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到贵州哪里买特产 成都到哪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到贵州哪里买特产 成都到哪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12-03 13:20:46

一.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鱼头火锅

鱼是好几斤重的大鲢鱼,只吃鱼头,一锅红艳中看鱼头上下翻滚,不知不觉中已经吃了好几斤鱼头。现在北京很流行鱼头火锅,成都潭鱼头火锅已经开了多家分店,火爆京城,沈阳也开了两家,其实鱼头火锅最早是新津县渔场发明的,要吃最正宗的鱼头火锅,还是到铁溪的县鱼场。( 新津县)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成都担担面

成都素以小吃闻名于世,担担面更是小吃中名小吃。从前小贩们挑着担子满街叫卖,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卖担担面哦”的呦喝声。现在,这些已成了成都的历史,但你仍能够在成都担担面馆回味老成都这一在景观。( 成都)

三.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云崖兔

云崖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崖兔,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三星镇的著名,由于其具有个体适中,抗逆力强,肉质鲜嫩,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氨基酸等特点,因此倍受市场青睐。

“云崖兔”指产于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的肉兔。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国家地 图1 放养的云崖兔

.理标志产品。20世纪末起源于三星镇云崖村(原卧云村)“云崖兔”采用标准化笼养养殖和家兔野养的方式饲养,风味独特,很受欢迎。..

产品特点

图2 放养的云崖兔

.“云崖兔”兔肉有“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指的是高蛋白、高磷脂、高消化率,营养丰富;三低则是指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吃多了也不长肉。所以,兔肉也被称为“美容肉”、“保健肉”。.

生长环境

云崖兔在龙泉山脉中段西南边山坡区域养殖,土壤以侏罗系地层为主、白垩系次之,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质地微碱性(PH值7.08-7.88 ),土层厚度40-9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2-1.8%,全氮0.16%,富含磷、钾、钙、铁等矿物质。云崖兔前期为笼养,后期为山坡放养,云崖兔喜欢吃的许多既是优质牧草又是中药,如蒲公英、车前草、野芹菜等。
这些独特的习性使得云崖兔与周边和其它地区的兔子有了很大的区别,其鲜嫩细腻的肉质受到市民的宠爱。.

名称来历

.1999年,在外打工的三星镇卧云村郭大成,听老乡说种植枇杷很赚钱,于是就回家承包了土地种枇杷。但枇杷从种植到结果需要三年的时间,考虑到兔子当年就能见效,于是就买了20只兔子来养,但是他们一心一意要种枇杷,疏忽了对兔子的管理,使本来长势很好的兔子开始生病了。不忍心再看到死兔子的惨相,他们干脆就把兔子放生了。几个月后,他们放到山上的那些兔子经过自然淘汰,一些能够适应环境的兔子存活下来,并且具有了野兔子的相貌和品性,能够自己在山上安居乐业了。由于山上的草中有30%的草属于中草药,兔子吃了百样草,就能够增强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并且兔肉风味独特。从此,郭大成开始把山头圈起来,放养兔子,因为它们生长在卧云村山崖上,所以取名云崖兔,并得到了镇0的支持和重视。三星云崖兔逐步发展成一项新的产业,卧云村也改称云崖村。.

产地范围

云崖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双流县三星镇、永兴镇、大林镇、籍田镇、煎茶镇、合江镇、太平镇等7个镇所辖行政区域。

四.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以精细彩色或素色的竹丝,均匀地编贴于洁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现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压胎和无胎竹编问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实用工艺品。( 成都)

五.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六.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老腊肉

产于山区的苟家、万家、三郎、街子等乡镇,由山民们传统手工腌制而成。因为高山气候的关系,一年四季都可腌制,且经年不腐。原料取次于吃纯粮的猪肉,制作时不用烟熏,只任山风吹。腌制出的腊肉不仅保持了鲜肉的丰富营养,而且瘦肉质感爽口、喷香化渣;肥肉晶亮透明、香醇甜脆,入吃不腻,回味绵长。到九龙沟、凤栖山、鸡冠山旅游,老腊肉是不可放弃的一道好菜,兴致之至,还可买几块回家让亲朋分享。( 崇州)

七.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新津河鲜

新津县水系发达,五河汇聚,水资源丰沛,生息着众多的淡水鱼类,如刺蒲鱼、黄辣丁、桃花鱼、青波鱼、岩扁鱼、船丁鱼、鲢鱼、水蜂子等几十种名贵鱼种,同时是西南野生河鱼的重要集散地。纯天然的河鱼,造就新津县的河鱼系列菜品推陈出新,源源不断,河鲜风味美食,正名扬四海。



南河两岸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他们探索出了鱼的多种做法。河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当今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深受八方食客的青睐。其具有特色风味的胖大姐黄辣丁、谭鱼头火锅更是河鲜美食中的两朵奇葩。

八.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崇州乌梅

崇州乌梅,怀远乌梅也是崇州农产品“一绝”。每年1万亩,正常年份每亩可产大约2000斤。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简介 崇州乌梅崇州乌梅是四川特色土之一。崇州怀远一带生产的乌梅远销日本等地。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

种植基地 崇州市引进韩国秀目企业集团,同崇阳酒业、大田农业公司合作投资在公议乡花果山建设千亩韩国秀目青梅酒原料生产基地。三家企业将依托现公议乡花果山种植的200多亩乌梅,一是采取由韩国秀目企业集团提供种植技术、资金和负责秀目青梅酒外销,崇阳酒业、大田农业公司负责乌梅种植、管护、品种改良和秀目青梅酒的生产及大陆地区销售,做大秀目青梅酒原料种植基地,做强秀目青梅酒产业;二是实行“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负责乌梅种植和管护,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规划用1-2年时间将乌梅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三是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公司按1.2元/公斤的保护价负责全部收购“订单”种植的乌梅。

九.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十. 四川省 成都 金牛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又称宫爆鸡丁,川菜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由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丁宝桢是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人。他小时不慎落水,巧被桥边一户人家救起,后来他为官后记起此事,遂前去感谢,那户人家就做了这道菜招待,他吃后觉得味道很好,就加以推广,这就是这道菜的真实来历(织金县志有相关的记载)。

其它的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及类似菜肴,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到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用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