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宁县土特产有什么 甘肃宁县有什么特产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宁县土特产有什么 甘肃宁县有什么特产吗更新时间:2022-12-12 19:19:11

一.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陇蜜苹果

正宁陇蜜苹果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及周边县区,出口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6年末,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5.8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2.4万吨。形成了南塬30公里优质果品基地带;四郎河川65公里优质富酸苹果基地带;三嘉优质丰产基地片;北塬50公里优质示范带的果业发展格局。正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干湿冷暖分明,雨热同期,是北方落叶果树最佳适宜栽培区之一,被国家列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县。本县背靠巍巍子午岭,小环境气候湿润,境内自然植被良好,塬面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无工矿企业污染,生产的果品以个大色艳、香味浓郁、含糖量高、硬度大、耐贮藏而享誉四方。1997年秦冠苹果在全国果乡果品综艺品评会上荣获“葫芦岛杯”金奖;红富士苹果1996、1997年分别获得甘肃省第二届名优特林果产品鉴评会、首届林果产品展交会金奖。2004年、2005年分别获得了“陇蜜牌”商标注册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二.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永宁红提葡萄

永宁红提葡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的。永宁县的晚熟红提葡萄,粒大、穗大、着色好、含糖量高、耐贮运,是外销的一个优势品种。

永宁县地区土质为淡灰钙土,质地以沙壤为主,有效土层厚15—80厘米,有效积温3300℃,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202毫米,蒸发量1400—2600毫米,非常利于葡萄的生产,特别表现在葡萄糖分的积累,浆果的着色,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能够生产出品质一流的葡萄。

红提葡萄,红地球,俗称美国红提、大红球、晚红,欧亚种,1987年从美国引入。1996年引种宁夏,永宁县1996年引入,现已发展露地栽培面积1500亩,温室栽培1500亩。

永宁县的晚熟红提葡萄,粒大、穗大、着色好、含糖量高、耐贮运,是外销的一个优势品种。在2010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设施葡萄科技研讨会”上,永宁县红提葡萄喜获“全国设施晚熟葡萄”评比金奖。

三.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餱餱

宁县餱餱也称作“窝窝头”,一般是玉米面粉、糜子面粉经发甜蒸熟的甜食,其形状特别,为顶尖、底有窝,整体为圆锥形,吃起来有甜味。相传餱餱最早起源于周祖公刘时代餱粮之餱的孑遗,为古食物的活化石。其制作方法是用热水将玉米面粉、糜子面粉和成团,均分成大约10cm左右的面团,揉成圆球状,用大拇指按住底部不断旋转成深窝,顶部挤成尖状,外表酷似桃形,宁县农村地区较为常见。宁县餱餱营养全面,纤维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其中所含的玉米油,更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杂粮食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成为必点的一道佳肴。

四.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常津苹果

静宁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的静宁县治平乡大庄村,,占地面积40000㎡,固定资产4000万元,现有果品保鲜库61栋,库容量85000m3,可贮藏苹果50000吨,生产加工厂2个,分级、清洗、打蜡、包装流水线2条,年生产能力20000吨,配备有基地管理办公室和实验室,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具备必要的检测能力,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公司成现有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认证的出境果园21个,25400亩,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1个3300亩,2009年又通过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LGAP》的认证。认证的出口加工厂1个,和《GAP》产品加工厂1个,公司的生产和产品已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HACCP》体系的认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健全的检验检测设备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产品已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十多个国家。

公司主要产品有梨系列、新红星、花牛、富士系列、秦冠等品种。静宁苹果曾多次获得“中华名果”、“名优特新奖”等称号。公司“成纪富士被评为2007年国际林产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公司《金果》富士经国际第三方检测合格,评为奥运会餐饮原料供应企业,并获得了表彰奖励。2007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苹果经营优秀企业》,2009年被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静宁苹果无论在苹果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外观品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主要产品红富士.秦冠果面光滑,色泽艳,红中透粉,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Vc六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优质苹果标准,尤其是Vc含量高达9.32mg/100g,果实硬度8.6~10.89kg/cm2,极耐储藏,加上先进的储藏技术,保持了果品的原质原味。供货期限可达7月底。

五. 新疆 伊犁 伊宁县 伊犁天马

我国古代所谓的天马、西极马、胭脂马等名马,皆产于西域。"胭脂马"是指焉耆马,"天马"、"西极马"即乌孙马。汉武帝曾作《西极天马歌》云:"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千古传为佳话。

今天的伊犁马就是昔日"天马"乌孙马的后代。两千多年故去了,今日的天马又在伊犁草原上展现了新的风姿。新疆有首民歌中就唱道:"骑马要骑伊犁马"。伊犁马外表清秀灵活,眼大眸明、头颈高昂、耳小而灵敏、四肢强健有力 ,步履稳健,并且全身披着闪光的枣骝色的细毛。人骑在这种高头大马上,真是神气十足。伊犁马不仅有若人喜爱的外表,而且有跑得快、拉得多的特点。据测定,伊犁马跑一千米,只用了1分15秒4 。 伊犁马还是泌乳产肉的良马,其成年牝马除供幼驹哺乳外,每日尚可挤乳6-7公斤。马肉味美,还可加工制成熏马肠。

六.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正宁豆腐

正宁黄豆出粉率高,豆腐也很有名气。主要特点是洁白细嫩,吃起来柔中含刚,宜于烩炒,翻卷不碎,入汤不烂。在正宁豆腐中,山河镇的豆腐有“王中王”的美誉。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是正宁罗川镇人。一次,他想去看看木工鼻祖鲁班,但一时不知带什么作见面礼好,他看见自己案头的豆腐,心想,带一块自家做的豆腐去,鲁班一定喜欢,但怎么带?他想,人都说“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我偏要用马尾提着去。于是,他从毛驴尾巴上揪下来几根长尾毛,穿过一块豆腐提在手里,竟然提了起来。他坐在毛驴背上,一手抓缰绳,一手提豆腐,来到了鲁班门前,鲁班一见,惊得目瞪口呆……

传说归传说,正宁豆腐的质和味的确是名不虚传。

七. 甘肃省 白银 会宁县 黑瓜籽产品

黑瓜籽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可润肠、清肺、止渴、降压、和中,提神补脑。如生食还可以化痰涤垢,浓煎服用,能治久咳不止症。



黑瓜籽产品有:五香、奶油等多种味道瓜籽。

八.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正宁苹果

西北黄土高原拥有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气象指标,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苹果优生区。而位于其中的正宁县,又是这片区域中的最佳优生带。这里平均海拔1460米,平均气温8.3℃,降水量630毫米,无霜期180天,土壤主要为黑垆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县内和周边地区无工业区,全县无金属矿山,不存在大气、土壤和水污染问题,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环境质量和土壤质量均符合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

正宁县是“八五”期间国列22个苹果生产县之一;国家“十五”计划又将其列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县。县内所产长富、秋富、岩富、短富系列富士苹果和秦冠、玉林苹果,曾被国家、省、市3次评为金奖,8次评为银奖和铜奖。按果型、色泽、品质衡量,正宁县的果品80%达到优质果标准:苹果可溶性糖含量15.8%,可滴定酸含量0.35%,维生素C含量56毫克/百克,去皮硬度8.2公斤/平方厘米,色度红或条红。

1999年,在湫头乡、永和镇、三嘉乡等地建立的9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年产苹果2000多万公斤。正宁县苹果冠以“陇蜜”品牌,70%随产随销。优质果多销往广东、香港;中档果销往河南、内蒙、俄罗斯;三类果由当地加工,以瓶装果浆果汁行销西北地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正宁栽种苹果已有较长的历史。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修的《正宁县志》记载当时就种植有“苹菠果”,而据深入考证,所谓“苹菠果”也即“频婆果”、“苹婆果”,也就是苹果(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由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第200页)。1958年,县上成立果树站,引进国光、红元帅、黄元帅等品种,开始在宫河王录马鞍山、湫头滩、三嘉细嘴子湾试点栽植。1974年以后,除过国光、红元帅外,又引入大山红、青香蕉、鸡冠等品种,一些行政村在集体山场,个别农户在庄前屋后栽植。但规模小,产量低,属于粗放性经营,根本形不成生产力。1984年左右,县上又从山东招远县引进普通红富士着色系列,如长富2号、秋富1号等,实施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1988年,全县苹果栽植已达10万亩,后因管理不到位,生产技术差,病虫害防治能力低,栽植面积一度下降,徘徊在4~5万亩。

1994年至现在,正宁苹果生产基本处于稳定、良性的发展阶段。围绕“兴果、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栽植上规模,强化管理攻质量,系列开发增效益,使果业生产成为县上的后续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以山河至周家50公里优质丰产带、五顷原至永和20公里优质基地、三嘉万亩优质基地片、南原万亩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主的绿色苹果生产带已经形成。苹果生产已通过了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综合监测验收。二是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果园施肥、修剪、喷药、涂白、清园等5项周年管理指标均达到95%以上,示范园达到了100%;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喷施果型剂、覆草缠膜、拉枝扭梢、刻芽环割、节水灌溉等优质丰产新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促进了果品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高。三是产业开发走势强劲。果品生产基本上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全县已发展个体私营果品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各种果品70万公斤,加工产值350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建成50吨以上果库16座,30吨果库76座,10吨果库218座,简易果窖460孔,年贮鲜果500万公斤,保鲜增值70万元。成立果行21个,组建果品运销队39个,年运销量600万公斤,创利税20多万元。其中以正宁县陇东果品集团总公司最为突出。该公司包括基地建设部、服务保障部、加工部、贮销部4个部门,下设经销门市12家,纸箱厂1家,发泡网厂1家,10吨以上果库33个,总固定资产达150万元,2003年总产值1200万元,已成为正宁县果产业开发的龙头公司。

总之,正宁县发展苹果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具备生产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目前,全县苹果生产大户蔚然兴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2户、万元以上的有260户、5000元以上的达6750户。正宁县先后被国家、省政府授予“绿色长城奖”和全省“林果产业开发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蒸鸡肉

宁县蒸鸡肉属于庆阳的一奇一绝。在宁县南区早胜、良平等地较为常见。宁县蒸鸡肉一般选用的土鸡都是用五谷饲养的。因为用五谷饲养的鸡肉,皮质细嫩,口感独特。一般选用母鸡为制作材料,将鸡剥尽洗白,用刀剁成小块,用麦面、鸡蛋、香油、盐、姜粉等调料搅成糊状,糊了鸡肉,再用白面擀成面片摊开来,铺上肉糊,用另一层面皮盖了,边上堵一圈面棒,内一层肉,一层面,三四层后入锅蒸制,大约3、4小时后即可出笼食用。

鸡肉的蒸制是特别费时间,一般晚上制作好鸡肉入锅,每隔两个小时,需给笼屉里加水,待到将近天明时才可蒸烂,当然在售卖的时候,用大铁桶箍成的炉子下,一直需要用木柴煨火,保持蒸鸡肉的热度和香味。在售卖蒸鸡肉时,也很有讲究,在鸡肉各个部位的叫法也有所区别,一般有鸡头、龙杠、胸脯、马子、膀子、胯子、鸡爪和心肝肺等名称,顾客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去买。

宁县蒸鸡肉不仅味美,而且色佳。一般蒸制出来后,笼屉边上的鸡油将两层面底全部渗透,呈现着纯黄的香色,香味融入面中,鸡油面也黄黄的,中间夹着烂熟的少许鸡肉,吃起来软软的,柔柔的,美味可口。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凉皮

凉皮,宁县方言亦称“酿(音rang)皮”,是宁县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它虽是小吃,但既可主食充饥解饿,也可作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凉皮的做法与面筋有相似处,先将面粉用凉水和成面团,然后在清水中反复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滗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地盘内上笼蒸熟,晾凉后切成韭叶宽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或方块,随碗搭配。一碗晶莹透亮的凉皮,加上辣椒油、精盐、酱油、蒜泥、香醋等作料,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绵爽滑,口感细腻,回味无穷。盛夏酷暑,吃上一碗,不仅酸辣凉爽,柔韧开胃,而且解热消暑,有益健康。就在燥寒的冬季,吃一碗凉皮,犹如冰水灌肠,一凉到底,燥热顿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