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昭通特产有哪些东西 昭通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昭通特产有哪些东西 昭通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12-06 00:24:46

一.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永善洋芋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二. 云南省 昭通 威信县 威信香菌

香菌属白蘑科,生长于深山中的不同树种,对光照、温湿度、经纬度、海拔高度等条件均有差异使其形态品质,色泽上有变异,按季节分有春香(菌)菇和冬香(菌)菇,春菇柄稍长,肉薄,有香味,色泽淡,冬菇肉肥厚,柄短、香味浓、色泽深。

香菌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4-27 ℃、5-24 ℃、22-26 ℃,子实体生长以15℃左右最为适宜。采集标准,香菇(菌)盖顶部直径一般在 5-18 厘米之间。

香菌是一种营养高、口感好、味道鲜、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每 100 克干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7.8克,以及维生素B1 、B2 、C等。在香菇蛋白质中的氨基多达18种,人体必需8种,香菇就含有7种,香菌中含有腺嘌呤,可降低胆固醇和防止肝硬化。此外还含有双链核糖,核酸,都能预防流行性感冒等症。

三.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魔芋

魔芋(英文名:Konjac 中国古时称:蒟蒻,日本现在仍然延用这样的名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为扁球形,个大,叶柄粗壮,园柱形,淡绿色,有暗紫色斑,掌状复叶,生长在疏林下,具有散毒、养颜、通脉、降压、减肥、开胃等多功能。


魔芋主要成份葡萄甘露聚糖可作为膳食纤维,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对人体好处很多:


(1)清洁肠胃,帮助消化,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2)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

(3)防治肥胖,延年益寿。

(4)对防治糖尿病有好的作用。


魔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有利。丰富多彩的魔芋食品,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DYCMS_info_next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又名磨芋、鬼芋、鬼头、花莲杆、蛇六谷等,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我国为原产地之一,四川、湖北、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山区均有分布。魔芋种类很多,据统计全世界有260多个品种,我国有记载的为19种,其中8种为我国特有。


目前,我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魔芋主产国,此外东南亚几个国家有少量种植。虽然日本的魔芋是从中国传去的,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对魔芋的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目前日本是国际上研究利用魔芋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且魔芋也已经成为其一项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南方诸省也大力发展种植魔芋,每年生产魔芋精粉(主要含魔芋多糖)约700吨,四川省的产量占50%以上。魔芋亩产5千至1万斤,从1984年至1999年这15年来看,单价在0.3元至1.2元之间波动。就按最低亩产最低价格计算,每亩也有1千5百元收益。
DYCMS_info_next

魔芋地下块茎扁圆形,宛如大个儿荸荠,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营养十分丰富,含淀粉35%,蛋白质3%,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磷、硒等矿物质元素,还含有人类所需要的魔芋多糖,即葡萄甘露聚糖达45%以上,并具有低热量、低脂肪和高纤维素的特点。魔芋地下块茎可加工成魔芋粉供食用,并可制成魔芋豆腐、魔芋挂面、魔芋面包、魔芋肉片、果汁魔芋丝等多种食品。魔芋食品不仅味道鲜美,口感宜人,而且有减肥健身、治病抗癌等功效,所以近年来风靡全球,并被人们誉为“魔力食品”、“神奇食品” 、“健康食品”等。但魔芋全株有毒,以块茎为最,中毒后舌、喉灼热,痒痛,肿大,民间用醋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可以解救。因此魔芋食用前必须经磨粉、蒸煮、漂洗等加工过程脱毒。


我国早在2000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魔芋了,食用历史也相当悠久,在我国西晋大文学家左思的使洛阳纸贵的名著《蜀都赋》中就有“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这样的记载。相传很久以前,四川峨眉山的道士,用魔芋块茎淀粉生产的雪魔芋豆腐,色棕黄,其形酷似多孔海绵,味道鲜美,饶有风味,为峨眉山一珍品。后来,魔芋从中国传到日本,深受日本人所喜爱,几乎每户每餐必食之,直到现在也仍然是日本民间最受欢迎的风雅食品,而且日本厚生省还明确规定中小学生配餐中必须有魔芋食品。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魔芋食品消费国家,同时,魔芋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四.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水煮田鸡

主料:田鸡

辅料:芹菜、莴笋叶、青蒜。

调料:姜、葱、蒜、豆瓣辣酱、酱油、淀粉、盐、味精、花椒粒、干红辣椒、食用油。

做法:1.将田鸡切成小块后用少许酱油和水以及淀粉浆一下;2.将芹菜洗净切成段,青蒜拍松斜切成小段,莴笋叶洗净切成段;3.葱、姜、蒜切丝,豆瓣辣酱用刀剁碎;4.坐锅,放少量油,待油烧热后放入豆瓣辣酱,炒出红油后放入葱、姜、蒜翻炒几下,放入少量水,开锅放入少许盐、味精,然后放入青菜,断生后捞出装入碗内,将浆好的田鸡滑入锅内,待变色熟透后连汤一起装入碗内;5.将锅洗净烧热,将花椒粒、干红辣椒倒入锅内翻炒焙脆后,倒在案板上碾碎,撒在煮好的田鸡上;6.坐锅,倒入少量油,烧热后淋在肉片上即可。

五.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昭通剪刀

昭通剪刀,又称凹板剪刀。其特点是里口凹槽,剪尖茅草形,剪刃单线口。它向以嵌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锁轴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美观、经久耐用、价格便宜见长而闻名于滇川黔地区。1970年以来20年中,边疆多次参加云南省同类产品评比,全部指标均达到SG-185-80部颁标准,得分最多,受到与会者的赞誉。昭通剪刀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自50年代以来,由于制剪技术在吸取全国同待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量有新的提高,品种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了小花剪、裁剪、家用剪、羊毛剪、修枝剪和铁皮剪等系列产品,可以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剪刀的多种要求。年平均产量在15万把左右。现昭通市剪刀社正积极研究第一3代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昭通)

六.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棕片

昭通市生产棕片的棕榈树,有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关河两岸盐津县一带农村,棕榈成林。棕榈树全身都是宝。棕片是棕榈树的叶鞘纤维。具有拉力强、耐摩擦、耐腐蚀的特点,是制作蓑衣、机井滤网的主要原料。加工成棕丝后,可编制棕垫、刷具、打绳索等用具。还可以作沙发的填充物。棕籽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出粉率达80~90%,加工后是很好的饲料。棕榈树干,质地坚硬、耐腐、耐水湿,可作水槽和小建材,还可以加工为精美的手工艺品。叶柄基部的棕毛可入药。功能收涩止血、崩带、便血、下痢等症。棕榈是农村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经济树种。( 昭通)

七. 云南省 昭通 鲁甸县 刺老包

刺老包学名为惚木,又叫树头菜和老虎刺。春雨后,这种浑身是刺的小乔木顶端开始含苞吐露,逐渐长大,形如茄子。随后又长出嫩芽、嫩芽散叶状如香椿,轻风摇曳,逗人喜爱。不知是哪朝哪代,故乡人把它作为野菜充饥的美味食品。记得童年时每年三至四月,故乡的农民都要抽出时间,身背箩筐到山林里采集竹笋拿到市场上变个盐巴钱,顺便采摘一些嫩闪闪的刺老包带回家,把貌似恐怖又逗人喜爱的刺老包用水洗净,放入锅里稍煮片刻就失去了老虎刺的威风,捞出后用冷水清漂,滴干水分放入盘中,拌上辣椒、食盐、酸醋等佐料,凉拌食用,清凉可口,香味特别。那时吃食刺老包的不多,刺老包也没上过市场,被埋没在深山丛林之中。


刺老包不但是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纯天然绿色木本野菜,而且还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它的根皮还可做药、能治胃炎、肾炎、淋巴结肿大和风湿关节痛等症。

八.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昭通花椒

昭通花椒

花椒具有浓郁的麻香味,有“调味品之王”的美誉,其经济用途广泛:可作食品香料和香精原料,并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用功效。由于昭通特有的士壤和地理气候特征,出产的花椒有品质好、麻味正、回味久等特点。

九.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蜡染

蜡染是昭通市以苗族为代表的各民族人民的手工艺品,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蜡染,古代称“蜡缬”。据《东川府志》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由此可见,昭通地区的蜡染已有悠久的历史。昭通蜡染的图案造型,以流水、花草、鱼、虫、禽鸟及几何图纹为主,取材十分广泛,造型不拘一格,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艺术风格亦多姿多彩。有的造型生动活泼、流畅,且富于变化;有的则讲求构图工整严谨,突出对称,有的以几何图形为主题结构,显得清新秀丽,也有的加红黄二色,使其色调深厚,层次更加丰富;还有的在蓝底白花上再用彩色丝线刺绣,更加显得五彩斑斓,别具韵味。进入80年代以来,昭通蜡染已开始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彝良和威信等县相继建立工厂,专事蜡染产品的生产。特别是威信县民族蜡染厂,自1981年建厂以来,不断开拓新产品,自选设计生产的“云蝶”牌蜡染产品的品种达200多个,形成了蜡染室内装饰、蜡染床上装饰、蜡染服饰等新产品。这些产品,在1989年深圳全国少数民族产品出口展销会上评比中,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1990年参加云南省轻工优秀新产品展评,“简易蜡染裙”、“挑花挎包”等产品,又获得“金象奖”。目前,威信县民族蜡染厂生产的产品,已销往美国、香港、台湾及北京、吉林、四川等地,威信县民族蜡染厂已成昭通市出口创汇的企业之一。昭通蜡染产品,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有 一个大的发展。( 昭通)

十.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酱

    昭通酱是昭通市的乡土产品,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调味佳品。这种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色。呈棕褐色,鲜润油亮,作为调味品,荤淡皆宜。与荤菜调味,可减基油腻之感;给淡菜作蘸,又具有荤香的感受。因此,不仅是入菜烹调的佐料,且可以小碟上桌,调和口味,增进食欲。    昭通酱是选用上等大豆、辣椒作为主要原料,以花椒、八角、茴香、草果、芝麻、食盐等为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历时百日方能制作而成。制作时间,一般选在科季的“数九”寒冬,采用昭通市北郊大龙洞的矿泉水精心兑制反复发酵,几露几晒,使之发生生物化学分解,充分地保存氨基酸、还原糖、乳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这种加工过程的昭通酱,不但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 昭通)

昭通人走亲访友,一份馈赠乡党的土仪是必不可少的。带的是什么?当然是昭通酱。不明就里的人会担心这份土仪过于菲薄,但真正能让昭通籍的乡友真诚接受、欣喜莫名的还就是这物什。割舍不掉的乡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昭通酱也确实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尤物"。

昭通酱色棕褐,鲜润油亮,味浓酽,麻辣鲜香又略有回甜味。作为调味品使用,入于荤菜,可淡化其油腻;施之于淡莱,又可获得荤香的感受;单独佐餐,调和口味,增进食欲,余韵悠长。昭通酱的历史渊源已很难追溯。有人认为,昭通居民多为各省迁徒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各自家乡制作酱菜的技术,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配方、工艺;更得昭通独特原材料、气候、水质等条件,才形成了昭通酱这一特有的地方产品。

昭通酱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用料考究,发酵时间长。

第一道工序是制作豆面。选择上等大豆,用文火焙炒至酥脆,磨成细面,过筛,备用。第二道工序是制作"酱面"。在豆面中加泉水,搅拌均匀,干湿以能将豆面捏成坨为宜。民间制作"酱面",在捏坨时有"紧三把,松三把,不紧不松又三把"的讲究,主要是让捏成坨的酱面均匀、致密。成蛇的"酱面"装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再以稻草覆盖,存放发酵印天。期间,要定时将竹筐中的面坨作上下左右调整,使面蛇发酵充分、均匀。当面坨中可见黄白色霉衣时,从竹筐中取出,掰成小块,于阳光下晒干,再磨成细面。第三道制作工序俗称"下酱"。

在磨细的"酱面"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八角、茵香、草果、芝麻等调料,混合均匀,装入瓦盆内,再加入泉水,充分搅拌,露天放置。瓦盆只能用尖顶的竹蔑盖苫罩,要防雨,又透气,隔日或3日搅拌一次,置放100天才能成为成品。每年冬季,家家户户晒"酱面"、"下酱",已成为昭通民俗的一部分,成为昭通城乡一种触目照眼的景观。

民间制作昭通酱选料极为考究。大豆、辣椒碱地必须是本地产 的,食盐要用自贡产的井盐,花椒要用"金河椒",水更是非昭通大龙洞的泉水不用。说起来有些玄奥,风味地道、纯正的昭通酱确实只能在昭通生产,这显然与气候、水质等有特殊关系。民国时期,曾有外地商贾聘请昭通师傅去制作昭通酱,基本材料相同,工序工艺也一样,但成品的色、香、味却与昭通当地制作的相去甚远。也有在外地生活的昭通人试验过,将在昭通制成的"酱面"带到外地去完成"下酱"这最后一道工序,所得结果也难以尽如人意。"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社会在发展,昭通酱的制作也很难再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防线。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适应国内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昭通市万和酱园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的昭通酱完全符合部颁标准,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名品称号。并发展了多种衍生酱品,较著名的鲜肉酱、油酱、花椒酱、香椿酱、木樨酱、火腿酱等,久贮不变;携带方便,美味可口,盛销不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