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韶关地区这个季节特产 韶关有什么特产值得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韶关地区这个季节特产 韶关有什么特产值得带的更新时间:2022-12-02 09:51:29

一.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白果玉盏

白果玉盏

南雄白果名誉东南亚,用白果配菜,口咸酥烂香甜,清鲜淡雅,还有开胃健脾,营养丰富。民间制作的白果玉盏,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偿还了健体的心愿。

二.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石韭菜

韭菜大家吃得多了,石韭菜你可能没听说过。石韭菜,顾名思义就是长在石头上的野生韭菜,有些地方会叫野韭菜,从化、佛冈地区还会叫观音菜。

广东的石韭菜都野生在石灰岩地区,在只有一点点泥的石头窝里一茬茬地长着,生命力很强。曾经有些农业公司也将其开发成项目,在从化等地人工种植,所以在超市里有时也能找到包装好的。不过现在不流行野菜了,所以想要吃的话大概要去产地的市场才能找到。

说来也奇怪,一般野生的蔬菜总是比人工种植的同种要矮瘦一点的,更别说是长在石头上的野菜了,偏偏这石韭菜却比我们平时吃的要高大得多,以至于第一次从乳源拿了两把回家的时候,父亲竟以为是我在山区挖到的野兰花而没敢放进锅里。

韭菜纤维很容易就残留在牙缝里,因此吃起来不太方便,不过在清明前后的石韭菜却完全没这个问题,不仅又爽又脆,而且香味不像种植的韭菜那么浓烈,吃完之后也不至于在嘴里留着一股味道。因此每年四五月间,如果有朋友从韶关到广州的话我总会拜托他们带两三斤石韭菜。

烹调上也没多少讲究,终归是瘦物,所以一般用来炒咸猪肉、五花腩等。最地道的吃法当然是炒瑶家腊肉了,吸足了肥油的石韭菜碧玉般的铺成一碟,隐约地可以看见一指宽的暗红色肉片点缀其中;还未上碟就香气四溢,能让楼上楼下都食指大动。

因为不想总是麻烦朋友带土腊肉来,所以我又自己想了个好办法,在市场的鸡档讨些鸡膏,回家煎成鸡油来炒石韭菜,起镬的时候再搭点普宁豆酱,既好看又美味,后来也成了我家的一个招牌菜了。

吃石韭菜很讲时候,只有四五月的石韭菜才是最新鲜的,过了这个时间,菜就老了,吃起来满口是渣。不过,这样也符合我们老祖宗的教导:不时不食。过了季节,对食物的相思会更美。

三.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冬笋

冬笋是毛竹冬天的支生余笋,始兴毛竹种植面积广,冬笋产量也随之增加。始兴冬笋有黄肉和白肉之分,其中白肉质量较佳,具有肥大、肉厚、刮滑、鲜嫩、爽脆等特点,是筵席上的美味珍品。始兴冬笋除鲜食外,还有大量加工制成笋干,远销全国各地。

四.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黄烟

素有“黄烟之乡”之美誉。

黄烟是南雄一宝,南雄农民种烟、嗜烟,一辈子离不开烟;南雄卷烟厂产烟、销烟,“百顺”、“珠玑”行销各地。南雄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是黄烟,每年黄烟收入要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南-烟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南雄烟叶品质优良,为我国烟叶商品的名牌产品,历来饮誉中外,内销全国28个大中城市,曾一度远销67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至1994年,累计烟叶总产21万吨,年均产2.1万吨,为广东省年均产量的50%左右。10年平均收购烟叶15600吨。为全省年均收购量的60%左右。烟叶产量和收购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国烟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县市只有6个,南雄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南-烟在全省举足轻重,在全国名列前茅。1985年,广东省烟草总公司确定南雄为优质生产基地。198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又确定南雄为出口晒烟生产基地。1992年,原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李益三到南雄视察时,欣然题词:“金叶之乡在南雄"。的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南雄堪称烟叶之乡。全市24个乡镇都种植黄烟,烟农10余万户,占总户数的八成多。在南雄盆地田野上,黄烟连绵20余万亩,春来一片翠绿,夏至一片金黄。到了收烟季节,烤房炉火通明,村巷烟叶飘香。全市上下为烟叶而忙碌,为烟叶而欢笑。

南-烟于清初自闽南传入,至今300多年,盛产不衰。闽南黄烟是怎样传入南雄的呢?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氏族迁徙。南雄不少氏族来自闽南,他们迁徙来南雄的同时,把黄烟的生产技术也带到了南雄;另一条渠道是商业贸易。明清南雄商业贸易非常繁荣,闽南来南雄经商的人不少,他们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很乐意把黄烟生产技术引进南雄。黄烟传入南雄后,与南雄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相适应,烟叶品质优良,种者日众。清乾隆嘉年间已成一方。清道光四年《直隶南雄州志.物产》载:"烟叶,旧志未载,近年四五十年日暂增植,春种秋收,每年货银百万两,其利几与禾稻等。"。

南-叶以叶色金黄、烟味醇香、易燃灰白三大特性而素负盛名,为当今各大烟厂生产名牌卷烟必需之原料。南雄晒烟历来很受外商欢迎,出口颇多。民国时期已畅销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1953年到1979年,年出口额三五百吨,最多的1954年,出口1155吨。1980年后,由于国外烟叶市场的变化,消费习惯由清香型变为浓香型,外贸出口停止。近几年,随着烟叶品种改良,质量提高,南雄烟叶又恢复出口。

五.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司前野生菇

司前野生菇

始兴司前群山环抱,气温潮湿适宜香菇培育,多为天然野生菇,该菇肉质厚,爽滑,香味浓郁,无论清煮或配菜都特别香滑可口,故扬名粤北各地和出口海外。

六.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龙脑

    龙脑又名梅片,是名贵的香料和中药。其中右旋龙脑是许多贵重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六神丸"、"喉风散"的重要成分。粤北山区有许多能出产天然右旋龙脑的梅片树。(韶关)

七.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油山香菇

油山是南雄山区镇。山高林盛、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独特多样小气候,蕴育出无污染、高品质的油山香菇,用原木种养食用菌、金针菇、茶树菇是该镇的传统产业。

油山香菇菇形完整、品质优良、色泽好,肉厚爽滑香嫩、脚短、香气流益,是蒸、煮、煲、炒均可的绿色食品,常年产量鲜菇5000吨。鲜菇每千克4元。干菇每千克20—50元

( 南雄)

八.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燎原蚕茧

燎原村位于广东省始兴县罗坝镇北部,种桑养蚕是该村的传统农业。近年来,燎原村因地制宜地将蚕桑生产发展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现全村桑园面积1680亩,占总耕地80%。种桑养蚕农民占总人口70%以上,种桑养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90.9%。种桑养蚕人均纯收入达到6380元,收入高于同类村27.2%。

首先,燎原村组织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桑农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全村70%的养蚕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优质桑苗基地,提供蚕种制种室、蚕种派发室及蚕茧中转站等设备、设施,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桑园总面积的68%。现产茧90%以上是上茧,单张蚕种产茧由27.98公斤提高到35.2公斤,亩产茧由3担提高到3.6担,亩产值由3500元提高到4200元。以其蚕茧为原料生产的生丝平均等级为4A以上,部分达到最高等级6A,燎原村的蚕茧供不应求。

其次,燎原村依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始兴金兴茧丝绸公司,发展“企业+基地+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公司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实行保价收购,并对规模户进行奖励和生产要素的扶持,实行优价护农和资金、技术助农,有效地抗御市场风险。

同时,燎原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邀请高校、科研单位到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桑农提供良种良法的学习示范现场。积极推行“蚕—沼—桑”的生态农业模式,把无公害生产规程和绿色生产技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现已为“广东省蚕桑科技创新专业镇”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广东省始兴县罗坝镇燎原村

九. 广东省 韶关 曲江区 罗坑茶

罗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坑茶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其发展的轨迹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岭南茶产于韶州”,清道光绪年间进士黄培嵘等人编修的《英德县志》中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香古味醇,如朴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韶州府志》中记载的:“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色红味醇,经宿不变”。罗坑茶浓醇回甘,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于清代就由外地茶商收购,销售至广州、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台地区,并受到他们的喜爱,故罗坑茶一直供不应求。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樟市镇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六里柑

六里柑

六里柑果圆形无柄,比沙田柚略小,皮薄肉甜,食之蜜溢口,久而不退。另有周陂龙田村麻柚柑,与六里香麻柚齐名。果大有柄形如葫,一棵树可结果数百。以上两果,皆为待客送礼佳品。被誉为"天然罐头",外商慕名订货者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