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州清远特产美食 清远本地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州清远特产美食 清远本地特色美食更新时间:2022-12-14 04:26:29

一.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胜瓜

胜瓜,其实是老广对丝瓜的别称,说起这个别名,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未有列出此别名,当然外地的友人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皆因在粤语里“丝”与“输”发音相近,有所忌讳,尤其是喜欢玩“四方城”的朋友,更是不喜欢,因此,相传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些商家就取“输”的反面,将其称之为胜瓜啦。

胜瓜在夏季餐桌中,可是占重要地位。胜瓜的样子虽然不出众,可是胜瓜利咽喉,清音,解渴,利大小便,入肝肺经,老的胜瓜,又名胜瓜络,是风热感冒咳嗽痰多的用药。而胜瓜用作食疗,既可口,又有益。可用来煮、炒、蒸以及做汤羹。胜瓜味清甜,宜做清淡小菜,至于炒田鸡、鱼松、牛肉、猪肉、鸡丝还是其它肉类,悉随尊便,再高档些可炒石斑球或虾球。

其实大家对胜瓜可谓见惯见熟,那这个连州来的胜瓜与其它地方的胜瓜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首先,从外表上看,它的皮色较之为翠绿,头尾匀称;而切开后,其籽较细。经过同一时间煮制,与其它的胜瓜相比,口感清爽而甜,而其它的胜瓜则瓜身较淋,出水。据闻这与种植的农地土壤有关,一般的胜瓜喜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土壤,而连州市山地面积广阔,灌溉的水源都来自于山涧的泉水,无污染,土壤较“瘦”,加上地处广东与湖南的交界处,日夜的温差较大,使其出产的连州胜瓜久煮仍保持爽口的口感。

笔者很喜欢吃胜瓜那清甜的味道,爽滑的口感,尤其是烹制成汤菜,更显连州胜瓜的特别之处,“上汤浸”就是不错的选择,用大量的上汤,去将食物煨熟的方式就称之为“浸”。做法其实很简单,首先给上汤增加一些鲜味,用姜,虾仁,葱头数粒切碎,用油爆出香味。虾仁经油一爆,香味全都出来了,之后加清水,也可以是买现成的靓汤,倒入切好的连州胜瓜,由于平常的胜瓜会容易发黑,所以一般都是在汤差不多烹调好的时候再切,而这连州胜瓜则不会发黑而且清绿,所以事前准备好就行了。盖上锅盖,滚煮至熟,起锅,一道清爽味甜、很适合夏季吃的“上汤浸胜瓜”,就完成了。又或者烹制一道“咸姜茸炒胜瓜”,则是最简单最原味的食法。

要购买这连州胜瓜,就要去一些粤北食材店才有得出售,批发价都要6元一斤。选购连州瓜应选择鲜嫩、结实和光亮,皮色为嫩绿或淡绿色者,果肉顶端比较饱满,无臃肿感。若皮色枯黄或瓜皮干皱,或瓜体肿大且局部有斑点和凹陷,则该瓜过熟而不能食用。

二.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白茶

    当地人称“藤婆茶”。相传唐代刘禹锡任刺史时,见居民常有疾病流行而连州天山古寨的土著村民却极少染病,细问得知,他们是按“神婆”传下的秘方,爬上天山山顶采来叶面呈白色的一种藤叶,煎茶服用,以驱百病。刘禹锡便请来茶师,将这种藤叶制成茶饼,发给居民成为家居必备之物,使其清热润肺、解署消炎之功效造福大众流传至今。近年以现代方法精制后,又称白茶,其味先苦后甘凉,回味悠长。( 清远)

白茶、蜜枣、黄精酒被誉为连州“新三宝”。

白茶由藤婆茶树之叶精制而成。连州素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谓。万山丛中,白云缭绕,瀑泉众胜,林木葱茏。珍稀野生高山茶——藤婆茶便在这山高林密,水源洁净的环境里生长。

连州民间喜饮藤婆茶。酷暑天,藤婆茶树长势旺盛,乡民将茶叶从密林中采摘回来,洗净、晾干,用木碓舂匀春细做茶饼。舂茶很讲究技巧,用力过猛,粗茶叶会裂成大小不一的残片附在滑黏的茶浆中间。舂不烂,制出的茶饼就不精细,泡出来的茶便有涩味。有经验的师傅会将茶叶分类,粗、细、老、嫩按次序倒进木碓中,用力刚中带柔,直至将茶叶捣成细腻均匀的茶浆,然后用篾箍将茶浆定型、置烈日下曝晒一天,待水分稍干后放阴凉处风干。脱箍后,一片片山楂饼大小的藤婆茶饼便成型了。

盛夏,田间骄阳似火,农夫劳作体力消耗大,口渴难忍,此时,喝一口藤婆茶饼泡的浓茶,清凉甘醇,劳乏顿消。茶饼消炎、解毒、润肺,治喉疾功效上佳,故畅销不衰。

白茶,得之于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对这一野生珍稀植物的科学开发。藤婆茶叶的背面有一层白膜,经科学方法精制后,这层白膜非但不褪色,反而如一层白霜附在褐色的茶叶上面,增加了茶叶甘凉度。这种用“多利美”作品牌,以科学制茶工艺制成的品种繁多的“白云山白茶系列”,比传统茶饼味道更纯质量更高。

粤北连州人好饮茶,因此,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的发病率较之其他地区低。白云山制药厂在开发“白云山白茶系列”的过程中发现:藤婆茶叶除含黄酮类、水杨梅素、叶绿素、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锰”,锰在保持血管弹性、抗衰老等方面功效显著。

“白云山白茶系列”打开市场后,有出差北方的连州人,在星级宾馆饮的高档茶中,发现家乡白茶,一时喜不自禁。

三.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星子红葱

星子红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星子红葱是粤北山区连州市星子镇红壤耕地里才能种植出的特色农作物。是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特征

形态特征:约30cm高,葱头(鳞茎)多如大拇指粗且呈膨大状,成熟鳞片呈红色,嫩鳞片为紫色,葱油含量特高,香味浓烈,是中式菜肴佐料中的神品,也是妙用多多的中药。因当地红色土壤中含有特殊矿物质组合而致此特色物产具有在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特性。

现状

连州市星子镇农贸市场上的六、七家星子红葱购销点早已经炸开了锅。种植户和收购商开始查验红葱质量、称重、计价付款,最后分类包装、搬运装车,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目前国内市场葱蒜滞销,出口也受阻,但星子红葱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今年种植总面积达到18000亩,产量稳定,价格喜人。按葱头大小和品质不同,收购价在每公斤6至7元的幅度,产品热销至台湾、东南亚以及珠三角等地。部分经销商把星子红葱剪去苗根,挑选并包装成5公斤、7.5公斤或10公斤不等,价格卖到了9元/公斤。

地理标志

连州质监局从保护地方品牌出发,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通过推广种植规范、严格验收标准,一方面保证了星子红葱内在的产品质量,维持星子红葱这一物种品质的遗传,另一方面也引导购销户注重外在的包装和宣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星子红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连州市人民0《关于申请划定星子红葱产地范围的函》(连府函〔2007〕8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大路边镇、龙坪镇、西江镇等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星子红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连州市《关于申请划定星子红葱产地范围的函》(连府函〔2007〕8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大路边镇、龙坪镇、西江镇等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沙坊粉

 苍郁的大龙山孕育了清冽甘甜的大龙河。大龙河畔茂密的松林中有个山村叫沙坊,属附城镇管辖。沙坊村的历史很长,上溯到五代楚王马希范时代(907—960)。村中农户以精制颜色洁白、粉质细腻、久煮不糊、入口爽滑的切粉而扬名,连州人叫它“沙坊粉”。

    抗战时期,水运农副产品到广州的商贩船,频繁出入沙坊与连州之间的水道。行商争相前往沙坊订货,常令沙坊粉供不应求。而作为农副产品集散地的石角,更有“没有沙坊粉不成圩”之说。

    沙坊粉易运输、耐储藏,家常随意小酌,宴席精心烩制,风味各异。连州方言,祝愿日子红红火火谓之“起粉”。喜庆之宴,依例要炒沙坊粉,作为第一道佳肴上席。客人举筷之际,互相招呼:“起粉、起粉!”吉祥的祝福洋溢宴席之间。

    油炒沙坊粉丝,不加任何佐料,吃来柔韧爽滑,余香满口。制作方法为:将适量的盐放入混合了食油的温水中溶解备用,再把温水泡浸至柔软的粉丝放进烧红的锅内,淋备用油水,中火翻炒,边炒边添加适量的油水,以保持锅内粉丝温润为度。炒至粉丝呈油润色,即可装碟,入席。这道佳肴至今仍是席间待客的上品呢。

    沙坊制粉工艺不烦琐,但非常精细。米,要碾两遍,第一遍去米皮,第二遍去粗胚,再置大龙河中浸泡到提起来没有一滴浊水,手摸着爽滑才上磨打浆。浆以手指搓起来幼滑,不涩手为度,这样蒸成的粉皮才油润透明、洁白如纸。村中老人说,用大龙河水泡浸过的米,350克米磨成的浆便可蒸一层粉皮,别处不行。

    沙坊粉传人承继着传统制粉工艺。如今,全村有12户人家做沙坊粉,年制粉总量一半供有关部门作馈赠宾朋。连州市红楼宾馆与该村专业户石和平订有包销沙坊粉协议,宾馆餐厅用沙坊粉作早餐招待来宾,并将它作为本地名送给远道来连州旅游的客人。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六.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狗脑煲

狗脑煲以天麻等中药材料作汤底,加入生姜,以打火锅形式,放入狗脑滚熟即食,香滑可口,醒神补脑。由于一只狗只有一只脑,故此道菜十分珍贵。

七.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八.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茶叶

红茶、绿茶、苦丁茶、菊花茶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美食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招牌菜式如“水鱼(甲鱼)三味”:甲裙加杞子、桂圆、冬菇、瘦猪肉清炖,头、尾和爪红烧,肉切薄片配冬笋或菜胆生炒。一只甲鱼因应不同部位可制作出多样的风味。“炒水蛇片”:水蛇剥皮起去骨后切片。配鲜笋、碗豆等菜料生炒。极其鲜美爽滑。“野鸡卷”:肥、瘦猪肉分别切片,拌生粉及其他佐料,卷成圆筒形蒸熟后切成棋子状。再油炸成金黄色上碟,以汁淮盐蘸吃,甘香可口而无肥腻之感,是佐酒的上等菜式;“大良炒牛奶”将鲜牛奶混和鸡蛋清,加入蟹肉、虾仁、鸡肝粒之类炒制而成,鲜嫩软滑,浓郁可口。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其他如褪骨大鳝、六味烩长鱼、乐从鱼腐、均安鱼饼、龙江米沙肉、虾饼、大内田鸡、凤城酿节瓜、酥炸春花肉等,都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在吃法上,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的,为淡水鱼的烹饪,方式主要有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八种

全食是制作时去除内脏、鳞、腮而保留鱼的全形,制法又可分蒸、煎、炸三种。加姜丝、葱丝、料酒、食盐蒸熟再淋豉油熟油(经煮沸的花生油),名“清蒸”,以鲩(草)、鲮、鲫鱼为主。煎炸则各种家鱼均可,一般在煎、炸后加酒、豉油及少许调料再蒸或炆,可免燥热上火,又别具滋味。先炸后炆称“红烧”,与“清蒸”并为两种常见的制法。如将抹盐蒸熟的鱼(以鲩鱼和鳙鱼为主)配上酸荞头丝、酸姜丝及酸甜芡法汁,则为“五柳鱼”,也很常见块食是将鱼带骨切成骨牌大小,调味后以生粉拌匀,放进沸汤锅内浸熟,蘸豉油熟油和姜丝、葱丝吃,香滑可口,俗称“浸滑鱼”

片食是将鲩鱼或大头鱼(鳙鱼)的脊肉起出,切片,以筷子夹持在沸汤锅内灼片刻,再蘸豉、熟油和姜丝、葱丝吃,俗名“鱼片打边炉”,是最方便的一种吃法。若拌蛋清等配料猛火炒之,名“炒鱼片”;若将鱼片拌少许姜丝、葱丝加入白粥稍烫片刻,名“鱼片粥”

拆食是将大头鱼的鱼头稍煎之后,放进沸汤中浸熟,取出去骨,放汤加配料制成羹,名“鱼云羹”。将整条大鱼浸熟后去骨拆肉煮粥,名“鱼蓉粥”。

剁食是将鲮鱼(鲩鱼、大头鱼亦可)的脊肉剁至糜状,加配料和挞至起胶,再捏成丸状,名“鱼球”,蒸熟或沸汤浸熟均可,又可配其他佐料煎、炆、炒、炸、皆成美食

酿食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煎或炸熟后略炆即成

生食俗称"食鱼生",取鲩鱼(鲤鱼亦可)脊肉去皮及皮下红肉,抹干后以快刀切成蝉翼般薄片,再加入姜丝、葱丝、炸榄仁(或炸花生、炸粉丝)、酸荞头丝、蔬果(雪梨、莲藕之类)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味道鲜美爽滑。但由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近年已不如过去盛行

腌食实为制作鱼干,将扁鱼(鲢鱼)、鲮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晒干,蒸熟佐膳。味道甘香,耐嚼醒胃,比之鲜食,别具风味

此外,有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一是金榜牛乳,为雪白圆状薄片的咸乳酪,以水牛奶制成,创始于明代,味略咸而甘香,佐粥下饭有坠火功效;二是大良双皮奶,始制于清代,为甜炖水牛奶,碗面覆盖一层鲜奶煮制时形成的薄膜,食味清甜嫩滑,乳香浓郁;三是大良的嘣炒,为面粉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代,形似金黄色的蝴蝶,过去广东人称蝴蝶为嘣炒,故名;四是凤城鱼皮角,始制于清代,鲜鲮肉刮青加入精面粉搓匀擀薄作皮,鲜瘦肉松、虾仁、韭黄等作馅,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状,宜汤煮、宜干蒸;五是伦教糕,始制于明代,糕体雪白晶莹,爽软滑润而有弹性,食味清甜透凉;六是龙江煎堆,始制于明代,为糯米粉掺和大米粉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作馅的球状油炸年宵食品。( 顺德)

十. 广东省 清远 清城区 白切清远鸡

白切清远鸡选用重约2市斤的正宗清远子鸡,宰杀后吊干水,整只放入微滚的开水中以慢火浸煮至刚熟,取出即放入清净的冰水中,冷却后斩件上碟,以姜、葱、芫茜、油盐作蘸点佐食。此法胜在保持了清远鸡的原味,香、滑、爽兼俱,可算得上“清远第一菜”。广州的“清平鸡”正是以清远鸡为原料而名扬粤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