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合肥咸菜特产介绍作文 安徽的特产作文50字三年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合肥咸菜特产介绍作文 安徽的特产作文50字三年级更新时间:2023-02-16 20:31:43

一. 安徽省 合肥 瑶海区 合肥小龙虾

在安徽省会合肥,吃龙虾成为一种时尚。全市围绕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产业经济总值超20亿元。最近,该市荣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惟一在淡水龙虾领域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大龙虾产业的政策扶持、产业规划等综合发展措施的落实力度,把小龙虾做成了大文章。目前,全市现有龙虾养殖户8000多户,近3万农民从事龙虾养殖、捕捞、收购和运输。龙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8万亩,养殖产量突破1.5万吨,初步形成沿巢湖龙虾养殖产业集群。仅龙虾养殖一项,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小龙虾

龙虾美食在合肥也已成为一大特色餐饮。全市经营龙虾餐饮的大小餐馆已经达到4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年消费量8万~10万吨。宁国路、芜湖路、巢湖南路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龙虾街”,诞生了“十大虾王”,出现了“四大名旦”等优质龙虾菜肴品牌。

全市现有较大规模龙虾出口企业12家,年加工出口能力近3万吨,创汇4000万美元以上。预计今年合肥市龙虾经济总量将达20亿元。

二. 安徽省 合肥 瑶海区 麻饼

相传早在北宋时代,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风味可口。 麻饼又传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合肥人张德胜,被朱任为先锋,为了筹办干粮,张到合肥,特制一种大“金钱饼”,就叫麻饼,以饷水军,因此士气大振,击败元军,夺取采石天险。朱闻讯后,称之为“得胜饼”,张死后,被追封为蔡国公,故又称“蔡国公饼”。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为川点中的名品。[1]

椒盐麻饼的制作材料:

主料:皮料:面粉11.75公斤 麻油2.65公斤 饴糖5.9公斤 纯碱65克 撒粉1.25公斤 面麻2.5公斤心料:食盐0.25公斤 花椒面0.1公斤 瓜糖4.75公斤 川白糖9.5公斤 桔饼1公斤 麻油2.5公斤 饴糖3.5公斤 熟粉7公斤 蜜樱桃0.5公斤 蜜玫瑰0.5公斤 核桃仁1公斤

教您椒盐麻饼怎么做,如何做椒盐麻饼才好吃

1.制皮料:饴糖不能太浓,其温度以35℃左右为宜(以手检能“分岔”)。饴糖与麻油拌合后,下面粉与纯碱。视面粉的干、湿度酌量加水,一般可加水1公斤左右。加水后,再搅拌5~6分钟,用手稍摺叠,然后分皮。 2.制心料:先下各种花果料、川白糖、食盐和花椒粉,再下麻油,最后下饴糖和熟粉,逐次拌合,均匀即可。不宜多搅拌,以免使花果料成酱状。

3.成型:按皮40%,心60%的比例包心。用专用铁圈成型,然后打麻。饼面打麻应均匀,麻粒不能重叠;底面只打上少许芝麻,饼腰不能粘麻粒。打麻后即烘焙。

4.烘焙:用急火,炉温350℃左右。进炉时饼面在下,烘焙1分钟左右,翻面,再烘焙约1分钟,芝麻炸裂有声时,即可出炉。

质量标准 规格:圆形块状,饱满平整,打麻均匀,表面无疑结糖块。

色泽:表面棕黄色,边缘浅黄色,底部黄色,无焦斑。

组织:皮薄心多,剖面层次清晰,无杂质。

口味:香甜中有咸味和麻味,鲜美可口,风味特殊。

三. 吉林省 延边 图们 咸菜

咸菜是朝鲜族喜爱的佐餐食品,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萝卜、黄瓜、匠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段、块、丝,用盐囟上,然后再拌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等多种调味品,吃起来清脆爽口,咸淡适中,辣呼呼,麻酥酥,别有一番滋味儿。它以原料充足、制作简单、可伴酒、可下饭、价廉物美等特点而十分走俏,已成为风靡东北、打入关内的风味小吃

四.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什锦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泽光鲜而远近驰名。品种花样繁多,有麦兰腌菜、皮萝卜、腌豆腐、豆瓣酱、卜酱豆、卜蒜台、酱黄瓜、甜头、糟辣子、泡莴笋等,其中尤以麦兰腌菜及卜酱豆最具特色。麦兰腌菜以野生山地的麦兰为主料,配上胡萝卜丝加作料揉制而成,是无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带甜,脆嫩润口,自然的麦兰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卜酱豆采用山地黑豆,通过淘洗、蒸煮、发醇,加作料密封于陶罐中制成,是无工业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纯黑透亮,味道鲜美,咸里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产品畅销滇西北、供不应求。

五. 安徽省 合肥 包河区 大圩葡萄

大圩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包河区大圩镇自1992年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1600多户从事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800多亩,年纯收入1500万元,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200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露天栽培葡萄基地200亩,设施栽培(避雨设施)葡萄基地120亩,并先后引进了巨峰、米香宝、白玫瑰、美人指、青(红)堤、京亚等十多个品种。1998年,大圩镇经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了“大圩葡萄种植协会”, 2007年成立“大圩葡萄种植合作社”。大圩葡萄协会经常吸收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户加入协会组织。在葡萄种植发展已呈规模的新民、慈云等村相应成立了“分社”,会长、分会长分别由种植户民主选举产生。大圩镇葡萄协会现有会员326名,全部为当地农民种植户。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大圩镇葡萄协会发展日臻成熟,协会的作用已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经过多年的学习培训和经验积累,目前我镇农户已经基本掌握了葡萄种植的技术要领,全镇统一使用的无公害高效低毒防治药物和全面实行葡萄套袋技术,使全镇连续几年免去病虫害的侵袭,获得了稳产、高产、优质,全镇葡萄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左右,有效地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包河区连续五届“绿色大圩葡萄节”的举办,使得“大圩葡萄”已经名扬合肥及周边地区,大圩葡萄的“形肥味美”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大圩葡萄基地已成了天然的“农家超”,所产葡萄基本“足不出户”被游客现场采摘一空。部分农户远离种植基地不便现场采摘的,目前我镇已经和周谷堆水果批发市场和市内大型超市联系,在市场中拥有固定的销售摊位,并派出专人在市场内负责葡萄销售期间的管理,秩序维持等。

    大圩的绿色无公害葡萄品牌经过系列的营销,已逐渐被商家、客户、游客等认可,目前已形成产销两旺的势头。为了提高农民葡萄种植技术,我镇先后30多次组织会员到安徽农业大学和庐江桐大等地参加学习吸取经验技术,并聘请日本专家和安农大三位教授到田间低头授课八十多次,培训农民10000多人次,强化了种植户的科技种植意识,引导农户科学种植葡萄。同时,我镇采取了“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即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钟家煌教授和包河区农技推广中心十名农技人员长年驻守我镇,提供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采购,控制药物、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统一实行葡萄品种更新换代和引进新品种;统一实行无公害生产标准,通过努力,2004年大圩葡萄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环境保护总站的认证,给予“无公害标志”的使用权;我镇积极申报“大圩葡萄”商标并被认证,目前已使用“大圩”牌注册商标和统一的产品包装。

    近几年来,我镇乡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曾先后获得“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2007年,大圩镇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大圩――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被誉为“合肥市的大氧吧”、“合肥市民的大客厅”、“滨湖新区的后花园”。

随着五届葡萄节的举办,“大圩葡萄”在华东地区已富有盛名,葡萄价格也是一路飚升,葡萄种植地也由新民、慈云逐渐拓展到东林、晓南、新河等多个村域,全面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预计未来几年内大圩镇葡萄种植面积将增至万亩以上,东大圩将不愧为“华东吐鲁番”这一称号。

地域范围

“大圩葡萄”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东经117°18’48”–117°26’10”,北纬31°42’54”–31°49’11”,其北与淝河镇相连,西与骆岗镇接壤,南与义城镇比邻,东与肥东县隔南淝河相望。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长约9公里,包括大圩镇15个行政村,地域保护范围3568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特色:大圩葡萄在特定的立地环境条件下,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其葡萄鲜果表现为果穗紧凑,粒大、均匀、果粒整齐度为95%以上,果皮色泽莹润;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具有该地葡萄固有的风味和品质。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糖酸比为8~10∶1,特别适宜鲜食。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符合NY/T428 绿色食品 葡萄标准规定的要求。

六. 安徽省 合肥 长丰县 合肥大麻饼

合肥-饼

“合肥-饼”是合肥的四大名点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合肥-饼以白糖、冰糖为原料,配上青红丝,再和拌麻油做饼馅,用精细面粉做成饼状,并将馅包入其内,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炉炕制而成。这种麻饼面如蟹壳黄色,边沿泛白,吃起来脆而不焦,香甜柔软。

合肥-饼历史悠久。相传在北宋时期,合肥一带就用面粉制作一种铜钱大小、实心无馅的饼,其外还布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当时称之为“金钱饼”,为百姓逢年过节时常吃的点心。元朝末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在淮北地区爆发。合肥离淮北很近,也有很多穷苦农民加入起义军。在朱元璋的部队中,将领张德胜就是合肥人。朱元璋派张德胜率水军为先锋,攻打长江边的港口裕溪口。张德胜的水军都是家乡子弟。为了让士兵们吃得好,更好地战斗,张德胜命家乡父老制作一种以糖为馅的大“金钱饼”,称作麻饼,作为水军的干粮。水军吃着家乡的点心,精神振奋,一鼓作气地攻下裕溪口,打败元军,并乘胜攻下采石矶。这一仗为朱元璋不久后攻占集庆(今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非常高兴,称这种麻饼为“得胜饼”。

“得胜饼”在明朝,是最流行的糕点之一。经过五百多年的流传,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李鸿章的部属中有个叫刘东山的,辞官回乡,在合肥开了家食品杂货店。他雇佣几名糕饼师傅,对流传已久的“得胜饼”加以改进。他们将饼做得更大,加大馅的分量,表皮的芝麻粘得饱满、均匀。新麻饼上市后,购买者蜂拥而至,店家供不应求,买者只好排长队等待。刘东山见此情形,命人精制八百筒(一筒十只)送给他过去的上司李鸿章。李鸿章吃后认为此麻饼完全可以和苏州点心相媲美,又将它们分赠给朝廷的同僚。就这样,刘东山的产品一下便闻名全国。现在,合肥-饼仍是畅销全国的名点,在北京、上海、江浙等地仍可以购得。

七.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巍山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泽光鲜而远近驰名。品种花样繁多,有麦兰腌菜、皮萝卜、腌豆腐、豆瓣酱、卜酱豆、卜蒜台、酱黄瓜、甜头、糟辣子、泡莴笋等,其中尤以麦兰腌菜及卜酱豆最具特色。麦兰腌菜以野生山地的麦兰为主料,配上胡萝卜丝加作料揉制而成,是无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带甜,脆嫩润口,自然的麦兰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卜酱豆采用山地黑豆,通过淘洗、蒸煮、发醇,加作料密封于陶罐中制成,是无工业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纯黑透亮,味道鲜美,咸里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产品畅销滇西北、供不应求。

八.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冬菇鸡饺

冬菇鸡饺

材料:面粉170克,猪肉、熟鸡肉、水发香菇若干。

1、猪肉洗净绞成蓉,加入清水、味精、姜末和精盐,搅拌上劲成馅心,鸡汤加精盐、香菇片烧开先待用。

2、面粉加入食用碱及清水拌匀,揉透擀成磊薄面皮,叠好切成放形小面片。小面片中抹上馅心包成猫耳形状的馄饨,入沸水锅煮熟,碗里放调好味的鸡汤,将馄饨捞入撒入熟鸡丝,胡椒粉即成。

九.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芦溪咸菜

平和芦溪咸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和有吃蕃薯配咸菜的习俗。如今虽然蕃薯少了,白米多了,但芦溪咸菜依然是人们津津有味的配饭佳品。芦溪咸菜的原料是芥菜。芦溪镇地势高坦,土质松厚,种植的芥菜尤为鲜润。每年鲜芥菜收成后,当地农民经过挑选洗净,伴盐搓揉均匀,放入腌桶沤腌,最后放进陶罐密封腌贮3、4个月即成,到翌年的春夏之交,揭开罐盖,即刻香喷满屋。香味浓郁,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汤,味道鲜爽可口,有增食欲、助消化、减肥胖之功效。

平和芦溪咸菜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芦溪咸菜是福建平和传统名菜,香味浓郁,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汤,味道鲜美可口,有增食欲、助消化、减肥胖之功效。平和芦溪咸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平和芦溪咸菜产地自然条件独特。东是海拔1178米的内舰山,西是海拔1230米的锅子岽,南是海拔1089米的大尖山,北是海拔1530米的仙洞山,青山绿水,生长在这里的芥菜(制作芦溪咸菜的原料),经受霜、雾、露的滋润,虫害少,生长快,具有嫩香可口的风味。其次,选用的原料独特。经长期实践,芦溪咸菜选用大叶芥菜,此芥菜茎长、叶大、质柔软,又适宜种植,以其加工成的咸菜是其他芥菜无可媲美的。再次,腌制方法独特。芦溪咸菜腌制要经过砍菜、剖菜、晾晒、揉搓、贮存等工序,且盛菜的菜坛一定要选用永定苦竹瓷坛。正是这些独特的条件,共同孕育了独特风味的芦溪咸菜。

芦溪咸菜是福建平和传统名菜,香味浓郁,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汤,味道鲜美可口,有增食欲、助消化、减肥胖之功效。 芦溪咸菜早已远近驰名,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芦溪咸菜仍处于自制自食阶段,要品尝这一美味佳肴,只能到当地农家才能饱吃一餐。因此,许多人虽闻其名,却难品其味,芦溪咸菜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珍品。1993年,芦溪镇几个有识之士,创办加工芦溪咸菜的食品厂,生产真空锡箔小包装产品,结束了芦溪咸菜自制自食的历史,批量打进市场,丰富人们生活,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1993年,真空锡箔包装的“碧峰牌”芦溪咸菜,在全省名优品展销会上荣获“最畅销产品奖”;1997年平和县厨师郭泅标在参加全省饮食服务公司举办烹饪现场考评比赛中,以“鸡汤炖咸菜”这一道菜肴,赢得评委、专家“风味独特,甘酸甘甜具全,口感好,入口即化”的赞誉,荣获烹饪红案一级厨师的称号。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平和芦溪咸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十.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宾县 桔梗咸菜

桔梗咸菜

主料:桔梗600克

配料:芝麻35克

调料:盐20克,酱油25克,辣椒粉5克,白砂糖15克,醋35克,大葱25克,姜20克,大蒜(白皮)20克,香油10克,味精2克

桔梗咸菜的特色:咸辣酸甜,风味特殊。

1.

将鲜桔梗洗净,趁鲜时剥去外皮(干了不易剥皮),撕成几瓣,晒干;

2.

将干桔梗放凉水中泡12小时,泡软后捞出;

3.

桔梗用木棒砸成丝状,再放入凉水内泡12小时,以解除异味,捞出控干水;

4.

将桔梗丝放入盆内,加入盐、酱油、白糖、醋、葱姜末、香油、味精、辣椒面拌匀;

5.

盖严盖,放阴凉处,腌透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