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伊犁巩留县特产有哪些 伊犁特克斯县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伊犁巩留县特产有哪些 伊犁特克斯县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2-22 18:03:08

一. 新疆 伊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察布查尔大米

察布查尔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察布查尔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察布查尔大米”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察布查尔县收到“察布查尔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 “察布查尔大米”的注册实现了察布查尔县乃至伊犁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突破。

“察布查尔大米”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贡米和军粮之美称。2009年以来,察布查尔县按照“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把申报“察布查尔大米”地理标志商标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并将此项工作贯穿始终,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有效促进了商标富农工作的落实。

一是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2010---2012年引进百余个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2011年从28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中筛选出4个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2012年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甘肃和自治区农科院等地引进水稻新品种65个,4月16日育秧工作已结束。

二是广泛宣传。以“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固定宣传节点,以电子显示屏为经常宣传平台,以察布查尔电台、电视台、察布查尔报等新闻媒体为主要宣传阵地,扎实开展了商标宣传工作。并举办了察布查尔县农产品展览会,展览会汇集全县30多家企业参加,展出20多种农产品。

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有机稻米产业发展。实行保底价收购、良种、有机肥、人工拔草、有机水稻基地和产品认证五大补贴政策,用以鼓励广大稻农促进有机水稻发展的积极性,确保2012年全县2830亩察布查尔有机大米的顺利生产;实现自治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察布查尔大米

地域范围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素有新疆“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盆地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察布查尔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纳达齐牛录乡:察布查尔县境内的托布中心、良繁场、坎乡;纳达齐牛录村、布占村、良繁场一连等11个乡镇(场、中心)、40个村(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北纬43°17′—43°57′,东经80°31′—81°43′,东与巩留县接壤,南与特克斯县、昭苏县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北与伊宁市、霍城县、伊宁县隔河相望。保护面积1.3万公顷,年产量11.7万吨。

二. 新疆 伊犁 新源县 新源县黑蜂蜂蜜

新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巩乃斯河河谷地带。新疆伊犁,山清水秀、草茂林森,水碧天蓝。特别是新源县,拥有834万亩的优质天然草场,被誉为“草原明珠”。新源县拥有世界四大亚高山草甸草原,其中5A级自然风景区那拉提草原,被称为“空中草原”;拥有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原始野果林;拥有中世纪遗留的最大原始野杏林。被中国农科院专家誉为天然蜜源植物库。伊犁巢蜜产量占新疆巢蜜产量的40%,是全国巢蜜产量最多的地区,新源县是新疆黒蜂区。

产品特性:由于产地原生态、无污染,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有多种中药药典蜜源植物,以及高海拔的自然特性和地理特性,黑蜂蜂蜜具有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该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养蜂资源,把握时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地位不断提升,销售额从2012年的98万元到2014年的290万元。近年来,在各类博览会多次获奖,2014年1月,被伊犁州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推荐单位:新源县农业局

伊犁花岛蜂业有限公司

三.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四.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犁薰衣草

薰衣草又名椒样薄荷,其花序能提取芳香油--薰衣草油。新疆伊犁河谷地带三面环山,属半干旱气候区,种植薰衣草株高花繁,产油量高,油质清纯,香味浓郁,品质优异,供应全国各地制作日用化妆用品。伊犁河谷是我国主要的薰衣草种植区,面积达2万多亩,占全国薰衣草种植面积的9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80%以上。

五.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六. 新疆 伊犁 霍尔果斯市 伊犁抓饭

原是乌孜别克风味饭食,称“颇劳”,也是伊犁各族人民最喜欢的佳肴。少数民族食用抓饭时,先净手后掇而食之,故汉语称之为“抓饭”。主要原料是大米、洋葱、胡萝卜、羊肉(牛肉或鸡、鸭、鹅肉也可),有的还放葡萄干、杏干等。抓饭油亮生辉,肥嫩爽口,营养丰富,是民族风味饭食的上品

七. 新疆 伊犁 特克斯县 亚麻

亚麻

八.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哈萨克妇女大致制作三种花毡,一种是将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另一种是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一针一线缝起来。花毡一般比普通毡子要厚,多为双层,而且缝得特别密,经久耐用。主要用于毡房的地面上,农村的炕头上,既可防潮、防寒,又可美化室内。花毡是哈萨克姑娘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夏季是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的旺季,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一家要做,大家来帮忙,构成草原上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拿出漂亮的花毡给你铺上,让你坐在绚丽多彩的花毡上,这是哈萨克族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示,而那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花毡,也足以叫你大开眼界,使你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花毡,哈萨克语称“斯尔玛克”。花毡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用途很广,他们在毡房中要铺花毡,在毡房的门上要挂花毡,在客人的坐垫上要铺花毡,在睡觉的床上要放花毡,姑娘出嫁时也要陪嫁花毡。花毡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形影不离。从古至今,花毡都是哈萨克族人必需的重要生活物品之一,同时也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品。无论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同的花毡,点缀在毡房里,使毡房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宫殿。

夏季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忙着打羊毛、捻线、擀毡、染色、裁剪、缝制、绣花,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制作花毡的旺季,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妇女都是制作花毡的能手,她们坐在一起,你帮我打羊毛,我帮你捻线,如果谁家要做花毡,大家都来帮忙,按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大小的花毡,大的有20—30平方米,小的只有2—3平方米。所以一张花毡的诞生,既是制作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又是团结互助的结晶。

哈萨克族花毡的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了她们的智慧。

做花毡先是要擀毡子,把剪下的羊毛,按不同的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摊在大张皮革上,几个人围坐一圈,用细柳、木条不停地抽打至蓬松,再把蓬松的羊毛均匀地平铺在芨芨草帘上,再洒上水,形成毡状。然后卷起帘子用羊毛绳捆紧,套一条带子,前面有1—2人拉,后面4—5人用脚踢或踩,经过约2—3小时的踢踩,待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去掉芨芨草帘,再把生毡分段卷起,再用4—5人合力用肘部及手部力量使劲搓压,搓压好一段再往上卷一段,直至擀完整张毡子,使之成为熟毡。最后用水多次冲洗,冲掉渣滓及沙土,晾干后,便成为毡子,这种毡子是做花毡的主要原料。

做花毡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质量较好的毡子,其次是将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在毡子上。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花毡上的图案是哈萨克族妇女自己设计的,她们没有样本和图纸,所有的花纹和图案都在她们的脑子里,而且,所有经她们做出来的花毡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真是哈萨克族妇女的一种天赋。许多哈萨克族妇女没有文化或者是只念过几年书,但她们做起花毡来,却像经验丰富的专家,拿起笔来就可以勾画出图案,拿起针来就可以缝制出美丽的花纹。

花毡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器豪放又不失柔美味道。另外,色彩艳丽,采用色彩大胆,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

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

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分讲究和精细。如嫁妆花毡,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用金线缝制,图案细,花枝多,含有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古老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汉朝远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在 《黄鹄歌》以 “旃为墙”的唱词中,就提到了 “旃”,旃就是毡子,说明哈萨克族的毡子在毡房中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也证明毡子的历史悠久。随着毡子的出现及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便应运产生,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花毡的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花毡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还有很高的价值。

哈萨克族的花毡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九. 新疆 伊犁 伊宁市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三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三团7个农业连队,包括1连、2连、3连、4连、5连、6连、7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2°04′44″~82°08′10″,北纬42°34′10″~42°37′10″

AGI2017-02-2115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