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买特产的超市在哪里 苏州本地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买特产的超市在哪里 苏州本地特产专卖店更新时间:2022-12-13 23:12:24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煨鱿鱼

七都盛产鲃鱼。鲃鱼体侧扁或略呈圆筒形,体长三寸左右,小口大腹,细鳞、花背、白肚,肚皮上有小刺,身体涨大如球。

鲃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还具壮阳、和胃、温中补益之食疗功效,且肉质细嫩洁白,爽口有弹性,若烹调得法,其鲜美的程度比河豚鱼有过之而无不及。

鲃鱼的食法有多种,如先杀鱼去皮,洗净,取出内脏,保留鱼肝,用涮火锅的形式边灼边吃。鲃鱼最堪品尝的除了鱼肉外,还有鱼肝。鲃鱼是靠鳃呼吸的,并没有肺,其肝异常大而且细腻柔嫩,所谓"鲃肺汤"实际上就是以鲃鱼的肝为主料烹制而成的。据说清代乾隆帝误认为是鲃鱼肺做的,误叫为鲃肺汤,但皇帝既然这样叫了,也就一直叫了下来。清初诗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说:鲃鱼"剥皮去杂,洗净,先将肺同木花入清水浸半日,与鱼同煮"。由此可见,至少在明末清初已有人误以鲃鱼的肝为"鲃肺"了。

太湖名菜鲃肺汤蜚声海内外。1929年中秋,1元老于右任下太湖观赏金桂,途经木渎镇停舟小憩,就餐于乾隆年间创建的石家饭店。他见送上的"鲃肺汤"色彩鲜美,香气诱人,肉质异常鲜嫩,不禁赞叹:"才闻桂花馥郁,又尝美味香汤。"竟忍不住连要了三份鲃肺汤。店主石仁安得知这位"美髯翁"就是大名鼎鼎的于右任,连忙捧出文房四宝,敬求墨宝。于右任兴致正浓,当即展纸手书七绝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1990年秋,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到苏州考察,也为"鲃肺汤"题写了"肺腑之味"四字匾额。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苏笛

产于江苏苏州。采用天然白竹,以浙江省余杭县所产、成长3年以上的"腊竹"(冬季采伐者)最佳。自然干燥存放达一年以上,方能发音清脆,不易开裂。挑选其纤维坚实、圆正匀称、壁厚均匀者,截取自竹根以上2-3节的部位。经选料、烘烤、去皮、铰眼、上笛塞、定音、缠线、上漆等25道工序,其中校音的技艺对音准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东山湖羊

东山湖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山是湖羊的发源地,养殖历史已经有800多年。东山湖羊有其他地方绵羊所不及的遗传价值:成熟早、耐湿热、耐粗饲、宜圈养、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稳定等优良性状。尤其是其携带的多胎基因,使其繁殖性能远高于其他单胎绵羊品种。

“湖羊全身都是宝。”渡桥村民吴玉明养湖羊很多年了,他告诉记者,湖羊产的羔皮皮板轻薄,呈扑而不散,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是江苏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上被称为“软宝石”。

记者了解到,由于湖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之强世界罕见,不论是西北干寒沙漠还是江南炎热潮湿环境,都能饲养,对我国羊产业意义很大。早在1956年,国务院就有批文“湖羊是稀有品种,又是出口物资,应特别注意繁殖和发展。”历史上,苏州湖羊养殖达数万头,东山镇最高峰时仅种羊就有近万头,湖羊成为苏州名副其实的特色养殖的品种。

四. 江苏省 苏州 常熟 大唐葡萄

常熟市支塘丰联果品园艺场,园内种植葡萄规模280亩,2004年开始从事鲜食葡萄生产,其品牌谓“唐姐”,其主人是一名巾帼“唐雅珍”。

2006年“唐姐”葡萄园已经进入始产期,始产面积110亩,产收鲜食葡萄8万多斤,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2007年葡萄采收面积将达200亩,产出鲜食葡萄3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80多万元。

引进与自繁是“唐姐”葡萄园一大特色。引进优良的葡萄品种,以迎合市场需求,葡萄自繁是降低开发成本,低投入高产出的需要,这是开发者的一个共同特征。“唐姐”葡萄园共先后引进“醉金香”、“巨玫瑰”、“无核早红”、“夏黑”、“红罗莎、白罗莎”等欧亚系列品种近十只,引种面积近百亩;通过自我繁育引进品种,各自形成相当规模;其中,主栽品种“醉金香”50亩、“巨玫瑰”30亩、“无核早红”30亩、“夏黑”40亩、“红罗莎、白罗莎”30亩,自繁面积近二百亩。

现今葡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唐姐”葡萄打质量牌,以质量取胜。具体措施为:控制单产,提高甜度;小拱棚避雨栽培,实行套袋,减少病危害,以减少一半用药次数与量;增施有机肥,以有机为主,促进葡萄品质的根本提高;“唐姐”牌鲜食葡萄已申报为无公害食品,“唐姐”牌“巨玫瑰”获江苏省葡萄协会首届葡萄学术交流及新品种展示会评比金奖。2007年“矢富罗莎”葡萄获江苏省葡萄协会“中山杯”优质葡萄金奖。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这个素油也不能随便用,加工蕈油时一定要用纯正的农家菜油。基本的步骤就是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即成。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昆山琼花

“漫说天宫多玉树,不如仙馆一琼花”。被誉为昆山“玉峰三宝”之一的琼花,是我国古老的珍异花卉。

昆山亭林公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园内有琼花树多达500余棵,形成两片琼林,其中一棵高六七米、根部主杆有一抱,向上迅速分叉为密集的二三十枝手臂粗的树杆、冠径比一间屋还大的繁茂琼花树,已近350岁高龄,暂被认为是目前我国现存琼花树中最古老的一棵。

琼花的美,不同于雍容华贵、娇艳迷人的牡丹,不同于浓香醉人、傲霜怒放的寒梅,她是雅逸高洁,而又质朴淡然的。“她的连理交枝、花好如月圆,更符合昆山人的美好祈愿。”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 苏州五香酱肉

江苏—苏州五香酱肉,具有长方形,皮呈酱红色,均匀光亮,精肉略红,肥膘洁白晶莹,香味芬馥,肉质柔嫩,咸中带甜,入口即化,鲜美可口等。

制作:肉100千克 酱油3千克 绍兴酒3千克 精盐6~7千克 桔皮150克 八角茴香200克 葱2千克 生姜200克 白砂糖1千克 -50克。

1、取块:采用皮薄肉嫩,肥膘不超过2厘米,带皮的肋部肉为原料。先刮净皮毛,清除血污,割去奶头,切成每块10×16厘米,重0.8千克的长方块,并在每块上划成8~12条刀口,以便吸收盐分。

2、腌制:将盐和硝的-撒在肉块上,并在肉块表面擦盐,然后置于木桶中,经5~6小时后再放入盐卤缸中腌制。腌制时间视环境气温而定。室温20℃腌制12小时可,若30℃以上只需4~5小时,冬季气温低,腌制作1~2天才能腌透。

3、酱制:腌好的肉坯沥干卤水。锅内先烧开水,再投入香料、辅料,然后将肉坯下锅,旺火煮制,加入绍酒、酱油后,再改小火焖2小时,待皮色呈麦秆黄色时,在出锅前30分钟加入糖。出锅时逐块摆在盘里,皮朝上,趁热将肋骨拔出,保持形状美观,冷却后即为成品。

功效: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箬塌鱼

东太湖地区有一种鱼,只生米爿,扁塌塌,形象活象粽箬(裹粽子用的箬叶),大家叫它“箬塌鱼”。这鱼为啥生得这样怪呢?其中有段孝子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东太湖边有线两个,娘种菜,儿樵柴,相依为命,苦度光阴。一年冬天,老娘突然病倒了,病势一天比一天厉害,儿子急得心都要碎啦。家里无钱,儿子只得瞒着娘,把贴身皮背褡送进当铺,用当回的碎银请医赎药。医生搭过脉以后,说:“0的病,是常受饥饿引起的虚症,只要好好调理,定能转安。”接着就提笔开了张药方,又补充道:“此方需用一条活鲤鱼,先煎药汤,后以药汤烧鱼汤服用便可。”

那时,正值隆冬季节,冰天雪地,河面全封冻了,哪里来活鲤鱼呢?儿子沿着河岸走来走去,实在想不出办法,一咬牙,脱光衣裳,就躺到河面的冰块上。顿时,全身冻得象筛糠,嘴唇发紫,四肢僵硬,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想:只要能治好娘的病,冻死也甘心!儿子的一片孝心终于感动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立即差虾兵蟹将取来一条鲜蹦活跳的大鲤鱼,在儿了用体温熔出冰窟的当口,从洞口厾了上去。

儿子提了大鲤鱼,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一剖为二,半条煎药熬汤,半条鲜血淋淋,用纸贴紧,挂在梁上。娘吃了鱼汤,病真的好啦,说:“儿啊,难得你有这样一片孝心,天寒地冻才有这大鲤鱼,如今娘的病全好了,剩下的半条,你快放回河里去吧。”儿子听了娘的话,点头答应:“娘说得对,我这就去放生。”

半条鲤鱼放回了河里,说来真怪,沾水就活啦!它眨眨瞍,氓扇尾巴,游进了鱼群,从此,这一半就添了一种象粽箬的怪鱼,人们照它的形状取了个名字,叫“箬塌鱼”。

九. 江苏省 苏州 吴江 苏州刺绣

苏州的刺绣工艺以图案秀丽、色彩雅洁、针法多变而蜚声海内外、与粤绣、湘绣、蜀绣并列为全国四大名绣。苏绣能运用各种针法绣制各种不同题材绣品,特别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双面绣、更是刺绣艺术中的瑰宝。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慈姑

慈姑,也是苏州“水八仙”之一。这个名字真好听。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其叶像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就是说在慈姑每株的根部都会生长出十二个果实来,就像一位年轻的妈妈慈爱地哺育着自己众多的孩子,多么慈祥呵。慈姑又称茨菇、茨菰、白地栗、燕尾草。

苏州娄葑一带种植慈姑历史悠久,原分布在群力、葑红、葑塘、团结、金厍、二一四、金湖等村,斜塘、车坊水网地区也有种植。娄葑种植的慈姑主打品种为“苏州黄”。慈姑首推“苏州黄”,“苏州黄”慈姑特色是黄衣、果大、肉白、质地香糯,属于江苏省著名高产优质慈姑品种。

宋代学者苏颂曾这样描写慈姑:剪刀草茎干,其色深青,每丛十余茎,上分枝,开四瓣小白花,蕊深黄色,球茎大者如杏、小者如栗。食用部分为底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每株球茎可达10余个。球茎原有微毒,后经人们长期栽培改良,成为可食之物,用做蔬菜。据老农说,慈姑产果数有一定规律,常年一般一株慈姑产果12个,闰年就会得产13个。此现象在古籍《尔雅翼》中也有记载:“慈姑岁有闰,则生十三子。 ”这么说闰年必定是慈姑的大年了。

慈姑种植为单作或套种,一般在清明后将慈姑顶芽连同慈姑肉切下,用湿草铺盖催芽,10-15天出芽,然后插扦秧田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或套种至大田。慈姑生育期为190-200天,立冬至翌年3月均可挖收,亩产量可达800公斤。慈姑耐贮耐运,所以是冬春两季应市的主要水生蔬菜。

慈姑富有营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维生素C、胆碱、甜菜碱等。慈姑常作蔬菜食用,能烹调出“大蒜炒慈姑片”、“慈姑炒肉片”、“慈姑炒鸡丁”、“慈姑菌菇老鸭煲”等多种美味可口的菜肴。因慈姑略带苦味,烧出来的菜肴别有风味。慈姑一上市就有许多食品单位收购,有加工成时令小吃食品“油氽慈姑片”,金黄香脆,赢得人们的青睐。煮熟后的慈姑,剥皮后蘸糖当闲食点心,吃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慈姑也是药用植物。 《本草纲目》记载:“慈姑味甘、性寒。主治百毒,难产胎盘不出,捣汁服。叶,主治诸多疮肿,小儿丹毒,捣烂涂于患处即可消退。又可治蛇、虫咬伤,捣烂擦患处。调蚌粉,可去痒消痱。 ”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