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莱芜地方特产有哪些 莱芜区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莱芜地方特产有哪些 莱芜区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7 00:42:43

一. 山东省 莱芜 钢城区 莱芜鸡腿葱

莱芜鸡腿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莱芜鸡腿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莱芜鸡腿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莱芜鸡腿葱属山东土品,是著名的“莱芜三辣”之一,是我国众多大葱品种中独具特色的优质地方品种。莱芜鸡腿葱种植历史悠久,嘉靖莱芜县志、莱芜县乡土志就有葱的记载,1960年全国姜、蒜、葱生产规划会议在莱芜召开。莱芜鸡腿葱2003年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2013年被列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地理保护范围涉及牛泉、高庄、雪野、里辛、颜庄等13个镇(街道办),总面积50000亩。鸡腿葱植株矮小、粗壮,株高60-70厘米,葱白长26-30厘米,其基部显著膨大,向上渐细并稍弯曲,形似鸡腿,故得名。莱芜鸡腿葱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耐寒、耐热,抗病虫,耐贮藏,生命力强,有“根枯叶焦心不死”之说。鸡腿葱辛辣味浓,可生食,更宜炒食,作为生、孰、荤、素菜肴常用调料尤佳,用它烹调菜肴,主佐均宜,传有“如吃山东菜,菜菜不离莱芜葱”的说法。

鸡腿葱,因其葱白粗大,状如鸡腿而名。莱芜市莱城区及钢城区普遍栽种。

大葱为百合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第二年完成生殖生长,它的食用部分为鳞茎和嫩叶。特点是:栽培容易,病虫较少。适应性强,植株矮小,一般在25公分左右,葱白长13公分左右,葱径粗2公分左右。葱白卷合紧密而坚实,肉质嫩脆辛辣味强,多嗅则使人流泪,用刀横切鳞片自动燥开,耐贮存则品味不减,为烹饪提味之上等佐料。

莱芜鸡腿葱是莱芜三辣之一,葱白粗壮,上细下粗,形似鸡腿。其质地鲜嫩,辣味浓烈,耐贮藏,终年食用不变味。

莱芜鸡腿葱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修建齐长城时,那些各地征来的民夫,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承受繁重的劳动,死伤无数。有一次,一个民夫下山运料,饥渴难忍,就在溪边饮水。突然,他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野菜,就拿来充饥。这种野菜吃在嘴中清脆微辛,味美爽口,进入腹中便感觉上下通气,突然有力。于是,这个民夫便经常食之,身体也越来越健壮。在别人得病、传染瘟疫甚至死亡时,他仍然身体无恙。修完齐长城后,民夫便采集数株,回到故乡,精心培育,并分给众乡邻栽培,并取名为“大葱”(传说是山胡葱的演变),这就是莱芜鸡腿葱的来历。

莱芜鸡腿葱栽培遍及境内,牛泉、圣井、方下一带产量高、质量佳。1960年,全国八省二市姜葱

蒜规划会议在莱芜市召开,与会者专程到牛泉参观鸡腿葱的生产情况,给予很高评价,此后外省市曾

多次到莱芜购买葱种和大葱。1983年以来,牛泉、圣井等地对鸡腿葱进行提纯复壮试验,提高了葱的

产量和质量。近年莱芜市鸡腿葱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1987年总产2000万公斤。除在山东省销售外,

还远销河南、江苏、河北及东北三省。

地域范围

莱芜鸡腿葱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莱芜市境内。地理位置在东径117°19′—117°58′,北纬36°02′—36°33′,主要涉及牛泉、方下、高庄、杨庄、寨里、羊里、大王庄、雪野、茶业、苗山、辛庄、里辛、颜庄等13个镇(街道),总面积50000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形态特征:莱芜鸡腿葱,葱白粗壮,上细下粗,呈鸡腿状。鸡腿葱植株矮小、粗壮,株高60cm~70cm,开展度20cm左右。功能叶5片,叶绿色管状、肥厚、粗短,叶略弯,叶尖很砘,排列紧密,叶面蜡质粉中。 葱白部分较短,长26cm~30cm,其基部显著膨大,向上渐细并稍弯曲,形似鸡腿,故得名。单株重150g~200g。莱芜鸡腿葱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耐寒、耐热,抗病虫。水分含量适中,耐贮藏,生命力强,有“根枯叶焦心不死”之说。 2、内在品质标准:鸡腿葱葱白质地细脆,辛辣味浓,最适宜熟食。每百克葱白内含有维生素c≥14.5mg/100g、干物质≥6.5%、总糖≥4.0%、钙≥50mg/100g、磷35mg/100g。营养丰富,辛辣芳香。 3、质量控制标准:3.1、感官标准:鸡腿葱要求无腐烂、冻害、病虫害及机械伤,同规格的产品整齐度达到90%以上。3.2、鸡腿葱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葱蒜类蔬菜绿色食品标准:出口产品按进口国的要求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鸡腿葱生产中使用,不得检出。鸡腿葱生产者在其鸡腿葱被检测时,应向有关的检测部门自报农药使用种类。拒报、瞒报、谎报,其产品被视为不合格产品。

二. 山东省 莱芜 钢城区 莱芜锡雕

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是山东莱芜汉族民间雕刻艺术品,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锡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据史料记载,莱芜锡制品第一代传人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所做锡制品就已受到朝廷青睐,成为贡品。莱芜制锡艺术在清朝乾隆年间已高度发展,当时从事锡雕加工制作的艺人主要分布在莱城西关、杨庄、寨里一带,而艺术水平较高的首推莱城西关王氏一家。史料记载:“乾隆女婚嫁至曲阜,由京派人于莱芜定制。”现孔府所藏部分锡制品就是乾隆皇帝女出嫁时定制,可见这一时期的锡雕工艺已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期。

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以锉、锤、刀为主要工具,经设计、化锡、制钣、下料、焊接、铣磨、雕刻等十几道工序;制作技法上采用锻、塑、雕、焊、镶嵌、多材质组合等技法,凹雕、线雕、浮雕并用,表面抛光度可达10级以上;造型紧凑、简约玲珑、收放自然、比例协调。

莱芜锡雕按类别可分为礼器、饮具、灯烛具、烟具、薰具、文具、化妆盒、纪念章、浮雕摆件、花瓶、储藏用品等;按表现内容与形式分为花、鸟、鱼、虫、龙凤、走兽、吉祥物、人物、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多达100种以上;借助地域文化故事传说、瑞兽花鸟、诗词等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寄托人们美好的精神向往。

三.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顺香斋香肠

莱芜香肠已有百余年生产历史。莱芜香肠产于莱芜市城北三十里的著名古镇——吐丝口(现为口镇),是山东名吃之一。具有营养丰富,美味清口,增进食欲,健胃理气等功能和虫不蛀,蝇不叮,久放不变质等特点,是宴宾和馈友之佳品。

莱芜香肠也叫南肠,做南肠,当年有大名鼎鼎的顺香斋。顺香斋的创始人叫苏志亭,是济南历城人,祖上就是经营香肠的,但是生意并不是很好。清朝末年,苏志亭举家迁到博山。那时的博山已经是个繁荣的城市,手工业发达,作坊遍布大街小巷,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可是做了几年,生意并没有多大起色。

苏志亭又迁到了莱芜城北的吐丝口,也就是今天口镇。吐丝口历史上是个有名的集镇,在宋代就是齐鲁蚕丝的主要集散地。清末的吐丝口虽已衰落、繁荣程度难比博山济南,却也算是热闹的地方。苏志亭就是在这里,一手创出了顺香斋和莱芜香肠。

新中国成立后,百年老字号“顺香斋”几经变革,在新社会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70年代以来,口镇及所属下水河等村,在国营香肠加工厂“顺香斋”的影响带动下,纷纷开办香肠加工厂,使莱芜这一名吃制造业更加兴旺。目前,香肠加工厂有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有全香斋、正香斋、玉香斋、盛香斋、锦香斋、聚香斋、源香斋、兴香斋等。

1955年,原厂家被改为公私合营企业;1966年,随着对私营工商企业改造的顺利完成,“顺香斋”企业被改为国营单位;1986年,经莱芜市政府批准成立了莱芜市口镇顺香斋南肠厂;

2005年根据市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在原莱芜市顺意肉制品有限公司、莱芜市口镇顺香斋南肠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顺香斋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登记拥有“顺香斋”和“南肠”两个品牌,企业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产品畅销不衰。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60人,固定资产2200万元,年工业总产值2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的集肉制品、酱腌菜、调味品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是莱芜最大的肉类制品生产厂家。下设三个大型车间、九个科室、二十六个连锁店。其主导产品“顺香斋”牌南肠因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味美可口,别具味道等特点,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获得了普遍的赞誉,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食品”、“山东市场畅销产品”、“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等荣誉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莱芜香肠以顺香斋南肠最为上乘,黑褐油亮,味道香醇,营养丰富,并具有耐贮耐运等优点。目前,莱芜香肠加工厂已增至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有鲁香斋、全香斋、正香斋、玉香斋、盛香斋、锦香斋、聚香斋、源香斋、兴香斋等。

原料

莱芜香肠,旧称“南肠”,是饮誉省内外的传统名吃。清道光年间开始生产,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莱芜香肠以顺香斋南肠最为上乘,以莱芜猪瘦肉和小肠为主要原料,配以砂仁、八角、边桂、花椒、石落子等八种中药,外加自制酱油,经过刮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黑褐油亮,味道香醇,营养丰富,并具有耐贮耐运等优点。目前,莱芜香肠加工厂已增至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有全香斋、正香斋、玉香斋、盛香斋、锦香斋、聚香斋、源香斋、兴香斋等。 莱芜香肠的原料,原是一种莱芜当地产的、叫做“莱芜黑”的黑猪猪肉。这种猪通体乌黑,特别好养,母猪产仔多,还不挑食,吃糠咽菜也能长得一身好膘,因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其主要原料是莱芜猪之瘦肉和小肠,其佐料原为十余种,外加优质酱油。经过刮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风味独特。年加工香肠500万斤,另外,还研制开发了系列产品,深受客户欢迎,产品除销往本省外,还销往北京、天津、东北等地。

四.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豆腐箱

豆腐箱

料:

豆腐750克,鸡肉、猪肉、水发海参、水发干贝、水发香菇、火腿、虾仁、冬菇各30克,火腿片2克,青豆10粒,冬笋片2克,水发香菇片2克,酱油2茶匙,料酒3茶匙,蛋清2只,葱粒、姜茸、葱油、香油、薯粉各适量。

作:

1、将鸡肉、猪肉、水发香菇、火腿、冬笋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放入碗内。海参切1厘米大小的丁,同虾仁一起放入滚水中烫过沥干水分,放入碗内,再将发好的干贝放入碗中,加盐、味精、料酒2茶匙、蛋清、葱姜茸、香油拌匀即为八宝馅料。

2、把豆腐放入锅内蒸透,取出切成4厘米长、2.5厘米宽、3厘米高的块,共12块。

3、烧热锅,下油,至九成热时,将豆腐入油锅中炸至皮金黄色时捞出,用刀贴豆腐块的长边约0.3公分处片开,一面连接,不要片断,做成“箱盖”,掀开“盖”挖出“箱”内的嫩豆腐,制成中空的小“箱”,再将调好口味的八宝馅料分别装入箱内,摆入碟内放锅中隔水急水蒸熟取出,原汁留用。

4、原汁放锅内,再加上汤、酱油、冬笋片、香菇片、青豆、火腿片、料酒、味精煮滚,抹去浮沫,用薯粉水勾芡,加上葱油搅匀,浇在豆腐箱上即可。

营养价值:

豆腐--豆腐作为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一般100克豆腐含钙量为140毫克--160毫克。

所属菜系:

鲁菜--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

五. 山东省 莱芜 钢城区 板栗

境内栽培历史悠久,《嘉靖莱芜县志》有“莱盛板栗”之记载。主要产地为大槐树乡,产量约占全市一半,大王庄、上游、茶叶口等乡镇亦有栽植,多零星分布于地头地堰边,历来栽培量变化不大,品种有明栗、毛栗、红栗、驴粪蛋、毛刺栗、红光、粘底板、无花栗等
( 莱芜)

六. 山东省 莱芜 钢城区 尖椒干豆腐

菜系:鲁菜

口味:微辣

价格:10-40元

特色:质嫩芡亮,咸香微辣。

原料:

干豆腐300克,辣椒(青,尖)50克,大葱5克,姜5克,料酒10克,酱油15克,盐3克,味精2克,白砂糖2克,淀粉(豌豆)8克,猪油(炼制)40克

制作方法:

1.将干豆腐切成1厘米宽、5厘米长的条;尖辣椒切滚刀片。

2.炒勺内放30克猪油烧热,下入葱姜末煸炒变色。

3.加料酒、酱油、精盐、白糖、老汤200克。

4.再下入干豆腐条,待烧透时下入尖辣椒片、味精翻炒。

5.用湿淀粉15克(淀粉8克加水)勾芡,淋入余下猪油炒匀,出勺装盘即成。

七.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莱芜燕子石

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学名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节肢海栖动物,有壳质背甲,全虫头、胸、尾三部分,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2厘米至70多厘米。三叶虫生于寒武纪(6亿年前),奥陶纪(4.5亿年前)最盛,三叠纪晚期灭绝(1亿8千万年前)。我们看到的燕子石,多是其尾部。在地壳急骤变动中,三叶虫保持了生命最后一瞬间的美好姿态,镶嵌在黄绿沉积岩里。

燕子石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即有人把玩,称之为“多 福石”、“鸿福石”。宋人笔记中已有记载,明曹昭《格古要论》也有详细记述。传说明朝崇祯年间,一个名叫张华东的人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了一种包埋在石头里的“怪物”,其外形容貌颇似蝙蝠展翅,于是他就命名为“蝙蝠石”。燕子石不仅是研究地球演变史和生物进化史的宝贵化石,而且形如飞燕,状若翔蝠,温润如玉,色泽古雅,叩有铜声,抚如凝脂,纹彩特异、富有天趣,因此极具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它是人类的万卷书,记录大自然的沧桑变迁,耐人寻味。

燕子石的颜色多深绿、浅绿,间有紫褐。化石色呈微黄,突出石面,一般2厘米至4厘米大小,如春燕穿柳,须翅翎羽皆栩栩若动。燕子石是制砚和雕刻各种工艺品的优质材料。用燕子石制作的砚台,保潮耐涸,易于发墨,明清时均有记载,称为福砚或鸿福砚,并作为贡品进贡宫廷。清乾隆《西清砚谱》收录该砚数方,并将其列为群砚之首,足见其名贵。

用燕子石制作的各种工艺品倍受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推崇。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访华时,中国领导人曾赠送给他一件燕子石工艺品。平壤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1当年访问朝鲜时,赠送给金日成主席的一块燕子石原石。燕子石工艺品畅销全国各地,并销往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地区,成为民族艺苑中一枝绚丽的奇葩。中国孔子基金会自1987年起,就把燕子石列为儒学国际研讨会的纪念品,2003年起被山东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购物名牌产品。

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曾为莱芜燕子石题诗曰:“化石峥嵘亿年沉,纷纷燕子入残痕。轰然地裂无边火,铸就混沌万古魂”。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有诗赞赏道:“五亿年前古,翩翩燕子飞,奇珍天下宝,史迹依稀存”。著名文学家吴伯萧题词“鬼斧神工”。书法家舒同题词“天趣”、武中奇题词“妙品”,赞誉产品的天趣自然,高贵典雅。

山东泰山山脉的莱芜山区颜庄、圣井一带三叶虫化石储量丰富,目前发现为全国之首,且品质上乘。

2011年以来,山东巨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巨翼”燕子石,集观赏性、实用性、纪念性、艺术性于一体,大的超过7平尺,小的不过一寸,造型生动,风格迥异,深受收藏者喜爱,其产品成为山东省第十三届广告节唯一指定文化礼品。

燕子石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早在十几年前,莱芜市工商局便规定了一个“燕子”价值200元的保护价。但时至今日,燕子石价格却依然居低不上。究其原因,一是燕子石开采无序,肥水快流;二是相当一部分经营者在燕子石上动了手脚,行话叫落燕子,或曰栽燕子。就是在零碎的小石块上,挖出“燕子”,再“落”或曰“栽”到一块较大的石板上。一块较大的石板上造上几个或几十个“燕子”,成本自然低廉,影响了其价值与价格。此唯利是图,严重损害了莱芜燕子石的名声,最终损害的是莱芜的地域品牌——莱芜燕子石。

山东省第十三届广告节于2011年10月在莱芜举行。与会者的纪念品“腾飞”,有山东巨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在一个青石的底座上,两只雄鹰的翅膀展翅欲飞,鹰的眼睛转动着,鸟瞰大地。“腾飞”以雄鹰展翅、极具动感的腾飞形象,点明了莱芜—“中国航空运动之城”的主题,展示了其积极向上的姿态,也寓意广告作为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暗合了本届广告节“创意广告、铸就品牌”的主题精神。

“长勺战鼓”则展现了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交战于莱芜境内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所留下的“一鼓作气”的佳话。

纪念品材质为莱芜珍有的“三叶虫化石”、青石、黄石。

三叶虫生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到中生代开始消亡,先后统治海洋达三亿年之久。经过大自然的沧桑巨变,三叶虫的遗骸形成化石后,形状姿态像飞翔的燕子,所以,人们又将这种石头称为“燕子石”。

“三叶虫化石”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八. 山东省 莱芜 钢城区 莱芜白皮蒜

莱芜栽培大蒜历史悠久,一九三五年种植大蒜面积已达一千四百亩。目前,大蒜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0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



莱芜大蒜以白皮质量最佳。白皮蒜又分为两个品种,即“大白皮”和“四六瓣”。莱芜白皮蒜的特点是:蒜瓣大,蒜头蒜苔产量高,质细辣味香,抗寒力强,休眠期长,耐贮藏。一九六二年开始外调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信誉。莱芜大蒜遍及全市,畅销国外和全国各地,深受中外顾客赞扬。

九.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莱芜大红袍花椒

莱芜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与生姜、大蒜、鸡腿葱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麻辣九州,香飘四方。现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0.8万吨。莱城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

十. 山东省 莱芜 钢城区 莱芜花椒

莱芜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莱芜种植花椒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北魏时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大量栽植,之后常种不衰。

主要栽植品种有:香椒子、大红袍、小红袍、青皮椒、大花椒等。特别是大红袍花椒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出皮率高、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等特点。椒皮中各类挥发性芳香物质含量高达 9% ,不仅是提炼制作高级食用香精的优质原料,而且是上等的食用调味品;花椒种子含油量达 30% ,榨取的花椒油既可作工业用油,也可食用;花椒皮和种子均可入药,具有开胃、健脾、增强体质的功能。

莱芜大红袍花椒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1971 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花椒商品基地县。 1998 年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全市花椒栽植面积 15 万亩、 1600 万棵,总产 1 万吨。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

【性状】青椒 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果,集生于小果梗上,呈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胸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 小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用法与用量】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推荐特产