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津芦台镇特产 天津宁河特产七里海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津芦台镇特产 天津宁河特产七里海特产更新时间:2022-12-15 20:17:19

一. 天津市 东丽区 十大酥

天津小吃

工艺:烘烤法

十大酥的制作材料:

精面粉2500克,蜜枣、净葡萄干、果脯、桃脯、瓜条、青梅各40克,青丝、红丝、桂花各25克,绵白糖1000克,熟猪油1200克。

十大酥的介绍:

天津风味筵席甜点。此点由川鲁饭庄一级面点师李成延首创,他根据山东面点制作的基本经验,借鉴京式糕点操作之长创制而成。因有10多种不同的馅料而得名。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有关行家的赞扬。

十大酥的特色:

外焦里嫩,香甜酥脆。

二. 天津市 和平区 孩梨

 孩梨,这里的“孩”音“鸭”,俗称“鸭梨”。孩梨曾是河北泊镇的。因其水土好,梨个儿大皮儿薄,色如黄金,脆甜多水,可贮存。但泊镇仅是一个滨河小镇,哪有交通发达的集散地——天津这么名气大呢?故称之为“天津鸭梨”,并出口行销海外,实际上是将泊镇的“掠美”而归天津了。不过,近年来由于果树技术的发展,天津确实已变成孩梨的产地了。

功效:孩梨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酸甜适中,清香绵长,脆而不腻,素有“天生甘露”之称。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在维生素B家族中堪称佼佼者。含糖量高达12%以上,可贮藏保鲜5-6个月。具有清心润肺、止咳平喘、燥利便、生津止渴、醒酒解毒之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近代医界用以治疗肺炎、呼吸道疾病、肺心病、高血压等症,疗效显著。还可以加工为罐头、梨脯、梨酒等高级食品和饮料。

三. 天津市 宝坻区 宝坻大蒜

宝坻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坻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百合科,葱属,原为野生,根茎小而瓣少。味浓甚辣。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得“胡荽”(即大蒜)带回长安。初在长安种植,唐朝以后传至北方各省。 宝坻种大蒜,文字记载最早在明万历年间《劝农书》上。清初,苏浙一带丝绸刺绣业用蒜汁向丝绸上沾巾花样,不污绢,不发霉,不变色,防虫蛀。传统绢花,亦非用宝坻蒜汁作粘接剂不可。因宝坻大蒜汁透明,味淡不熏眼,名誉大江南北,故非它不用。由此也促进了宝坻大蒜的发展。

1973年,宝坻大蒜种植面积列入国家计划,并向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出口。自此,宝坻红皮大蒜以其质量好,产量高闻名全国,并进入国际市场。

大蒜是烹制菜肴不可缺少的佐料,津菜馆将其切成凤眼片,与葱丝、姜丝合成“大佐料”用来炝勺,为菜肴增色提味。特别是爆菜更缺不了“蒜米”之香。凡熬鱼、烹制“下水”类菜肴都要放上大蒜以去腥味。

处于京、津、唐三市腹地的宝坻区是著名的“三辣”之乡,以盛产大葱、大蒜、天鹰椒闻名遐迩,而其中有“六瓣红”之称的宝坻大蒜最为有名,是津沽名优之一。

大蒜,古时称为“葫”,又称“葫蒜”。据说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种植的,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了。大蒜何时传入京、津一带,已难以考证,但从史志记载,明朝中期以来大蒜已在宝坻广泛种植,尤其沿箭杆河中游以下两岸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最适应大蒜生长,这里成为大蒜主产区。经过精心选育,宝坻大蒜的蒜头形状规则,通常是六瓣,蒜皮儿呈紫红色,故有“六瓣红”之称,而其味辣含香,是上等的调味品。清朝乾隆年间,江浙丝绸刺绣业发展很快,刺绣工匠发现用蒜汁向丝绸上粘贴图案,不但不污绢,而且不发霉不变色,还防虫蛀。宝坻大蒜因其蒜汁黏稠度高而成为江浙刺绣所用粘贴原料之首选,用在了手工业上。当时,每到大蒜收获季节,江浙一带的客商不顾路途遥远,纷纷通过水路到宝坻收购大蒜,箭杆河以及蓟运河等河道上大蒜运销船多得可观。宝坻大蒜不仅誉满江南,而且成为宫廷御品,上奉皇宫,一来食用,二来具有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大蒜性温,味辛辣,有下气、除风、破冷、解毒、散痛等功效。古代名医华佗曾用大蒜医病。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大蒜治腹泻、暴痢、吐血、水肿等病的记载。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证明大蒜有消炎、杀菌、止泻、利尿、降压、止血、祛痰等功效。而日常生活中,大蒜也是百姓必备的一种调味食品,尤其是吃饺子、炖鱼、凉拌一些菜食,都少不了用大蒜来调味,既可增加食欲,又可杀菌除瘟。冬食大蒜则可御风寒、防感冒。所以民间有“要健康,多食蒜”的说法。

古往今来,宝坻大蒜一直保持着名优的地位,而且在种植方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以施有机肥料为主,适宜无公害栽培,其蒜头外观和品质均属上乘,在市场上身价颇高,而且是馈赠亲朋的佳品,还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创汇农产品。

宝坻大蒜品种包括六瓣红和紫皮大蒜,其特点头大皮红,瓣紫肉白,辣度高,蒜汁多且粘稠,青霉素含量高,具有良好的杀毒灭菌防癌功效,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良品种、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2008年走上了1的餐桌,并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地域范围

宝坻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王卜庄、大钟庄、方家庄、大口屯、八门城、霍各庄、新开口、大唐庄、牛道口、史各庄、郝各庄、黄庄、牛家牌、尔王庄、新安镇16个镇,海滨、宝平、钰华、周良、口东、大白、朝霞、潮阳8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8′~117°40′,北纬39°21′~39°50′,保护面积1333.33公顷,总产量达9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宝坻大蒜以6瓣为主,茎盘上围成一轮,蒜皮为紫红色,蒜瓣洁白、均匀,鲜嫩多汁,口感辛辣,脆香浓郁,风味独特,肉质肥厚。2、内在品质指标:宝坻大蒜水分含量64-66g/100g、蛋白质5.25-5.3g/100g、脂肪0.2-0.3g/100g、还原糖0.13-0.14g/100g、灰分1.3-1.4g/100g、维生素C6.58-6.76mg/100g、氨基酸总和5.74-5.78g/100g、镁25.35-25.42mg/100g、锌10-11mg/kg、硒0.0415-0.0418mg/kg、钾4.39×102-4.42×102mg/100g。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宝坻大蒜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质量安全及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四.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天津乌豆

天津有一种小吃“乌豆”,其实就是煮五香蚕豆,也叫茴香豆。据说老天津卫“乌豆”属天穆村的最好。也有附会的传说:相传,乾隆爷沿运河微服南巡,舟至天津城北穆庄子(即今“天穆村”)泊舟登岸路过一店铺,闻香气扑鼻,引发食欲。店家头戴白色拜帽,笑迎来客,用荷叶托着热气腾腾的芽乌豆奉上。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南巡回归仍思之,复请店主穆氏进宫,专司煮芽乌豆,每日早膳必食之,遂成为宫廷食品。据说这就是天津“乌豆”的源起。

也有人坚持这种煮蚕豆的名字应写作“捂豆”,说是此豆卖时盛在一个木盆里,上面加盖棉套盖,越热越捂香味越足,故曰“捂豆”。可能此话有理,可是按天津话的变调规律,“捂豆”肯定还是要变成低平调的“乌豆”。以实音注字,“乌豆”不能说不是一个好选择。

说起来这“乌豆”也不是随便瞎起的。子弟书、鼓词《大西厢》莺莺有唱词道:“若老夫人知道了你千万别害怕,咱们娘儿们不打这场斗殴的官司有一点太窝囊——乌豆带面汤,破枕头漏了一点儿糠 !”咱就承袭莺莺小姐的话叫它“乌豆”,这里面的“文化味儿”不更浓了吗。

五.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杨家泊对虾

杨家泊对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严格审核,日前,汉沽“杨家泊”对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获得通过。这是继“茶淀”葡萄之后,汉沽获得的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介绍,地理标志是由“原产地名称”逐步发展而来的,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于农副土品、传统的工业产品和手工艺品等诸多领域。根据《商标法》,地理标志是指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杨家泊是历史悠久的水产名镇,“千亩对虾养殖基地”获国家级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水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证书。该基地还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进行反季节养殖,创造了对虾单位亩产1030公斤的全国第一纪录。该商标的成功注册将对汉沽的特色农业、旅游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带动就业机会、农民收入的增加。

六. 天津市 静海 白记饺子

白记饺子久负盛名,是天津传统特色风味食品。白记饺子制作精细,选用上好新鲜羊肉,剁成肉泥。适当加入鲜嫩白菜末、特制酱油、小磨香油等调拌成馅,面和好放软,制作成的饺子皮薄、边小、馅大,是群众喜爱的常用食品。

七.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北塘虾酱

“老北塘”家食白虾酱、麻线虾酱、对虾头酱、葱辣脆虾皮、虾油、及各种虾油小菜,选用渤海之滨老北塘海口原始流域的特色虾精制而成的。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碘、鳞等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品质天然纯正,味鲜香美,可增进食欲,堪称“北塘海味一绝”!

八. 天津市 津南区 天津猕猴桃

猕猴桃是天津三宝之一,是一种野生植物,可以入药,猕猴桃的特异之处,就是其所含维生素高出苹果数十倍,被誉为“世界珍果”。而猕猴桃则产于八仙桌原始森林,完全处于野生状态,营养价值很高。

九. 天津市 静海 雪白瓜子

白瓜子经机器筛选、人工手选达到出口标准。等级分为:-(10.CM-11.CM),A-(11.5CM-12.CM),AA-(12.5CM-13.CM),或其它规格。品质标准:色泽雪白,颗粒均匀饱满,水分9%,杂质0.5%以下。

十. 天津市 和平区 天津桃仁小肚

外观圆形,色泽金黄,清香味美,具有芳香醇厚和桃仁特有的甘香风味。

原料配方:猪肉100公斤香油6公斤五香面0.2公斤花椒面0.1公斤味精0.2公斤桃仁1.2公斤精盐4.7公斤鲜姜2公斤大葱4公斤酱油8公斤亚硝2克团粉50公斤白水24公斤

制作方法:

1.备料:去皮肥、瘦肉。猪膀胱。将肥、瘦肉用1厘米搅刀制成馅。

2.搅拌:先将团粉和水放入搅拌机内,拌匀后,再投入肉和辅料,搅拌5分钟。

3.灌制:将洗净的膀胱翻个,灌入肉馅,至七成满时,用竹签别好,大、小分开。

4.煮制:将灌好的小肚,分别大、小放入100℃的水锅里。大的先放入煮10分钟,然后放入小的再煮15分钟后,把温度降到85~90℃继续煮1.5小时,即可出锅。

5.熏制:将煮熟的小肚摆放在篦子上,放进烤炉内,每熏100公斤小肚,放红糖700克,锯末2.5~3公斤,将红糖和锯末拌好后,洒在烧红的铁板上,立即关闭炉门熏1~1.5小时,至红黄色时,即出炉,抽掉竹签即为成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