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石门特产有哪些 石门土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石门特产有哪些 石门土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3-01-09 22:49:36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东山秀峰

“东山秀峰”名茶外形圆直,色泽翠绿,峰苗显露,恰似秀丽山峰而得名。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嫩香高长,滋味鲜爽,回味甘甜,叶底洁净绿嫩。具有条紧直、色翠绿、香高长、味甘甜等特点。当地流传有“东山峰茶、东山峰水,绿水清泉神仙醉”之说。

东山秀峰产于湖南石门县东山峰农场。东山峰山势巍峨,峰峦叠翠。品质特征;形扁挺直,色泽翠绿,宛如秀丽山峰,汤色浅绿明亮,嫩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明净。

“东山秀峰”名茶其制作原料来自于海拔1200多米高的东山峰优质茶园基地,其采摘精细、制作精湛。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理条、整形、提毫、木炭烘焙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名声及荣誉编辑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教授,对“东山秀峰”名茶品质倍加赞誉,并赋诗一首赞扬:“绿野东山识惠女,碧莲出水舞仙纱。我今偕女天涯走,几曲清歌欢饮茶”。

2006年4月,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在应邀参加湖南石门茶叶学术研讨会上为“东山秀峰”名茶题词:“东山秀峰、香闻天下”。

1990年“东山秀峰”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1991年获湖南省名茶杯金奖;

1996年认定“东峰”牌为全国公认名牌产品;

2002年获国际文化名茶评比金奖;

2004年“东峰牌”云雾绿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2005年“东山秀峰”茶与 “石门银峰”茶双双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

二. 广西 河池 都安 沙纸

都安素有沙纸之乡的美称,部分沙氏已进入国际市场,仅高岭镇年产沙纸达50万公斤,沙纸业年总产值600万元。 

三.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石门核桃

石门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河北迁西。纹细皮薄,滋味香甜,个大仁实,因乳白色隔壁不发达,极易剥取整仁或半仁,出仁率一般很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等营养成分。核桃仁出油率极高。

石门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北省卢龙县现辖行政区域。

卢龙县是驰名中外的核桃之乡,核桃栽培历史在千年以上,早在明末清初即已成为地方名产,素有“石门核桃举世珍”之誉。石门核桃自清朝末年开始出口国外,销往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其优良品质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形成了“石门核桃”这一品牌,也是唯一能与美国名牌“钻石核桃”相媲美的品牌。“石门核桃”被列入中国统编的大中专教材及有关核桃生产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书籍中。2006年河北省首届果品展评会获金奖,第十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评定为名优产品。20世纪50至70年代是卢龙县核桃生产的黄金时期,全县核桃栽培面积1万余亩,常年产量500吨,其中一半以上出口。1957年全国核桃生产现场会在卢龙召开,卢龙县做为核桃管理先进典型在大会上发言,介绍全县核桃管理的做法和经验。之后全县核桃生产稳步提高,栽培面积扩大,产量、质量不断提高。

“石门核桃”,主产河北省卢龙县石门镇、木井乡。有河北昌黎果树所选出的东杨庄5号,高各庄4号属典型的石门核桃类型。此外,优良株系还有河北天桥1号、曲里3号、北京燕家台1号、山西汾州大果、秦优2号、3号等。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了优良农家品种“石门核桃”,所产核桃具有个大、仁丰、皮薄、易取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风味香甜的特点,坚果圆形,单果重13~15克,壳皮厚1.2毫米,可取整仁,含脂肪77%左右,仁重7.5克,出仁率50%以上,味浓香,品质优。树势中等,果枝率75%,属雄选型,抗逆性强,属仁油兼用品种。8月末果实成熟。

四.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

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

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七. 广东省 广州 南沙区 石门蚝

石门蚝产于广东石门。


石门位于广州湾尾。这里,两岸石崖耸峻,障河断流,中阙若开,潮水上下抢门而过,故 名 “石门”。其上为石门河,其下为石门海。石门一带礁石丛生,风平浪静,咸淡水交汇,是 最理想的天然蚝场。万亩蚝田就分布在这一带沿海地区,每年十二月至下一年三、四月是收蚝旺季。


蚝,又名“牡蛎”,属于瓣鳃纲,牡蛎科。壳形不规则,大而厚重;左壳(或称“下壳”)较 大较凹,附着他物;右壳(或称“上壳”)较小,掩覆如盖。无足及足丝。其肉味鲜美,营 养丰富,素有“海上牛奶”的美称。广州湾石门盛产的蚝,以个体肥大、肉嫩色白、味道鲜美而饮誉港澳地区。


鲜蚝不仅可烹制多种名肴,还可加工成蚝豉、蚝油以及各种美味罐头。蚝壳能烧石灰;中医 学上入药,性微寒、味咸,有潜阳、固涩、化痰 软坚的功能,主治头晕、自汗、盗汗、遗精、 崩漏、带下及瘰疬等症.

八.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俗称仆碌子)。酸柚肉红、味酸涩。市内各地种植的主要是甜抽,俗名羊额子,上尖、下圆脐、皮黄、果大、肉白味甜,可与容县沙田柚媲美。主产于波塘、南渡、三堡、大、诚谏等乡镇。抽子解放前即运销港澳,清宣统二年(1910)广西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有柚子3万棵(末包括三堡、波塘、糯垌、太平等乡镇),1990年全县年产柚子300多吨。近几年领导部门和群众把柚子作为重点发展果类,种植面积已达8800亩。

九.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红玉

1.简介

龙胜红玉曾用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

2.形成

地质学专家论证龙胜红玉综合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是富含硅铁质的变质火山岩——碧玉岩。桂林鸡血玉是古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经多年来的开发观赏与收藏的实践,桂林鸡血玉是值得开发的完美的新玉种。

3.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为: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含三氧化二铁、锰、锌、铝等多种金属矿物的集合体,其中红色部分主要含铁,不含硫化汞(HgS)。

4.红玉与红石的区别

红玉与红石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血”的部分。红石的“血”是辰砂,即硫化汞,属于汞化合物;而鸡血玉的“血”是含铁的氧化硅;前者对人体有害,后者对人体无害。

狭义上的“玉”是指和田玉,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硬玉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9(Si2O6),看起来有点玲珑剔透的感觉;桂林鸡血玉看起来没有和田玉,翡翠那么玲珑剔透,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黑、红为主,兼有黄、紫、白、绿色,等多种颜色。

特色

第一,龙胜红玉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一个“红”字。它是一种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的碧玉岩,故称“鸡血红碧玉”。颜色有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而且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作为衬托。色间搭配极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颜色图纹丰富多彩,更显得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第二,龙胜红玉的质地优良

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由于硅质矿物硬度大,质硬而坚韧,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褪色,专家认为这些均比“鸡血石”更优良。

第三,龙胜红玉,玉质滋润细腻

据专家鉴定,桂林鸡血玉”主要是隐晶质结构及显微晶质结构,相对密度2.7—2.95g/cm3,因此,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抛光性能良好,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的特性,这就具备了完美新玉种的条件。

第四,龙胜红玉,含铁有益于血液特殊促进人体健康。

5.优点

专家在测定和分析的致色元素及其致色原因时指出:“鸡血玉”的红色,不是由辰砂(朱砂———硫化汞HgS)形成的,而是由特别稳定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大有裨益的铁离子所造成的。人和所有的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因为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的。专家认为:桂林鸡血玉不含汞、硫而是含铁这一事实,不仅不是缺点,相反还是最大的优点,也是信赖科学,尊重环保,维护健康的最大亮点。

6.工艺价值

龙胜红玉,很多人对这种玉石持有不同的意见,对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很坚定的看好它,有市场潜力。通过这三年的摸索,对与它的理解可以三个字来概括:

一、色好。它的颜色丰富,石头基本以红、黄、白、黑为主色调,但还更以红、黑为主。“红”---很鲜。红色为鸡冠者为最佳。所以,这种玉石取名为“鸡血玉”非常的在理,也更突出它红色的价值。黑色的也亮如漆,质地好。温润细腻,底色干净。

二、纹理的奇特。纹理是一种线条的艺术,是东方艺术的典型模式。纹理有三种类型:

〈1〉象形纹理:这种纹理的形状结构形成某种自然图案,如:吴海峰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3张)

收藏的《双狮》、《猛虎》非常奇特。有的像树、有的像人、有的像山水、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文字等,形成一种石外之趣。偶尔性强:我在雕琢中发现:前一刀与后一刀就不一样,称之为巧雕。所以很有意识,玩石头的乐趣在于发现。

〈2〉抽象纹理:漂亮的纹理必须要有序有形,构成一定的图案,或形象或抽象,“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一种别有韵味,例如:一些屏风很像一幅抽象的油画。

〈3〉在美术上线条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点是一种特殊的线。鸡血玉的点状纹理有的像桃花,朱砂、黑金砂底、蓝砂底有的红点分布均匀很漂亮,在无色透明的冻石中星星点点,有一种典雅别致的美感。黑金沙底漂浮在石头上面,有如宇宙中神秘的幻觉。

三、“妙”。有句话“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

之前,我研究雕琢了寿山石、翡翠、水晶、象牙等多种材料,最终总结走巧雕路线。

这种石头可以做巧雕是很好的玉种。以后会有很多的雕刻大师用这种玉石来创作,出很多很好的作品。

“拥有资源就拥有财富”这是上天赐予龙胜县的财富。龙胜县有这么好的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做寿山石的理念:珍稀资源得天下。因为,石头是抠出来的,所以才有寸石寸金。对取料的要求很高,雕工十分细致。

产品多元化、选择多样化、消费人群多面化。市场就会宽广,根基才会扎实,市场才会健康稳步发展。

有一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歌中包括了很多东西。

7.美学标准

龙胜红玉是古地质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喷发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是一种以鸡血红为主色调的碧玉岩,“鸡血玉”由此得名。

以昌化鸡血石以代表的鸡血石,因鲜红艳丽的色泽和晶莹剔透的质地,成为名扬四海的观赏石和图章料,而桂林鸡血玉在美学要素和宝石学特征等方面与鸡血石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更有其独到的特性。

龙胜红玉颜色分为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等,主色之外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其主色与底色间搭配极佳,颜色图纹丰富多彩,鲜艳夺目,从颜色视觉观感上完全可以和昌化鸡血石以及巴林鸡血石媲美。

虽然颜色与鸡血石较为接近,但桂林鸡血玉的成色原因却与鸡血石完全不同。其红色,不是由辰砂,而是由特别稳定的铁离子所形成的。铁是自然界鲜艳红色的最重要致色元素,人和所有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由于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

颜色而外,龙胜红玉在硬度上也与鸡血石差异较大。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硬度为2.8度,也就是低于人指甲的硬度3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保养是一门学问,原因正在于此。桂林鸡血玉质硬而坚韧,因此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会褪色,平时不用擦油保养,因此更便于收藏把玩。

8.文化底蕴

龙胜红玉最大的特色集中在一个“红”字上。从古至今,红色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兴旺发达。由于是中国文化的基准颜色,中国人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

从历史来看,尽管中国是一个崇尚红色的民族,但其贯穿文明始终的玉石文化中,却缺少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玉石作为主角,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遗憾。龙胜红玉的出现,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此外,龙胜红玉中常带有纯黑色,即“黑如点漆”,象牛角一样光亮。作为底色的衬托,使得红色更显庄重。此外,龙胜红玉中还有黄色作为混合色。红色和黄色的结合,会产生一种动人的活泼色调,也很有特点。

龙胜红玉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各项加工性能优异,抛光后具有玻璃光泽,可雕琢挂件、佛像、饰品、摆件、印钮、高档茶酒用具等,可谓无所不能。如何发挥颜色的特点与文化的魅力,是需要制作者特别考虑的课题。

9.分级

1.孤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最高端孤品桂林鸡血玉。要求玉质凝润华丽,玉色艳丽夺目出众,色间的搭配极佳,并有吉祥图纹或图像者为最佳,如龙形纹、人形纹、鸟兽纹、山水纹、海浪纹、风光纹等具象或意象图纹。

2.极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高端极品红玉。要求玉质细密凝润、玉色艳丽、色间搭配较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者,如云雾纹、水波纹、树形纹、花草纹等。

除红、黄、黑三主色外,还具有枣红、棕红色的红玉为极品红玉。

3.珍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完全的半红或带状红色为主,或兼有条带状金黄、暗黄色或黑色,或棕褐色的各种珍品鸡血玉。要求玉质细密无砂眼,玉色纯正,色间搭配合理,图纹有条不紊者。

4.精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规则斑点状红色或较分散的带状红色者,或兼有不规则状的暗黄色或黑色、棕褐色或暗棕红色的各种珍品斑点,断续状红色条纹的鸡血玉。要求玉质细致无砂眼,无裂隙,玉色间搭配适度,图纹不紊乱者。

5.花色龙胜红玉

仅见不规则散点状或不规则断线状红色至暗红色,以及不定色质者。

6.混色红碧玉

属于基本不见红色调的杂色鸡血玉

10.收藏价值

以目前市场状况而言,龙胜红玉最畅销的品种就是原石和印章。3年前一件极品龙胜红玉印章也就三四百元,而现在则为三四千元,至于手串、镯子、摆件、挂饰等,现在的价格基本也都在千元以上。与之相比,龙胜红玉原石的价格上涨就更加疯狂,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到几千万元,一块块好料成为藏家们眼中的抢手货。大体而言,3年之间龙胜红玉的价格涨幅大约在5至10倍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苎麻

苎麻,为平乐的传统之一。县内有黑皮蔸、绿自麻、大叶青、黄金串、满园串、红芽蔸和野麻7个品种。考古和史载资料表明,平乐是中国苎麻(B.nvea)的原产地之一。从境内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遗物中发现,男墓有兵器而无陶纺轮,女墓有陶纺轮而无兵器。墓葬显示的男女自然分工,女子主要从事纺织的情况,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平乐人已懂得种植苎麻并利用苎麻纤维织衣料了。唐代宪宗时(公元806~820年),桂管经略使辖下的昭、桂两州以当地所产茔麻纺制的“桂布”、“桂管布”,因价廉物美而载誉全国。有著名诗人白居易题诗为证:“桂布自如雪,吴棉软于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宋咸平年间,仅昭、桂两地征收的兰麻布折原麻就达10800余担。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了解到昭、桂一带种植兰麻“公私交济,其利甚博”,乃“劝喻部民广植苎麻;以盐。钱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把苎麻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明末清初,平乐人不仅自己种植苎麻,还雇请广东阳山人来专事种麻。当时,县内种麻纳税与种棉纳税被列为同等的地位。明末,县内大扒乡印山村桃花冲一卢姓麻农从野麻驯化培育出“乌龙麻”(黑皮蔸)。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很快就为县内外引种。苎麻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民国38年,全县麻种植面积已达11278亩,总产127.92万斤。解放后,政府对发展兰麻生产予以奖励扶持。1954~1956年种植苎麻面积都在1.4万亩以上,产量都超过90万公斤。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因大量毁麻种粮,加上取消麻类奖售政策,全县兰麻种植面积锐减。196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1954年的40.84%和25.24%。1984年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竺麻生产的技术指导,调整了羔麻收购价格和奖售标准,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苎麻提纯复壮工作,全县兰麻生产又逐渐恢复发展。1986年种植面积为30961亩,是1963年的5倍多。解放以来先后到平乐引种兰麻良种黑皮蔸的省份有湖南、广东、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海南等。国外到平乐引种黑皮蔸苎麻种的有保加利亚、越南、罗马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至60年代末,广西境内的兰麻90%以上为引种平乐优质苎麻良种黑皮蔸。1988年,平乐兰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48万多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26.1%和30.1%,是广西境内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平乐已列为广西最重要的商品麻基地县。苎麻用途广泛,麻杆可作造纸原料;麻叶可作饲料;麻根入药,性寒味甘,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苎麻纤维是纺织、机械、国防、渔业、矿业、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制造飞机翼布、降落伞、电线包皮、传动带、水龙带、工业缝线等物品的上乘用材。平乐苎麻单纤维支数一般为1800~2000支,最高达2722支。是棉花的七八倍,拉力为棉花的八九倍。1980年以来,南宁绢纺厂每年都要从平乐购进600多吨,与化纤混纺,制成各种薄型织物。该厂用平乐苎麻织制的“华锦”牌涤麻布,1981年获国家纺织部颁发的银质奖。1990年5月24日~28日,全国兰麻纺织品展销会在北京召开,广西送展的苎麻面料因品种齐全,且布料质地细腻,布面挺洁、花色新雅,兼有轻、薄、细、飘、透等风格,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经评比,广西共有18个麻制产品获开放创新奖和鼓励奖。苎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从出苗到成熟期需要积温1600℃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要求在1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苎麻极易获高产。平乐的气候极适兰麻生长。境内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麻区为大扒、长滩、附城、福兴、桥亭、二塘、沙子等7个乡(镇)。尤以大扒、福兴、附城等沿河乡(镇)为多。一般年成可收3次,若雨水调匀可收4次。亩产干麻一般为100多公斤,高者可达200公斤。1954年江左乡农民童廷宪种麻1.44亩,产干麻371公斤,平均亩产达258公斤。目前,苎麻已成为平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11728亩,总产97万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51.4%和50%。当年全县苎麻收入105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是年,福兴乡上盆村全村种植兰麻660亩,产麻7.2万公斤,收入60.4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88.19万元的68.5%。1986年,大扒乡苍板横滩自然村13户农民种苎麻78:4亩,当年总产干麻8400公斤,总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122元,其中超万元的有7户。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14783亩,总产836900公斤。平乐兰麻早在解放前已有出口。据民国29年《平乐县志》载:民国24年,平乐县苎麻出口量达100多万斤。国际市场上,广西出口的苎麻大都打上“平乐大扒”的字样,以示产品的正宗。解放初期,全县每年出口苎麻仍保持在20万公斤左右。196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县内苎麻面积减少,产量少,出口曾一度中断。1985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20.9万公斤,创汇63万美元。1987年出口36.2万公斤,创汇110多万美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