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吕梁特产大曲酒 42度吕梁山酒的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吕梁特产大曲酒 42度吕梁山酒的价格更新时间:2022-12-09 16:05:16

一.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火烧

火烧是我省孝义具有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孝义火烧有咸火烧、糖火烧、菜火烧之分。

咸火烧是内包咸盐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时,若佐以葱花、大蒜、醋、酱油、盐、味精,更是美味可口。

糖火烧的制作将老酵、碱面和凉水一起放入盆内搅成稀糊,再倒入面粉和成团、面和好后,以手蘸凉水反复搓揉,直到面团光润时,盖上湿布饧30分钟。同时把红糖、芝麻酱、桂花搅拌调成糖酱。然后把面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搓成长条、切块、摁扁,再横着擀成五寸长、三寸宽的厚片,然后,左手(拇指在上,其它四指在下)拿着厚片的左端将面提起,再反腕向案板右方一甩(甩时劲头要匀,动作要利落),“啪”地一声横落案板上成为尺把长的面片。上面抹匀糖酱,用左手托起面片左端轻轻向外伸长,同时右手把面片由右向左卷成卷,搓匀后揪成面剂,捏成桃形,收口朝上摁成圆饼。按此法将其余面块全部做完。铁鏊在微火上烧热,涂抹麻油,火烧饼坯放鏊上烙烤,烤约5分钟,再翻过来烙正面(两面约烤10分钟左右)。随后放在烤炉中,用微火烤成酱黄色即可。

菜火烧有荤素之分。荤火烧猪肉或羊肉剁成肉沫,配以萝卜白菜,再加花椒、盐、姜沫、味精、葱,搅拌成馅。素火烧纯蔬菜绡拌调料。面用温水和起,放入苏打,揉均匀,盖上湿布饧30分钟。在案板上铺撒面粉,将饧好的面团放在上面,搓成圆条,揪成面剂,并摁成圆皮,包馅,揪去收口处的面头,再摁成圆饼,上鏊烙烤。

火烧的做法不一样,口味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它绵软不粘,香鲜可口,层次均匀,质地酥脆,宜于热吃。

二. 山西省 吕梁 中阳 柏籽羊

柏籽羊产于中阳县城关、枝河、暖泉、刘家坪、吴家峁等乡镇。这一带山石裸露,翠柏遍野,羊群常年放牧在翠柏林中,吃柏籽,饮山泉。其肉味道鲜美,有浓郁的柏籽香味,食而不腻,营养丰富,有暖胃健脾之功能。( 吕梁)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谷城县 石花大曲

产地:中国湖北谷城。

典故:相传古时有陨石坠落于此,石落之处涌起一股清泉,当地人们汲佳泉酿美酒,其酒风味独特。当年四楚霸王项羽攻打咸阳时路过谷城,放量痛饮,一醉方休。特点:清亮透明,芳香醇冽 ,回味悠长,进口软、落肚甜、出口香。

工艺:石花大曲在选料、制曲、发酵、制酒、养酒、勾兑等工序上有一套独特的工艺。所谓 “两次投料,七次蒸馏取酒,八次加曲下窖,分级储存,陈酿五年,精心勾兑”,只是 这一工艺的 简单概括。小缸发酵是石花大曲制作的又一特技,经过小缸发酵的母糟,老熟生香能够达到最佳程度。石花大曲在出厂前,还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地封养酒”。生产企业:中国湖北谷城石花酒厂。

奖项:1981年在全国清香型白酒评比中,名列第六

四.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开阳大枣

临县开阳大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枣红枣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临县红枣产地地处黄河中游河畔,山环水绕,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枣树历史悠久,据传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无史料可考。民国《临县志》记载:“克虎寨、小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八堡较为驰名”。清代以来红枣成为大宗出境之一,境内至今仍存活有成片的千年老枣树。本处生产的红枣个大、核小、肉厚、皮薄、色深红、味深,拉丝长是枣中的极品,是清朝时期的贡品。临县才子赵中元是乾隆皇帝的老师,曾将红枣送于乾隆皇帝品尝,皇帝赞不绝口。

临县开阳大枣,山西省临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由于纬度位置适中,气温高、光照足,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是全国红枣之乡,特别该县曲峪镇开阳村生产的大枣品质高,产量高,享有盛誉。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全县国土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万亩,属山西第二大县。临县属黄士丘陵沟窒区,她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公里,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公里,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适于枣树种植。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其中:多年平均大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均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多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全县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延长,相差3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正是枣树发育旺盛的时期,因而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生产情况近年来,临县确立了红枣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土地、林业政策,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3万亩,挂果35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成为全国红枣之乡。

临县红枣栽培可以上溯到西汉年间,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索达干枣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开阳较为驰名”。多少年来,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种植经验,近年来,加大了红枣的高科技管理力度,在红枣的综合管理、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广大枣农普遍掌握了扩穴施肥、炮震松土、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高接换优、防雹增雨等综合丰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地理标志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山西省临县曲峪镇绿色开阳红枣专业合作社申请对“临县开阳大枣”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8月3日准予登记。

地域范围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开阳大枣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35'—111°44',北纬37°46'—37°40'之间,南北长36公里,东西长8.8公里,总面积14467公顷,辖曲峪镇、丛罗峪镇、碛口镇的索达干村、高家塔村、马家塔村、马家圪垛村、上咀头村、黑水沟村、马家洼村、马家庄村,共3个镇,65个行政村,年产红枣9580吨。该区域东邻石白头乡、刘家会镇,西接黄河,南邻碛口镇的高家山村、大峁上村、后山村,北邻兔坂镇,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700-1057米。开阳大枣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是14467公顷,总产量95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方面,临县开阳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有“开阳尺八大姆枣”之称;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内在品质方面,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在56.6克—58.3克之间、脂肪约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约0.01毫克、18种氨基酸总量约为2014mg。产品安全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德山大曲系列酒

德山大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山大曲

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山街道办事处、樟木桥街道办事处和石门桥镇现辖行政区域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因古有与尧舜起名的善卷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他辞帝不受,归隐田园,德播天下。《善卷祠记》中留下“德山苍苍,德流汤汤,先生之名,善积德彰”之佳话,成为德文化的渊源。德山酒从历史文化悠久的“德文化”中发端。历数千余年的兴衰轮回,具备了独特的酒文化魅力,得以流传至今,飘香于世。“德山大曲”创制于20世纪60年代,由常德市酒厂(湖南德山酒业的前身)取当地“莲花池”优质水,以糯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生产。属浓香型大曲白酒,芳香浓郁,入口醇和,绵软甘洌,回味持久。1963年、1984年、1988年三次全国评酒会上获得银质奖,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92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国际酒类饮料博览会上获银质奖。早在唐代以前即有“贮精粮,甑甘醇”的叙述。明嘉靖年间(1522-1566)撰《常德府志》则载有崔婆酒:“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及于清代,常德城中“马万隆”酒坊所产谷酒最为有名,称“德酒”,以后又有“周恒益”、“陈和顺”等酒坊多家,至20世纪初,城中酒坊多达72家。

常德德山大曲酒厂:德山大曲系列酒。( 常德)

六.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汾甘草

汾甘草:驰名中外。

见喜乡:汾甘草。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青溪大曲

贵州—青溪大曲,其酿制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经与矿泉水加工处理后,置入特制的地窖中长期存放,然后才精制成成品出厂。

青溪大曲具有纯净透明、芳香浓郁、清冽甘甜、回味悠长等特点。

文化:贵州的酿酒起于何时?据现有资料,可知早在二千一百年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元处不飘美酒香。据文献载,当时贵州一带就生产一种拘酱酒了。汉代,贵州的酿酒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史载,汉武帝曾品尝过古仁怀产的酒而大加赞赏。南北朝时期,这里已能酿出酒精浓度较高的酒。隋唐五代时,又出现一种“女酒”。古代是指煮酒的女奴,后渐渐为酒之名。宋代朱弁《曲淆旧闻》就记有当时的二百种名酒。而产于今贵州一带的“牂牁酒"和”“风曲酒”已颇负盛名。元明以后,特别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在清初的小说名著《镜花缘》里,记有当时全国的五十余种名酒,其中就有贵州的苗酒和夹酒。关于苗酒,乾隆《贵州通志》说,主要产于都匀府各属,为苗族、布依族人民酿造饮用,它“色红而味醇厚”。李宗(日方)《黔记》说,夹酒以粮食为原料,“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其它如钩藤酒、刺梨糯米酒等也各具特色。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仁怀“茅台春”、“茅台烧”,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发展成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贵州的名酒,不论是数量和质量,还是风格和特色,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真如清代学者、诗人郑珍所赞誉的:"酒冠黔人国"。贵州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名酒之乡。

功效:味苦、甘、辛,性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可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八.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兴县油枣

油枣

油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C和蛋白质、糖类、有机酸、脂肪及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铁、锌、磷、钙、硒与微量元素,是传统的营养滋补和医疗保健食品。

油枣外形特征为个大、长圆形,色泽暗红,与其它枣相比具有含糖高、有油性、香脆甜、口感好、可鲜食、宜贮存、制干加工等特点,可加工干枣、乌枣、蜜枣、枣茶、枣汁等多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北巡,食此红枣,香甜细腻,口称神品。从此,兴县油枣成为皇帝必食的膳品。1996年,兴县油枣在全省林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山西省十大名枣之一。

九.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兴县黄豆

兴县黄豆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兴县黄豆呈圆形状,极象鸡肾脏,当地俗称为鸡腰子黄豆,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质、脂肪,是制作豆油、酱油、豆制品的最佳原料。

兴县黄豆因其呈圆形状,极象鸡肾脏。当地又俗称为鸡腰子黄豆,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质、脂肪,是制作豆油、酱油、豆制品的最佳原料,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科学鉴定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为17.91%,蛋白质含量高达46.2%以上。经豆制品生产厂家化验,兴县黄豆出腐竹率为46.5%,比一般品种高5.31%,在我国南方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年销量达2000万公斤。

兴县黄豆产品2000年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获山西省名优产品称号,并通过山西省地方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十.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锄片饼

临县的油饼样子犹如锄地用的铁锄片,呈半圆形。吃起来“里酥外脆,黄呈两面,汕而不腻,形似锄片”。 锄片饼是临县城关街头卖的一种传统烧饼,也叫油锄片。很久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因其形状酷似农夫的锄片,故名锄片饼。

油锄片,又名杂酥烙饼,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江苏省甘泉进士黄廷范莅临临县任知县,来时尚带有一本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国食谱》。上任后,吃了几次临县的发面饼子“国图”。认为有必要对它进行改造,遂邀请临县知名厨师汇聚县衙,让厨师们模仿《隋国食谱》中的烧饼法对“国图”进行改造,而《随国食谱》中的烧饼法则以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为特点,既师承江南古法,又掺进北方风味。众厨师听完知县的要求后,都面有难色。一位姓周的老厨师细细思量,慢慢琢磨,终于想出了办法。他说;咱家临县的香草莫过于磨合,油香莫过于黄芥,以禾油擦酥再加磨合少许,清香美味。油而不腻。临县世代以农为本,咱将“园图”一切两半,形似耕作之锄,再将饼子的两面烤黄,象征黄土,风味独特,外示地方特色。又兼有江苏“两面黄”、“内插酥”的特点。众厨师听后无不拍手称好,黄知县也频频点头。并让周厨师带领众厨创制此饼,周厨师与众厨师密切配合,经过数十次的试制,新型油饼问世了。黄知县吃后,连连称赞、一看油饼的形状,随口说:此饼就叫“油锄片”吧;城内百姓得知周厨师创制出油锄片的消息后,奔走相告,纷纷前来索购,一时传为美谈。此后,饼铺看到油锄片如此诱人,就纷纷学习仿制,一直流传至今。

经过数代厨师的努力,油锄片的制作已达炉火纯青。1936年4月,红二十八军、二十五军团在白文镇会师后,当地百姓为了慰问红军,专门制作油锄片,送给红军,红军首长吃后,赞不绝口,并说可与江苏“黄桥烧饼”相媲美。抗日战争年代,曾作过八路军的干粮,深受驻临中央机关及晋绥兵工厂的称道。

油锄片的原料为白面10公斤,禾油0.75公斤,碱面0.1公斤,蘑合、茴香少许,食盐适量。制作油锄片,首先要“酵面引”,酵面也就是引子。酵面引又称为“起子”、“酵头”。制“起子”先把面和匀,放在盆里,置于暖热处发酵。和面时要掌握好水温,一般是冬热夏冷,春秋温和。“起子”发好后,再和死面团,然后把死面兑在“起子”里,反复的揉,直到揉匀为止。“起子”与死面的比例为“起子”40%,死面57%。面和好后,放盆中“醒”会儿,接着制酥面,酥面中加3%的白面,加0.2公斤黄芥油,上锅炒成黑红色,再放入蘑合、盐,拌匀即为酥面。一切准备就绪后,取出面团,读光、揉筋,擀成05公分厚的长形面块。把制好的酥面擦上、卷起、切块,擀三大剂三小剂子,包时大剂在外,小剂在内,各蘸三次禾油、盐、蘑合,然后和成圆形,用刀旋出丝来,并将圆饼坯一切为二,一个宽二十公分、长二十七公分椭圆形锄片坯即做好了。做好后,正反两面油,即可上炉。把铁鏊放火上,鏊上洒少许清油;将饼逐个放入铁鏊内,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匀,散在四周。等到底面发黄时,逐个翻过,用文火慢慢烘烤,烤到火色均匀,饼面微鼓时,移入火膛边缘烘烤,约三分钟后即熟。

这样做成的油锄片,色泽金黄,外形独特,芳香扑鼻,人们以吃揭鏊饼子为快事。油锄片不但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风味小吃,而且是临县人访亲问友的礼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