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州土特产品市场 福州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州土特产品市场 福州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2-12-10 15:32:47

一.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潭鲟

鲟是甲壳纲节肢动物,蝤蛑科,即蟹类的一种,形状似蟹但扁而大,壳坚圆而微长,胸肢(脚)五对,最前一对叫螯,像钳子,粗壮有力,用于取食拒敌,最后一对扁阔似浆,适于水中游泳,中三对皆爪足,爬行用。鲟的肉味特美且营养甚富,中外人士无不能为宴席上的佳肴。而闽江口的川石、东岸、下岸、白潭、普井等地地产的鲟,肉味尤其美,称鲟中之最。因为此地的鲟常群木妻海滨泥沙中,闽江口是江海交界处,海水不那么咸,而且从海底到两岸多是岩地,这里的鲟,自孵化出来到长大,长期泡在半咸淡海水里,又常在硬板板的岩石上爬,所以爪钝肉实不咸,洁净又没有土味,当地人特称为潭鲟。又因其煮熟后甲壳皆无法与闽江口潭鲟相比。鲟冬季长得坚实满膏最佳,雌的比雄的尤佳。辨别雌鲟一般是翻看鲟的腹部作判断。雄鲟的脐狭长,叫尖脐;雌的脐圆润,叫圆脐。看底部线纹的深浅则知坚实与否,鲟壳两端底面透红也是丰满肉实的标志。鲟的营养成分丰富,大有补体固本的作用。大金鲟治小孩夜间遗尿症很有效。鲟在市场上的卖价很高,一只大鲟值上百元,所以捕鲟或养鲟为业的,大有利可图。闽江口捕鲟,一天两潮水,多采用倒小竹篓上铒,于退潮时预先安置岸 旁的土塍、岩隙诱捕,鲟爬进篓内就出不来了。( 连江县)

二. 福建省 福州 晋安区 福州油纸伞

福州油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采用油画、喷花、绢印等方法,图案以国画、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要题材,雅致美观。福州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如今,一把纸伞,总共需经过八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包括选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等步骤,因此,油纸伞现已成为赠送亲友,象征感情、友情隽永的绝佳礼物。

三.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民俗文化 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萧氏外科是由福建省福州市名中医萧治安先生及其子孙经过数代人百余年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具有福建本土特色的中医外科。

福州萧氏外科擅长中医外科中各种疑难重症的治疗,尤其善于应用草药施治疮疡皮肤病,对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的荨麻疹、湿疹、胎瘀疮、银屑病、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肤瘙痒症、妊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周围血管病、乳腺病等疑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萧氏中医注重整体治疗手段,内治阳症重于调理气血,而内治阴症重于滋补肝肾,外治则遵循与内治相同的医理,以热治寒,以寒治热,有风散风,有湿除湿,并根据临床经验加减用量。此外,萧氏中医外科使用的丸、散、丹、膏都源自家族祖传单方,其自制而常用的相关药品有大成散、百草膏、凤凰散、玉红膏、金花散、清毒洗剂等。

萧氏中医外科的创始人萧治安出身于行医的家庭,21岁时从事行医。由于萧治安擅用汤药、精丸、散、丹、膏,对于各种疑难杂症均能从整体治疗着眼、内服外敷,均能奏效,因而其在福州中医外科中享有盛名。萧治安不仅医术高超,还兼具高尚的医德,为病人与同行所称道。中年后,萧治安投资支持创办福州中医学社。新中国成立后还与厦门、汕头的制药厂合作,进行中医外科方剂剂型改革。

萧治安子女中承医业者有6位,而孙、曾孙辈中承继医业的有二十多人,均为福州中医外科的骨干。如今,福州市中心街区鼓楼区东街还设有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萧氏子孙也以其传承有方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服务于广大患者,成为福州市中医外科的支柱。

萧治安 (1884~1964)萧治安(1884~1964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年随父种植、采集草药,制作各种药材,自修医学,探研祖传医疗验方。21岁在福州澳桥附近开诊,名闻一方。治安继续钻研《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历代医学著述及名家医案,虚心向名医和有一技之长者学习,擅长汤药,精于丸精丹膏,对于外科疑难病症从整体治疗着手,内服外敷,常奏奇效。治安为人爽直,自奉甚俭,常解囊帮助乡邻,对慈善事业更是好施乐为,曾捐...... 详细>>>

四.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肉松

福州肉松,用猪精瘦肉、白糖、酱油、熟油制作而成,呈细丝状,食之酥脆可口、油而不腻,相传是清咸丰年间的厨师林鼎鼎所创,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州肉松是福州人传统的佐餐佳品之一。一碗白粥配肉松,清淡、美味又有营养,是许多福州老百姓的美好味觉记忆。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主产地。清咸丰年间,茉莉花茶就成为皇家贡茶,后大量出口海外,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茶”。2009年,福州茉莉花茶获地理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茉莉花茶清香馥郁,滋味甘醇,清新爽口,经常饮用可以清肝明目,延年益寿。

追溯历史

茉莉花几乎与古城福州相伴而生。

有史可考,在西汉时,八闽之地的山光良景里就可追溯出茉莉花存在的蛛丝马迹,那时花为花,并不与其他物质掺合配搭。然而深受土地滋养的人们,在精耕细作的劳动中领会了自然无私的馈赠,到了宋朝,聪慧灵敏的福州人开始将茉莉花与茶相融,制作出茉莉花茶。

曾经福州北郊的新店、战坂,南郊的盖山、城门,西郊的洪山、洪塘,以及闽侯的上街、侯官,都是著名的“花乡”。

六. 福建省 福州 仓山区 福州太平线面

细细的线面,像丝线一样,扎成一小束一小束,福州话叫“籽”。一碗线面用一“籽”也就够了。线面煮食方法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再一次沸后,即可捞起,抖干水后,即盛入碗内,与备好的羊肉 、番鸭肉 、上排等高汤相和,滴上几滴本地产的福建老酒,即成“鸭面” 、“上排面”,线面本身带咸味的,汤中毋再用盐。福州人管这叫“泡”线面,一个“泡”字,活龙活现,这也是一种饮食文化。线面在高汤中一是一,二是二,一清二楚,一筷拈起,牵丝挂缕,咬上一口,柔韧滑润,带起高汤原汁原味的鲜美,怎能用一个“好”字了得。

福州太平线面

材料:香菇排骨汤 炒好的胡瓜 熟鸭蛋2粒 福州手工线面1籽

福州太平线面做法:

1、事先准备好香菇排骨汤,将胡瓜切片放入锅内炒好,鸭蛋放入冷水锅中煮熟剥壳待用

2、将汤头装入大碗中,量要多些(线面很吸水),另起锅放入冷水烧开

3、放入一籽线面,看水再次沸腾,立刻将线面捞起放入汤头中

福州人吃线面,从小吃到大,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它。生日的时候吃线面,逢到明九、暗九(明九,如 9岁、 19岁、 29岁;暗九,如二九的 18岁,三九的 27岁,四九的 36岁……)正月二十九还得吃线面。客人来访、送别,娶亲、出嫁时要吃线面,生病的时候吃线面,坐月子的时候吃线面(丈夫也要陪老婆吃)……,直至死后在抬进棺材之前,还要喂最后一次线面。 据记载,福州线面生产,始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线面截面为圆形,细度为0.7毫米,长度为190厘米左右。一副对联曰:“金梭玉帛”、“牵丝如缕”,横批“巧夺天工”用来赞线面,当无愧色。

七.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县藤编品、芒编品、竹编品

主要品种有桌、椅、茶几、花篮、花瓶、果篮、菜篮等,花色品种可根据客户需要生产,主要供出口。目前,灵山编织竹制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

八.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蝴蝶干

蝴蝶干

平潭蝴蝶干就是贻贝干,也叫淡菜干,这种蝴蝶干福州基本上很少见,这是鲜大淡菜剖开后摊开晒干而,因形状似蝴蝶,所以说蝴蝶干,平潭,绝对正宗,比超市买的普通淡菜干要好的多,炖筒骨加点海带再加蝴蝶干,香得不得了,非常滋补。

“东海夫人”平潭海蝴蝶干是渔民到平潭青峰、白沙一带的深水礁屿,挑选壳长到16厘米长的鲜大淡菜,然后开壳取肉,剖开两片,洗干净后晒制而成。

蝴蝶干是上等滋补珍品,含蛋白质55%,糖分19.7%,脂肪7%并有无机盐、铁、碘、钙等多种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

中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贻贝能治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病、肠鸣腰痛等症,有滋阴、补虚、壮身、益神、固肾之效,产后妇女食用尤宜。部分贻贝还含有小珍珠,有解毒生肌效用。干品以清炖赤猪肉、排骨等为佳。

九.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 福州虾油

福州虾油:又称鱼露,系从鱼虾中提取的调味品。该油呈琥珀色,澄清明澈,味美香浓,营养丰富,具有鲜虾类的独特风味。

十.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菜头饼

菜头饼为福州传统佳点,选用该地方出产的白萝卜作馅料,清甜爽口,别有风味,是喜庆宴席常用的糕点。

原料配方:

皮料:精面粉25千克猪油3.75千克

酥料:精面粉17.5千克猪油8.75千克

馅料:熟精粉1.9千克糕粉1.9千克白砂糖9.5千克猪油2千克白膘肉7.75千克炒花生仁2.4千克鲜白萝卜1.5千克

炸制用猪油17千克。

制作方法:

1.制水油皮及酥心面团。

2.包酥:将水油面团切块、搓条,分成小块,逐块包酥,擀薄,卷成圆柱形,再擀薄卷5~6圈使呈螺纹状,用力平均切成两段待用。

3.制馅:白萝卜洗净去皮擦丝,加少量白砂糖拌匀,挤去部分水分备用。白膘肉去筋膜,切成细丁。将炒花生仁研碎加热。面粉、糕粉先拌匀后加入白膘肉丁、猪油搅拌成绵润的馅料。

4.包馅成型:将酥皮压扁包馅,再取少许萝卜丝放在馅料当中,将口包严,压扁,即成饼坯,放在铁盘上待炸。

5.炸制:将饼坯带铁盘放入油温80℃左右的油锅中,以文火炸制至110℃,待饼浮起时翻动,炸透炸熟,捞起沥干油,放置冷却后成品码层装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