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荆州特产有限公司 荆州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荆州特产有限公司 荆州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更新时间:2022-12-14 10:02:04

一.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三全”宴

 年三十的团圆饭,湖北人的“三全”宴可吃得相当讲究。年夜饭中,一般要用“三全”,即全鸡、全鱼、全鸭,还要有“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为了避免菜变凉,近年来湖北们习惯在年夜饭的桌上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有节日气氛。

    鸡在年夜饭中并不算什么新奇的菜式,不过湖北人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比如他们习惯在过年的头一餐喝鸡汤,这象征着“清泰平安”之意。鸡的哪个部位归谁吃也十分讲究。据说家中主要的劳力则要吃鸡爪,意味着来年可以“抓财”,而年轻的学生则需要吃鸡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飞,而剩下的人则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

    除此之外,在荆州、沙市一带,人们在新年的第一餐中必吃鸡蛋。这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人们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寄予“吉祥如意”的希望。如果有客人登门拜访,则需要准备几个又嫩又滑的荷包蛋,这样他们便可以在来年中“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二.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红烧野鸭

红烧野鸭是洪湖的一道名菜
其制作方法:以洪湖产野鸭为主料,配以白糖、麻油、猪油、绍酒、硝水、精盐、姜片、椒末、蒜白、香葱等佐料。旺火炒炙、焖火烹制
其特征:汤浓汁稠,色泽红亮,看起来便极为诱人;入口后则具外热内嫩,味鲜汁美,香甜酥润,食后余香满口的特点,另外,它还兼有脂肪少,蛋白质多等特点。可谓洪湖别具一格的传统名肴
此外,洪湖还提供用洪湖水生动植物做成的美味佳肴。野莲汁、野藕汁、红心咸鸭蛋、野莲粉、野藕粉会让您品尝到纯正的天然味道。野鸭、贝类、鱼鳖、莲藕、蒿荣、菱角等绿色食品使游客领略到这方鱼米之乡的魅力。( 洪湖)

三.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监利荆江鸭

监利荆江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荆江鸭以成熟早、产蛋多、善觅食、抗寒耐暑、适应性强而闻名,盛产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核心产区监利县位于荆江北岸、江汉平原南部,西与江陵接壤,北邻潜江、仙桃,东襟洪湖,南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境内沟河纵横,湖塘密布,多产鱼、虾、螺和泽草,湖区农民素有养鸭传统,光绪初年即有记述,实际养殖年代更为久远,经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形如野鸭、适应性强、产蛋率高、鸭肉鲜嫩的蛋用型地方鸭种。野外放牧饲养的荆江鸭,以湖草、河虾为饵,蛋品质好,加工制成的红心盐蛋,因蛋白极白,蛋黄艳红带油,被誉为咸蛋中的极品。

产区地广田多。监利全县总面积3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1万亩,其中水田112.65万亩,占65%;旱地60.45万亩,占35%,种植以水稻、麦类、豆类为主的多种农作物,养鸭饲料充足。此外,全县尚有水面19.5万亩,沟河纵横,湖塘棋布,盛产鱼、虾、螺和泽草,有较多的天然饲料。

据调查,监利县汴河镇合理村,在清光绪初年就已喂养当地麻鸭,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长期的喂养过程中,广大鸭农十分注意选育鸭种,解放前就有自繁自养的习惯,并积累了选优去劣的经验。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荆江鸭。

申请人: 监利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监利荆江鸭主产于监利县,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2°35′— 113°19′、北纬29°26′—30°12′之间,共23个乡镇场。具体范围为:南临长江,与湖南华容、岳阳交壤,包括大垸、红城、容城、上车、朱河、尺八、三洲、柘木、白螺等9个乡镇场;东跨洪湖,与洪湖市接壤,包括桥市、棋盘、汴河、福田、分盐、龚场、网市等7个乡镇; 西接江陵,包括程集、汪桥2个乡镇;北依东荆河,与潜江、仙桃接壤,包括黄歇、荒湖、新沟、等3个乡镇; 中部有毛市、周老2个乡镇。核心产区总面积13.72万公顷,年饲养监利荆江鸭300多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母鸭头型清秀,颈长灵活,背平直,腹宽深,全身羽毛紧凑,个体细致结实。上喙呈石青色,下喙及胫蹼为橙黄色。公鸭头部为翠绿色,有金属光泽,颈脖粗壮有力。 2、内在品质指标:鸭肉营养丰富。每百克去皮胸腿鸭肉含蛋白质≥20%,实测21.3%;氨基酸含量≥19%,实测20.8%;脂肪≤4%,实测2.26%;胆固醇含量≤1g/kg,实测为0.72g/kg。 3、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执行NY/T5261-2004《无公害食品蛋鸭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 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 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

四.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笔架鱼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江它处水域既无此鱼,也无有“笔架鱼肚”。当地民间传说:笔架山下有座鱼宫,宫里住首一位鱼王,凡是到此朝拜过它的鱼,都会得到笔架山形的大鱼鳔。 鱼肚,又称“鱼胶”,是用鱼类的鳞、皮、骨、鳔作为原料制成的动物胶或明胶。大 黄鱼、等鳔胶是直接干燥制成的鱼胶,除用作工业原料外,供食用的叫“鱼肚”。 石首笔架鱼肚则是采用长江石首段水域0产的鱼鳔制成的一种珍贵食品。 鱼,即 “笔架鱼”,这种鱼体型较大,长达一米左右,一般重七、八斤,大者二十多斤。背部 呈灰白色,腹部白色。

鱼体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细刺少,能烹制多种美味 鱼肴。鳔个大肥厚,营养丰富,鱼鳔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红色纹理,酷似屹立 在长江岸边的石首笔架山,故得名“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外形精美,色泽白中带绿,晶莹可爱。晒制好的鱼肚犹如玉雕。一般一个鱼 肚二两左右,大者可达半斤。烹调大师用笔架鱼肚可烹制出“鸡茸鱼肚”、“虾仁鱼肚”、 “海参鱼肚”、“红烧鱼肚”等多种佳肴,皆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价值甚高。

湖北省石首市新厂镇、横沟市镇、小河口镇、东升镇、调关镇、桃花山镇、高基庙镇、团山寺镇、高陵镇、南口镇、久合垸乡、天鹅洲经济开发区、绣林办事处、笔架山办事处14个乡镇办开发区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纪山米

纪山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纪山米”产于古楚都所在地的荆州区川店、马山、纪南、八岭山、李埠等地,因其灌溉水源为纪山泉水而得名。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记载:“潭石车黯黑,一泓青碧,不涸不盈。”自古以来,当地农民用此水灌溉稻田,稻谷米质青润如玉、清香可口,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并含有锡、钙、锰、铁、锌等丰富的微量元素。

“纪山米”产于古楚都所在地的荆州区川店、马山、纪南、八岭山、李埠等地,因其灌溉水源为纪山泉水而得名。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记载:“潭石车黯黑,一泓青碧,不涸不盈。”自古以来,当地农民用此水灌溉稻田,稻谷米质青润如玉、清香可口,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并含有锡、钙、锰、铁、锌等丰富的微量元素。

2013年,湖北万福祥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纪山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荆州区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产品。湖北万福祥米业有限公司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集镇,是一家集稻谷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米业公司。

公司建立之初,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订单经营。2012年,公司与15个村5000多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订单面积4万亩。为提高科技种植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增加种植经济效益,公司引导农户提高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水平,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粮食上市后,公司严格按订单收购,切实让农户获得实惠。2012全年公司订单收购稻谷5000万公斤,直接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带动农户5000多户,户平均增收3000多元。通过订单生产,公司调整了当地的粮食品种结构,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农户实现“双赢”。 公司按合同收购基地生产的优质米后,加工成小包装“纪山米”,每袋15公斤,销往荆楚大地。

荆州市荆州区纪山米产销协会

11537756

六.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太阳鸡

湖北省荆州区川店镇的东南部有一个太阳村,这里西连古松,北处紫金,南接马山镇浩林村,东临荆门纪山镇郭店村。太阳村总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2200亩,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7人。如今的太阳村,拥有10万套富阳种鸡场,年出笼300万只的肉鸡生产基地,年生产3万吨的富阳饲料厂,年屠宰分割1000万只的家禽屠宰加工厂。此外,还有农业部科技示范县试验示范生产基地,禽业10万套种鸡场。

太阳村的经济发展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已初步形成了集种鸡、孵化、养殖、饲料加工、肉鸡分割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如今,太阳村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专业养鸡第一村”等诸多荣誉。

七.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酥炸春卷

    “春卷”是荆州城区春节期间宴请宾客的民间佳肴。杜甫曾有“春日春盘细生菜”的诗句。“春盘”是用薄饼卷蔬菜的食品。明清以来,春盘便逐渐演变成了“春卷”。    


   有关“春卷”还有一段趣闻。传说京城有僧人来江陵一座庙宇住时,闻到隔壁酒店炸春卷的香味,按捺不住,便破戒跳墙饱食了一顿。故有“春到江陵卷异香,无怪高僧跳高墙”之说。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红白莲

莲子富含淀粉、蛋白质、钙、磷、糖和多种维生素,乃滋补佳品,自古就有“南莲北参”之说,足见其营养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除,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香之气,得稼墙之味,乃脾之果也”。以莲肉做成莲羹,甜食和蜜饯,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用莲子作为中西糕点及佳肴的配料,或者制成罐头,清香滋润,营养丰富,用莲芯入药,袪躁生津,健脾保胃。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莲子也自然成了夏天的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家煮上几碗莲子汤。与家人一起渡过这炎热的夏季。。。

九.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再生稻米

洪湖再生稻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洪湖再生稻米是湖北荆州洪湖的。

洪湖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南临长江,濒临百里洪湖,与三国古战场赤壁隔江相望,市治新堤镇东距省会武汉市175公里,西距荆州市区201公里。全市辖20个乡镇,3个农场,总人口94万,全市版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洪湖再生稻米优质生产基地,涵盖了洪湖市境内的长江流域,沿洪湖周边,汉沙河流域,洪排河流域,内荆河流域,东荆河流域的沙口、汊河、新滩等14个乡镇70个村。现已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的有沙口、汊河两个镇,沙咀、龙甲、董口、新墩等10个村,基地面积3万亩,网络农户1240人,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种植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之有百里洪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是种植优质稻的天然场所,身临其境,正如洪湖赤卫队歌曲中所唱的一样“处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所孕育出来的再生稻米在三国时就已享盛名,素有“稻耳米”之称。洪湖再生稻米外观商品性好,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无腹白,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香味浓郁,米饭松软而不粘。洪湖再生稻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营养丰富。洪湖再生稻米因产于湖北省洪湖水乡而得名。据老人传说,百里洪湖古时属八百里洞庭湖范围,因长江形成后分离。每年6、7月份,长江上游客水和洞庭湖水汇合后形成洪峰,顺江而下,因长江堤小,难以抵御大水,形成溃口淹没农田;因洪湖原属沔阳州管辖,故民谣传唱“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相传,古时候,在洪湖岸边住着一名叫道尔的渔民,在湖边种了几亩水稻,有一年的7月下旬稻谷快要成熟收割时,长江突然发大水冲毁了堤防,水淹洪湖,他家的稻田也淹没在汪洋的大水中。所幸几天洪峰过后,洪水退下去了,但稻田还有近尺深的水放不出去,他只好用长镰刀将稻谷上部割了,留下了一尺多深的稻桩。收完粮食后,他就驾着小船下湖捕鱼捞虾去了。2个月后,他从湖里回来,发现稻田又长满了稻谷。他低头仔细一看,是从稻蔸节上长出来的新稻谷。他将二季稻谷收割后用碾子碾出米来,煮成米饭满屋芳香,口感松软,香味浓郁。他高兴极了,请乡亲们都来品尝。大家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惊动了地方官,将此米以渔民名字的谐音命名为“稻耳”米,令沿湖百姓都按此方式种植,将收割的第二季“稻耳”谷送给官府作为赋税,达官贵人喜食“稻耳”米,年年征收。公元208年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率83万人马下江南,想消灭“孙刘”统一天下,不料“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被周瑜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途经乌林(现属洪湖市乌林镇),当时人困马乏,饥饿劳累,缺少粮食,士兵们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尔等渔民见魏军士兵可怜,献上自己偷偷留下的稻耳米给曹操和士兵们吃,魏军吃后精神大振,才得以重返魏国。曹操感慨的说:“劫后重生,全赖此米,实乃我魏军‘再生’之米也。”所以后来人们将此米改为“再生稻米”。地方官在洪湖设立粮仓库,专收此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瞿家湾(现属洪湖市瞿家湾镇),成立湘鄂西省政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百里洪湖为基地,以河湖港汊为据点,以芦苇荷莲为掩护,以吃鱼虾、再生稻米为食粮,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创造了震撼全国,流韵万代的功勋。红军当时吃的稻米就是沿湖渔民用叫“青占”的稻种在湖田中种植,不淹水就收两季(一种双收),如淹水后就将上部割去留下稻桩生长“稻耳”,只收一季再生稻谷。因此当时红军在洪湖与“白匪”作战时不愁粮食,进退自如,也全赖有再生稻米吃。正如红色经典歌曲“洪湖赤卫队”唱道:“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一曲洪湖水,使“洪湖鱼米之乡”闻名全国,誉满天下。70年代,沙口镇的永固、刘桥、海岭等村在湖田里用常规稻“691”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生长出来的稻荪谷亩产100多公斤,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 洪湖从80年起,把提高复种指数与优化耕作模式相结合,用当时的杂交稻品种“汕优63”在湖区试行“油稻稻”三熟制和“油菜、中杂再生”新三熟制,面积达1.2万亩。90年代,用“Ⅱ优838”杂交稻品种在湖区作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2.5万亩,第二季单产250公斤。成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典型。1990年全国再生稻(一种双收)现场会在洪湖召开。2000年后,沙口镇开始用“丰两优”系列短组合作再生稻,特别是丰两优香1号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再生力强,亩稻谷单产超“吨粮”,纯收入超2000元,农民喜欢种植,再生稻(一种双收)面积逐步扩大。2014年洪湖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万多亩,且产量高、效益好。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湖北电视台、荆州垄上行电视台、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洪湖的再生稻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地、市有关各级领导也都到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过考察。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的“洪湖再生稻米”是荆州响当当的名牌农产品,已向农业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洪湖再生稻米”系列产品包装新颖独特,真空处理,保鲜期长,现已开发出品种多样,便于携带的洪湖旅游产品。目前,“洪湖再生稻米”销往北京、河南、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大中城市超市,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绿色安全”于一体的洪湖再生稻米倍受消费者青睐。2014年8月,为了做大做强“洪湖再生稻米”这一品牌,成立了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种植基地实行种子、农药、肥料、育秧、栽插、管理、收购的“七统一”标准化管理,签订订单,及时提供技术支持,聘请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彭少兵博士为顾问,聘请市农业局农技专家培训和指导,重点网络14个乡镇的70个村共7000公顷稻田,开发“洪湖再生稻米”绿色食品,制定产品加工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按照“协会(公司、合作联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洪湖市惠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销售,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洪湖再生稻米的产业链,成为洪湖市农产品品牌,前景十分广阔。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洪湖市水稻种植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洪湖再生稻米生产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洪湖市所辖的沙口、汊河、新滩、峰口、螺山、乌林、老湾、龙口、燕窝、黄家口、万全、曹市、戴家场、瞿家湾等14个乡镇。地理位置: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02′。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