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特产作物介绍作文 桂林特产的作文1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特产作物介绍作文 桂林特产的作文100字更新时间:2022-12-16 22:58:28

一. 广西 桂林 阳朔 马蹄(荸荠)

主要产于桂林市临桂、阳朔、灵川、兴安等县,市区卫家渡、王家村、东山和窑头出产的最著名。全市年产量2000吨~3000吨。其种植历史至少在170年以上。桂林马蹄颗粒大、皮薄、肉厚、色鲜、味甜、清脆、渣少,较大的每个重35克左右。桂林马蹄早已驰名中外,是桂林传统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通常当水果生食或煮食,也可制成马蹄粉、糖水马蹄、马蹄糖、马蹄酒、马蹄粉丝、马蹄饴糖等。桂林出产的马蹄糖清香、松脆、透明、味甜,并有生马蹄原味;马蹄粉洁白细滑,与贵县藕粉、龙州槟榔粉和平乐百合粉合称为广西四大甜品,具有消食、清热、健胃、化痰、解渴、消黄疸之效。此外,各茶楼酒店出售的马蹄糕也普遍受到欢迎。( 桂林)

二.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荷叶粉蒸肉

荷叶粉蒸肉是桂林地方传统节日名菜。采用带皮五花肉、绿豆、荷叶、桂林腐乳,青蒜等作原料,将五花肉煮熟,上酱、油炸、蘸上绿豆粉,用荷叶包裹成封包形,排入碟中,上笼旺火蒸熟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绿黄,荷叶清香,松软可口,肥而不腻。具有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助脾开胃,降胆固醇之功效。

原料: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600克

辅料: 荷叶50克 粳米100克 籼米100克

调料: 小葱30克 姜30克 沙姜1克 桂皮1克 八角1克 丁香1克 甜面酱50克 黄酒30克 酱油30克 白砂糖15克

荷叶粉蒸肉的做法:

1. 将粳米和籼米淘洗干净,沥干晒燥;

2. 把八角、山奈(沙姜)、丁香、桂皮同米一起放入锅内,用小火炒拌至呈黄色,冷却后磨成粉;

3. 刮净肉皮上的细毛,洗净,切成长6.5 厘米的均匀长方块10 块(每块约重60 克),每块肉中间剞一刀;

4. 将肉块盛入陶罐,加入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搅拌后约淹渍1 小时,使卤汁渗入肉内,然后加入米粉搅匀;

5. 荷叶用沸水烫一下,每张一切成四,放入肉块包成小方块,上笼用旺火蒸2 小时左右即成。

三. 广西 桂林 全州 腊肠

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主要产地有广东、东莞、佛山、广州、顺德、中山、江门、增城、惠阳、梧州、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四. 广西 桂林 阳朔 玉竹牛肉

传统家常菜。采用玉竹、牛肉、精盐、汤水作原料。将玉竹放入瓦罐中加汤煮出味, 再加牛肉及佐料煮至肉烩汤浓,即可装碗上席。

功效:

有养阴益血,润肤增白之功。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面色萎黄,肌肤干燥,皮肤色素沉着者

原料:

牛肉700 g,玉竹60 g,桃仁6 g,生姜2片,盐,花椒适量。

制作方法:

将牛肉洗净,切成块,用开水烫去腥味;

玉竹洗净;桃仁去皮;

将牛肉、玉竹、桃仁、生姜,花椒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五.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桂林干捞粉

桂林。用大米打浆,制成像面条一样的粉丝,一般比拉面粗一点,但比拉面柔软。做好后冷却,拿到市面上卖,人们买回来后(也可以直接在桂林地区的大街小巷里的小店里吃到,很便宜,才5、6块钱一碗,有的地方可能是汤粉)用开水烫上一两分钟,取出,加之桂林特有的一种酱,叉烧牛肉、猪肉,以及南方人爱吃的豆角酸菜,或是酸萝卜、花生、黄豆,姜片,喜欢吃辣的同志还可以加上辣椒酱,碗里不加汤,吃完粉后来一碗冬瓜汤,感觉爽!

材料:

京酱:甜面酱2大匙、酱油1大匙、酒1小匙、糖1小匙、味精少许。葱爆酱:酱油1/2匙、盐1/3匙、糖1匙、胡椒粉1/3匙 ,酸辣酱

材料:葱1支,姜2片,大蒜3粒,青辣椒2支,红辣椒2支。

调味料:酱油1小匙,糖1小匙,酒1小匙,醋1小匙,豆瓣酱3小匙,太白粉水1/2大匙。

制作方法:

葱洗净,姜去皮,大蒜去皮洗净分别切末,红辣椒及青辣椒分别去籽洗净切成细末,锅中热油1大匙放入葱末,姜末及蒜末爆香,加豆瓣酱略炒后加入其它调味料拌匀,倒入半杯水煮开并以太白粉水勾芡,最后再洒上青椒,红辣椒末即成。

六.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桂林西瓜霜

桂林西瓜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林西瓜霜以西瓜为原料,配以黄连、川贝、黄芩、梅片、薄荷脑等,依据中医原理,采用现代化科技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音润喉,利咽祛腐等功效,是治疗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的特效药,曾获国家优质保健品奖。( 桂林)

七.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桂林碗糕

碗糕、水糕又名“梆梆糕”,用漓江水浸泡粘米,磨成半液体状(粘米以全州和漓江两岸出产的粘稻米为好),加蔗糖后盛于浅黄色小粗碗中蒸制而成,以加水的多少而成为碗糕与水糕。碗糕稍干,吃时清甜松口;水糕较稀,吃时甜滑易咽。两者的爽口、清香,还得之于漓江之水和“吃”漓江水长成的桂林粘米。碗糕是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颜色鹅黄,口感暄、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分类:

碗糕按照味道可分为可分咸甜二类,但以咸口味较常见。

营养成分:

热量105.3(大卡) 蛋白质5.5 (克) 脂肪2.5 (克) 醣类15.2(克)

生产制作:

原料

适用1岁以上(3人份)材料:糯米粉半杯、淀粉1大匙、温水120毫升、滚水240毫升、盐少许。

馅料:肉沫45克、香菇2朵、油葱酥5克。

调味料:酱油膏1大匙。

做法:

做法一

1.将糯米粉及淀粉用温水调匀,再倒入滚水快速搅拌成稠糊状,然后分装至小碗中。

2.将香菇切成细沫,将所有馅料加入调味料略炒过,盛出备用。

3.在每碗米浆中,分别铺上少许馅料,再放入锅中蒸20~30分钟即可。

做法二

原料:面粉、白糖、鸡蛋、泡打粉、青红丝、瓜仁、葡萄干

1、将面粉过罗筛细待用。葡萄干用清水洗净。

2、将鸡蛋磕入碗内,加水搅均匀,再加白糖、泡打粉及筛过的面粉,用手徐徐搅拌至无疙瘩为止,即成碗糕糊。

3、小碗里面抹上净油,倒入半确定糕糊,上面摆上青红丝、瓜仁、葡萄干。

4、蒸锅上火,加水烧开,将碗上屉,旺火蒸15分钟便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

饮食文化:

传统的碗糕、水糕,除了流动的梆梆糕小贩外,桂林最正宗的有两家小餐馆:一家在花桥头(西),一家在花桥背(东)。每家店铺里有二十来副竹椅、竹桌,可容纳数十人同时进餐。每个店铺各置大瓦壶两个,大瓦缸一个,内装山楂茶免费供应。

两店传统做法是:碗糕、水糕现蒸现卖,设置柴火食堂式的大炉大锅,上放双层大蒸笼,十分钟可出笼碗糕、水糕百个左右。一般到普陀山、月牙山的游览者,多在此吃糕“过午”,吃后每人还带上十个八个,店小二特赠给一张荷叶包装,那糕香、米香、糖香与竹香、柴火香、荷叶香糅合在一起,进入口中,令人心醉,久久难忘。

八. 广西 桂林 全州 石塘生姜

石塘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产业辐射。今年,全州县生姜种植面积2.85万亩,生姜产量12万吨,平均售价6000元/吨,产值达7.2亿元。“石塘镇种植效益得到提高,也辐射带动了安和、两河、凤凰等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石塘生姜。种生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塘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全政发〔2016〕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石塘生姜》(草案)

(当地种植户供图)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晒菜。晴天将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阳光下晒到整蔸菜叶用手抓拢,菜梗不断,这样就可以收起来了。其次是踩菜。水盐菜制得好坏,与踩菜有密切关系。先把晒好的芥菜分层放进大木桶中,一层菜放好用脚踩平,在上面撒上一层生盐,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盐。每放一层踩一层,一直踩到挤出菜水淹过菜面为止。最后在菜上面放上一层稻草,再用石块压实。如果是中秋节前踩制盐菜,因天气温度高,以用陶瓷缸为好;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则以大木桶为好。再次就是要掌握时间和温度,开桶取菜。经过踩紧压实的芥菜,在超过22℃的天气里,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于22℃的天气,一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于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两个月才能起盖发卖。

当压实的芥菜经过一定时间后,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时,即可移去石块,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盐菜成熟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里过久,遇上天气高温,盐菜的颜色就会逐渐变色,出现霉烂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烧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时间过长,缸边或桶边只要盐菜接触处出现霉变黑斑,就是“烧缸”了,盐菜的色香味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会根据天气情况掌握腌制时间,所以平乐、荔浦的腌盐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们的传统腌制技艺上。

平乐、荔浦的农户爱腌盐菜;资源、全州、灌阳的农户则爱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来鲜红艳丽,一个个胀鼓鼓地焕着光泽,入口一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开胃。吃后腹中有微火之感,浑身暖洋,如有风寒感冒,头上冒出细汗,不用吃药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到了严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叶煮酸辣椒茶,每月喝一两次来抵御风寒感冒。

资源属高寒山区,湿气重,所以乡村农户均爱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几个腌酸坛子。制作泡辣椒时,先将坛子消毒,用火烘干水气,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盐,把泡水酿制成香酸味。然后选择新鲜肥厚,带有光泽的鲜红辣椒,用剪刀剪去把头,不要弄破,晒半天或一天去了表面水气,即可将它放入坛内,放多少根据坛子大小和坛水多少而定,一般将辣椒放入坛中,以坛水能盖住辣椒为宜。坛盖盖好后,坛檐要放水,使盖子密封不走气。辣椒在坛子里泡至半个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坛子不走气,泡再久,辣椒吃起来都是香中带甜,辣中带酸,脆嫩可口,生津驱湿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难得的山野珍菜;如用来煮鲜鱼、豆腐火锅,资源有句趣语:“要你捆起舌头咽!”意思是吃这佳肴,不小心连舌头都被馋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头吃这美食,才不会将舌头咽下去。如今,资源的泡辣椒已走出农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批量泡制,投放市场,走向两广两湖,成为俏销的土品。

腌盐菜,泡辣椒人们见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一种侗家山珍“昆虫菜”,就闻之甚少,食之难得了。居住在龙胜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虫蚕作菜的习惯,他们称马蜂、蚂蚱为“无骨之肉”。马蜂(胡蜂)是山林中飞行的昆虫,尾部有毒刺,会蜇人。这种马蜂有一种在树上做巢,俗称“楼蜂”,或“油萝蜂”;一种在地下做巢,俗称“土地蜂”,或“鬼头蜂”。它们做的蜂巢均用树枝、树叶沫粘胶而成。巢内分若干个大小圆瓣,每瓣有许多小孔,雌蜂将卵产9-孔内,再用树脂覆盖,到农历七八月间,蜂蛹便长满孔穴。这时,侗家人先踩好点,到了晚上,便点燃柴草,将蜂子烧死,或以烟火将蜂驱赶走。然后摘取蜂巢回到家里,慢慢地将蜂蛹倒出。有的一个蜂巢可取蛹达一两斤之多。然后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马蜂蛹调炒得金黄香脆,一端上餐桌香气四溢,可谓是真正的山珍,绝妙的美味。用它来下酒,是难以品尝到的佳肴。如果用来做汤,那适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还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为最尊贵的客人,永远莫想得到品尝的口福。

另一种“昆虫菜”那就是蚂蚱。蚂蚱即黄虫,桂北山区有一种蚂蚱全身青色,头上长两条细长触角,眼睛特大,背脊与头连有三条黄线,翅羽长,内羽呈淡红色,体大如一中指,因为这种蚂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叶,山里人俗称它为“苞谷蚂蚱”而得名。夜间它常伏在苞谷叶上,一动不动。每到苞谷扬花,苞谷棒子吐须的时节,侗家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地里去捕捉这种啃食作物的害虫。有时一两个钟头就可以捕捉到一小竹篓。捉回后,把竹篓放进沸水中一泡,将蚂蚱烫死。这时烫死的蚂蚱竟然与海里的大虾一样,原来一身青色的蚂蚱,变得全身微红。然后将其头一扯,头带着肠腑全部被扯了出来,肚腹除潜留着黄爽的蚂蚱蛋外,一点污物都没有。再捏去脚和翅膀,便成了一砣微红的蚂蚱肉。这时有的人拿来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许青椒、食盐,出锅后色彩红绿俱备,香气扑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将蚂蚱放在一个钵头里,与大蒜、生姜、食盐、五香粉等混合一起,将蚂蚱腌泡半小时,让其吸进盐味。再将茶油锅放上炉灶上,油沸时将蚂蚱放入油锅里,见蚂蚱浮上油面,颜色稍有焦红,即可捞出放在盘子里,冷却后即可食用。这种油炸蚂蚱的香气,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讲的那样:“油炸蚂蚱最好吃,天上难找地下稀。”

这种侗家“昆虫菜”稀有独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难碰上几次。桂北的农家特色菜甚多,还有瑶家五香菜、笋干、干山菌等都是民间传统蔬菜,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适合大众的美味。尽管各种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农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独特的风味被人们视为珍馐。

十.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生姜

全州生姜块大肥实,老姜辛辣带香,子姜微辣生脆。具有健胃驱寒,发汗驱邪,温胃等功效,多用于感冒头痛,产后病等,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可治脾胃虚寒之胃痛、腹痛、呕吐等。泡姜温经止血,姜皮利尿消肿,均为临床常用之药物。用全州生姜制作的姜糖,姜片、姜汁等,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