉被盖好,醒20至30分钟,再揣捣一次,再叠面,如此3至4次,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达到柔顺。

2、案板上抹油,取面团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长条,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宽的长条,再用刀剁成1.5厘米宽的长条,将两条摞在一起,用竹筷顺长从中间压实、压紧,双手轻捏两头,旋转后拉成长30厘米左右的长条,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边炸边翻动,使坯条鼓起来,丰满膨胀酥脆,呈金黄色即成。制作原理:制作油条的面团属于矾、碱、盐面团。由于此种面团反应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艺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适宜于高温油炸方法,才能达到松软酥脆的特点。面团调制所掺入的明矾(白矾)、碱(纯碱)、盐(劲大的粗盐)在水的作用下而产生气体,使面团达到膨松。在膨松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明矾和纯碱,其反应式是:kai(so4)412h2o+na2co3+h2o→ai(oh)3+na2so4+k2so4+co2↑+h2o

从上述反应式中可以看出,面团调制时所加入的明矾、碱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铝(又称矾花),属胶状物质,使成品松软;生成的硫酸钠和硫酸钾对人体无害,在面团中不起作用。而在调面时所加入的食盐,则起着增加面团韧性和筋力的作用,便于制品的成型操作。由于氢氧化铝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导致矾、碱、盐膨松面团制品的涨发。

3、油条是否能炸得又松、又脆、又黄、又香,制作要领是: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不能压得太紧,以免两条粘连在一起,两条面块的边缘绝对不能粘连;也不能压得太轻,要保证油条在炸得时候两条不分离;旋转就是为了保证上述要求,同时在炸得过程中,容易翻动。双手轻捏两头时,应将两头的中间轻轻捏紧,在炸的时候两头也不能分离。油条发起的原理是:当油条进入油锅,发泡剂受热产生气体,油条膨胀。但是由于油温度很高,油条表面立刻硬化,影响了油条继续膨胀,于是油条采用了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的方案,两条面块之间水蒸汽和发泡气体不断溢出,热油不能接触到两条面块的结合部,使结合部的面块处于柔软的糊精状态,可不断膨胀,油条就愈来愈蓬松。我们拿到一根油条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两条面块的外面,尺寸大概膨胀了一倍,而两条面块的里面,却膨胀了许多倍。

许多人比较关心和面时碱和明矾的比例,其实其并不重要,明矾多了味道和口感会变差。一般可采用明矾为面粉的1%左右即可,碱的数量比明矾略少。

做法二

原料:面粉300克250毫升温牛奶1小勺泡打粉半小勺小苏打1小勺盐25克植物油

做法:

1.把泡打粉、小苏打和盐用温牛奶化开,和面粉和好揉匀,再倒入少许植物油.揉光滑,盖上盖子放在常温下一夜(注意不能放进冰箱)。

2.次日早上,把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不用揉,直接平摊并整理成宽约7cm、厚约1cm的长条,再用刀切成宽2cm的小条。然后用筷子在每个小条上顺压一下,再把每两个小条的两头捏在一起。

3.锅热倒油,油温较高时把做好的油条生坯抻长后,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出即可。

 

六.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红玉

1.简介

龙胜红玉曾用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

2.形成

地质学专家论证龙胜红玉综合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是富含硅铁质的变质火山岩——碧玉岩。桂林鸡血玉是古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经多年来的开发观赏与收藏的实践,桂林鸡血玉是值得开发的完美的新玉种。

3.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为: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含三氧化二铁、锰、锌、铝等多种金属矿物的集合体,其中红色部分主要含铁,不含硫化汞(HgS)。

4.红玉与红石的区别

红玉与红石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血”的部分。红石的“血”是辰砂,即硫化汞,属于汞化合物;而鸡血玉的“血”是含铁的氧化硅;前者对人体有害,后者对人体无害。

狭义上的“玉”是指和田玉,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硬玉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9(Si2O6),看起来有点玲珑剔透的感觉;桂林鸡血玉看起来没有和田玉,翡翠那么玲珑剔透,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黑、红为主,兼有黄、紫、白、绿色,等多种颜色。

特色

第一,龙胜红玉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一个“红”字。它是一种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的碧玉岩,故称“鸡血红碧玉”。颜色有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而且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作为衬托。色间搭配极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颜色图纹丰富多彩,更显得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第二,龙胜红玉的质地优良

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由于硅质矿物硬度大,质硬而坚韧,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褪色,专家认为这些均比“鸡血石”更优良。

第三,龙胜红玉,玉质滋润细腻

据专家鉴定,桂林鸡血玉”主要是隐晶质结构及显微晶质结构,相对密度2.7—2.95g/cm3,因此,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抛光性能良好,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的特性,这就具备了完美新玉种的条件。

第四,龙胜红玉,含铁有益于血液特殊促进人体健康。

5.优点

专家在测定和分析的致色元素及其致色原因时指出:“鸡血玉”的红色,不是由辰砂(朱砂———硫化汞HgS)形成的,而是由特别稳定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大有裨益的铁离子所造成的。人和所有的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因为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的。专家认为:桂林鸡血玉不含汞、硫而是含铁这一事实,不仅不是缺点,相反还是最大的优点,也是信赖科学,尊重环保,维护健康的最大亮点。

6.工艺价值

龙胜红玉,很多人对这种玉石持有不同的意见,对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很坚定的看好它,有市场潜力。通过这三年的摸索,对与它的理解可以三个字来概括:

一、色好。它的颜色丰富,石头基本以红、黄、白、黑为主色调,但还更以红、黑为主。“红”---很鲜。红色为鸡冠者为最佳。所以,这种玉石取名为“鸡血玉”非常的在理,也更突出它红色的价值。黑色的也亮如漆,质地好。温润细腻,底色干净。

二、纹理的奇特。纹理是一种线条的艺术,是东方艺术的典型模式。纹理有三种类型:

〈1〉象形纹理:这种纹理的形状结构形成某种自然图案,如:吴海峰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3张)

收藏的《双狮》、《猛虎》非常奇特。有的像树、有的像人、有的像山水、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文字等,形成一种石外之趣。偶尔性强:我在雕琢中发现:前一刀与后一刀就不一样,称之为巧雕。所以很有意识,玩石头的乐趣在于发现。

〈2〉抽象纹理:漂亮的纹理必须要有序有形,构成一定的图案,或形象或抽象,“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一种别有韵味,例如:一些屏风很像一幅抽象的油画。

〈3〉在美术上线条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点是一种特殊的线。鸡血玉的点状纹理有的像桃花,朱砂、黑金砂底、蓝砂底有的红点分布均匀很漂亮,在无色透明的冻石中星星点点,有一种典雅别致的美感。黑金沙底漂浮在石头上面,有如宇宙中神秘的幻觉。

三、“妙”。有句话“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

之前,我研究雕琢了寿山石、翡翠、水晶、象牙等多种材料,最终总结走巧雕路线。

这种石头可以做巧雕是很好的玉种。以后会有很多的雕刻大师用这种玉石来创作,出很多很好的作品。

“拥有资源就拥有财富”这是上天赐予龙胜县的财富。龙胜县有这么好的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做寿山石的理念:珍稀资源得天下。因为,石头是抠出来的,所以才有寸石寸金。对取料的要求很高,雕工十分细致。

产品多元化、选择多样化、消费人群多面化。市场就会宽广,根基才会扎实,市场才会健康稳步发展。

有一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歌中包括了很多东西。

7.美学标准

龙胜红玉是古地质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喷发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是一种以鸡血红为主色调的碧玉岩,“鸡血玉”由此得名。

以昌化鸡血石以代表的鸡血石,因鲜红艳丽的色泽和晶莹剔透的质地,成为名扬四海的观赏石和图章料,而桂林鸡血玉在美学要素和宝石学特征等方面与鸡血石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更有其独到的特性。

龙胜红玉颜色分为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等,主色之外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其主色与底色间搭配极佳,颜色图纹丰富多彩,鲜艳夺目,从颜色视觉观感上完全可以和昌化鸡血石以及巴林鸡血石媲美。

虽然颜色与鸡血石较为接近,但桂林鸡血玉的成色原因却与鸡血石完全不同。其红色,不是由辰砂,而是由特别稳定的铁离子所形成的。铁是自然界鲜艳红色的最重要致色元素,人和所有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由于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

颜色而外,龙胜红玉在硬度上也与鸡血石差异较大。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硬度为2.8度,也就是低于人指甲的硬度3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保养是一门学问,原因正在于此。桂林鸡血玉质硬而坚韧,因此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会褪色,平时不用擦油保养,因此更便于收藏把玩。

8.文化底蕴

龙胜红玉最大的特色集中在一个“红”字上。从古至今,红色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兴旺发达。由于是中国文化的基准颜色,中国人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

从历史来看,尽管中国是一个崇尚红色的民族,但其贯穿文明始终的玉石文化中,却缺少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玉石作为主角,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遗憾。龙胜红玉的出现,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此外,龙胜红玉中常带有纯黑色,即“黑如点漆”,象牛角一样光亮。作为底色的衬托,使得红色更显庄重。此外,龙胜红玉中还有黄色作为混合色。红色和黄色的结合,会产生一种动人的活泼色调,也很有特点。

龙胜红玉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各项加工性能优异,抛光后具有玻璃光泽,可雕琢挂件、佛像、饰品、摆件、印钮、高档茶酒用具等,可谓无所不能。如何发挥颜色的特点与文化的魅力,是需要制作者特别考虑的课题。

9.分级

1.孤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最高端孤品桂林鸡血玉。要求玉质凝润华丽,玉色艳丽夺目出众,色间的搭配极佳,并有吉祥图纹或图像者为最佳,如龙形纹、人形纹、鸟兽纹、山水纹、海浪纹、风光纹等具象或意象图纹。

2.极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高端极品红玉。要求玉质细密凝润、玉色艳丽、色间搭配较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者,如云雾纹、水波纹、树形纹、花草纹等。

除红、黄、黑三主色外,还具有枣红、棕红色的红玉为极品红玉。

3.珍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完全的半红或带状红色为主,或兼有条带状金黄、暗黄色或黑色,或棕褐色的各种珍品鸡血玉。要求玉质细密无砂眼,玉色纯正,色间搭配合理,图纹有条不紊者。

4.精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规则斑点状红色或较分散的带状红色者,或兼有不规则状的暗黄色或黑色、棕褐色或暗棕红色的各种珍品斑点,断续状红色条纹的鸡血玉。要求玉质细致无砂眼,无裂隙,玉色间搭配适度,图纹不紊乱者。

5.花色龙胜红玉

仅见不规则散点状或不规则断线状红色至暗红色,以及不定色质者。

6.混色红碧玉

属于基本不见红色调的杂色鸡血玉

10.收藏价值

以目前市场状况而言,龙胜红玉最畅销的品种就是原石和印章。3年前一件极品龙胜红玉印章也就三四百元,而现在则为三四千元,至于手串、镯子、摆件、挂饰等,现在的价格基本也都在千元以上。与之相比,龙胜红玉原石的价格上涨就更加疯狂,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到几千万元,一块块好料成为藏家们眼中的抢手货。大体而言,3年之间龙胜红玉的价格涨幅大约在5至10倍

七.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夏橙

荔浦是全国著名的夏橙基地。经专家论证,荔浦县是最适栽种夏橙的区域之一。得天独顾的自然条件加上成熟的栽培技术使荔浦夏橙品质上乘,富贵夏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富贵夏橙果实长圆形、大小较均匀、单果重280~400克,含糖量12.1-16.3%,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皮薄细滑、橙红光艳,肉红脆嫩、入口化渣、甜而微酸、汁多核少、芳香宜人、风味别具、口感极佳。具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祛痰化气、消食健胃、降压养颜、健脑醒酒、消除疲劳之功效,鲜食、加工、送礼,诚为佳品,尤适于儿童补充营养、中老年人保健美容。

富贵夏橙于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成熟,淡季登市,一枝独秀,享誉海内外,与“皇室贡品”荔浦芋齐名,并称“荔浦二宝”。由于品质优良,走销市场,并且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受人喜爱而在荔浦迅速推广,荔浦现已有一万多亩的生产规模,年产1500多吨,产值600万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俄罗期等国家和地区。

八.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苎麻

苎麻,为平乐的传统之一。县内有黑皮蔸、绿自麻、大叶青、黄金串、满园串、红芽蔸和野麻7个品种。考古和史载资料表明,平乐是中国苎麻(B.nvea)的原产地之一。从境内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遗物中发现,男墓有兵器而无陶纺轮,女墓有陶纺轮而无兵器。墓葬显示的男女自然分工,女子主要从事纺织的情况,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平乐人已懂得种植苎麻并利用苎麻纤维织衣料了。唐代宪宗时(公元806~820年),桂管经略使辖下的昭、桂两州以当地所产茔麻纺制的“桂布”、“桂管布”,因价廉物美而载誉全国。有著名诗人白居易题诗为证:“桂布自如雪,吴棉软于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宋咸平年间,仅昭、桂两地征收的兰麻布折原麻就达10800余担。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了解到昭、桂一带种植兰麻“公私交济,其利甚博”,乃“劝喻部民广植苎麻;以盐。钱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把苎麻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明末清初,平乐人不仅自己种植苎麻,还雇请广东阳山人来专事种麻。当时,县内种麻纳税与种棉纳税被列为同等的地位。明末,县内大扒乡印山村桃花冲一卢姓麻农从野麻驯化培育出“乌龙麻”(黑皮蔸)。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很快就为县内外引种。苎麻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民国38年,全县麻种植面积已达11278亩,总产127.92万斤。解放后,政府对发展兰麻生产予以奖励扶持。1954~1956年种植苎麻面积都在1.4万亩以上,产量都超过90万公斤。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因大量毁麻种粮,加上取消麻类奖售政策,全县兰麻种植面积锐减。196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1954年的40.84%和25.24%。1984年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竺麻生产的技术指导,调整了羔麻收购价格和奖售标准,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苎麻提纯复壮工作,全县兰麻生产又逐渐恢复发展。1986年种植面积为30961亩,是1963年的5倍多。解放以来先后到平乐引种兰麻良种黑皮蔸的省份有湖南、广东、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海南等。国外到平乐引种黑皮蔸苎麻种的有保加利亚、越南、罗马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至60年代末,广西境内的兰麻90%以上为引种平乐优质苎麻良种黑皮蔸。1988年,平乐兰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48万多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26.1%和30.1%,是广西境内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平乐已列为广西最重要的商品麻基地县。苎麻用途广泛,麻杆可作造纸原料;麻叶可作饲料;麻根入药,性寒味甘,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苎麻纤维是纺织、机械、国防、渔业、矿业、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制造飞机翼布、降落伞、电线包皮、传动带、水龙带、工业缝线等物品的上乘用材。平乐苎麻单纤维支数一般为1800~2000支,最高达2722支。是棉花的七八倍,拉力为棉花的八九倍。1980年以来,南宁绢纺厂每年都要从平乐购进600多吨,与化纤混纺,制成各种薄型织物。该厂用平乐苎麻织制的“华锦”牌涤麻布,1981年获国家纺织部颁发的银质奖。1990年5月24日~28日,全国兰麻纺织品展销会在北京召开,广西送展的苎麻面料因品种齐全,且布料质地细腻,布面挺洁、花色新雅,兼有轻、薄、细、飘、透等风格,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经评比,广西共有18个麻制产品获开放创新奖和鼓励奖。苎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从出苗到成熟期需要积温1600℃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要求在1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苎麻极易获高产。平乐的气候极适兰麻生长。境内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麻区为大扒、长滩、附城、福兴、桥亭、二塘、沙子等7个乡(镇)。尤以大扒、福兴、附城等沿河乡(镇)为多。一般年成可收3次,若雨水调匀可收4次。亩产干麻一般为100多公斤,高者可达200公斤。1954年江左乡农民童廷宪种麻1.44亩,产干麻371公斤,平均亩产达258公斤。目前,苎麻已成为平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11728亩,总产97万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51.4%和50%。当年全县苎麻收入105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是年,福兴乡上盆村全村种植兰麻660亩,产麻7.2万公斤,收入60.4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88.19万元的68.5%。1986年,大扒乡苍板横滩自然村13户农民种苎麻78:4亩,当年总产干麻8400公斤,总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122元,其中超万元的有7户。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14783亩,总产836900公斤。平乐兰麻早在解放前已有出口。据民国29年《平乐县志》载:民国24年,平乐县苎麻出口量达100多万斤。国际市场上,广西出口的苎麻大都打上“平乐大扒”的字样,以示产品的正宗。解放初期,全县每年出口苎麻仍保持在20万公斤左右。196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县内苎麻面积减少,产量少,出口曾一度中断。1985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20.9万公斤,创汇63万美元。1987年出口36.2万公斤,创汇110多万美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