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芜湖特产礼品批发市场 芜湖市零食批发市场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芜湖特产礼品批发市场 芜湖市零食批发市场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12-06 10:36:31

一.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焙烤,类似炒花生米,产品酥脆香静、味美可口、回昧悠长。。在当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是"李老奶奶"这个品牌了,据说采用的是李氏家族祖传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点,老少皆宜。

相传是由严桥镇人蒋氏、朱氏开创的。主要有"李老奶奶"和"琦王"两个品牌,其中"李老奶奶"花生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琦王"牌花生米被巢湖市政府认定为"巢湖地方特色产品"。原材料均选用无公害的花生,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花生米香酥可口,加之花生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润肺、化痰、补虚、利尿、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襄安席草

襄安镇位于无为县西南部,由于特殊的气候、水土优势,使得该地区的席草种植业及草席制品饮誉国内外,是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 襄安席草种植始于60年代初,发展于70年代,到90年代才形成现在的规模。今年全镇种植席草面积达2万多亩,平均亩产1200公斤,年产2400万公斤。近年来,全镇及周边乡镇年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襄安镇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手工织席,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织席。全镇现拥有织席机1000余台,年产草席1500万条,年产值8000余万元,利税1500余万元。可吸纳2000多剩余劳力。今年底,全镇各类织席机可望增加至1500台。全镇现有35%的群众从事席草系列开发。襄安镇席草资源丰富,其特点是:草质柔软,富有弹性,表层附着植物腊,吸汗功能强。近年来镇政府还组织人力,不断引进其他地区的优良品种,如“蔺草”等,所生产的草席久睡无汗渍,冬温夏爽,色青味香。在草席加工业上以镇办企业——无为县草制工艺品实业总公司、无为县麻经厂为龙头,以草席大市场为纽带,使整个席草系列开发形成种、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目前,生产的草席和草制工艺品已有20多个品种80多种规格,其主要品种有间花席、榻榻米席、挎包、太阳帽等,畅销全国各地,特别是“榻榻米席”和部分草制工艺品已远销东南亚。按照襄安镇的总体规划,到2005年,全镇席草种植面积将达3万亩,各类织席机不少于3000台。襄安镇的席草种植及其加工业正朝着规模型、集约型、效益型方向发展。( 无为县)

主产地无为襄安镇,主打品牌是"舒梦"系列产品,品种有高档电脑绣花席、烘干蔺草席、空调席、亚草席、儿童席、平光席、麻经席、出口榻榻米席、电脑绣花席枕、枕筒、汽车座垫、沙滩席、旅游席、旅游帽等。无为是全国"四大席草生产基地"之一,"舒梦"系列产品原材料均来地本土,故生产成本低廉,价格便宜,质量上乘,且有保色保鲜,质感柔润,,吸汗力强,保健性好,冬温夏爽,清香宜人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三.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广善酥

“广善酥”是在佛教经典的有关素食记载及中医食疗理论的基础,按照现代营养学要求研制的纯天然食品。



该产品通过省专家技术委员会的鉴定,并荣获国家经贸委,中国贸促会“94首届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部优“成果奖”。95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99东方食品国际会议精品奖。2000年-2005年二次被省工商局确认为“安徽省著名商标”。03第十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4-2007年二次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05被省烹饪协会确认为“安徽名点”。



“广善酥”具有风味独特,酥香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四.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大果豆

清末,本县城城郊孙家涝盛产大果豆(亦称青果豆白果豆),粒大,品质优良,营养丰富.1956年,曾作为一种传统产品进行推广.此豆一般于芒种播种,立秋前后鲜豆上市,处暑前后成熟收获,亩产100-125公斤.

五.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大米

南陵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陵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南陵县民风朴实,农民勤劳,双季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0%以上。自1985年始,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据考证,南陵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8世纪的西周晚期,贾岛、梅尧臣等唐宋诗人均为其留下过名篇佳作。据2010年统计,南陵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稻谷35万吨。南陵大米已注册集体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以“吴祥”大米为代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云谷贡”为代表的一批“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胶稠底轻,气味清香”等特点闻名。南陵大米拥有粳稻、籼稻、糯稻等多个品种,其中优质稻马坝小粘更是畅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色品种。南陵大米米粒透明有光泽,没有或很少有垩白。南陵大米吸水不多,膨胀度适中,胶稠度高于80mm、70mm、60mm,延伸性较强,米饭光泽度好,白而晶莹,黏弹性较强、软硬度适中,热饭喷香,口感好,冷饭仍然具有柔韧性、不回生、色泽如常。南陵大米营养丰富,含有适量的淀粉(直链淀粉16%左右)、脂肪、蛋白质(≥7%)、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糙率分别达83%、80%、78%以上,精米率分别达76%、74%、72%以上,整精米率分别达68%、66%、64%以上,均优于国标2个百分点,更优于周边地区,广受消费者喜爱。

南陵大米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00″~118°30′00″,北纬30°38′00″~31°10′0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

六.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煮干丝

芜湖煮干丝是安徽省芜湖市的特色小吃。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

煮干丝是有80多年历史的淮扬风味老店“耿福兴菜馆”的看家名馔。煮干丝,在清乾隆时称“九丝汤”。清《调鼎集》说,当时煮干丝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千张丝、腐干丝、蛏干丝、燕窝丝等,为名贵肴馔,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七.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立新“卤牛肉

 “立新”牌卤牛肉系列,又称“马老二”卤菜。该卤菜源于无为县马家四代祖传的卤菜制作工艺及独创配方,以精选的优质鲜牛肉,配以多种名贵香料,经多道工艺精制而成。入口滋味鲜美,肉质细腻,口感香醇,久吃不腻,营养丰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该品牌报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还采用真空技术计量包装,是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八.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马头墙黄酒

马头墙黄酒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南陵的马头墙黄酒一直是中国黄酒业里的佼佼者。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独有酒种,被誉为酒中之王,具有以下七大营养价值:①含有丰富氨基酸;②含有易被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③舒筋活血,补血养颜;④美容抗衰老;⑤促进食欲;⑥保护心脏;⑦黄酒性温,酒精度适中,是较为理想的药引子。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也越来越讲究养生保健,黄酒因其优良的保健功效,而广受大众的喜爱。黄酒因其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投资前景而广受投资者的追捧。

据悉,马头墙原浆黄酒由安徽金沃农业荣誉出品。金沃农业始创于1992年,前身为南陵县永胜精米厂,因其所产圆糯乃黄酒原料之上品,盛名享誉大江南北,是众多国内知名黄酒酿造企业的长期原料供应商。

马头墙黄酒使用“南陵贡米”酿造,使用工艺之曲“桂花曲”,于每年农历八月,由红小麦、山泉水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拌合。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代代相传,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万业复苏。政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无为纱灯厂,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建国十周年庆典中为无为纱灯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因各个政治运动和0的冲击,使得民间作坊式的生产断断续续,形不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实现改革开放,民间和县文化部门集中了社会流散的画师、工匠,研究发掘,恢复过无为纱灯的生产,但由于纱灯全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费工费时,价格太高,产品销不出去而停产。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历史形成的传承人缺失,工艺不普及,产品定位不准,导致了目前濒危的状况。

代表性传承人朱晓钟,自幼喜爱工艺美术,在县文化部门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参加了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恢复无为剔墨纱灯生产制作工作。近年来。为了保护剔墨纱灯这一优秀民间工艺品,朱晓钟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熟练掌握了无为剔墨纱灯各项制作工艺流程,并搜集、整理、保存了有关无为剔墨纱灯的一整套完整资料,使得无为纱灯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下来。

十.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芝麻香菜

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长、叶短、棵壮而白嫩的高杆白菜为主料,配以适量的 细盐、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许防腐剂,采用传统工艺,经 过晾晒、清洗、切削、脱水、盐腌、调味、密封等七道工序制成,鲜香嫩脆,爽口开胃,风 味别具。



工艺:芜湖芝麻香菜的酱制方法既讲究又简单,基本沿用了清代中叶所形成的工艺。据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园录》中曾记载,当时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细净盐六两四钱。先将菜 逐叶披开,杆头厚处撕碎或先切作寸许,分晒至六七分干,下盐。揉至发萎极软,加花椒、 小茴、陈皮丝拌匀,装入坛内,用草塞口极紧,勿令泄气为妙。复藏匀仰,一月可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