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特产童谣歌曲 闽南小吃儿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特产童谣歌曲 闽南小吃儿歌更新时间:2022-12-08 16:36:05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锥栗粽

建瓯市青然食品有限公司又成功研发生产出锥栗粽。这是继生产:即食锥栗小包装、单果锥栗、锥栗曲奇饼干、锥栗糊、锥栗罐头、锥栗糕点、锥栗月饼等,又一个新系列产品。

二.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甜粿

甜粿

谈起石狮的特长,自然少不了甜粿,而说到石狮的甜粿,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义兴”这一甜粿百年老字号。

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上关于石狮塘头的义兴甜粿厂,是这样描述的:王义兴甜粿,早于清朝咸丰年间已享誉盛名,并畅销东南亚。1981年,王义兴后裔重新在塘头恢复经营。

到达塘头村后,沿着只能容得下一辆摩托车经过的村间小路上转了好几个弯,才到达目的地义兴甜粿厂。从外面看,这只是一幢简单的农家房屋。然而,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义兴甜粿远销海外,闻名遐迩。石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义兴”甜粿这一百年老字号,不少人慕名前来购买。逢年过节,义兴甜粿厂接到的定单不计其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义兴甜粿成为他们去海外必带的礼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也是义兴甜粿的真实写照。

关于义兴甜粿有着美丽的传说。据说一年大旱,晋江变成了一条小溪,其他的河流都没有水了,田土龟裂,庄稼眼看着就要枯死。民间集资祭祀神灵,祈风求雨。但是求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下一滴雨。这时,有人提醒,祭祀神灵所用的甜粿不对,应该用义兴甜粿。祭祀完毕后,当天就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此后,当地祭祀神灵都用义兴甜粿。

另有一个传说。晋江的一个穷秀才屡试不中后,心灰意冷,于是搭一条货船下南洋谋生。临行前,秀才只带了一袋义兴甜粿上船。船行不久,就在海上遇到-,迷失了方向。漂泊了七天七夜后,船上能吃的东西已所剩无几。因为吃甜粿经得起饿,全船的人最后就靠着秀才带的那一袋子义兴甜粿活了下来,并到达了目的地。此后,义兴甜粿在南洋声名日隆。传说后来下南洋的人都要带上义兴甜粿,才能保证一帆风顺。

三.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宝石

宝石

明溪县是我国四大蓝宝石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锆石的故乡”,这里宝石资源丰富,多种宝石共生,与蓝宝石、锆石共生的有石榴石、辉晶宝石等。明溪宝石系1965年原福建省地质局304地质队在明溪开展金刚石原生矿普查时首次发现。1979年起省地质二队再度进行较细勘查,探明是一个大型蓝宝石砂矿区,分布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经分析查证为距今1500万年前,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瑰宝。1990年,明溪县宝石厂在工商局支持下,发挥明溪的资源优势,开发了宝石加工项目,从事宝石的开采、选矿、加工和销售。

四.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霞浦海参

霞浦海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霞浦海参是福建宁德霞浦的。

霞浦境内港湾众多、受风面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经过几年发展,2016年该县海参年产量可达到2万吨,产值20亿元,约占全国的20%、全省85%。目前海参产业已形成产业链,成为了该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霞浦海参霞浦县农副产品产业协会

五.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草燕

草燕

平潭岛盛产富含琼脂海藻的石花菜,多在夏季采集。加醋熬成糊状,过滤去渣,倾入薄铁盆中,加糖、置于水中冷却,凝成软状后可食。因其状呈透明如燕窝,故名草燕。清凉爽口,乃清夏佳品。

六.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烊鱼

为龙岩著名风味小吃。选用瘦肉辅以虾皮、鸭蛋、葱和少许味精,油炸而成松软可口, 香酥鲜美
( 龙岩)

七.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肉丸

肉丸是屏南人爱吃的一种甜食,也是长久地留在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屏南肉丸其实无肉,只是加入了肉汤而已。肉丸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先将适量的大米、糯米和粳米按照2∶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放在热锅中炒过。然后将炒过的米用石磨磨成粉,再将和大米相同分量的番薯粉炒过研碎,与米粉混合并且搅拌均匀;取适量的肉汤(猪肉或鸭肉汤)放在锅里烧开,加入适量红糖。等糖融化之后,倒入米粉中搅拌均匀,然后就可以一把一把抓起来捏成肉丸。

捏肉丸的动作多样,也很简单,大人小孩都可以捏。可以一边手捏,还可以两边手同时捏,肉丸的形状略呈橄榄形为佳。由于手的大小不同,捏出来的肉丸自然也是大小不一。对于肉丸这样美味的甜食,小孩子自然乐意参与制作。大人繁忙时,捏肉丸的活儿往往就交给孩子们来干。孩子们一边制作美食,一边还可以过把“玩泥巴”的瘾。

因为捏肉丸使用的食材都是熟食的,所以捏出来的肉丸可以即食,也可以放在蒸笼里略微蒸一蒸再吃。由于放了番薯粉,肉丸入口即化,口感极佳。(江良热)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福建酿豆腐

菜系:闽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鲜嫩酥香

原料:

豆腐(北)1000克,猪肉(瘦)150克,虾米25克,香菇(鲜)50克,大葱10克,酱油5克,盐5克,料酒10克,白砂糖10克,淀粉(蚕豆)10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猪油(炼制)30克。

制作方法:

1. 豆腐切成4 厘米见方,2.5 厘米厚的块20 块。

2. 用直径2.5 厘米的圆套挖去豆腐块的中心部分(不透底)成凹形。

3. 精肉、虾米、香菇切米。葱白切珠。

4. 肉、虾米、香菇、葱白与精盐、料酒、味精、干淀粉匀成馅。将调匀的馅分别酿入豆腐中,抹平面。

5. 锅置中火上,下熟猪油烧热,把豆腐下锅煎(馅面向底)至金黄色。

6. 加入高汤150毫升、酱油、白糖、味精,改小火焖入昧,收汁时撒上胡椒粉、料酒即成。

九.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卤肉

卤肉的制作方法:

肉买回来,洗净,切成火柴盒大小,放到热锅里煸到没有水分,出油了最好。

先加一大块冰糖(白糖也行),慢慢煸炒,等糖全部化开了,裹在肉上了,肉发亮了,加点老抽(为了让颜色重点儿),再加酱油。炒匀,要让每一块肉都均匀裹上酱油。

这时候,往锅里扔一块拍碎的姜,一整根儿切成段儿的葱,外带四五粒丁香,一两颗大料(八角),随便扒拉扒拉,出了香味儿,烹点儿酒,加水没过肉就行乐。

开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盖上盖儿,焖它个不到一个小时,锅里的水也差不多干啦,就可以往外盛啦。先尝尝味道好不好,如果是甜咸合适,就收收汤装盘了。

其他几种特色卤肉的制作方法:

香酱炒卤肉的简单做法

原料:五花肉200克、姜、蒜子、葱各10克。卤水2瓶、xo酱10克、麻油克。

制作过程:

1、卤水用锅烧开,五花肉洗净,切成大条,放到卤水里,卤至熟透,捞起切片,姜、蒜子切末,葱切花。

2、烧锅下油,放入姜、蒜子,煸锅,同卤肉煸炒至金黄。

3、卤肉炒至金黄时,再加入xo酱、葱花翻炒几次,淋入麻油即成。

卤肉的做法--

1、一斤漂亮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备用

2、在炒锅里下油,油热后,下蒜片和少许花椒粒爆香,然后下五花肉翻炒

3、下一颗八角、一枚草果、一片桂皮、浇些老抽、下盐、糖再翻炒

4、加足够多的水,烧开后转小火炖一个小时以上,直至五花肉炖烂即成。

荷叶腐卤肉

主料:带皮五花肉、荷叶、豆腐卤

配料:红糖、盐、油、酱油

做法:

1、先将五花肉洗净打块,(大约10厘米*10厘米见方)

2、将豆腐卤、糖和盐调匀待用。

3、烧开水,将肉先氽一下,捞出来后再有皮的一面抹上酱油,烧油锅,将洗好打块的五花肉炸一下。(以变色为好,不要糊了啊)

4、肉凉了以后切成薄片状,把调好的酱每两片中间抹好。

5、将荷叶洗干净,铺在碗里把肉放在上面。下锅蒸熟。出锅后,连同荷叶一起摆放到盘子里就好了。

腐卤肉

材料:五花肉不要去皮,洗净切成块,黄酒一瓶(普通酒瓶大小)、八角三四粒、花椒若干、生抽、老抽、砂糖、生姜片

做法:

1、油热,把生姜片放入略炒,然后把肉放入翻炒。翻炒肉的这个时间比较长,主要是为了让肉里的油出来。大概要翻炒个8分钟左右,直到肉看上去略有弹性。但是不要让肉糊了。

2、把肉拨在锅的一边,放入八角、花椒,继续翻炒大概1~2分钟,然后放糖大约两汤匙。生抽大约两到三汤匙。老抽若干,要试色泽而定。材料都放完后翻炒片刻

3、把在铁锅中翻炒的肉及材料全部倒入瓦煲,倒入一瓶黄酒,或者以黄酒的量刚刚没过肉为准

4、把瓦煲放在火上加热,开起来后关小火,慢慢的煮,大约需要1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在煮了大约半个小时后,要时不时的去翻一下

5、待到汤汁收得比较浓了就可以了。

 

十.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番薯

长乐番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番薯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大旱,巡抚金学曾下令广种番薯度荒,长乐人始知其名,乃遍植山园砂地,然犹不知其详。因为引种人陈振龙虽是长乐青桥村人,早年寓福州南关外达道铺,其子经纶又以闽县生员身份向金巡抚提出种薯度荒。所以夏允彝、贺世骏修纂的《长乐县志》(俗称“夏志”、“贺志”)均未为陈振龙父子立传。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陈振龙之孙陈世元在福州南台小桥升尺堂书坊刊行《金薯传习录》一书后,大家才知道番薯和陈振龙的关系。道光间福州的藏书家、景阳书院山长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祠”祀巡抚金学曾,附祀陈振龙父子,直至同治初彭光藻修纂《长乐县志》时才为陈振龙父子立传义行。

长乐人论番薯,最早为谢肇氵制,他在《五杂组·物部》中载:“百谷之外有可以当谷者,芋也薯也。而闽有番薯,似山药而肥白过之,种地中易生而极蕃衍,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此物北方亦可种也。”时距番薯传入仅12年。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夏允彝政暇课士有以“金薯”为题纪其事,可惜文字已失传。

康熙间,溪湄(江田溪湄村)贡生陈骝有《金薯赋》传世。乾隆三十三年,江田诸生梁上宝、弟梁上治、表贤陈永书,岱西举人施楠,浮岐举人卢遂都应国学生陈世元之请,为《金薯传习录》作序、题咏等。道光年间,溪湄名医陈修园,对番薯的药用功能辨认尤详:“甘薯始自闽长乐,俗称地瓜,性同山药而甘味过之,补脾胃、驱湿热、养气血、长肌肉,用白密同煮食之可治下痢、结肠、妇女赤白带诸症均甚效。”

番薯,长乐种植最盛,然每到“冬节”后渐有烂者,至冬末春初则色味俱变。康熙年间,东山(文武砂东山村)有陈朝范母,自创“铁卷”,刨为长条晒干,久存不腐,即“番薯米”。

长乐三面滨海,一隅背山,人烟稠密,虽田有双熟水稻,但番薯也为主粮之一。它不与五谷争地,也不论瘠卤沙岗皆可生长。以种分有早薯、晚薯之别,以色分有朱薯、白薯之分。切片曰薯钱,擦(刨)之曰薯米,洗之滤之为膏为粉,蒸之为白酒(俗呼“番薯烧”)。长乐曾有谚语云:“三台案番薯溪下芋”,言其适于土壤者,固佳。

岱边(首占岱边村)李永选先生留心乡土文献,撰有《番薯考》一书。分概述、原始、传布、文献、发明、结语等六章,对番薯作了全面概述。其中介绍了1956年,东吴(文岭东吴村)高丰社农业先进吴国良,依据土地、气候等特点,用大畦密植方法,培植了每亩万斤的高产量。1957年,全国十一省番薯会议在福清县召开时,《番薯考》的油印本由吴国良代表带去参加会议,分送各省代表。可惜该书毁于“文革”,仅见《藏楼丛书目录》,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人保存该油印本。

(原载于《吴航乡情》:2010年12月23日第八版作者:陈和栋)

粮食

地域范围

长乐番薯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长乐市辖区内的潭头镇、文岭镇、湖南镇、鹤上镇、梅花镇、江田镇、罗联乡、古槐镇、金峰镇、漳港镇、文武砂镇,东到梅花镇梅东村,西到罗联乡东林村,南到江田镇下沙村,北到潭头镇福星村,保护范围为11个乡镇、172个村。地理坐标: 北纬25°48′19"~26°05′43"、东经119°27′30"~119°51′26"之间,总保护面积46038公顷,年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长乐番薯薯块呈纺锤形,大小均匀,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肉质细腻,纤维少,口感面、香、甜;2、内在品质指标:长乐番薯含薯块烘干率23-26%、薯干淀粉含量52.6-55.7g/100g、可溶性糖18.5-22.4g/100g、粗蛋白2.9-6.8g/100g、粗纤维2.5-3.9g/100g。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长乐番薯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221-2005《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