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崇左三月三特产 崇左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回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崇左三月三特产 崇左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回家更新时间:2022-12-03 19:58:57

一. 广西 崇左 大新县 大新蛤蚧酒

    近年来大新县酒厂利用本地资源蛤蚧,蒸泡制成的蛤蚧酒,具有延年益寿、壮腰补肾功能,产品经卫生防疫部门鉴定,符合国家卫生及有关质量的理化标准,年产1000吨,销往区内外,1990年荣获自治区轻工厅优质产品奖。 

二. 广西 崇左 宁明县 宁明沙糕

逢年过节做沙糕是壮族古老的风俗。宁明沙糕精选糯米粉、糖、芝麻、绿豆粉、猪油、花生油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具有入口即化的特点,具有养胃健脾、明目清肝等功效。

对于沙糕的记忆是跟随准备春节的年货而开始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卸下一年多的奔波与疲惫,和家人团聚,最重要的话题是准备丰富的年货。在桂西南,我的家乡,有北方从未听说过的一种点心——沙糕。

年节前,家人都回来了,女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做沙糕的选料。这是一个大工程,女人们在这个时候最有发言权,平日里一家之主的男人们只能听从“派遣”。哪家的糯米比较上乘,哪家的芝麻最得人心,哪家的豆沙最绵密,她们往往心里最有数。

南方冬潮,黏黏的空气让人难受,可是家里的女人们却准确无误地算好返潮的时间,淘糯米、晾晒风干,风干后的糯米上锅炒热,然后打成糯米粉,铺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里,待上一天半,糯米粉充分吸收空气里多余的水分,变得柔软,这时候浇上糖浆,将糯米粉和糖浆揉搓均匀,然后压实,中间铺上调好味的芝麻或者豆沙,继续压实,一层层地铺,一层层地放,放进去的是细致的心思,是对家人的爱。

沙糕,因“糕”与“高”读音一样,因此壮家人喜欢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探亲访友带上沙糕,收礼者收到它自然高兴。

三. 广西 崇左 宁明县 明江烤猪

明江烤猪

明江烤猪精选本地百斤左右土猪,配以秘制香料,置于炭火上不断旋转烤制约3小时方可完成。它以皮脆、肉松、色润,鲜美可口而扬名,在参加崇左市第三届陆路东盟国家商务(壮族歌坡)文化节第二届旅游美食节中荣获“特色菜肴”金奖。

四. 广西 崇左 凭祥 凭祥姜葱酒

凭祥姜葱酒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的。凭祥姜葱酒用优质大米、新鲜的生姜、新鲜的小葱,用传统的工艺酿造而成,酒精度数为30度。姜葱酒口味特纯,姜葱香味浓郁,是蒸鱼,焖鸡,烧鸭,小炒,炖肉等等等最好佐料,特别适用于家庭,酒店,饭店,餐馆,小炒店,粉摊等的烹饪调味。

姜葱酒系龙州县春华有限公司春华酒厂生产,用优质大米、新鲜的生姜、新鲜的小葱,用传统的工艺酿造而成,酒精度数为30度。

姜葱酒口味特纯,姜葱香味浓郁,是蒸鱼,焖鸡,烧鸭,小炒,炖肉等等等最好佐料,特别适用于家庭,酒店,饭店,餐馆,小炒店,粉摊等的烹饪调味。

姜葱酒使烹饪变得方便简单,只需在炒菜时放一点姜葱酒,就能使佳肴充满浓郁的香味,提高菜肴的质量。

春华酒厂的姜葱酒供应量充足,价格很公道,是真正的价廉物美的好产品。

五.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龙头白糕

龙头白糕

白糕是龙头社区特色小吃之一,逢年过节许多农户都爱蒸制白糕。白糕制作始于清代,已有百余年历史。采用优质大米磨成米浆,放入蒸笼一层一层蒸熟,一笼约五至六层。蒸熟后铺上葱花、花生米等佐料,切成方块拌上油、盐、辣椒等配料,闻之鲜香扑鼻,食之柔软有劲,口感细腻,味道鲜美,是招待远近亲朋好友的佳品。

六. 湖北省 天门 天门三蒸

“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甑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不过,以上这种蒸食方法,只是“天门三蒸”的一种——“粉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粉蒸茼蒿,颜色翠绿,清香鲜软;粉蒸猪肉,色泽棕红,滋味鲜美,肥而不腻;粉蒸鸡块,颜色微黄,软嫩味香;粉蒸甲鱼,色泽调和,肉质嫩软,胶质味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还有一种在天门很有名的“竹蒿打老虎”,亦称“压桌”的菜,就是用莲藕、猪肉相混后拌上米粉、佐料上笼蒸熟而成。此菜既有莲藕的清香软和,又有猪肉的滑润。

“天门三蒸”的另一种蒸法——“清蒸”,是把食物放入调好佐料的汤(水)中,再入笼蒸熟后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和清蒸鳊鱼,这两种菜形态完整,原色原味,肉烂脱骨,醇香可口;清蒸甲鱼,汤清汁鲜,鱼裙软柔,肉松味美;清蒸鳝鱼,肉质滑嫩,香味浓郁,已被录入《中国菜谱》。

“天门三蒸”还有一种方法——“炮蒸”。这种方法,现在只有在天门还有厨师会做。据说是在粉蒸无鳞鱼类时,用滚烫的食油处理其表皮,使其表皮形成一些泡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炮蒸鳝鱼,该菜又以干驿地区做得最佳,真是滑腻爽口,鲜醇开胃,回味无穷。至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甚至有的“三蒸馆”广为宣传的“蒸肉、蒸鱼、蒸菜”或“荤蒸(肉鱼类)、素蒸(蔬菜类)、混蒸(肉、鱼、蔬菜合在一起蒸,现在流行于多宝、胡市等地,‘甩蒸笼格子’就是最具特色的混蒸菜肴)”这些只是粉蒸所用的原料或成品,而不是“三蒸”的全部内涵。

如今,“天门三蒸”除了“炮蒸”外,其他两种方法,可以说目前在天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做,并且都很地道。可见“天门三蒸”名副其实。愿“天门三蒸”永世飘香。

七. 广西 崇左 大新县 大新苦丁茶

大新苦丁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大新县是苦丁茶之乡,是苦丁茶的原产地,据旧版《辞海》记载:“苦丁茶者广西也,产于万承县苦丁乡。” “万承县苦丁乡”即是现在的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千年苦丁茶树王就在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历史上大新苦丁茶曾作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入口先苦后甜。目前,全县苦丁茶累计种植达3.4万多亩,年产干茶500多吨,产值4500多万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山东、海南、香港、澳门等10多个省市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200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大新县“中国苦丁茶之乡”称号。 

万承苦丁茶是广西的传统名茶之一,产于旧万承县苦丁乡, 即现在的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万承苦丁茶是属中性偏阴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树干通直,树形美观,枝叶苍翠,四季常青,萌芽力强,枝稍顶芽采摘后,易萌发新芽,茶叶产量较高。该树种多分布在低山中下部和丘陵台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红壤,较能耐寒冷及一般霜雪。

大新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毗邻越南,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雨丰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据2004年调查,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仍存活2株30多米高、200多年树龄的苦丁茶。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影响,大新苦丁茶形成了“盛产期长,品质优良稳定,色美味香微苦”的独特风味和品质。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新县的苦丁茶树稀少,民间传说无法繁殖。根据大新县志办的资料记载:“1980年以前,全县只有5棵,年产60~70公斤,每年春季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远销广州、香港。”1985年,经大新县林业局和小明山林场反复实践,终于扦插育苗成功。苦丁茶在广西才被广泛种植。到2003年底,全县累计种植苦丁茶3.34万亩,年产干茶500多吨,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山东、海南、香港、澳门等10多个省市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全县参与苦丁茶种植、加工、流通及服务的人员达10万人以上。2006年,大新县苦丁茶种植面积约有3.5万亩,年产干茶达到1000吨以上,年产值近3000万元。在产品开发方面,到2010年,大新县成功研制出了袋泡苦丁茶、苦丁茶冲剂、苦丁茶含片、复合型苦丁茶等多种保健食品。

公元15世纪中期(明朝中期)开始,万承苦丁茶仍年年作为贡品,送上京城向皇帝进贡,可苦丁茶树源不多,或有品种不一,茶的品质与苦丁树所产的茶叶就明显不同。优质的产品,逐年减少,为了增加贡品数量州官下令苦丁村民群众,采集万承茶种繁育,扩大种植面积以增加产量。在农业生产技术极落后的封建社会时代,虽经多次试验繁育,均失败而告终。年年只靠原有几株茶树产量,贡品就无法保障,更不能满足土官家族爷娘们的需求。为此,宫廷曾屡派钦差大臣到广西太平府(崇左县旧称)追查苦丁茶贡品,万承州主子自知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会招来杀身之祸,便苦苦思索如何搪塞了事。后经反复计议,把在苦丁村刚巧枯死的苦丁茶树,派人送往太平府,佯说苦丁茶树已枯死,无法完成贡品,钦差大臣以及太平府主,信以为真,以讹传讹,把茶树枯死情况报给朝廷。从此,才结束万承茶作贡品的历史,土官由此也免了问罪。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局组织了对大新苦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月24日起对大新苦丁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八.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龙头豆豉

龙头豆豉

龙头豆豉具有味道香浓、豆粒黑亮的优点。主要为龙头社区联街居民采用传统方法精致而成。用于配菜具有香而爽口、开胃的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九. 广西 崇左 宁明县 酸粥猪肚

酸粥猪肚

宁明酸粥猪肚采用本地土猪猪肚,洗净、烫至熟软时捞出,切片备用,再将酸粥熬好时加入猪肚片同煮,并加盐调味,放入嫩姜丝和胡椒粉后熄火盛出,食用时加入葱花少许即可。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

十.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龙头酸菜

龙头酸菜

主要采用大肉芥菜为原料,配以精盐、食用白矾等腌制而成。龙头酸菜以色泽黄亮、味香纯、清脆爽口、开胃的优点受到县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南宁、桂林、广东等区内外城市。龙头酸菜分瓦缸腌制和地坑腌制两种。龙头年产酸菜800万公斤,上市时间为9月至次年4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