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双版纳特产酸角大王 西双版纳特产排名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双版纳特产酸角大王 西双版纳特产排名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12-04 09:13:06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手工造纸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傣族手工造纸引起人们关注。一些外地游客对傣族手工造纸比较感兴趣,一边询问制作方法,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造纸步骤。

景洪市傣族手工造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造纸原料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树皮,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和11道工序。由于在造纸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造出来的纸不但纸纤维韧性好,而且久存不陈、防腐防蛀,除了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缅寺抄写1之用外,还广泛用于民俗活动及日常生活,200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云南砂仁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盛产砂仁,特别是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一带,更是砂仁的集中产区。这是云南省的科学工作者同基诺人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砂仁,有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的功效。它是一种姜科植物,分春砂仁和壳砂仁两种,以果实及花入药。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的作用。系名贵的常用中草药,也是常用的香砂胃丸、香砂六君子九丸,舒肝丸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砂仁种植后,一般3年便开花结果,亩产可收益500到1000元,能连续收获10年。云南、两广所产、以春砂仁为多。目前云南的砂仁产量占全国第二位。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西双版纳小耳猪

西双版纳小耳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腊小耳猪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勐腊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有“冬瓜身,骡子0,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特色猪肉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低胆固醇的小耳朵猪养殖带来了商机。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发展小耳朵猪养殖业,2009年,勐腊县加大了小耳朵猪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抓实抓好市场引导、技术培训、动物防疫及保种工作,每年还安排20万元扶持小耳朵猪养殖专业户,并建立能繁母猪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保险制度,有效降低农户养猪风险。同时,勐腊县农业局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新建了科学、卫生的猪舍,极大改善了村寨的环境卫生和养殖基础设施,带动了农民和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人民群众的致富渠道。

截至目前,勐腊县共有瑶区乡冬瓜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个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荣康小耳朵猪扩繁场,龙巴小组、苗旧寨等7个小耳朵猪养殖示范小区,全县小耳朵猪存栏达到35000头,年出栏可达15000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2160万元。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喃咪

喃咪是傣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是用西红柿在炭火上烧熟,去皮,然后与葱、蒜、芜荽、香蓼草、野花椒、剁碎的小米椒、盐拌和而成。通常喃咪与一些煎炸的食品共吃,如果再加上一种当地产的酸果,借那种植物的酸味就更加可口了。

传说,它是由一对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首先制作的。老两口居住的寨子叫“曼炸”,承担着为封建领主烹饪食品的劳役。有一年过年时节,领主的管家突发奇想,下令曼炸寨的每位住户做一道美食送进领主司署,让参加“赶摆”(即娱乐性1)的头人品尝。于是,有的住户做剁生,有的做烤肉,有的做年糕,有的煎竹蛹,有的蒸鱼卵……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这一对孤独老人别说鸡鸭鱼肉,就是时鲜小菜也拿不出来,他们的菜园子里仅有几株已经抽薹开花的青菜。为了应付差事,两位老人只好把几株留种的青菜砍来,洗净剁细,煮熬成菜汤。为把又老又硬的菜茎煮烂,老人不断加柴旺火,添水加汤,熬煮了整整一宿。至次日清晨,土锅里的菜汤已熬成膏。他们一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细心地剔去没有煮烂的菜渣,在菜膏里加入食盐、蒜泥、辣椒和芫荽等调料,拌匀,然后拿了几碗送进领主司署。

这些绿汪汪的东西,达官贵人谁也没有见过,因此一上桌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管家用筷子蘸了一点尝了尝,觉得味道不同一般,便请领主品尝。领主一尝,便连声称赞。其他1一听也都争先品尝,凡尝到过这道菜的人,个个啧啧称奇。大家都问领主厨师:这菜叫什么名?用什么原料做的?厨师也是头次见到这道菜,于是便跑去找到两位老人,询问做菜的方法。老人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并请他给这道菜取个名。厨师给这道菜取名“喃咪帕”,并找来一些鱼腥草、生萝卜让领主等人蘸着喃咪帕吃。从那以后,喃咪帕便在西双版纳各地流传开来,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欢食用的家常菜。

现在,西双版纳境内流行的喃咪除喃咪帕外,还有“喃咪麻克满”(番茄酱)、“喃咪阿”(芝麻酱)、“喃咪托领”(花生酱)、“喃咪麻个”(橄榄青果酱)、“喃咪巴”(鱼酱)、“喃咪布哈”(螃蟹酱)、“喃咪糯”(酸笋酱)等。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菠萝饭

菠萝饭

原料:香米饭(蒸熟)250克,鲜菠萝1个,鸡蛋1个,熟腰果仁少许,青红菜椒各1/2个,洋葱半个,鲜虾仁100克。

调味料:蚝油,油、盐、鸡精。

做法:一、将新鲜菠萝切半,用小刀将其肉挖出,切成1CM大小的丁浸入盐水,保留1/2个菠萝壳做容器。二、青红椒、切1CM大小的丁。三、锅中热油,待六成热时,磕入鸡蛋,抄成鸡蛋碎,盛出备用;虾仁过开水汤熟。四、锅内留底油,待热后依次放入洋葱、青红椒翻炒片刻后,加入香米饭,炒匀。五、往锅中加入鸡蛋碎、菠萝丁、虾仁,放入盐、蚝油、鸡精调味。六、将炒好的菠萝饭盛入菠萝碗中,撒上熟腰果仁即可。

推荐理由: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形式可爱,色彩丰富,香甜可口,在考试前夕能帮助精神压力大的孩子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制作小贴士:一、香米应蒸得稍干一些,这样制成的炒饭才好吃;二、有过敏史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菠萝中含有一种致敏物质——菠萝朊酶,而盐水能破坏其致敏结构,所以菠萝切开后要在盐水中浸泡一下。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家烤鱼

西双版纳的傣族生活在美丽的澜沧江畔,不仅善于捕鱼,而且善于烹调。当地傣族烹调鱼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除了的腌酸鱼,酸辣鱼外,最独特的要算烤鱼了。

傣族烤鱼的制作是先将活鱼去鳞、从背部剖开,取出内脏肚杂,把精盐、干辣椒、苤菜根等佐料塞进鱼腹,然后用两块竹片把鱼夹在一起,放在火上烘烤。烤至鱼黄出油时就可食用了。

烤鱼香嫩爽口,每逢节日、婚庆、招待宾客,傣族都要做烤鱼款待亲戚朋友。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砂仁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盛产砂仁,特别是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一带,更是砂仁的集中产区。这是云南省的科学工作者同基诺人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砂仁,有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的功效。它是一种姜科植物,分春砂仁和壳砂仁两种,以果实及花入药。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的作用。系名贵的常用中草药,也是常用的香砂胃丸、香砂六君子九丸,舒肝丸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砂仁种植后,一般3年便开花结果,亩产可收益500到1000元,能连续收获10年。云南、两广所产、以春砂仁为多。目前云南的砂仁产量占全国第二位。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勐海茶

勐海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海普洱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普洱茶茗重天下,勐海茶香飘万里。

勐海,无愧于“普洱茶圣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勐海茶优质的原料;源远流长的种茶、制茶、贸茶历史,积淀出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中的神奇绝妙工艺,凝聚出品质独特、琳琅满目、陈韵诱人的普洱茶。

勐海,保存完整的古茶树资源4.6万多亩 ,1700多年的巴达贺松野生型茶树王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已经在百姓心中成为了神树。是一座座古茶山,一棵棵古老的茶树,一片片醇香的普洱茶,把勐海的神韵传到世界各地。

勐海是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云南省唯一的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座落于勐海县内。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地方品种,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所望尘莫及。经审定,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3个品种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长叶白毫、云选9号等11个品种为省级茶树良种。

勐海茶厂生产的7572熟饼、7542生饼是目前评判普洱茶品质的标准产品。7572熟饼采用金毫细茶撒面,青壮茶青为里茶,发酵适度,色泽褐红,滋味醇厚,汤色透亮,综合品质较高。7542生饼以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撒面,拼配得当,面茶色泽乌润青毫,香气纯正持久,有花果味,滋味浓厚,回甘好,汤色黄亮,叶底匀齐。

而今的勐海,普洱茶可谓群星闪耀,百花齐放。“大益”的“味最酽”、“V93”、 “金针白莲”、“红妆”、“宫廷普洱”、“暗香普饼”、“玉润”、“0732”等18个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产品。“黎明”、“郎和”、“兴海”、“云茶科技”、“博友 ”、“七彩云南”、“陈升”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产品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勐海普洱茶品牌闪耀,名扬天下。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蒸脑花

将猪脑、猪舌头刮洗干净,把猪脑切为小块,猪舌头剁碎,与切细的葱、姜、大芜荽、野花椒、青辣椒、蒜、香茅草等作料及适量的盐拌均匀。分成数份,用芭蕉叶包好放进甑子里蒸熟即可。味甜嫩、质软、呈乳白带点灰色,据说有补脑、安神的作用。
用蒸的方法烹调菜肴的有叶包蒸猪肉、蒸猪脑、蒸笋肉、蒸条肉和蒸青苔等几十种。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法有两种,一种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又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甄里,甄子底层堆放一层用水浸透的糯米,甄心垫一块纱布,放上毛茶,蒸约十五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口径约为6厘米,长25厘米左右,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压紧,边装、边烤,边舂,直到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放在离炭火约40厘米的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五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竹香茶即制成。

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竹香茶具有芽叶肥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甜的特点。傣族群众到田间劳动,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