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溪特产之乡在哪里呢 贵溪最好的镇是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溪特产之乡在哪里呢 贵溪最好的镇是哪里更新时间:2022-12-09 21:04:28

一.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黄袍拜君王

黄袍拜君王:用沪溪河中的黄鱼角烧上清豆腐,就叫“黄袍拜君王”。它的做法是先将黄鱼角用油略煎,加入米酒酿、生姜片、葱、整个红椒、盐等,倒入高汤,用旺火将鱼烧透,然后放入上清豆腐,微火炖十几分钟,撒上胡椒粉,大家尝尝,味道好极了。这道菜的菜名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上清镇,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发现紫微星南移,便知皇上驾到。天师先在家设好盛宴,再请这位“生客”来家一叙。席间,上了一道黄鱼角焖豆腐,乾隆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便借问菜名,天师一语双关道:“这叫黄袍御史拜君王。”乾隆心里暗暗吃惊:“天师果真厉害!”口中却连声称赞味道好。这道菜也因此成为当地的名菜。

二.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贵溪灯芯糕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溪灯芯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中外的贵溪灯芯糕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江西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为贡品,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连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灯芯糕是闽、浙、赣、沪、徽百姓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贵溪,尤以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品质最佳。贵溪灯芯糕选用当地纯天然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云台山下十里泉水,经过洗米,自然晾干,青油炼沙爆炒,配以白沙糖浆和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通过筛、磨、锤、压等一系列手工制作而成。工艺十分细致,属天然绿色食品,其色泽洁白晶莹、其味香甜可口,柔软滑爽,百食不厌,是民众历来节日喜庆食用或款待和馈赠亲友来宾之佳品。贵溪灯芯糕手工精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灯芯糕在贵溪传承已达300余年历史,形成了传统制作糕艺和独特的民间习俗,尤其在婚姻典礼、寿诞庆祝、新春佳节,因其表现亦寓“祝福、步步高高、吉祥如意”之意,形成了品糕、送糕的独特习俗。

贵溪灯芯糕,起源明末时期,至今有300余年历史,堪称美食绝品。明清两代列为皇宫贡品,由御膳房来人监视生产送入皇宫。清时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品尝贵溪灯芯糕并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灯芯糕由此而闻名天下。上世纪90年代贵溪灯芯糕被评为江西四大名点之一。

相传明末抚州商人薛应龙喜贵溪商贸繁华,举家定居贵溪,经商开一爿小店,贩卖灯芯草,后创糕为业,创办手工制作作坊。一日突发奇想,将原生产“云片糕”切成细条,因形似灯芯而取名为“灯芯糕”。薛应龙做生意以“人诚义重生意隆、货真价实铺子兴”为经商之道,引来云游龙虎山八仙之一——“铁拐李”借宿相助。“铁拐李”睡在作坊案板,次日留下秘方而去,从此“龙兴铺”在案板上做出来的灯芯糕香气扑鼻,百吃不厌,名扬四海,香飘八方,贵溪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由此而来。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贵溪就有名号如范福记、范大源、范福源、范康典从事灯芯糕食品生产。清末民初范氏家族以重金兼并“龙兴铺”灯芯糕作坊,扩大生产规模,贵溪灯芯糕得到扩大生产和发展。据称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品尝灯芯糕并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

新中国成立后,贵溪灯芯糕传统制作技艺有了新的发展,从1979年至今投入2000余万元,对这一传统手工名点进行进一步研制、项目保护开发、生产扩建,挖掘、整理、抢救失传工艺及人员培训工作。2008年贵溪灯芯糕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产品称号,1999年至今获上海食品博览会质量优胜食品及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名牌等殊荣。

贵溪灯芯糕手工生产制作流程繁多,工艺精湛,非常讲究,包括洗、炒、蒸、磨、拌料、压、恒温、锤打、开案切糕等工序。

洗米:一般用筛箩,20℃以上的温开水冲洗晚糯,使米质达到洁白、光泽,然后放入团箕自然凉干。

炒米:用上等茶油和细沙,特制樟木铲在大铁锅反复翻炒,使米爆裂,形状米花,其色洁白,清香扑鼻。

磨粉:糕粉使用青石农家磨,手工磨制2-3次形成细粉,再过滤成淀粉。

蒸粉:灯芯糕蒸粉讲究一个“纯”字,蒸粉火头要旺,采用农家用的樟木铮,蒸1-2小时熟即可吃,但不能做糕,必须存放地下岩洞15-30天,后取出糕粉,溶入配料,达到糕粉具有柔软性。

配料:灯芯糕的配料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不用,按比下料,白糖煮沸,加之30余名贵中草药剂合制配比酿成。

贵溪灯芯糕传统制作技艺始终以诚、信、德,传统广传天下,至今仍可在贵溪老城区龙兴铺老镇上看到这样一幅对联“人诚义重生意隆,贷真价实铺子兴”。现主要生产灯芯糕有传统“云片糕”、“精美礼品糕”、“保健型糕”和“水果型糕”等30多个品种。

三.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冬笋咸肉丝

  冬笋咸肉丝:龙虎山毛竹资源十分丰富,所以优质冬笋是龙虎山传统的食用土品,它个大、饱满、无虫眼,笋肉色白鲜嫩,与新鲜肉或咸肉、鸡蛋等做成菜肴,具有鲜、嫩、甜、爽的特点,成为天师家宴上的佳肴,位受青睐。这道菜就是用上等的冬笋切成丝,用开水稍许煮烫一会儿即捞上来,以去掉涩味,然后与咸肉丝合炒,可让我们食欲大增。当然龙虎山的小竹笋炒雪菜肉末也是一道极受欢迎的佳味.

四.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元宝篮

贵溪塘湾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元宝篮,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该篮用小水竹篾编制,篾丝细如棉纱,光滑晶亮,成品酷似元宝,清朝至明国年间,该镇有制作工场20余家。1970年广交会上,一次成交2000套。1976年有工匠百余人,年产量逾万套,为国家创汇7-10万美元
( 鹰潭)

五.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天师板栗烧土鸡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这道菜,可谓“国 宾”的待遇啦。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烧熟后,整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菜。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六. 青海省 海北 海晏县 嘛呢石刻

石刻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工具也很简陋,艺人用铁锤、钢凿,根据石块的大小和文字的多少,在起伏不平的石块上进行凿刻,将图形阳凿或阴刻 ( 即凸出或凹人 ) ,有的经石需要用颜色装饰,绘制中再用牛奶稀释拌匀使用,有油质的色彩不易被雨水冲落,可使画面色彩保留很长时间。藏族文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易于美饰,表现最多、最突出的是“六字真言”即 ( 咯、嘛、呢、叭、咪、眸 ) ,其内容寓意深澳,广意为吉祥等。由这六个藏族文字组合成的画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六个字穿插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的、规则的文字图案,用于寺院绘制装饰或铸刻在器物上;再一种是按六字顺序排列组合,并形成一种固定格式凿刻在十公分见方的自然石块上。从旅游市场看,现有加工的嘛呢石刻产品还是很受游客的喜欢,它具有西部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七.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蔗糖之乡

南康是江西省甘蔗的主产地,堪称江西的“蔗糖之乡”。南康 甘蔗生产历史悠久,全县甘蔗种植面积7万余亩,总产量达30多万吨。居全省之首,蔗糖生产已成为全县的优势产业。栽培良种主要有赣蔗1号、赣蔗8号、赣蔗14号、纳印310及赣糖1号选29等。甘蔗布局相对集中于龙华、唐西、凤岗、三江、潭口等乡镇。( 南康)

八.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铁拐李灯芯糕

贵溪市龙兴铺生产的"铁拐李"牌灯芯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优质晚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东南亚肉桂以及丁香、当归、白芷、甘草等30多种名贵中药精工制作而成,是江南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列为贡品,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

“铁拐李”牌灯芯糕是的传统小吃,属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扰说是按八仙之一“铁拐李”亲授的秘方而制作的。产品以优质糯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30多种名贵药材。外观洁白晶莹,糕条柔软,甜而不腻,香味沁人,形似灯芯,可以点燃。品名还寓有步步“登新高”之意。常食还有顺气、活血、健胃、生津、延年益寿之功效,明、清代曾为贡品。现在是当地人们节日喜庆时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为答谢龙兴铺老板的收留之恩,特意在其睡过的案板上留下配置秘方,灯芯糕由此而来。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偶然品尝到了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龙颜大悦,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从此,龙兴铺便因成为皇宫贡品的制作场所而名扬天下。

灯芯糕其名意即:形似灯芯、点火可燃;亦寓“祝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情;民众于喜庆节日之时皆乐以此糕款待、馈赠亲友。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是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因其秘方中含有数十种珍贵的中草药材,故历来常被民众当做保健食品而长期食用。三百余年来,龙兴铺从未中断过生产并始终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配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它也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

九.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宫中地鸡

宫中地鸡:现在上来这道紫砂气体炖鸡,叫宫中土鸡。大家知道吗?这鸡的腹中还有斑鸠,斑鸠腹中又有麻雀呢。张天师平时饮食非常清淡,但入冬时常用“宫中土鸡”进补。它的做法是先将土鸡和斑鸠整体脱骨,在麻雀腹内放入高丽参,再将麻雀放入斑鸠复中后加入白莲、板栗、冰糖,然后放入鸡的腹中,填进桂圆、冰糖。在气钵内隔水炖烂,成为绝妙的滋补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